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道茶经的简介
茶道茶经的简介
茶道茶经有对茶艺历史的回顾,也有对现代茶艺的介绍。下面是学习啦小编为你整理的茶道茶经的简介,希望对您有用。
茶道茶经的简介
禅自然是有的,但不是写在墙上、画在菜杯上。它和茶相同,人生无所不茶,无不是茶,人生无所不禅,无不是禅。茶不在禅里,禅也不在茶中。茶或禅以及生活的一切恼害化成一缕轻烟,飞向空无的所在,那就是茶弹一味了。茶的真滋味,禅的真境界,唯有平常心乃能知之。
茶道茶经的书摘
中国的茶文化在日本广泛传播的同时,中国的精品茶具——青瓷茶碗、天目茶碗也于此时由浙江传人了日本。天目茶碗对日本茶道影响甚远,日本自饮茶之初至开创礼茶的东山时代,所用茶具均为天目茶碗。随后,由于茶道的发展,普通茶碗均为日本与朝鲜的仿制品,致使天目茶碗越发珍贵,只有在“台天目点茶法”、贵客临门、向神佛献茶等重要场合才会使用。15世纪时,日本著名禅师一休宗规大师的弟子、被后世尊为日本茶道始祖的村田珠光首创了“四铺半草庵茶”,他倡导顺应天然,真实质朴的“草庵茶风”。村田珠光认为茶道的本源应在于清心寡欲,将茶道之“享受”转化为“节欲”,体现了陶冶身心、涵养德性的禅道核心。
作为日本茶道创始人之一的武野绍鸥对日本茶道的发展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他传承村田珠光的理论,并结合自己的认识将其拓展,开创了“武野风格”。他将日本和歌“冷峻枯高”的美学风格应用于茶礼、茶具和茶室之中,继承并发扬了珠光清心寡欲的“草庵茶”风格,创造了更为简约枯淡、切实可行的“沱茶”(又名“和美茶”)。“沱”本意为“寂寞”、“寒碜”和“苦闷”,经由绍鸥的改造,“沱”又被赋予了新的理念:“正直”、“谨慎”、“自律”、“勿骄”,绍鸥将这~理念用于茶道。这一理念具体指:邀三五知己,坐于简洁明亮的茶室之中,以至诚之心对待彼此,共同在茶的醇香缭绕之中忘却世间俗事,以达到物我两忘的超脱境界。
16世纪时,绍鸥的弟子,被人们称为“茶道天才”的千利休,将以禅道为中心的沱茶发展为以“平等互惠”理念为核心的利休茶道,成为大众化的新茶道。他将日本茶道的宗旨总结为“和、敬、清、寂”。“和”以行之;“敬”以为质;“清”以居之;“寂”以养志。至此,日本茶道初具规模。与此同时,日本茶道还深化、发展了唐宋“茶宴”与“斗茶”的文化内涵,形成了具有日本本土特色的大和民族茶文化。
日本茶道的精神本质为倡导人与人的平等互爱、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要求人们恪守静寂、安雅的生活,崇尚礼节,日本人民将其视为修身养性、完善自我的卓有成效的方法。
公元5世纪南北朝时期,我国茶文化在日本发扬光大的同时也开始被陆续传播至东南亚邻国。
越南与我国接壤。东汉末年,佛教传人越南,并于10世纪被尊为国教。我国茶叶传人越南的时间最迟不晚于这一时期。越南种植茶叶的历史悠久,于19世纪开始大规模地种植、经营茶叶。随后,越南引进南亚的茶种与制茶的技术设备,使得茶叶的生产与贸易迅速发展。1684年,东南亚的印度尼西亚从我国取茶籽试种,随后,又分别引入日本、阿萨姆(印度)试种。南亚的印度通过英属东印度公司于1780年试种我国茶籽,随后大规模的引种、扩种,创办茶场,派遣制茶人员到我国学习种茶、制茶技艺,并招聘中国技术人员去印度亲自授教。通过各方努力,印度茶文化的发展至19世纪后叶已达“印度茶之名,充噪于世”的程度。斯里兰卡于17世纪引入我国茶籽,并于1780年试种。1824年后,又大量引入我国茶籽及印度茶籽进行扩种,并聘请专业技术人员予以指导。
唐代,我国茶叶传播至西亚阿拉伯地区,从此正式进入阿拉伯国家。据《新唐书·陆羽传》记载:“羽嗜茶,著经三篇,言茶之源、之法、之具尤备,天下益知饮茶矣……其后尚茶成风,时回纥入朝始驱马市茶。”回纥人用马来交换茶叶,在饮用的同时,将部分茶叶贩卖至土耳其等阿拉伯国家,从中获取暴利。西亚的土耳其于1888年开始进行茶叶种植,先从日本引入茶籽试种,1937年又从格鲁吉亚引入茶籽种植。经过分批开发、种植后,其茶业规模逐渐成形并稳步向前发展。
茶道茶经的目录
第一章 话其史
第一节 茶的起源
传说与记事
古时传说
古书记事
解“茶”字寻茶树
“茶”字由来
茶树的起源
第二节 茶的发展
茶之为饮始自西汉
先秦说
三国说
西汉说
茶风渐浓于三国魏晋南北朝
茶文化兴盛于隋唐
饮茶普及于宋代以后
现代茶文化的发展
第三节 茶的传播
国内路线
始于巴蜀
顺江而下
继续东移
行至江南
由东转南
国外路线
茶在亚洲的传播
茶在欧洲的传播
茶在美洲、大洋洲、非洲的传播
千年的茶马古道
茶马古道的起源
茶马政策的发展及废止
变迁的茶马古道,不变的民族精神
第二章 赏其艺
第一节 茶叶艺术
茶叶的演变
自然形态的鲜叶
从散茶到饼茶
从饼茶到蒸青散茶
从蒸青散茶到炒青绿茶
基本茶类
碧绿青翠的绿茶
艳如琥珀的红茶
色橙味浓的黄茶
毫色如雪的白茶
浓清相宜的乌龙茶
愈久愈醇的黑茶
种类繁多的再加工茶
茶叶产区
江北茶区
江南茶区
西南茶区
华南茶区
台湾省茶区
世界其他茶区
茶叶的选购
观察法
辨别法
其他注意事项
茶叶的贮存
第二节 茶具艺术
茶具的演变
简单朴素的唐前茶具
完备配套的唐代茶具
富丽典雅的宋代茶具
承上启下的元代茶具
创新定型的明代茶具
异彩纷呈的清代茶具
精良多样的现代茶具
茶具的种类
竹木茶具
金属茶具
陶器茶具
漆器茶具
瓷器茶具
搪瓷茶具
玻璃茶具
茶艺泡茶用具
冲茶器
附属茶器
煮水器
辅助用品
茶具的选购
茶、器总相宜
主茶具的选择
茶具的保养
第三节 水的艺术
择“真水”
水质需“清”
水性应“轻”
水品在“活”
水味要“甘”
天下名泉
天下第一泉之争
各地名泉
第四节 泡茶艺术
烹茶方法的演变
源于西汉、盛于初唐的煮茶法
流行于中、晚唐的煎茶法
盛行于两宋的点茶法
流传于世的泡茶法
泡茶方法
泡茶的一般程序
茶与水的用量
泡茶水温的掌握
泡茶时间的掌握
泡茶次数的掌握
第五节 品茗艺术
五品
三看三闻=三品三回味
三看
三闻
三品
三回味
第六节 各类茶的茶艺程序
绿茶茶艺程序
祁门工夫红茶茶艺程序
铁观音茶艺程序
普洱茶茶艺程序
茉莉花茶茶艺程序
第三章 享其用
第一节 茶饮强身健体
茶饮功效
生理功效
心理功效
茶饮四季
春饮花茶解困
夏饮绿茶消暑
秋饮青茶除燥
冬饮红茶御寒
茶饮禁忌
不宜饮茶的人
不宜饮的八种茶
不宜泡茶的水
第二节 茶药医治百病
茶为万病之药
茶的本草理论
对症茶药方
调节神经类
心血管病类
妇科疾病类
强筋健骨类
呼吸系统类
泌尿系统类
皮肤系统类
五官系统类
茶药注意事项
选用禁忌
使用禁忌
第三节 茶餐唇齿留香
茶餐历史
茶餐分类
茶餐的特点
讲求精巧,口感清淡
营养丰富,有益健康
餐饮文化,融为一体
雅俗共赏,老少成宜
共享美味
养生茶粥
茶香入菜
以茶煲汤
茶制点心
简易茶餐
茶餐注意事项
茶叶的选择
茶与餐的搭配
如何调味
茶餐禁忌
第四节 残茶物尽其用
消除异味
清洁去污
吸尘除潮
其他妙用
第四章 悟其道
第一节 中国茶道
茶道概述
中国茶道流派
贵族茶道
雅士茶道
禅宗茶道
世俗茶道
中国茶道四谛
和——中国茶道哲学思想的核心
静——中国茶道修习的必由之径
怡——中国茶道中人的身心享受
真——中国茶道的终极追求
……
第五章 览其情
《茶经》
猜你感兴趣:
1.茶道茶经的简介
2.茶道茶经的简介
3.茶经茶道的简介
4.茶道茶经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