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成皇后是怎么死的
明成皇后是怎么死的
明成皇后(朝鲜语:명성황후),朝鲜近代史上的女政治家,本名闵兹映(민자영,一说闵紫英或闵贞镐),通称闵妃,是朝鲜京畿道骊州郡人。很多人问明成皇后是怎么死的,下面是学习啦小编给大家整理的明成皇后是怎么死的的解答,供大家阅读!
明成皇后是怎么死的简介
明成皇后生前并不是“皇后”,而是大清帝国属国——朝鲜国的王妃(藩属国君主的正妻只能称“妃”),其最高头衔也是1895年1月所封的“王后”(当时高宗的称号晋升为“大君主”,王妃也随之升为“王后”),因此历史上通称为“闵妃”。闵妃是朝鲜王朝高宗李熙之王妃,纯宗李坧之母,本名闵兹映(一说闵紫英或闵贞镐),本贯骊兴闵氏。1851年(哲宗二年)阴历九月二十五日生于朝鲜京畿道骊州郡近东面蟾乐里,是佥正闵致禄的女儿。1866年(高宗三年)被册封为王妃,史称闵妃,行嘉礼于朝鲜首都汉城(今韩国首尔)的云岘宫(兴宣大院君之府第)。
当时朝鲜高宗的生父兴宣大院君李昰应摄政,一味采取闭关锁国路线。而后闵妃鼓励高宗采取开化政策并引入日本势力,在朝野扶植亲信,推举亲族出任要职,排斥大院君势力。闵妃与大院君两派互斗不断,导致党争激烈,政权更迭频繁。闵妃在与大院君争权的过程之中与亲日的开化派势力渐行渐远,偏向亲华,多次利用清朝势力扫除政敌以求掌权。
至甲午战争(韩国称:清日战争)日本战胜中国之后,遭亲日开化派夺权而失势的闵妃欲转与俄罗斯合作对抗日本,因而引发1895年(高宗三十二年,按干支纪年为乙未年)10月8日的“乙未事变”,日本公使三浦梧楼策划日本浪人及乱军入侵景福宫,于乾清宫弑杀闵妃,焚毁其遗体,并胁迫高宗废她为庶人,直至两年后1897年,高宗改国号为“大韩帝国”,自称皇帝,才将闵妃复位并追谥为“明成皇后”,厚葬于南杨州市金谷洞的洪陵。
由于闵妃(明成皇后)初期主张开放政策,后期力抗日本并身死殉难,所以深受韩国后世人民敬仰,有人称她为“伟大的铁女子”(위대한 철의여인)。
明成皇后照片之谜
明成皇后的照片问题是一个未解之谜。迄今为止,据称是明成皇后的照片已有10多张,不过没有一张被确认为明成皇后的真实照片。关于这个问题,史学界有两种解释:一种说法是明成皇后酷爱照相,但明成皇后在“乙未事变”中被日本浪人杀死以后,他们将明成皇后的所有照片付之一炬;另一种则是明成皇后生前从未留下任何照片或画像,因为“壬午兵变”期间明成皇后被起义军民四处追杀,此后虽然照相技术传入朝鲜,但明成皇后担心她的真实面貌一旦流传出去,很难保证万一再次发生祸变时能够脱身,因此拒绝照相。
明成皇后的照片曾公开在1910年李承晚在美国刊行的著作《独立精神》之中,但照片刊出后立刻有人质疑称“皇后不可能穿着百姓衣服拍照”。尽管如此,出现了以此为蓝本的许多类似照片,就连闵姓戚臣闵泳瓒(闵泳焕之弟,闵谦镐之子)的回忆录中也使用了类似照片。这张照片也一直在引发争议,当时 不同版本的明成皇后照片的朝鲜杂志《三千里》1933年9月号上曾有“没有人见过明成皇后的面容”的叙述。这个版本的照片在1960年代中期以前都是明成皇后的唯一公开的流传照片。
流传最广的照片最早在1969年传入韩国,被收录在元裕汉编著的《韩国史大系》中。这张照片披露就就引起轰动,关于它的真实性亦是众说纷纭。但主流认为这是明成皇后的真实照片,韩国政府最终一锤定音,将其收录在1990年版的历史教科书中,另外,北朝鲜也将其作为闵妃照片。但真相后来被揭开,最早刊登这张照片的美国杂志《德莫雷斯特家庭杂志》(1894年11月号)上却解释是闵妃的首席尚宫("The Queen Of Korea’s Chief Lady In Waiting")。稍晚的,胡默·赫尔伯特在1906年发行的《韩国见闻记》中也收录这一照片,但说她是一名宫女(赫尔伯特与朝鲜王室的关系非同一般,曾受高宗之托传递国书)。类似的照片还出现在意大利驻韩总领事罗杰蒂的《韩国和韩国人》(1904年出版)中,但这张照片被韩国学者考证出来是一张合成的伪造物。因此,2004年,这张著名的照片被确认是宫女照片而从韩国教科书中删除。
还有张德国人收藏的照片也很著名,这个德国人在1894年—1895年曾访问朝鲜,他的相册中包括大院君、高宗和他的儿子纯宗的照片,而一张白衣女子的照片下则写着“被害的王妃”(Die Ermodete Konigin),许多人认为此人的气质和明成皇后很相似。但是也有人认为这是一张贵族妇女的照片,并不是明成皇后。
除了这三张主流的照片以外,陆续还发现了不同版本的照片或生前画像。比如2005年,韩国史学家李泰镇公开了他在日本购买的一幅插图,插图描述的是1894年12月8日日本公使井上馨偕同看似翻译的人觐见朝鲜高宗和明成皇后的场面。该插图刊登在1895年1月25日开始发行的日本杂志《风俗画报》第84期上,系当时日本著名画家石冢空翠所作。2010年8月15日,韩国全南大学文化研究团公开了俄罗斯圣彼得堡《新时报》1895年10月21日刊登的明成皇后细密画,但这一细密画因为面貌似欧洲人、身着旗袍而被认为与真实的明成皇后相去甚远。现存的全身礼服画像是韩国当代画家权五昌先生所绘的。
关于明成皇后历史评价
当时的评价
在当时的朝鲜王朝,无论是以黄玹为代表的传统文人,还是以尹致昊为代表的开化派知识分子,对闵妃的评价都很低。对于传统文人而言,“牝鸡司晨”的偏见无疑使他们对闵妃抱有先天性的反感,认为闵妃对朝鲜亡国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比如黄玹评论道:“后(指闵妃)机警饶权数,干政二十年,驯致亡国,遂遭千古所无之变。”在他的著作《梅泉野录》中记载了许多关于闵妃的传闻,而这些传闻大部分都是负面的。代表新兴势力的开化党对于闵妃的评价并非一向否定,而是有所变化的。由于闵妃早期主张对外开放,支持开化势力,所以开化派对她的评价还不错,尹致昊在1884年6月评价闵妃“天禀聪明,烛量甚快”,但在甲申政变以后,尤其是1894年开化党领袖金玉均被闵妃集团所派刺客暗杀,使开化党人对闵妃的评价变得非常恶劣。这点在尹致昊的身上也得到体现,他用英语在日记中写道:“王妃和她的亲戚对这个国家的耻辱负有直接责任。哦,一个邪恶的女人做的邪恶的事!”并称闵妃是“聪明而自私的女人”。其他开化党人也是如此,俞吉濬在他给美国恩师摩斯写的信中将闵妃与英国女王血腥玛丽与法国王后玛丽·安托瓦内特相提并论,称闵妃是“世界上最坏的女人”;朴泳孝则在1895年对日本人三浦梧楼说“闵妃是朝鲜的大狐狸,万事都是障碍”,被猜测为不久后三浦梧楼策划乙未事变时将其行动的代号称为“狐狩”的来源。
闵妃死后十余年,朝鲜半岛就沦为日本的殖民地。在朝鲜日治时期出版的日本人写的著作中,对闵妃仍然持否定评价,他们从闵妃的反日立场出发,普遍认为闵妃干政阻碍了朝鲜的近代化,导致朝鲜的亡国。1912年出版的林泰辅著《朝鲜通史》,评价闵妃“骄奢淫佚”,1935年由日本右翼组织黑龙会出版的《东亚先觉志士记传》对闵妃的评价更加具体,也最有代表性,称“闵妃是聪明多智、秀于术策,一面阴险、嫉妒、残忍的性格兼有的妖妇型女性。”并将闵妃比作中国的西太后。以上对闵妃的认识和评价都被当代韩国视为儒教观念或“殖民地史观”产生的错误评价。
后世的评价
1945年光复以后,朝鲜半岛开始重新审视对闵妃的评价。其中大韩民国对闵妃的评价较高,而且随时间的推进,民族主义的盛行,加上文艺作品和大众传媒等因素,闵妃在韩国的评价也越来越高,韩国人也被普遍使用“明成皇后”这一尊称来称呼她。韩国建国后,实证主义史学占主流地位,学术界对闵妃的评价也不是很高,比如有韩国学者指出:“她利用李朝混乱的政情,将高宗推至前台,自己在幕后谋划各种计策,是一名妖女。”但韩国国内已经有肯定闵妃的倾向,曾任韩国副总统的李始荣评价闵妃:“明成后闵氏,聪明绝伦,多闻博识,经典百家无不通晓,且辞令捷利,应对如流,非巾帼中人。”大韩民国首任总统李承晚更是在闵妃被害地题写“明成皇后遭难之地”的石碑。随着民族主义史观的逐渐确立和巩固,以及不少歌颂闵妃的文艺作品(如1965年的《清日战争和女杰闵妃》等)的出现,闵妃在韩国的评价直线上升,以往对闵妃的评价被视为“殖民地史观”而加以批判,而其他韩国学者则对过去对闵妃的认识进行推翻和颠覆,比如金幸子认为闵妃并非操纵高宗的妖后,而是与高宗的理性的政治结合的夫妻关系。罗洪柱则高度评价闵妃,称她为了带头守护王室和国家,以不屈的斗志对抗日本的内政干涉,又在男尊女卑的儒家思想盛行的情况下,在国家有事时挺身而出,敢于堂堂对抗既有的习惯,因此“明成皇后可以说是现代女性的嚆矢”。大韩民国文教部国史编纂委员会委员长李泰镇教授也说:“不知何时起流传着王妃闵氏贪图丈夫的君主权力的说法,这种印象至今还深深地刻在韩国国民心中,事实上这只是为了某种目的而被编造出来的。……其实,王妃不仅读过很多书,还非常伶俐,国王遇到困难的时候帮了不少忙,能够帮国王作出明智的判断。”而20世纪90年代之后以《明成皇后》为名的音乐剧、电视剧等很受欢迎的文艺作品的不断涌现,则在韩国民众中将闵妃塑造为“开化的先觉者”、“聪明的外交家”、“为抗日捐躯的国母”等杰出形象。[52]针对闵妃评价的变化,韩国明知大学副教授洪顺敏评论道:“历史学界提到了对近代史研究的关注,对认识女性在历史中作用的外部氛围也产生了影响”“但也不可否认存在对历史研究尚不充分的情况下,通过艺术作品过度美化的一面。”
然而,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对闵妃的评价与韩国主流相反,将她定性为“保守势力的拥护者”、“两班地主的代表者”、“依靠列强维持政权的事大主义者”而予以否定。1999年出版的《朝鲜百科大辞典》中对闵妃的评价是:“作为反动的保守派集团,代表封建两班地主的利益,无条件镇压所有的进步的倾向,对人民进行苛酷的榨取。”尽管如此,朝鲜仍然强烈批判日本人杀害闵妃的“乙未事变”,对闵妃寄予同情,指出“乙未事变是侵害朝鲜自主权和民族尊严的日本国家恐怖犯罪”。
外国的评价
这里所谓的“外国的评价”是指接触过闵妃的朝鲜以外国家人士的评价。这些评价一方面倾向于闵妃的外形和气质,另一方面也比当时朝鲜本国的评价要高些。英国著名旅行作家伊莎贝拉·伯德·毕晓普曾4次觐见闵妃,她对闵妃的评价是:“年过四十的王后陛下是一位非常美丽柔弱的女人,头发乌黑,皮肤白皙,在珍珠粉的化妆下显得更加苍白。双眸是冰冷敏锐的,充满敏锐的才气和智慧。含着微笑的苍白的脸上似乎凝聚着一丝哀愁。……当她开始谈话时,尤其是她感兴趣的谈话,她明亮起来的脸显得更加美丽。”在韩国从事传教和教育事业的美国人安德伍德夫人不仅描述了闵妃的美貌,还评价她:“王妃热爱国家,心胸宽广,是一个进步主义者。她不仅精通中国古典,对世界先进国家也颇具见识。按西方标准看,她确实是一位完美的贵夫人。”长期担任美国驻朝外交官的安连(霍勒斯·艾伦)则盛赞闵妃是“亚洲的伟人之一”。就连策划乙未事变的日本公使三浦梧楼在第一次谒见闵妃时,对她的印象是:“这位王妃作为一名女性,实在是罕见的有才能的豪杰了。”
当时的中国清朝作为朝鲜的宗主国,也有一些关于闵妃评价的记录。担任清廷驻朝大臣12年的袁世凯评价闵妃“怙恶不悛,刚愎自用”,并说“王妃昏妄,亲西人而薄中国”。相比而言,复旦大学创始人、曾在壬午兵变后赴韩并觐见闵妃的马相伯(马建常)则更注重描述闵妃的外貌,称“她实在是我有生以来所看见的第一个美人”,描述闵妃“身材适中,脸儿作鸭蛋形,鼻儿高高的,皮肤非常洁白匀润,乌黑的头发,态度也非常娴雅庄静”。他还说“袁(世凯)曾经告诉我说,高丽的闵妃非常淫乱,有意和他私通”,但马相伯本人表示不相信。
可见闵妃在世时,中国人对闵妃的评价不是很高,并有关于她“淫乱”的传闻,但到乙未事变尤其是日韩合并以后,却普遍展现了对闵妃的同情和歌颂,涌现了《英雄泪》、《高丽闵妃》(新镜花缘)等大量歌颂闵妃的小说和话剧,也有包括钱钟书在内的许多文人赋诗咏叹闵妃的命运,这些歌咏并不仅仅针对闵妃本人,更是由于朝鲜被日本吞并而产生的唇亡齿寒之感所致。在中国人对闵妃的评价中,王芸生的评价比较客观:“闵妃美而有才,擅权树敌,迭起政潮,而卒不得其死,哲妇之鉴也。”
纵观明成皇后的一生,她善于宫廷斗争,终生与她的公公兴宣大院君争权夺势,却在内政的改革和治理上乏善可陈;她善于利用国际矛盾,为朝鲜争取生存空间,却签订了多个不平等条约,出卖了大量权利。但明成皇后始终坚持朝鲜独立,特别是1894年日本控制朝鲜以后,她更是巧妙利用日俄矛盾,引进俄国势力,延缓了朝鲜被日本吞并的进程,自己也因此遇害。也正是由于这一点,明成皇后才在后世的韩国得到尊敬,但也应注意到她对于朝鲜王朝亡国也负有很大责任。
明成皇后是怎么死的相关文章:
4.朝鲜是怎么抗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