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实践活动的课程属性感悟
综合实践活动的课程属性感悟
综合实践活动课的开发,是当前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重要的组成部分,综合实践活动课的实施将给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带来一场新的革命。下面是学习啦小编整理的什么是综合实践活动课,欢迎阅读。
什么是综合实践活动课
综合实践活动课是我国当前课程改革中提出的一种新的课程形态,其内容主要包括信息技术教育、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和社会实践以及劳动与技术教育。
该课程强调学生通过实践,增强探索和创新意识,学习科学研究的方法,发展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增进学校与社会的密切联系,了解必要的通用技术和职业分工,形成初步技术能力,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总之,这种新形态的课程对实现“四大支柱”教育,推进素质教育,改善教育质量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而这种教育功能的实现要求该课程在实施过程中必须有正确的目标定位,先进的教育理念,适宜的实践主题,良构的实施环境和发展性的学习评价。
综合实践活动的课程属性
作为一种基本的课程形态,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超越具有严密的知识体系和技能体系的学科界限,它不是一门学科课程,而是有着不同于学科课程的规定性,一般来说,综合实践活动具有如下基本属性。
1.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一种经验性课程
所谓经验性课程,是指一方面课程的设计是以学生的生活经验、生活背景、生活中感受到的问题与需要为中心的,强调学生经验在课程中的独特地位和价值;另一方面,课程的实施是建立在学生的活动经验和活动过程基础之上的,强调学生的亲身经历和参与。
经验课程的基本规定之一是强调学生经验的发展价值。一般来说,经验课程反对把书本知识作为现存的结论或定论直接告诉学生,而是通过经验获得、经验的重新组合或经验重塑,使学生获得成长的意义。经验课程基本组织方式是“问题中心”,注重学生通过自主的问题探究与问题解决实现课程的发展价值。可以说,在教育史上,经验课程从来都是与学科本位或知识本位课程相冲突的。经验课程重视的不是系统的知识的获得,而是经验重组与改造过程中学生兴趣、爱好、能力、情感、价值观等方面的发展,以及在经验生成与改造过程中学生的批判性思维的发展乃至生活方式的变革。
经验课程的基本出发点是学生在教育中的主体地位。应该说,历史上的各种经验课程的共同之处就在于强调学生在教育中的主体地位和自主发展的能力。学生是经验者、是经验改造者,是自主发展者。经验课程设计的意义在于为学生的自主发展提供一种以问题为中心的发展环境。如果在经验课程中学生的主体地位得不到尊重和发挥,那么,其课程价值就难以得到实现。
经验课程的设计面对的不是符号系统,而是鲜活的生活世界,面向学生的生活情景,面向学生的生活经历和生活领域,并以整合的方式组织经验,是经验课程的基本特点之一。在生活情景中发现问题、明确问题,通过自主探究和实践,形成问题解决的能力和组织生存的能力。日本新课程中的“综合学习时间”的基本活动领域之一就是自主生存。因为学生的发展不应该完全是在预设的课堂教学和学科知识的传递过程中实现的,如何面向现实的生活,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实践、批判反思来获得发展,成为经验课程关注的核心问题。
作为一种经验性课程,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强调联系学生生活经验和生活背景。因而,在综合实践活动中,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生活背景往往来自于学生自身学校生活、家庭生活和社会生活,是这些生活领域中遇到的各种感兴趣的现象和问题。经验课程的特征就是超越单一的“书本世界”,回归学生自我的“生活世界”。引导学生从生活经验或生活经历中发现问题,并从中提出活动主题,便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本质的规定和要求。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主题直接来源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生活领域。作为一种经验性课程,它不存在内在的知识逻辑和知识体系,它的内容组织不是以知识的逻辑顺序来组织的,而是以学生感兴趣的问题为线索组织的,因而,可以说,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内容组织遵循的是问题逻辑。在内容的呈现方式上,综合实践活动突出主题,即按活动主题的形式来展开设计活动内容。从课程实施的过程上看,综合实践活动强调学生的亲身经历。学生亲身经历亲近自然,接触社会,反思自我的过程,就是学生不断地获得新的经验,重整人生经验的过程,这也许是经验课程的核心价值之所在。如果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不以学生已有的经验为基础,忽略了学生新经验的获得与形成,其课程价值也就丧失怠殆尽了。
综合实践活动作为一种经验性课程,它的独特性就在于通过经历来获得体验,包括对生活中遭遇的各种情景和问题的体验。获得新经验是经验性课程的目标之一,但不能仅仅停留在经验的获得上,而是通过经验的获得,产生体验和感悟,在经验的基础上有所知、有所得、有所悟,则体现了经验课程的根本价值。
2.综合实践活动是一种实践性课程
作为一种基本的课程形态,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尤其注重学生多样化的实践性学习方式,转变学生那种单一的以知识授受为基本方式、以知识结果的获得为直接目的的学习活动。实践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本质属性。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集中地体现了实践的课程观。实践的课程观不再把课程仅仅视为“学科”、“知识”或“教材”,而把课程视为学生在教师引导下所进行的一种批判性、反思性、建构性的实践活动。实践的课程观念强调,第一,课程不仅仅是知识的罗列,不仅仅是以文本形式来设计和组织的,而是以一系列活动为基础的,可以说,在实践的课程观指导下的课程,是以活动为中心的。第二,课程实施中的实践情境包括课堂活动情境和开放的社会活动情境。如果把综合实践活动仅仅理解为课堂或教室里的活动,那实际上与学科的活动教学就没有了本质的区别。第三,实践的课程观强调的实践,一方面不是指人类一般的、普遍的实践活动,而是指以学习和自我发展为目的的实践。这种实践依然是一种学习方式,是以学生已有的知识和能力为基础的学习过程,如“研究性学习”的侧重点依然在“学习”上,而不在“研究”上,它首先是一种实践性学习方式或活动方式;另一方面,实践不是形式上的活动,不能为了活动而活动,综合实践活动中的实践具有明显的“任务取向”,是围绕学生感兴趣的问题或活动主题来开展的各种实践性学习活动。第四,实践的课程观注重的实践不纯粹强调实践的实际产品,它注重的是学生通过实践的实际体验,通过体验,进一步获得感悟,获得能力发展和情感升华,形成良好的态度和价值观。当然,离开了实践和活动本身,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就名存实亡了。
从此意义上说,综合实践活动作为一种实践性课程,它是以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为基础,以主题为活动为组织方式,以任务为取向,注重学生亲历实践的活动形态的课程。这种课程的实施,不能以“成人参照”或“科学参照”来评论其实践的规范性和科学性。因此,可以说,综合实践活动中的“实践”具有尝试、经历、亲历、做中学等特性。
综合实践活动作为一种实践性课程,它所强调的“实践”,不是为了活动而活动,为了做而做,各种不同的实践方式都是一种学习方式,实践性的学习方式的根本目的在于引起学生各种观念的反思和能力的建构。
3.综合实践活动是一种综合性课程
作为一种基本的课程形态,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强调超越教材、课堂和学校的局限,在活动时空上向自然环境、学生的生活领域和社会活动领域延伸,密切学生与自然。与社会、与生活的联系。因此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一种综合性课程。
首先,作为一种综合性课程,综合实践活动不同于学科综合,它不是对学科知识的综合,也不是跨学科的学习,而是对学生生活领域和生活经验的综合,因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不是综合性的学科课程。因为学生生活中面对的问题是单一任何一门学科都难以回答或解决的。之所以综合实践活动是一种综合课程,最根本的原因就是综合实践活动面对的是学生鲜活的生活经验和丰富多样的生活领域和生活背景,是经验和生活的综合性所决定的。因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设计与实施特别强调整合学生的经验,整合学生的生活领域,并把学生已有的知识和能力与现实的生活情境的问题加以整合。从下面呈现的学生活动主题就可以看出,学生提出的任何一个活动主题,都难以划归哪个独立的学科领域或某几个学科领域,它本身就不是一个纯粹的学科活动。如:
2000年课程方案增设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从1992年的活动课演变而来,是对活动课的进一步规范和发展。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综合实践活动主要包括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劳动技术教育和信息技术教育等,普通高中综合实践活动主要包括研究性学习、社会服务和社会实践三个模块。笔者作为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
综合实践活动课感悟
综合实践活动是基于学生的直接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体现对知识的综合运用的一门全新的课程形态。它不同于国家课程中规定的学科课程,它不刻意追求理论知识的系统性、连贯性和深刻性,及其对学生智力发展的认知功能,但特别强调课程内容的地域性、时代性和现实性。
一、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一门全新的课程,需要广大教师不断探索和研究 教育实践已经证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适应我国当前进行素质教育的要求,符合当前教育改革发展的趋势,为学生生活经验的获得和社会实践能力的提高开辟了渠道,为学生个性的发展创造了空间。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与其他学科课程相比,既没有现成的教材,也没有现成固定的模式,是一门全新的课程,对于在一线教学的教师来说,可能会有不少的困难和压力。因此,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教学实践中不断的探索和发现新的教学思路、教学方法,以应对各种挑战。
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对教师的综合素养和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众所周知,作为教师我们已习惯于站在讲台上滔滔不绝的权威形象,但我们可能不知道的是对于一个学生来说,他们已经疲倦了这些未经自己思考、体验过的老师直接传递的信息,因为他们无法在自己的思索中,找到属于自己的思想。而综合实践活动正是这样一种基于整体构建在游戏发生、意志发生、认知发生的整合中,通过实践活动来培养学生认知世界的更高层次的观念和意志锻炼过程。随着活动时间的推移,综合实践活动所呈现出来的结果会让学生在研究一个问题时朝着不同的方向发展。因此,在综合实践活动中,我们教师尤其要注意使学生多一份天真与幼稚,让他们能进入属于自己的创造思维状态。此外,我们教师还应充分认清当前教育改革的形势,更新教育观念,加强学习探索,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始终走在课程改革的最前列。
三、把握课程基本特征,让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充满活力
首先,师生之间要建立一种新型的民主、平等的关系。在开展综合实践活动时,我们教师要体现“以学生为本”的理念,即不再作为知识的权威将预先组织的知识体系传递给学生,而是与学生共同开展探究知识的过程。在课堂让学生做活动的主人,教师成为活动过程的参与者、组织者、帮助者和促进者。其次,在综合实践活动的时空安排上,要充分体现课程管理的灵活性和开放性。我们可以根据需要做到分散和相对集中相结合,根据活动方案安排的总课时数分配到若干个教学区间去。为了提高学生收集信息的能力,扩大学生收集信息的来源,我们可以利用一段时间,对如何进行汉字输入、上网查找资料和下载相关资料的知识进行集中解读;在课程的空间安排上,我们充分利用校园、社区的资源,走出课堂,走进校园,走进社会,大大增加学生的自主活动的时间和空间,营造了一个良好的创新氛围。我们还可以充分利用丰富的课程资源创设多样问题情境,开放学生思维的空间,并给以充分的时间,或动手操作;或独立思考,或相互辩论;或大胆想象,或互相质疑,让综合实践活动处处闪烁着创新的火花。再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教学过程既是充分发挥教师主导作用的过程,也是学生主体能力生成和发展的过程,它是一个动态变化的发展过程,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因此,特别强调给学生提供充分的学习自主空间,让学生主动实践和亲自体验。此外,在组织形式上也更加灵活,既有培养独立精神的个体活动,也有体现合作精神的小组活动。一言蔽之,我们要真正把创新的机会交给学生,让他们用自己的聪明才智去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
总之,综合实践活动作为一种全新的课程观,打破了原有封闭的课程框架,它为教师提供了一个更广阔的教育创造空间,其自主性、生成性、开放性等特点也对任课教师的素质和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我们教师惟有顺应教育改革形势,迎难而上,不断探索,才能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激起学生创新的火花。
看了什么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的人还看了:
7.综合实践活动随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