学习啦 > 知识大全 > 知识百科 > 百科知识 > 什么是学校文化建设的意义

什么是学校文化建设的意义

时间: 玉凤862 分享

什么是学校文化建设的意义

   学校文化建设意义的认识充分与否,是制约学校文化建设的一个重要思想因素。下面是学习啦小编整理的什么是学校文化建设的意义,欢迎阅读。

  什么是学校文化建设的意义

  一、关于校园文化的需求与疑虑

  为什么要研究和建设校园文化?校园文化有什么样的意义?对此,陶行知有一个精辟的说明:“鄙人谓教育能造文化,则能造人;能造人,则能造国家。” 在陶行知那里,人是文化影响的结果,而这个文化需要教育去创生。可见,教育自身必须是一种类型的文化,教育还应该发展和创新文化;教育对于文化的创造,正是教育力的根据。

  古人说:“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也是这个意思,这句话蕴涵的意思可能有:第一,说明人文进步的动力。这人文世界是发展来的,“化”就是天下的改造。第二,说明“人文—化”即社会进步的规律。天下积累着人文因素,也就是以文化天下。胡塞尔等人研究“格调”一类的文明现象,认为格调是文化的一种表现;而文化又因为特定人群聚集在一起生活而产生和形成。这聚集着的生活,重复体现为某种特有的固定模式、习俗和价值倾向等,渐渐地培植起了阶层,从而生长出阶层的格调。比如,中产阶级的格调,军人的作风,官僚主义的形式和因循,学校应有的书香气„„都是“化成”的。

  由于对文化的理解有所加深,特别是由于行业包装的需要,近年来流行着一个口号,叫“打造”企业、机关和学校的文化。无论其字面意义和实际行为怎样,打造者都希望这文化迅速地生长出来,成为手段。又有人担心,高速产生的文化属于“没有文化的文化”,这“更加可怕”。于是,我们面前出现了关于文化建设的需求和疑虑,恐怕与解读文化的取向和社会功利行为有关。有人反驳地问:“教育就是文化及其传承,学校能够没有文化吗?”,这太过自视甚高,属于无知。这个认识与资质的文野高下有关,不过,只要不自我封闭、不是不思进取就好。

  二、校园文化的意义

  按陶行知的见解,学校原本是培育文化的处所,自然要更深地理解文化。教育的功能表现在许多方面,文化最属基本,主要指潜移默化,陶冶磨砺,往往在无意识中养成。教学也有文化的功用,这靠教师的功夫和用心;在一些情况下,教学活动可能是非文化和反文化的。

  文化对于人和学生的意义主要在形成性格、风格、格调、品行、操守、举止、态度、境界、品位、胸襟、抱负、坦荡、仪态,能够改善气质,等。文化在其发生作用的过程中有些重要表现,这可以作为参照,提供给判断者以说明文化发育的程度:第一,文化的影响应该在人的意识上产生积累意义的变化,如心领神会,体悟渗透,这种状态靠机械诵读形成不起来。

  背书也可以“化”人,使他们成为书呆子。但是,这就不是我们追求的文化了。第二,文化要影响人的心绪和情感,使之更高尚,更细微,更豁达,更敞亮,更有韵味„„。除非遭遇重大变故,这高贵的情绪必不是一天两天能够养成的。用例子容易说明问题:学校讲究寝室文化,淡雅宁静,陈设宜人,张挂意深,书有层次,一瞥可以见修养。

  有一种人,有知识而没有文化:在他们的寝室里,电脑、书籍应有尽有,但是,整齐清洁全无,衣服鞋袜乱扔,污言秽语漫天,起居进出无序;向别人介绍自己,口吐狂言,论及室友,损人为乐而已。作报告的人中,也存在文化的分野:能够娓娓道来,行云流水,不离主题,旁征博引,发人深省,开合有度,把握分寸,这是学者风范。不能阐述,不知道应该阐述和如何阐述,反映文化的不济;言不及义,东拉西扯,吹嘘自己,则属张狂浅薄。最近,常常谈及大学生和硕博等,有生活而不能讨,这可能是文化倾向不适应或者能力不足。新的课程改革偏重外来教育现象和手段,忽视本土构成,左右不适,失在定力不够,一味求新求奇。

  有人以教化区别文化,前者偏重知识、技能和经验的传授,就是传道,让人懂得道理。文化更在对于性格和气质的熏陶养成,与掌握知识时自己的心得体悟相关,与日常所受的习染和积淀有关。

  有没有文化,可以从四个方面看;建设文化也应该从这四方面着手:第一是取向。文化一定是高追求的结果,是能够青史流芳的事物。怎样才能具备这种境界和品位,建设文化的人必须自省。第二是程序。文化反映在思想行为中,得体得宜就是基本的文化素养,怎样才能为社会采取,必定需要研究和实践的考验。第三是变异,推陈出新才能够进步,也就是“化”。是否有文化肯定与能否创造新的意义和价值有关,创造无大小粗细先后,但这趋向是必须保有的。第四是积累,文化在于丰富和坚实,必能给人以厚重感和贯穿力。学习是文化的重要标识,善于学习的人,善于选择学习方向的人最能积累,也具文化。

  “阵有阵容,校有校容”,“以校舍论,宜如何构造,才能使它合乎卫生、美术、经济、教育的原理„„” ,这些都包含着价值、程式、出新和渐蓄。在陶行知的时代,他的学校必然不可能追求校园和设施的富丽堂皇,豪华高档,但是,也要追求文化意义,可见,其关于文化的见解与贫富没有多大关系。“在陋巷„„不改其乐”的人文化深沉。

  校园文化是一种富含意义的文化,既形于外,更积于内,关键在积于内。形于外的东西好做,有钱,请人设计施工就行,做出来的东西自己可能并不理解,好看而已。至于校园文化的内涵主要在增加功能,要在积于内上努力。校园文化,常指精神文化、行为文化、制度文化和物质文化。在这四个方面,都有必要下功夫去研究和建设。

  精神文化指学校成员内心世界的品质和水平。权衡精神世界有无文化修养首先要注意价值取向。具有公益服务精神的学校拥有高洁的本质,而不择手段和不顾质量去捞取经济利益的学校已经被玷污;具有爱满天下品质的学校肯定和谐向上,而津津乐道于个别学生的成绩而对其他学生较多放弃的学校难有优良的校风;善待学生和熟知学生的教师为后进指示了前方的道路,并培植着智慧和勇力,而平庸和低趣味的教师却可能耽误学生一生„„精神世界的内容丰富,程度可能悬殊,也可能只有细微的差别,色彩更有不同,其文化意义绝对难以历数,很能吸引研究者。

  行为文化反映精神状态,受到训练的影响,是一组便于观察的特质。师生员工的言行举止,交谊礼节,衣着打扮,风度气质,清洁整齐,情绪神态都传达着学校的文明修养。行为有细节,行为反映习俗的积淀和影响,行为是教养的标志,行为是精神和心态的写照,行为更关乎人际和影响,都可以在教育上找到答案。优良行为的养成可能使学生出入于社会,受人尊敬而自信,可以影响他们的群属并成为和谐可心的所在。培养行为,也在于积累素质使达于精神,如果行为成为自觉,学校文化会出现新的境界。

  制度文化就是学校的程序、规矩和手续,属于维系学校生活的依据和准则,应该为相关者所信守。制度应当经过变革逐渐完善而存留下来,是特别能够反映学校文化水平及其厚重感的财富。制度的缔造积累了代代学人的认知、经验和技巧,而且已经贯穿到他们的思想和行为当中。有些制度虽然刚刚形成,也必然不能粗制滥造,亦反映着文化底蕴、学识功底以及态度。良好的制度使生活于其中的个体拥有成为好学生、好少年和好公民的意识基础,是特别要紧的教育,对于营造好社区也是一种助力。

  物质文化与精神文化相对称,是可看可听可触摩的实在,现在这段时间,学校热中打造的大都属于这一方面,比如,美化、绿化、净化、香化、无障碍化、便捷化、分区化和高功能,等等。重点学校的大门可以花数以十万计的资金去重建;重点学校的设施可以应有尽有,成为奢侈社会。然而,我们必须提倡办“省钱的、平民的教育”,追求一种质朴、雅致、安全和方便的物质环境。在教育上,过犹不及,不可使学生忘记了大千世界存在的艰苦和贫困,所以,在校园的物质文化上,要力求实用、简便、深刻,符合主流的审美观,决不可奢侈浪费。

  构建学校的文化蓝图,从这样四个方面去考虑应该比较充分而清晰。但是,需要强调的是,“文”属于外在,而“化”追求内蕴。有了外在,怎样使之成为内蕴的素质,是另外一桩事,其中必然有一个过程,否则不能为“化”。

  三、文化的影响必须假以时日

  古人说:“腹有诗书气自华”“曾经沧海难为水”,都认为需要磨针和穿石的工夫。读书不必多,但是,理解和体悟则非短期可以成就;认识沧海的性格,也决非倏忽间就能够完成。陶行知读王国维《人间词话》,对于“古之成大事业者,必定要经过三种境界”深有感触,说是年年要“细细的将这几句念念。” 可见境界需要时间才能“化”成,境界就是文化。

  实质上,所谓文化是一种多方面的、渐进的浸润和展开。在认识上说,在于达到体认的程度;从情感上说能够臻于依恋;从意志上说可以慎其独,从信仰上说需要做到“力从心不逾矩”。教育工作者需要理解文化影响的时间特征,把工作做细致、做扎实;既要说服,又要感化;既要塑造,又要矫治;既知道,更要实践。“怀疑与信仰,都是应生活需要而来的,都是在教学做合一上面发现的”,通俗地说,文化是“干”出来的,不实践,不经过较长期的磨砺就没有文化。

  在学校,知识技能的学习可以通过一学一练而获得;但是,德育的期待,人格的培育,气度的养成就不一样了。在这方面,文化的时间特征非常明显。有时,在谈到学校文化的功能时主要指它的德育意义,尤其包括着内心世界修炼方面的德育意义,即有人说的大德育方面的意义。然而,文化对于智育、美育、体育的意义也不能忽视。研修“三十六计”意在掌握谋略,这就是发展智慧文化的运用本领;养成良好的饮食起居健身习惯就发展着个人体育文化的根基;学习美术能够积累审美经验和养成审美情趣,而研修、养成和学习都需要时日。

  学校布置和陈设于学生之外的一切因素,包括精神的、行为的、制度的、物质的,可以简单地称为“文”,它们影响于人的心灵就是在“化”。教师也处于“文”的地位,是文的代表和楷模。师生朝夕相处,影响方式多样、灵活和经常,浓妆淡抹、直白隐喻,皆可以产生终身印象。学校和教师的重要任务在于研究怎样去“化”:一方面要建设校园文化,一方面还要发挥好既有校园的文化作用。不考虑后者,前者可能仅仅是一种摆设,一种形式。

  文化建设有四个方向,就是承续文脉,优化文思,养成文质,造就文成。历史较长的学校应该注意优良传统的继承和发扬,延续文脉。珍惜并利用这种传统,使能凝聚人心,启示来者,形成经过检验的价值标准。做人做事都要讲究方法方式,重视科学优美的程序行为,培养和锻炼品质和作风,使学校中人文质彬彬,气度非凡。在人的所有文明品质中,特别要重视思维品质的培养,如果善于深刻而广泛的思考,稳定而灵活地运用,这样的文思才最为珍贵。继而,学校和师生不断求取成就,积聚真实业绩,练就真才实学,达于出类拔萃,这样的文化建设才能够叫做达到目标,并臻于完美。

  校园文化是一种时间文化,是一种悠长文化,是一种浸润文化,是一种内蓄文化。朝着这样的方向培植学校,必定能够担当素质教育的大任。

  校园文化建设的意义

  校园文化是一种群体文化,是学校发展进程中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它具有无形的教育功能,对师生的思想品质、道德情操都有潜移默化的影响作用。校园文化一旦形成,就会产生巨大的力量,它能使学生的心灵得到净化,心志得到改善,情操得到陶冶,视野得到拓宽,品位得到提升,那些消极、颓废的文化就能得到有效抑制。本文就如何建设校园文化,充分发挥好它的育人功能,谈一些浅见。

  一、注重“环境文化”建设,发挥校园文化的熏陶功能,让校园成为学生流连忘返的花园、温暖的家园和幸福的乐园。

  1、美化自然环境。爱美是人类的天性。优美的自然环境具有陶冶学生心灵、熏陶学生行为、启发学生美好想象的作用。通过绿化、香化、净化、园林化、知识化.让校园的一景一物,每堵墙壁,每个角落都在无声地“说话”。

  2、优化人际环境。良好的人际关系是学生全身心投入学习的保证。调查表明,“领导+长者+朋友”型的领导角色,“师长+父母+朋友”型的教师角色,互助互爱、情同手足的同学角色是现代教育中的新型角色,颇受学生欢迎。

  3、净化学生的心理环境。市场经济条件下激烈的竞争给人的心理上造成很大的冲击和压力,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学校和作为社会一分子的学生自然受到影响。通过心理咨询活动,突出情、知、理,“心病要用心药治,心药最好是心语”,师长的心语会像甘泉,滋润学生纯美而健康的心田。心理环境的营造是新形势下学校德育工作者既关键又迫切的一项任务。

  二、着力政治性、道德性文化建设,发挥校园文化的导向、凝聚、约束和激励功能,引导学生树立崇高的理想,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养成良好的道德行为和文明习惯。

  1、普及舆论文化建设,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江泽民同志曾在十五大报告中明确指出:“在全社会形成共同理想和精神支柱,是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根本。”江泽民同志讲话多次阐明“发展社会主义文化的根本任务,是培养一代又一代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加强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是发展先进文化的重要内容和中心环节。”因此校园文化建设要以科学的理论武装入,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通过国旗下讲话、课堂教学、法制学校、有线广播、闭路电视、图书阅览、墙报橱窗、报纸校刊等各种途径和载体,组织学生学习邓小平理论,贯彻党中央的精神,弘扬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主旋律,引导学生读好书、唱好歌、看好片,使他们明确,自己是肩负跨世纪历史重任一代,是21世纪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2、着力教师职业道德建设,以身作则教育人。师德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具有示范作用。教育心理学中有一个“向师性”原理,它是从植物学中“向光性”、“向水性”借鉴而来的。在自然界中,植物为了生存而向着阳光、向着水,如向日葵。在学校里,教师每天都在向学生传授知识,学生以为教师讲的、做的都是对的,这就是“向师性”。因此,教师要以自己良好的师德表率给学生树立榜样。以深厚的思想情感、庄重大方的仪表、和蔼可亲的仪容和彬彬有礼的语言给学生做示范,让学生在学校学习和生活中不断地受到教育。

  3、开展“学雷锋、树新风”活动,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针对当前市场经济“重利”的负面影响,教师要教育和引导学生自觉抵制个人主义、享乐主义、金钱至上思想的侵蚀,树立“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奉献思想,追求真、善、美,把“雷锋精神”作为永远的人生观旗帜。通过深入持久地开展“社区服务志愿者”、“希望爱心工程”、“扶贫帮困”等社会实践活动,一方面服务社会,服务群众,服务大局;另一方面,培养学生爱国主义、社会主义、集体主义感情,增强他们对国家对社会的责任感,使他们在活动中寻找到自己真正的幸福、乐趣,实现自我价值。

  4、着重校规校纪建设,以严格的制度管理人。正面引导是思想道德建设的主要手段,但这种教育是倡导,不带有约束性,因此还要制定各种制度,规范学生行为。管理制度是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约束功能。要以《中学生守则》、《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和《学生学籍管理规定》为依托,制定更加具体、针对性操作性更强的标准和要求,如《学生—日常规》、《学生文明“十不”规范》、《学生行为规范量化考核办法》、《课堂常规》、《学生奖惩条例》等等,促使学生行为由被动变为主动、由他律变为自律,最终内化为一种良好的素养,养成一种规范的道德行为。

看了什么是学校文化建设的意义的人还看了:

1.什么是文化建设 文化建设的意义

2.试析高校图书馆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重要性

3.校园文化建设 文章

4.校园文化建设演讲稿

5.校园武术文化建设的意义

6.学校校园文化建设计划

19906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