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季平菇种植的技术
平菇在栽培过程中,常会受温度、空气湿度、病虫害、菇房管理条件等影响,而出现幼菇大面积萎缩、死亡的现象,严重影响着平菇产量和收益,下面是学习啦小编精心为你整理的秋季平菇种植的技术,一起来看看。
秋季平菇种植的技术
1.选好菌种控制好温度 要注意根据出菇季节选择适宜温型菌株,夏季出菇,应选择高温型的菌株,冬季出菇,则选用低温型菌种。高温时可在菇棚上增加覆盖物厚度、给棚顶喷水等措施降温,突遇降温应做好保温措施,在保证通风的情况下避免过多冷风进入菇棚。
2.正确通风增湿 平菇生产过程中,要注意适时通风,并在通风口处挂上薄布帘,高温通风时给布帘喷上水,将干热风变为湿热风,刮干热风时尽量少通风,保持出菇棚内的空气相对湿度在80%左右,幼菇时要勤向空中用凉水勤喷水雾,与通风同步。
3.综合防控病虫害 气温较高时,杂菌和一些虫害易滋生,应坚持以防为主,综合防控。严格按照规定浓度喷药,尽量少用药。在通风口处最好钉上纱窗,防止菇蝇等害虫迁入危害。及时将死菇蕾及菇脚除掉,将被污染的菌袋带离菇棚销毁。气温较低时,病虫害不易发生,主要是以严防培养料中携带病虫害为主。
平菇生长缓慢的原因
1.菌种和季节的不适应性。如果在冬季栽培了高温型品种的平菇,会引起平菇的“不适症”,主要表现为发菌缓慢,出菇迟,甚至不发菌不出菇。因此冬季栽培平菇要选择低温型的品种。同理,在春、秋平菇的生长旺季,就要选择高温型的品种。
2.菇场环境不适致“中毒”。如选择在阴暗、通风不畅的房间,或选在不卫生的场所种菇,这些都是引起杂菌污染的原因。杂菌分泌的毒素抑制了平菇的生长,出现了“中毒症状”,表现为平菇不能正常生长,甚至完全报废;有的虽勉强发菌,却又因出菇期二氧化碳含量过高而受害,致使不能出菇或形成畸形菇。因此在选择种菇场所时,应选择通风条件好,并有散射光的干净卫生场所。
3.培养料污染。如果选用了已被污染、结块的原料栽培平菇,或调配营养料时为补充氮源而向料内加入过量的尿素或其他的化肥,会造成大面积污染,导致不发菇或发菇缓慢。所以首先要选择清洁、未结块的培养料;其次要注意,只有在堆料发酵种菇时才加一定量的尿素,而生料栽培不可随意添加尿素或其他氮肥。
平菇保鲜方法
首先,选采无病虫,八成熟的平菇,整形去杂。然后再行保鲜。
一、控温保湿法。将鲜菇存放在3——5摄氏度、空气相对湿度80%左右的环境下,可贮存5——7天。温度升高,湿度也要增加。
二、缸贮法。在缸底放少量洁净水,水上架一竹(木)架。将菇置于其上(要按自然生长状况放置,不要挤压,保持松散),然后用塑料薄膜封严缸口。气温保持在15摄氏度左右,可保鲜5——6天。
三、洁水浸没法。这里的洁水,是指符合饮用卫生标准、每公斤水含铁量低于2毫克的水,平菇浸没在这样的水里才不会发黑。此法可保鲜3——4天。
四、冷冻法。将平菇在沸水或蒸气中处理5——6分钟(杀菌),再移入1%柠檬酸水中速冷。沥干后用塑料袋装好,放在0——3摄氏度的环境中贮存,可保鲜5——6天。少量的可用冰箱贮存,4——5天不变质。
五、二氧化碳法。鲜菇采摘后仍有生命呼吸,增加空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比例,相对降低氧气的含量,可抑制其呼吸。将二氧化碳含量升至15%——22%,可保鲜4——5天。
六、化学法。化学药品主要有:0.1%的焦亚硫酸钠,0.6%的氯化钠,1%的氯化钙液,每升50毫克的高锰酸钾液,0.1%的草酸等。将鲜菇在上述任何一种溶液中浸泡1——5分钟,捞出沥干,装入2——3丝米(万分之一米)厚的塑料袋中,封口,于阴凉通风处存入。
七、熏蒸法。每10公斤菇用0.2毫升克霉灵熏蒸处理。将菇放入一能密闭的容器中。用一瓷碗盛相应用量的克霉灵或用棉球或布条中附克霉灵,放在容器的中央,周围放平菇,熏蒸一昼夜。然后将菇装入0.15——0.35丝米厚的塑料袋中,折口入筐,贮或运。也可在筐内垫一块长宽分别是筐长宽(高)3倍的1——2丝米厚的塑料薄膜,接着放入适量的鲜菇,中间留一空位,再将棉球或布条放在空位,注入上述十分之一即每10公斤菇0。2毫升的克霉灵,随即盖好膜。注意不要让菇接触克霉灵。此法可保鲜一周。
秋季平菇种植的技术相关文章:
1.平菇的种植方法
3.怎么种植平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