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劳动保障劳动保障的特征
劳动保障是指以保护劳动者的基本权益所采取的一切措施和行为的总和。那么你对劳动保障了解多少呢?以下是由学习啦小编整理关于什么是劳动保障的内容,希望大家喜欢!
劳动保障的介绍
劳动保障制度是劳动制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国家根据有关法律规定,通过国民收入分配和再分配的形式,对劳动者因年老、疾病、伤残和失业等而出现困难时向其提供物质帮助以保障其基本生活的一系列制度。
劳动保障制度的主要功能是保证劳动者的职业安全,从而保证劳动者及其家庭生活稳定,社会安定,保证整个社会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劳动保障的内容
劳动保障的内容是主体的独立人格、法律地位和物质利益。主体的独立人格是获得法律地位的前提,而独立的法律地位又是实现物质利益的前提。劳动保障首先要确立和维护劳动者和用人单位的独立人格和法律地位。劳动者要独立于国家、独立于资本、独立于其他任何人,成为能够自由支配自己劳动力、享有自主择业权的主人;用人单位要独立于国家、独立于其他单位,成为能够自主经营,拥有用工自主权的市场主体。劳动保障其次是要保障主体的物质利益。维护主体人格和法律地位的目的是为了实现和保障主体的物质利益。
劳保与社保的区别
从劳动保障和社会保险的关系来看,前者以针对劳动者的弱势地位而设立,后者针对生活风险而建立,不考虑主体的差异,因此社会保险是劳动保证的内容之一,但不是全部。社会保险的关系主题是劳动者和用人者的时候,也才属于劳动保障的内容,两者是区别但是有交叉。从社会保障和劳动保障来看,很明显,劳动保障只属于社会保障的一部分,属于种属关系。
劳动保障制度的特征
我国传统劳动保障制度是对劳动力资源计划配置体制的必要补充。其特征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政府单位型的劳动保障主体
计划经济时期,我国除少数救助项目,如农村五保户救济等是社会性救助外,绝大多数的保障项目都是国家通过政府行政系统和国有企事业单位承办的。保障的项目、标准、对象等都是由国家统一规定的,保障基金是国家从财政或国有及集体企业上缴国家的利润中直接扣除并授权由国有单位直接支配的。国家几乎是劳动保障资源的唯一提供者和保障责任的唯一承担者。可见,计划经济时期的劳动保障制度是政府一单位型的劳动保障制度,算不得真正的社会保障制度。
2、城乡分离的二元劳动保障结构
与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相适应,计划经济时期,我国的劳动保障制度也呈现出了明显的城乡分离的二元结构特征。具体表现在,国家劳动保障支出的绝大部分是用于城镇企事业单位职工甚至家属的安全保障的,城镇居民可以享有生、老、病、死等安全保障,而占全国人口80%以上的农民却在很大程度上被隔离在保障体系之外。
3、与就业紧密挂钩的福利保障制度
在传统计划经济体制下,我国的劳动保障制度是与就业紧密挂钩的。即劳动者一旦在某一单位就业就可以拥有一切福利待遇,而失业则失去一切福利待遇。这一方面鼓励劳动者千方百计占领劳动岗位,而不敢“自愿失业”;另一方面要求用人单位绝不能随意辞退职工。显然,我国传统劳动保障制度是为消灭失业这一就业目标服务的。这与市场经济体制下的社会保障制度是完全不同的。
4、政出多门、运行僵化的管理体制
计划经济时期,我国仅参与劳动保障管理的部门就多达十几个,没有一个统一的决策、管理系统,以致造成政出多门,多头管理,各自为政,甚至相互推诿、扯皮。与此同时,我国传统劳动保障体系的运行机制也十分僵硬。保障经费的筹支,保障标准的调节,虽有众多管理部门,但由于“龙多不治水”,且没有形成一套法定的与社会经济发展指标相配套的调节机制,最终还得由中央决策下文。
看过“劳动保障的特征”的人还看了:
3.劳动保障基础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