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 > 知识大全 > 知识百科 > 百科知识 > 探寻今年首场寒潮最强雨雪下在哪

探寻今年首场寒潮最强雨雪下在哪

时间: 和杰4558 分享

探寻今年首场寒潮最强雨雪下在哪_农作物如何防寒潮

今年首场寒潮最强雨雪下在哪?这是很多人们关注的问题!天气关乎民生!农作物如何防寒潮?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探寻今年首场寒潮最强雨雪下在哪,以供参考,欢迎大家收藏并分享哟!

探寻今年首场寒潮最强雨雪下在哪

探寻今年首场寒潮最强雨雪下在哪?

一、首场寒潮天气降温有多猛?

中央气象台预计,11日至15日,受强冷空气影响,我国大部地区将出现寒潮天气,降温过后,我国整体偏暖的格局将被扭转。其中,11日至12日,新疆、甘肃、青海将降温6~12℃,新疆北部、甘肃西部有14~18℃,新疆阿勒泰北部超过20℃,并伴有4~6级风,山口风力可达8~10级;新疆东部和南部、甘肃河西、内蒙古西部、宁夏的部分地区有扬沙或浮尘,局地有沙尘暴。

12日夜间至15日,随着冷空气东移南下,中东部大部地区将出现6~12℃降温,内蒙古、东北地区、江汉东部、江淮、江南、贵州等地降温14~18℃,吉林中东部、黑龙江中东部等地部分地区超过20℃,并伴有4~5级风,阵风6~8级。13日白天至18日白天,渤海、渤海海峡、黄海、东海、台湾海峡、台湾以东洋面、巴士海峡、南海大部海域、琼州海峡、北部湾将先后有7~9级、阵风10~11级的大风。

降温过后,17日早晨,最低气温0℃线位于云南东部至贵州南部、江西南部、福建北部、浙江东部一线,-10℃线位于河北北部和西部、山西南部、陕西南部一线。

二、最强雨雪核心在哪里?

随着冷空气逐步东移南下,与暖湿气流交汇,将给中东部地区带来大范围雨雪天气。其中,11日至12日,新疆大部有小到中雪,沿天山地区、南疆盆地西部有大到暴雪。12日至15日,陕西、华北、东北地区、黄淮、西南地区东部、江淮、江汉、江南北部等地有小到中雨转小到中雪或雨夹雪,陕西南部、山西大部、河北西部、河南西部、湖北西部、重庆北部等地部分地区有大雪,局地暴雪;降雪区域新增积雪一般为1~3厘米,部分地区5~8厘米,局地可达10厘米。15日,安徽皖南山区、湖南西部山区、贵州东部局地有冻雨。

11日至15日,江南中南部、华南等地有小到中雨,江西北部、浙江西部、安徽中南部、江苏中南部等地的部分地区有大雨,局地暴雨,累计降雨量为10~30毫米,江西北部、浙江西部部分地区50~90毫米,局地100~130毫米;12日至14日,江淮、江南、华南等地将有雷电天气。

此外,在冷空气南下过程中,随着气温逐渐下滑,多地可能还将出现雨雪相态的转换。预计13日08时,雨雪分界线位于甘肃南部至华北北部、黑龙江南部;14日08时,位于华北南部、陕西南部;15日08时,位于贵州北部至长江中下游沿线;16日08时,位于贵州南部、江南中北部。

三、是否会出现持续性低温雨雪冰冻天气?

预计1月16日至31日,我国中东部大部地区将进入降水偏少阶段,不会出现类似2008年的持续性低温雨雪冰冻天气。期间,北方地区气温多起伏,19日至21日将有一次较强冷空气过程;南方地区气温将呈持续偏低趋势。

四、是否会有大雾天气?

11日至14日的夜间至上午时段,四川盆地南部、上海、江苏、浙江北部、海南岛北部等地有大雾,局地能见度不足200米。11日夜间至13日上午,山东东南部沿岸海域、江苏沿岸海域、长江口附近海域、浙江北部沿岸海域、黄海西部海域、东海西北部海域将有能见度不足1公里的雨雾。13日夜间到15日白天,琼州海峡、北部湾、雷州半岛沿岸海域、粤西沿岸海域将有能见度不足1公里的大雾。

五、对春运交通等会产生怎样的影响?

1月上旬,我国中东部地区气温偏高2~4℃,局地偏高4℃以上,全国有14个省份43个气象站气温突破1月极值。此次过程后,中东部地区气温将由前期显著偏高转为偏低,雨雪大风天气对清除华北黄淮等地霾天气、冬麦区土壤增墒有利。

但目前正值春运期间,要关注对春运交通、能源供应、卫生防疫、设施农业、城市运行等的不利影响,尤其是多种灾害性天气叠加的不利影响。

一是防范降雪、雨雾和大风沙尘对春运交通的影响。中东部地区关注雨、雪、雾、沙尘、大风等多种高影响天气叠加导致的路面湿滑、积雪结冰、风吹雪、低能见度等对水陆交通、铁路、航空等的不利影响,加强春运安全管理工作;安徽、湖南、贵州等局地还要防范冻雨对交通、通讯和电力等设施的影响。

二是关注剧烈降温对能源保供和卫生防疫的影响。此次冷空气后,中东部地区气温将由前期显著偏高转为偏低,剧烈降温变化对能源需求将突增,关注对水电暖气等能源保供影响,提前做好能源调度和管道设施的维护工作。同时关注剧烈降温对人体健康的影响,做好卫生应急防疫工作。

三是东部海区注意防范大风天气危害。受冷空气影响,我国东部海区风力大,海上航行风险高,航行船舶和作业平台、港口、近海养殖注意防范大风危害。北方各地要做好简易设施、高空悬挂物、设施农业等的防风加固工作,同时关注对户外作业的不利影响。

四是新疆北部关注高影响天气叠加影响。1月上旬新疆北部持续降雪,11日至12日新疆将有剧烈降温和大风降雪天气,与前期持续降雪叠加,对畜牧业生产不利,要加强防范,同时关注对交通、设施农业、能源供应等的不利影响。

农作物如何防寒潮?

一、花卉 专家介绍,一是及时修复加固温室和大棚骨架及棚膜。雪后应立即清除积雪,对温室中柱部位加固,加固压膜线。二是采取防寒措施。增盖双层薄膜,套小拱棚,盖地膜等防寒措施。有条件的可在大棚内采取临时加温措施合理调控温室气温,如煤炉、电加温、临时可燃物,预防温室火灾。三是采取有效措施提高低温。裸露地面覆盖稻草、稻壳、秸秆,同时控水。四是烟熏增温。用蒿草、锯末、碎柴、糠壳等进行烟熏。五是合理开展叶面施肥。已经受冷害和冻害的花卉要禁止使用促进生长的激素类肥药。可以使用300倍液米醋喷叶,或喷施1%的磷酸二氢钾,或防冻产品如绿比多(16kg水兑20ml)。六是注意病虫害防治。加强灰霉病、霜霉病防治。七是及时加温补光。在阴霾冻雨的天气下,有条件的及时加温补光,光强度维持在20000lX左右,热带、亚热带花卉温度应维持在8℃以上,温带花卉最低不低于5 ℃。合理通风和控制旺长,天晴后温室气温回升,防止气温突然回升过高,应及时通风。灾后,应及时整枝修剪。

二、茶叶 专家介绍,一是适施基肥。以有机肥为主,适当配用磷、钾肥,做到早施、重施、深施,提高茶树抗寒能力。二是耕作培土。将茶树两边的泥土向根颈处填高, 高处以5~10cm 为宜, 以免根部外露, 受冻害侵袭。三是覆盖防冻。地膜或遮阳网直接覆盖茶树蓬面,高出蓬面10~20cm的架棚覆盖效果好。稻草、玉米杆、绿肥秆、杂草、茶枝等材料覆盖,对极端低温的防控效果更佳。四是喷水防冻。当对有喷灌条件的茶园,可以在气温降低到0℃左右时喷灌,可以起到一定的预防效果。但是应注意,一旦喷水开始,必须要连续喷水至日出,中途不得停止,否则更易受害。五是烟熏防冻。当寒潮来临、气温降至2℃左右时,可用柴草、谷糠等在茶园内根据风向、地势(洼地或北坡)、多处设堆,进行熏烟。能减少冷空气下沉,提高地面温度,减轻霜冻危害。六是搭棚防寒。株距大、树势衰弱的古茶树、大茶树,有条件的可用遮阳网、防冻保温罩或薄膜将树冠覆盖,可有效提高树体防风、防寒抗冻能力。

三、草莓 专家介绍,一是农业措施。前期加强管理,增施磷钾肥,保持植株健壮,可一定程度提高抗寒性。二是保温、加温措施。通过设施进行防冻,比如双层膜、盖棉被、盖遮阳网、盖薄膜等。三是烟熏措施。用柱香、稻草、木材等烟熏(棚内、棚外),棚内加温设备的应用,热风机、暖水管等。四是植物防冻剂的使用。五是避免因防冻引起的病害:注意通风、控制湿度等防止病害的发生。

四、甘蔗 专家介绍,一是及时处理收砍。灌水处理:甘蔗受冻害后有条件的地方宜尽快灌水,提高蔗田湿度,既可防止再次受冻,又能逐步减轻霜冻蔗的进一步恶化。及时砍收:糖厂要根据蔗区受灾情况,及时安排受灾甘蔗的砍运榨工作,减少蔗糖分损失。同时注意选择晴天、蔗地土壤干燥时收砍。快锄低砍:在收砍甘蔗时,采用锋利的锄头或蔗刀,实施快锄低砍,促进受灾甘蔗低位芽的萌发,避免蔗蔸再伤害,保护宿根蔗。二是砍后科学处理。施肥培土:受灾甘蔗收获后,要及时进行施肥盖土,施用尿素15-20 kg然后进行培土覆盖(覆土厚度4 cm~6 cm),增加蔗蔸营养,也可多施酿热性的有机肥和磷肥,提高蔗田温度及蔗蔸的抗霜冻能力。地膜覆盖:在进行施肥培土后,要及时组织地膜或蔗叶覆盖,采用地膜全覆盖,提高蔗地土壤温度和湿度,促进蔗蔸蔗芽萌发。合理布局:以保护宿根甘蔗为重点,适当发展新植蔗。在受冻蔗区,在新植蔗面积剧减的情况下,少挖宿根甘蔗,扩大留宿根蔗的比例;新植甘蔗要注意选种,选择没有受灾的甘蔗做种苗。三是推广应用抗寒品种。对于频繁发生低温冻害的蔗区,加大云蔗05-51、云蔗05-49、云蔗08-1609和柳城05-136等强抗寒性甘蔗新品种的推广应用。

五、蔬菜 专家介绍,对于设施蔬菜,一是加固设施,提高大棚抗风雪能力,棚内增设(加密)立柱,加固棚架;破损的棚膜及时用透明胶带进行修补。二是关闭棚门、两侧裙膜、天窗,进行保温。三是采用三膜覆盖,在铺设地膜的基础上,在大棚内架设小棚,可使棚内温度提高2~3℃。四是加温防冻,棚内温度长时间处在0℃以下时,可采取盆火或炉火临时性加温或者采取油酊、地暖线进行增温,防止冻害。五是喷施0.3%磷酸二氢钾溶液和叶面肥,增强抗性,增强蔬菜抗寒能力。植株叶面喷施甲壳素、海藻酸等全营养叶面肥及植物源生长调节剂提高蔬菜植株抗寒能力。

对于露地蔬菜,一是使用塑料薄膜、无纺布、遮阳网等覆盖材料直接进行覆盖防寒,防止冻害。二是畦面上覆盖干稻草、秸秆、草帘等,减少地面热量的流失,增强保温作用。三是尽量用滴灌来浇小水,如果不是特别的干旱,能度过最近的寒潮期,可以不浇水。

六、马铃薯 专家介绍,一是覆盖物防霜。在霜冻期的每天下午6点后至第二天中午之前,霜冻结束气温稳定回升后可揭去农膜或覆盖物,用稻草、麦秆、草帘、树枝、树叶、塑料膜(推荐)等覆盖物,霜冻来临前用塑料膜(推荐黑膜)覆盖马铃薯垄洼或搭建塑料小拱棚,也可在马铃薯播种时采用地膜覆盖栽培,可达到增温、保水、保肥,能减轻霜冻危害的效果。二是灌水防霜。可减轻霜冻灾害,一般可提高低温1-3℃,是减轻霜冻的有效措施。一般使用漫灌、沟灌,浇透畦面,灌满畦沟保温,漫灌时间以不超过10 h为好。对未出苗的马铃薯田块,灌水不能泡至种薯,以防烂种、烂芽,可灌至半沟,霜冻结束后及时排干。三是喷水防霜。在进入霜期后,需要每天进行田间巡查,发现马铃薯植株叶片表面结冰后,在太阳出来之前,用喷雾器在叶片上喷水防霜。四是熏烟防霜。在霜冻或强冷天气来临前或期间晚上至次日天亮前,在种植田块上风口方向,根据种植面积设置若干火堆,熏烟释放浓烟,不可明火,使烟雾停留在离地较低的空间弥漫,提高气温,达到防止霜冻的目的,一般可提高低温1-2℃,一种古老的防霜减灾技术。五是早播避霜。选用早熟马铃薯品种+早播,可马铃薯苗期和生长中前期尽量避开霜期。品种可选择丽薯6号、云薯304、希森6号等,在保证种薯休眠打破的同时尽量早播、早收。

马铃薯霜冻灾后如何管护?专家说,一是及时防病。苗期地上部冻死但地下仍能恢复出芽的,要及时清除冻死的地上植株死苗,并喷洒敌克松800~1 000倍液,或百菌清600~800倍液,防止病害感染,促进地下茎块重新长出新芽。二是及时补肥,促进生长。霜冻后忌立即施肥,应在马铃薯长出新叶后,勤施薄施速效肥料。推荐喷施叶面肥(400-500倍氨基酸类叶面肥),或0.3%尿素水+0.3%磷酸二氢钾溶液。三是重灾田要及时改种。对已冻死绝收或受灾严重的马铃薯田块,要及时改种生育期短的时令叶菜如小白菜、春菜等作物,既可利用已施于马铃薯田地中的肥料,减少成本,又可增加一季收入,弥补损失。四是适时抢收:对已经进入成熟期的马铃薯,灾害来临之前选择合适时机抢收上市,减少损失。

寒潮主要分布在什么地区?

入侵中国的寒潮主要有三条路径:

(1)西路:从西伯利亚西部进入中国新疆,经河西走廊向东南推进;

(2)中路:从西伯利亚中部和蒙古进入中国后,经河套地区和华中南下;

(3)东路:从西伯利亚东部或蒙古东部进入中国东北地区,经华北地区南下;

(4)东路加西路:东路冷空气从河套下游南下,西路冷空气从青海东南下,两股冷空气常在黄土高原东侧,黄河、长江之间汇合,汇合时造成大范围的雨雪天气,接着两股冷空气合并南下,出现大风和明显降温。

寒潮的爆发在不同的地域环境下具有不同的特点:在西北沙漠和黄土高原,表现为大风少雪,极易引发沙尘暴天气;在内蒙古草原则为大风、吹雪和低温天气;在华北、黄淮地区,寒潮袭来常常风雪交加;在东北表现为更猛烈的大风、大雪,降雪量为全国之冠;在江南常伴随着寒风苦雨。

9月到次年5月均可发生,集中于3、4月,我国大部分地区受到影响。

寒潮的危害

寒潮大风

寒潮大风是由寒潮天气引起的大风天气。寒潮大风涉及面较广,中国北方地区的内蒙古、甘肃、宁夏、陕西北部、山西北部、河北、河南北部以及黑龙江、吉林和辽宁等地均是寒潮大风频发的地区,淮河以南到中国南海中部海域也可以出现寒潮大风。寒潮大风主要是偏北大风,风力通常为5~6级,当冷空气强盛或地面低压强烈发展时,风力可达7~8级,瞬时风力会更大。

中国寒潮大风地理分布广泛,可遍及全国,年大风频次(日数)分布具有区域性特征,多数地区大风年平均日数在20~70天左右,西北地区、华北、东北地区和青藏高原在10~75天之间,西南地区、华南及长江流域为3~25天。全国有三个大风日数高频区:第一个是青藏高原,年大风日数达75~100天及以上,是中国范围最大的大风天气高发区,经常引起雪域高原出现大风灾害,影响牧业生产。第二个是内蒙古北部和新疆西北部,该地区是寒潮入侵的必经之路,尤其内蒙古北部地势平坦,寒潮大风畅行无阻,大风日数多达50~80天,导致该地区风沙及风蚀沙化非常严重,对农牧业生产影响很大。第三个大风高频区是东北地区的松辽平原,大风日数在25~50天左右,该地区是东北气旋发展加强的区域,并且其西部有大兴安岭和内蒙古高原,东部有小兴安岭和长白山,大地形的狭管效应增强了风力。该地区春季寒潮大风频繁,常造成春旱,影响春播生产。中国寒潮大风的季节日数分布有明显的季节差异。大多数地区春季大风日数多于冬季和秋季,夏季大风日数最少。

寒潮大风造成的灾害主要取决于风力和大风持续的时间。就全国来看,瞬时出现的最大风速,除了高山和有力的地形外,只有内蒙古北部出现过40m/s以上的寒潮大风。据多年大风过程统计,中国沿海较内陆大风时间长,北方较南方大风时间长,偏北大风比偏南大风持续时间长。寒潮大风对农业生产、渔业生产、航运和军事活动等会造成很大影响,严重的可酿成灾害,给国民经济带来巨大的损失。

寒潮冻害

寒潮天气的一个明显特点是剧烈降温,低温能导致作物霜冻害、河港封冻、交通中断灾害,常会给工农业带来经济损失。寒潮冻害特指冬季严寒对越冬作物的冻害。寒潮天气过程是高纬地区大规模的强冷空气南下,使经过之地出现剧烈降温和大风的天气过程。

当气温下降到0℃(冰点)以下或较长时间持续在0℃以下,就会引发越冬作物的植株体结冰而丧失一切生理活动,造成植株枯萎或死亡,严重的低温也能引起牲畜患病或冻死,造成严重的农牧业气象灾害,即寒潮冻害。寒潮冻害主要是0℃(冰点)以下的低温造成植物组织冰冻而受害。很多研究成果表明,低温导致细胞组织结冰是植物死亡之原因。

中国处于世界上典型的季风区域,冬季盛行东北季风,夏季盛行东南季风。在冬半年,中国华北和东北地区吹西北风,华中为北风,华南地区是东北风,冬季风带来的天气是严寒和干燥。

冻害对农业威胁很大,如中国的冬小麦和柑橘生产常因冻害而遭受巨大损失。寒潮冻害不仅取决于寒潮路径和强度,而且与农作物种类和地理位置有密切关系。中国受冻害影响最大的是北方冬麦区,冻害发生最多的区域是北方农业农业区和长江中下游地区。

长江以北冬麦区因降雪少,秋旱,冷空气活动频繁,山川河谷容易积聚冷空气,常出现冻害;长江流域及其以南地区,因丘陵山地多,冷空气南下受山脉阻滞,停留堆积,导致洞庭湖盆地和浙、闽丘陵地区出现的冻害持续时间长、温度低,并常伴有降雪、冻雨天气,部分江河湖泊封冻,使麦类、油菜、蚕豆、豌豆和柑橘类经济林木遭受严重冻害。在西部的荒漠和高寒山区,因很少有越冬作物,因此寒潮对农业生产的影响不大。

寒潮雪灾

在寒潮过程中,最突出的天气是降雪(雨)、大风和剧烈降温。冬季适量的积雪覆盖对于农作物越冬、增加土壤水分、冻死害虫卵、减轻大气污染等是有益的,但寒潮带来过多的降雪,甚至连续数天或十多天的暴风雪,就会造成灾害。在牧区,由于寒潮暴风雪而酿成的。

雪灾可能发生期的长短由积雪开始期和终止期决定的。积雪初日越早,终日越晚,雪灾发生期就越长,反之亦然。中国大部分牧区雪灾可能发生始期在10-11月份,终期在3-4月份,可能发生期约6个月。但各地雪灾可能发生始期差异较大,平原区一般是从东北向西南推迟,山地和高原牧区则随海拔高度的增加而提前。终止期和始期正好相反,从东北向西南逐渐提前,山地和高原牧区随海拔高度的增加而推迟,在青藏高原中部海拔4500m以上的高寒牧区,雪灾可能发生期从8月中旬到次年7月中旬,几乎整年都可发生。

积雪期的长短只反映雪灾可能发生期,而是否形成雪灾还要看积雪深度、密度、牧草高度和畜牧本身状况。据牧区的调查分析,中国牧区雪灾实际发生的主要时段在10月份到次年5月份,主要发生期在11月份和3-4月份,分别占年总次数的50%和40%左右。由于11月份的雪量大,表层积雪可日融夜冻,形成冰壳,牲畜不易破冰雪采食,造成“饿灾”。3-4月份牲畜膘情最差,部分牧区又处于接羔保育期,此期冷空气活动最为频繁,一旦发生雪灾,牲畜损失大。此外,雪灾危害的程度和所造成的经济损失还因各种牲畜的生理特性以及抗灾能力存在较大的差异。

17329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