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观茶论概括的茶道精神是什么
以下是小编为你编辑的大观茶论概括的茶道精神是什么,有兴趣可以看看。
大观茶论简介
《大观茶论》原名《茶论》,为宋徽宗赵佶所著的关于茶的专论,因成书于大观元年(1107),故后人称之为《大观茶论》。
全书共二十篇,对北宋时期蒸青团茶的产地、采制、烹试、品质、斗茶风尚等均有详细记述。其中"点茶"一篇,见解精辟,论述深刻.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北宋以来我国茶业的发达程度和制茶技术的发展状况,也为我们认识宋代茶道留下了珍贵的文献资料。
茶道精神的一种说法
什么是茶道精神,众说纷纭。中国的茶道精神一直没有统一和规范下来,给茶文化,茶道的普及推广带来了诸多不便。
一
尝谓首地而倒生,所以供人求者,其类下一。谷粟之于饥,丝枲之于寒,虽庸人孺子皆知常须而日用,不以时岁之舒迫而可以兴废也。至若茶之为物,擅瓯闽之秀气,钟山川之灵禀,祛襟涤滞,致清导和,则非庸人孺子可得而知矣,中澹闲洁,韵高致静。
则非遑遽之时可得而好尚矣。本朝之兴,岁修建溪之贡,龙团凤饼,名冠天下,而壑源之品,亦自此而盛。延及于今,百废俱兴,海内晏然,垂拱密勿,幸致无为。缙绅之士,韦布之流,沐浴膏泽,熏陶德化,盛以雅尚相推,从事茗饮,故近岁以来,采择之精,制作之工,品第之胜,烹点之妙,莫不盛造其极。
且物之兴废;固自有时,然亦系平时之汗隆。时或遑遽,人怀劳悴,则向所谓常须而日用,犹且汲汲营求,惟恐不获,饮茶何暇议哉!世既累洽,人恬物熙。
则常须而日用者,固久厌饫狼籍,而天下之士,励志清白,兢为闲暇修索之玩,莫不碎玉锵金,啜英咀华。较筐箧之精,争鉴裁之别,虽下士于此时,不以蓄茶为羞,可谓盛世之情尚也。
呜呼!至治之世,岂惟人得以尽其材,而草木之灵者,亦得以尽其用矣。偶因暇日,研究精微,所得之妙,后人有不自知为利害者,叙本末列于二十篇,号曰茶论。
二
《大观茶论》原名《茶论》,为宋徽宗赵佶所著的关于茶的专论,因成书于大观元年(1107),故后人称之为《大观茶论》。
全书共二十篇,对北宋时期蒸青团茶的产地、采制、烹试、品质、斗茶风尚等均有详细记述。其中“点茶”一篇,见解精辟,论述深刻.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北宋以来我国茶业的发达程度和制茶技术的发展状况,也为我们认识宋代茶道留下了珍贵的文献资料。
三
关于茶的专论。就内容而言,即使在今天,《大观茶论》都可以说是有关茶的知识的入门之作。通过《大观茶论》,人们能迅速了解和掌握有关茶的知识。
(1)它提出了“阴阳相济,则茶之滋长得其宜”的观点。他指出茶的产地是“崖必阳,圃必阴”。这与陆羽的见解基本相同②。对于产地对茶叶生长的影响及要采取的措施,他提出“石之性寒,其叶抑以瘠,其味疏以薄”,“必资阳和以发之”;“土之性敷,其叶疏以暴,其味强以肆”,“必资阴荫以节之” ③。
(2)关于天时对茶叶优劣的影响,它提出了“焙人得茶天为庆”的观点。他说:“茶工作于惊蛰,尤以得天时为急”。如果“轻寒,英华渐长,条达而不迫,茶工从容致力”,则其“色味两全”。如果“时旸郁燠,芽甲奋暴,促工暴力,随槁晷刻所迫,有蒸而未及压,压而未及研,研而未及制,茶黄留渍”,则其“色味所失已半” ④。
(3)对制茶过程,它提出了“洁净宜热良”的要求。“涤芽惟洁,濯器惟净,蒸压惟其宜,研膏惟热,焙火惟良”,否则,会出现“饮而有少砂……涤濯之不精”的情况。造茶要考虑“日晷之短长,均工力之众寡,会采择之多少”,必须在“一日造成”,如果过宿,“则害色味”⑤。
通过以上3例,可以发现《大观茶论》充分吸取了前人的研究成果,立足于当时代的发展水平,全面介绍了茶的有关知识。内容精深,论述简明,且具有极强的历史穿透力,对今天茶的发展都具有重要指导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