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草的生态习性是什么
艾草是很常见的植物,然而大多数的人不知道艾草适合生活在什么地方。下面为您精心推荐了艾草的生态习性,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艾草的生态习性
艾草生于低海拔至中海拔地区的荒地、路旁河边及山坡等地,也见于森林草原及草原地区,局部地区为植物群落的优势种。
艾草的形态特征
根
艾草是多年生草本或略成半灌木状植物,植株有浓烈香气。主根明显,略粗长,直径达1.5厘米,侧根多;常有横卧地下根状茎及营养枝。
茎
茎单生或少数,高80-150(-250)厘米,有明显纵棱,褐色或灰黄褐色,基部稍木质化,上部草质,并有少数短的分枝,枝长3-5厘米;茎、枝均被灰色蛛丝状柔毛。
叶
叶厚纸质,上面被灰白色短柔毛,并有白色腺点与小凹点,背面密被灰白色蛛丝状密绒毛;基生叶具长柄,花期萎谢;茎下部叶近圆形或宽卵形,羽状深裂,每侧具裂片2-3枚,裂片椭圆形或倒卵状长椭圆形,每裂片有2-3枚小裂齿,干后背面主、侧脉多为深褐色或锈色,叶柄长0.5-0.8厘米;中部叶卵形、三角状卵形或近菱形,长5-8厘米,宽4-7厘米,一(至二)回羽状深裂至半裂,每侧裂片2-3枚,裂片卵形、卵状披针形或披针形,长2.5-5厘米,宽1.5-2厘米,不再分裂或每侧有1-2枚缺齿,叶基部宽楔形渐狭成短柄,叶脉明显,在背面凸起,干时锈色,叶柄长0.2-0.5厘米,基部通常无假托叶或极小的假托叶;上部叶与苞片叶羽状半裂、浅裂或3深裂或3浅裂,或不分裂,而为椭圆形、长椭圆状披针形、披针形或线状披针形。
花
头状花序椭圆形,直径2.5-3(-3.5)毫米,无梗或近无梗,每数枚至10余枚在分枝上排成小型的穗状花序或复穗状花序,并在茎上通常再组成狭窄、尖塔形的圆锥花序,花后头状花序下倾;总苞片3-4层,覆瓦状排列,外层总苞片小,草质,卵形或狭卵形,背面密被灰白色蛛丝状绵毛,边缘膜质,中层总苞片较外层长,长卵形,背面被蛛丝状绵毛,内层总苞片质薄,背面近无毛;花序托小;雌花6-10朵,花冠狭管状,檐部具2裂齿,紫色,花柱细长,伸出花冠外甚长,先端2叉;两性花8-12朵,花冠管状或高脚杯状,外面有腺点,檐部紫色,花药狭线形,先端附属物尖,长三角形,基部有不明显的小尖头,花柱与花冠近等长或略长于花冠,先端2叉,花后向外弯曲,叉端截形,并有睫毛。
果
艾草瘦果长卵形或长圆形。花果期7-10月。
艾草种植方法
生长习性
艾草极易繁衍生长,对气候和土壤的适应性较强,耐寒耐旱,田边、地头、山坡、荒地均可选择为种植地,以土层深厚、土壤通透性好、有机质丰富的中性土壤为好,为了节约土地资源,应选择丘陵等进行合理布局。
选地整地
场地应有灌溉水条件,附近无居民生活水和工业水污染,土壤、大气质量应符合国家级二标准,生产用水应符合农田灌溉水质标准,土壤应无有毒有害药物残留和人畜粪便、生活垃圾污染,并按规定定期进行检测,根据种植地土层结构特点,适度掌握犁耙次数,结合整地施足经充分腐熟达到无公害化的土杂肥22.5~30.0吨/公顷,均匀混合翻入土层,然后修沟做厢待种。
繁殖方法
艾草主要以根茎分株进行无性繁殖,但也可用种子繁殖。一般进行种子繁殖在3月份播种,根茎繁殖在11月份进行,畦宽1.5米左右,畦面中间高两边低似“鱼背”型,以免积水,造成病害,播种前要施足底肥,一般每亩施腐熟的农家肥4000千克,深耕与土壤充分拦匀,排后即浇一次充足的底水。
栽植密度
在2~3月苗高5~10厘米,选地面潮湿(最好是雨后或阴天)时,从母株茎基分离的幼苗,按株行距30厘米×40厘米栽苗,每穴2~3株,覆土压实。栽后2~3天内如果没有下雨,要滴水保墒。
田间管理
栽植成活后,苗高30厘米时施用尿素90千克/公顷作提苗肥,阴雨天撒施,晴天叶面喷施。在4月上旬中耕除草1次,深度15厘米。6月中上旬蕲艾采收后翻晒园地,清除残枝败叶,疏除过密的茎基和宿根,深度15厘米。11月上旬,施入农家肥、厩肥、饼肥等作为基肥。干旱季节,苗高80厘米以下叶面喷灌,苗高80厘米以上时全园漫灌。
采收加工
艾叶夏季采收,在茂盛未开花前割取地上带有叶片的茎枝,除去杂质和枯叶,摊在太阳下晒至五六成千,扎成小把,再摊放在太阳下晒至足干,扎成捆,或用打绞机压成长方形大捆,用草绳加牢,置于干燥处存放,防潮、防霉,商品以足干、呈雏缩、多叶片、枝条小、青绿色、气香、味苦、无泥沙、无杂质、无霉坏者为佳。
猜你感兴趣:
1.艾草的功效与作用
5.艾草糯米饼的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