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墨基础知识(2)
油墨基础知识
中国油墨行业现状
美国是世界上最大油墨生产国和消费国,日本次之,德国第三,我国居第四位。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飞速发展,印刷包装业的繁荣带动了油墨制造业的快速成长,使得我国在最近的十几年间迅速崛起成为世界油墨制造大国之一,目前国内油墨产业规模正以10%以上的速度持续快速增长。
中国近十年包装行业的迅猛发展,使中国的油墨行业也得到了较大的拓展。十年前各印刷厂主要以胶印油墨为主,而现在已延伸到了溶剂油墨,水性油墨,UV油墨,丝印油墨,胶印油墨并存的格局。
2006年1-12月,中国涂料、油墨、颜料以及类似产品制造业实现累计工业总产值191,934,746千元,比上年同期增长26.19%;实现累计产品销售收入185,825,254千元,比上年同期增长25.94%;实现累计利润总额12,513,338千元,比上年同期增长34.49%。
2007年1-12月,中国涂料、油墨、颜料以及类似产品制造业实现累计工业总产值248,717,505千元,比上年同期增长27.59%;2008年1-10月,中国涂料、油墨、颜料以及类似产品制造业实现累计工业总产值239,770,951千元,比上年同期增长20.49%。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油墨制造工业迎来了快速发展期,一是中国印刷市场的发展促使油墨制造工业步入了新的发展时期;二是全球著名的油墨制造商自20世纪80年代末就开始向中国投入资金和技术,建立生产基地并扩大其产品市场,使中国油墨产业结构经历了变革,产品结构得到了调整和创新,提高了油墨的产能。
近年来,我国油墨工业发展较快。2010年全国油墨年总产量共计58.99万吨,首次超过德国、日本,位居全球第二。2011年1-12月我国油墨及类似产品制造业实现工业总产值305.85亿元,同比增长17%;销售产值303.3亿元,同比增长18%。
虽然我国油墨产品的质量和数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但是我国仍然是发展中的国家,印刷品人均消费量仍很低,仅为发达国家的人均消费量的5%,油墨的使用量也很低,未来5-10年我国国民经济保持高速发展,油墨的大发展也是显而易见的。
使之适应于当今多色、高速、快干、无污染和低消耗现代化印刷的需要。
油墨行业近年的发展使行业显现一篇繁荣,但是,同时也应该看到行业发展中的不足之处,企业规模不大,单个企业市场占有率不高;技术创新能力不强;国内生产的油墨环保性不强;高档产品供应不足;油墨技术人才缺乏等严重的阻碍了油墨行业的发展,为此,行业也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来加强巩固油墨行业的发展,如,加大行业的科技投入,加强环保油墨的开发,油墨的研制开发应以自主创新为主攻方向;加强油墨理论研究和科技人才的培养等等,取得不错的成效。
随着包装行业的发展,油墨技术不断的发展将促进油墨的快速发展,油墨的用量将不断的提高,油墨的生产量也会不断的提高,到2010年底,中国印刷油墨消费总量将可达到43万吨/年左右的水平。油墨行业有着巨大的发展空间。
油墨理化性质
油墨的理化性质主要是指其密度、细度、透明度、光泽度、耐光性、耐热性以及耐酸、碱、水、溶剂(醇)性。
密度
密度是指20℃时,单位体积油墨的重量。用g/cm3表示。油墨的密度决定于油墨中应用的原料的种类及其比例,并受外界温度的影响。油墨的密度与印刷工艺有着一定的关系。油墨的密度关系到印刷过程中油墨的用量。在相同的印刷条件下,密度大的油墨用量大于密度小的油墨。
油墨的密度过大,主要是因为油墨中颜料的密度大所致。在印刷过程中,由于连结料无法带动密度过大的颜料颗粒一起转移,使颜料等固体颗粒堆积在墨辊、印版、或橡皮布表面,形成堵版现象。特别是在高速印刷或油墨稀度较大时,使用密度大的油墨更容易出现这种现象。同时,密度大的油墨与密度小的油墨混合使用时,若二者差距过大,容易产生墨色分层现象。密度小的油墨上浮,密度大的下沉,使油墨表面的颜色偏向于密度小的油墨,底部油墨的颜色则偏向于密度大的油墨。一般情况下,印刷油墨的密度在1g/cm3到2.25g/cm3之间。
细度
细度是指油墨中颜料、填充料等固体粉末在连结料中的分散的程度,又称分散度。它表明了油墨中固体颗粒的大小及颗粒在连结料中分布的均与程度。油墨的细度好表明固体粒子的细微,油墨中固体粒子的分布均匀。油墨的细度决定于连结料对颜料等固体的润湿程度及油墨搅拌、轧研后油墨的细度好。
油墨的细度关系到油墨的流变性、流动度及稳定性等印刷适性,是一项很重要的质量指标。油墨的细度差,颗粒粗,印刷中会引起堵版现象。在平版胶印和凹印中会引起毁坏印版和刮刀的现象。而且由于颜料的分散不均匀,油墨颜色的强度不能得到充分发挥,影响油墨的着色力及干燥后墨膜的光亮程度。
透明度
透明度是指油墨对入射光线产生折射(透射)的程度。印刷中透明度是指油墨均匀涂布成薄膜状时,能使承受物体的底色显现的程度。油墨的透明度低,不能使底色完全显现时,便会在一定程度上将底色遮盖,所以油墨的这种性能又称为遮盖力。油墨的透明度与遮盖力成反比关系,透明度用油墨完全遮盖某种底色时油墨层的厚度来表示,厚度越大,表明油墨的透明度越好、遮盖力越低。
透明度取决于油墨中颜料与连结料折射率的差值,并与颜料的分散度有关。颜料与连结料的折射率差值越小,颜料在连结料中的分散度越好,则油墨的透明度越高。
光泽度
光泽度指印刷品表面的油墨干燥后,在光线照射下,向同一个方向集中反射光线的能力。光泽度高的油墨在印刷品上表现为亮度大。光泽度主要决定于油墨中连结料的种类及性质,油墨制造中炼制工艺的处理以及墨膜干燥后的平整程度。此外油墨的光泽度还受到油墨组成中颜料的性质,粒子的大小形状及分散度的影响;油墨的透性、流平性、干燥性等性能的影响;承印基材的影响等等。
耐光性
耐光性是指油墨在日光灯照射下,颜色不发生变化的能力。油墨的耐光性表明了印刷品在光线照射下褪色或变色的程度。耐光性强的油墨印刷后虽经日光长期照射,但印刷品褪变色程度小;耐光性差的油墨其印刷品容易褪变色,甚至颜色会完全褪掉。在油墨的分级中,8级最不容易褪变色,耐光性最佳。油墨的耐光性主要取决于颜料。油墨的耐光性对印刷过程无影响,主要是关系到印刷品的使用过程。
耐热性
耐热性是指油墨受热时颜色不发生变化的能力。耐热性强表明了印刷品被加热到较高的温度时,油墨不会产生变色现象。油墨的耐热性主要取决于颜料和连结料的种类及性能。有些颜料在加热时不但产生变色,甚至发生变化。
耐酸、碱、水、溶剂(醇)性
这项性能是指油墨在酸、碱、水、醇或其他溶剂的作用下,颜色及性能不发生变化的能力,又称为油墨的耐化学性或耐抗性。油墨的耐化学性强,在酸、碱等物质的作用下,颜色和油墨的性质不会发生变化。油墨的耐化学性是由颜料和连结料的种类及性能决定的,并与颜料和连结料结合的状态有关,与油墨的稳定性有关。
看过“油墨基础知识“的人还看了:
2.墨水基础知识
5.铜版画的制作技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