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简答题及答案(3)
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简答题及答案
31、简述学科中心课程论的基本观点。
【答案要点】学科中心课程就是根据学校培养目标和科学发展,分门别类从各门科学中选择适合学生年龄特征与发展水平的知识所组成的教学科目,亦称分科课程。学科课程以文化知识为基础,按照--定的价值标准,从不同的知识领域或学术领域选择一定的内容,根据知识的逻辑体系,将所选出的知识组织为学科。学科课程的主导价值位在于传承人类文明,使学生掌握、传递和发展千百年来人类积累起来的知识文化遗产。特点是:1、重视成人生活的分析及其对儿童为适应未来社会生活需要所作准备的要求,有明确的目的与目标;2、能够按照人类整理的科学文化知识的逻辑系统结合学生身心发展特点预先选定课程以及内容,编制好教材,便于师生分科而循序渐进地进行教学;强调教材内部伦理精祌和智力训练价值。
32、简述教师的教育专业素养。
【答案要点】教师职业是教书育人,因此,教师不仅要有所教学科的专业素养,还要有教育专业素奍。教师的教育专业素养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具有先进的教育理念。教师要具有热爱学生、忠诚党的教育事业,愿意终生从^教育工作的教育信念。2、具有良好的教育能力。教师的教育能力是教师职业的特殊要求。比如语言表达能力,语言是教师从事教育工作的重要工具,是传播知识和影响学生的重要手段。没有较强的语言表达能力的教师,很难成为一名优秀的教师。3、具有一定的研究能力。重视进行科研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能够融进自己的思想感情,激励学生的探索精神。教师的研究还包括教育研究,通过教育研究不断改进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促进学生的更大发展。
33、什么是记忆的系列位置效应?如何解释系列位置效应?,
【答案要点】记忆的系列位置效应是指,在回忆序列呈现的材料时,开头和结尾的材料回忆的效果好,中间的材料回忆的效果较差。记忆的系列位置效应与不同位置的材料受其他材料的千扰程度有关。开头部分的材料只受后面学习材料的干扰,即只受倒摄抑制的影响;结尾部分的材料只受前面学习材料干扰,即只受前摄抑制的影响,而中间部分的材料既受倒摄抑制又受前摄抑制的影响。
34、德育过程有哪些特点?
【答案要点】(1)德育过程是培养学生知、情、意、行的过程。(2)德育过程是促进学生思想内部矛盾斗争发展的过程。(3)德育过程是组织学生的活动和交往,统一多方面教育影响的过程(4)德育过程是一个长期的、反复的、逐歩提高的过程。
35、简述晕轮效应在教育过程中的不良影响。
【答案要点】教师在与学生交往过程中,如果对学生的某个特征产生强烈的印象,以这个印象为中心而形成的总体印象,从而掩盖了他的其他特征,这种以点概面的偏见叫做晕轮效应。从认知角度讲,晕轮效应仅仅抓住并根据事物的个别特征而对事物的本质或全部特征下结论,是很片面的,往往会发生以偏概全的错误。晕轮效应的产生往往是由于教师掌握学生的信息很少而作出总体判断的结果,它使教师难以正确地了解学生和公正地评价学生。克服晕轮效应的关键是教师和学生打成一片,实事求是、全而地攀握学生的信息,切忌一叶障目。
36、简述学生心理发展的四个基本特征。
【答案要点】(1)连续性与阶段性。在心理发展过程中,当某些代表新特征的量累积到一定程度时,就会取代旧特征而处于优势的主导地位,表现为阶段性的间断现象。但后一阶段的发展总是在一前阶段的基础上发生的,而且又萌发着下一阶段的新特征,表现出心现发展的连续性。(2)定向性与顺序性。在正常条件下,心理的发展总是具有一定的方向性和先后顺序。尽管发展的速度可以有个别差异,会加速或延缓,但发展是不可逆的,也是不可逾越的。(3)不平衡性。心理的发展可以闪进行的速度、到达的时问和敲终达到的速度而表现出多样化的发展模式。一方面,个体的小同系统在发展的速度、发展的起始时问与到达成熟吋期上的进程不同;另一方面,同一机能特性在发展的不同时期有着不问的发展速率。(4)差异性。任何一个正常学生的心理发展总要经历一些共同的基本阶段,但由于个体之间具有差异性,因此发展的速度、最终达到的水平以及发展的优势领域又往往是千差万别的。
37、简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意义。
【答案要点】①预防精神疾病,保障学生心理健康的需要。近年来,我国各地中小学教师自发地开展各种形式的心理健康教育的直接动因是帮助学生克服各种心理障碍,预防精神疾病的发生。学校是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场所。②提高学生心理素质,促进其人格健全发展的需要。学生在成为一名独立的社会成员之前,要经历一系列发展中的矛盾与人生课题,儿童所经历的心理冲突、矛盾和困扰,是比较特殊的。儿童迫切希望教师在尊重他们日益增长的独立性的前提下,给他们人生之旅以真诚的指导和帮助。从更积极的意义上说,心理健康教育是要提高学生心理素质,促进其人格健全地发展。③对学校日常教育教学工作的配合与补充。通过心理健康教育改善学生心理素质,可以为有效实施道德教育提供良好的心理背景。而且通过培养学生良好的态度、动机和人格特征,可以间接地促进学生知识技能的获得和智力的发展,并最大程度地挖掘学生的发展潜力
38、如何提高教师教学效能感?
【答案要点】教学效能感是指教师对自己影响学生学习行为和学习成绩能力的主观判断。提高教师教学效能感的途径主要有:(1)在社会上和校园内,必须树立尊师重教的良好作风。(2)在校内,必须建立一套完整、合理的管理制度和规则并严格加以执行,以及努力创立进修、培训等有利于教师发展,有利于教师实现其自身价值的条件。(3)良好的校风建设、提高福利待遇等措施也会对教师的教学效能感产生积极的影响。(4)要形成科学教育观,这需要教师不断地学习和掌握教育学与心理学的知识,在教学实践中运用这些知识,通过自身的教育实践验证并发展这些知识。(5)注意向他人学习,如观摩优秀教师教学、学习其他教师的好经验,增强教师的自信心。(6)教师要注意对自己的教学进行总结和反思,不断改进自己的教学。
39、简述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基本特征。
【答案要点】(1)综合性。体现在学科综合、时空综合、学习方式方面的综合。(2)实践性、活动性。以活动为主要形式,强调亲身经历,要求学生在各项活动中通过"做"、"考察"、"实验"、"探究"等活动去发现和解决问题,发展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3)开放性。课程的时空是开放的,同时不是单一的学习方式,学生必须从观察中学,从访问中学,从劳动中学,从实验中学,从画中学,从唱中学,也就是在活动中学。(4)生成性。生成包括学生活动主题的生成、活动过程的生成。但是要注意处理好预设与生成的关系。自主性。学生是课程实施的主体,从活动主题或课题的提出,到活动方案的制订,再到活动的实施,都应该让学生自主活动。(6)课程性。这些特点体现在实践活动课程的设计、实施、地位和管理等方面。
40、简述气质与性格的关系。
【答案要点】(1)性格与气质的区别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第一,从起源上看,气质是先天的,一般产生在个体发生的早期阶段。性格是后天的,它是人在活动中与社会环境相互作用的产物,反映了入的社会性。第二,从可塑性上看,气质的变化较慢,可塑性较小,不容易改变。性格的可塑性较大,环境对性格的塑造作用是明显的。第三,气质所指的典型行为是它的动力特征,与行为内容无关,因而气质无好坏善恶之分。性格主要是指行为的内容,它表现为个体与社会环境的关系,因而性格有好坏善恶之分。(2)气质与性格又是密切联系、相互制约的。先从气质对性格形成的影响上来看。首先,气质会影响个人性格的形成。其次,气质可以按照自己的动力方式,使性格特征具有独特的色彩。最后,气质还会影响性格特征形成或改造的速度。再从性格对气质的影响来看,性格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掩盖或改变气质,使它服从于生活实践的要求。
41、简述教育科学研究的基本原则。
【答案要点】(1)教育性原则。小学教育科学研究主要是以小学生为具体研究对象,所以小学教育科学研究不能违背教育性原则。研究者在教育科学研究的过程中应始终坚持为"育人"服务的思想,所从事的一切研究必须符合我国教育方针、教育目标的要求。(2)客观性原则。客观性原则是指教育科学研究必须采取严格的客观态度,实事求是,全面系统地占有材料,忠实地反映客观事实,最大限度地保证研究过程和研究结果的客观性、准确性。(3)系统性原则。研究小学教育时,要考虑教育与社会的相互联系,分析家庭环境、社会环境的影响,更要和其他层次的教育联系起来进行综合研究,要考虑到社会、其他层次的教育对小学教育的影响。(4)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原则。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是指小学教育科学研究既要重视理论的指导,又要重视实践,将理论与实践辩证统一起来,密切联系小学教育教学实际,使一切科学研究的结论都建立在广泛的严格的科学实验基础之上。(5)创新性原则。创新性原则指的是小学教育科学研究耍有新意,能发现别人没有发现的问题,探索出别人没有实践过的富有创意的教育内容、方法、手段、措施等。(6)定性研究与定量研究相结合的原则。在小学教育科学研究中,同样应坚持定性研究与定量研究的结合,使科学研究规范化,使研究结果精确化。
42、良好的班集体具有哪些教育作用?如何建立良好的学生集体?
【答案要点】(1)良好班集体的教育作用如下:①有利于形成学生的群体意识。在良好班集体的形成过程中,学生的群体意识、集体荣誉感会得到大大的发展。②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社会交往与适应能力。通过班级的集体活动和学生群体之间的交往,可使学生积累集体生活的经验,学会交往与合作,学会对环境的适应。③有利于训练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班集体是训练班级成员自己管理自己、自己教育自己、自主开展活动的最好载体。(2)建立良好的班集体应做到:①深入细致地了解学生;②学习规范,树立常规,建立良好开端;③善于发觉学生的长处,多鼓励;④班级问题及时解决;⑤培养集体荣誉感,激发学生的进取精神。
43、简述最近发展区的概念及其意义。
【答案要点】1、概念:最近发展区是指学生在有指导的情况下,借助成人帮助所能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与独自解决问题所达到的水平之问的差异,实际上是两个邻近发展阶段间的过渡状态。这一概念是由苏联著名的心理学家维果斯基提出的。他认为,学生有两种发展水平:一是现有水平,即学生独立活动时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二是即将达到的发展水平,即通过教学所获得的潜力。这两者之问的差异,就是最近发展区。2、意义:最近发展区的提出说明了儿童发展的可能性,其意义在于教育者不应只看到儿童今天已达到的发展水平,还应该看到他仍处于形成状态、正在发展的过程。维果斯基强调教学不能只适应学生的现有水平,而应着眼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为学生提供带有难度的内容,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其潜能,超越其最近发展区,在此基础上迸行下一个发展区的发展。
44、简述如何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答案要点】所谓问题情境,指的是具有--定难度,需要学生努力克服,而又是力所能及的学习情境。创设问题情境就是在提供的学习材料和实践活动与学生的求知心理之间创造一种人为的"不协调",从而把学生引入一种产生疑问、探究问题答案的有关情境的过程。有效的教学在于形成一种使学生似懂非懂、一知半解、不确定的问题情境,由此产生的矛盾、疑惑、惊讶等最能引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使其产生学习的愿望和意向。要想创设问题情境,首先要求教师熟悉教材,掌握教材的结构,了解新旧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此外,要求教师充分了解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状态,使新的学习内容与学生己有水平构成一个适当的跨度,这样,才能创设问题惜境。问题情境创设的方式多种多样,并且应该贯穿教学过程的始终。
45、舒尔曼认为,专家教师应具有哪几个方面的专门知识?
【答案要点】(1)所教的学科知识;(2)教学方法和理论,适用于不同学科的一般教学策略(诸如课堂管理的原理、有效教学、评价等)(3)课堂材料以及适用于不同学科和年级的程序;(4)教特定学科所需的知识:教某些学生和特定概念的特殊方式,例如以最佳方法对能力差的学生解释什么是负数;(5)学习者的性格特征和文化背景;(6) 学生学习的环境一同伴、小组、班级、学校以及社区:(7)教学的目标和目的。
46、什么是教材?试述课程标准与教材的关系。
【答案要点】教材是根据课程计划和课程标准编制的、直接用于教和学的书籍与工具。可以将教材分为两大类:一类是文字教材,包括教科书、教学指导用书、补充读物、图表等;另一类是音像教材,包括幻灯片、电影片、录音带、录像带、磁盘、光盘等。目前,教科书是中小学使用最多的教材,它是学生获取知识的重要工具,也是教师进行教学的主要依据。课程标准是教材编写的依据,教材是课程标准最主要的载体,具体来看:(1)教材的编写必须依据课程标准;(2)课程标准为教材编写的多样化提供了一个广阔的空间;(3)教材是对课程标准的一次再创造、再组织;(4)教材的编写和实验可以检验课程标准的合理性。
47、教师个人为实现专业化应做哪些主观努力?
【答案要点】(1)善于学习。作为教师,通过学习可以了解教育教学的要求,掌握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特点,明确教师自身的角色和定位。(2)恒于研究。通过科研,教师可以发现规律,根据规律进行工作可以提高工作效率和效能。(3)勤于反思。反思是人类个体或群体以自身为对象,以需求更好的发展为目的而进行的积极的和仔细的审视与思考的活动。通过反思,既可以总结经验、坚定信念,也可以发现问题、完善自己。不仅要反思自己的言语、行动,而且要反思自己的经验和思想。(4)勇于实践。在实践过程中,首先要有实践意识和勇气,及时捕捉机会,将自己新颖的想法转化为实践行动:其次要讲求实践的方法,对新想法进行可行性论证,确定行动方案,然后进行实践。
48、简述性格的结构。
【答案要点】性格的结构可分为态度特征、认知特征、情绪特征和意志特征四个方面。性格的态度特征。性格的态度特征是指个体在对现实生活各个方面的态度中表现出来的一般特征。(1)性格的认知特征。(2)性格的认知特征是指个体在认知活动中表现出来的心理特征。(3)性格的情绪特征。性格的情绪特征是指个体在情绪表现方面的心理特征。(4)性格的意志特征。性格的意志特征是指个体在调节自己的心理活动时表现出来的心理特征。
看过“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简答题及答案“的人还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