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日茶道比较论文
中日茶道比较论文
日本人对茶文化的定义与中国不同,也们认为:茶道就是有关沏茶、饮茶的文化祗,是用以修身养性,与别人进行沟通与学习的工具。下面是学习啦小编为你整理的中日茶道比较论文,希望对您有用。
中日茶道比较论文1
中国与日本茶文化对比
引言:茶叶是起源于中国的世界性饮品,由茶的发展而形成的茶文化也是世界文化史上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中国作为茶文化的发祥地,在茶文化的发展史上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而日本,这个毗邻中国的东方岛国,其对茶文化的发展和研究无论是从数量上还是在质量上都位居世界前列。下文将通过中国茶文化与日本茶道文化的对比来发现其差别。 关键词:茶 茶道 民族
正文
中国是茶叶的故乡茶文化历史悠久层次复杂内容丰富。日本茶道和茶道文化起源于中国的茶文化无论从形式还是从实质来说都同中国文化有着不可割裂的联系。然而一方面中国茶文化传到日本已经一千多年了经过日本本土的影响从最初的模仿到不断地改造和不断地注入日本的民族特性而最终成为了代表和体现日本民族性的文化另一方面中国茶文化也处于不断的历史变迁过程中所以中国茶文化和日本茶道既有联系又有了较大的差异。
一、中国茶与文化
(一)中国茶文化发展历程
中国是茶的故乡,是世界上最早发现茶树、利用茶叶和栽培茶树的国家。茶树的起源至少已有六七万年的历史。茶被人类发现和利用,大约已经有四五千年的历史。茶文化产生之初是由儒家积极入世的思想开始的。两晋北朝时,一些有眼光的政治家便提出"以茶养廉",以对抗当时的奢侈之风。魏晋以来,天下骚乱,文人无以匡世,渐兴清淡之风。这些人终日高谈阔论,必有助兴之物,于是,多兴宴饮,所以最初的清淡家多酒徒。如:竹林七贤。后来清淡之风发展到一般文人,但能豪饮终日不醉的毕竟是少数,而茶则可长饮且始终保持清醒,于是清淡家们就转向好茶。所以后期出现了许多茶人。唐代茶圣陆羽的茶经在历史上吹响了中华茶文化的号角。从此茶的精神渗透了宫廷和社会,深入中国的诗词、绘画、书法、宗教、医学。几千年来中国不但积累了大量关于茶叶种植、生产的物质文化、更积累了丰富的有关茶的精神文化,这就是中国特有的茶文化,属于文化学范畴。
(二)中华民族茶文化的社会作用
人们常说,“茶中人生,哲理悠悠”。大概是说的就是饮茶和思茶之人往往能从茶中得到深刻的人生道理吧。这句话并不是没有道理的,茶文化深刻的内涵和其重要的历史地位早已经神扎入每一个中华儿女的心中。中华民族在历史的长河中,不断改造自然创造物质财富的同时,也创造了光辉灿烂的文化,为世界人类的进步和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意义十分深远。茶文化是中华文化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茶文化教育的表现及存形式,既有物质形态的,也有精神形态的。表现为物质形态的,诸如茶的历史文物、遗迹、茶书、茶画、各种名优茶、茶馆、茶具、茶歌舞和茶艺表演等等。表现为精神形态的,诸如茶德、茶道精神、以茶待客、以茶养廉、以茶养性等等,其内涵极其丰富;由于茶文化的内涵极其丰富,既是物质的,也是精神的,因此中华茶文化在发展的过程中所发挥的社会功能和作用也必然是多方面的。传统的茶文化与人们社会生活的关系,向来就是非常密切的,无论是历史文人生活中的“琴棋书画洒诗茶”,还是平民百姓生活中的“柴米油盐酱醋茶”,茶都是不可缺少的。茶文化发展至现代,茶的社会功能更加突出,例如,以茶会友、以茶联谊、以茶代酒、以茶养性等等著名词语,更是将中华茶文化的精髓体现的淋漓尽致。茶能洗净尘心,导致清和。 中华民族是一个文明古国、礼仪之邦,无论贫富,大凡家有客来,均有以茶待客的礼仪。在民间亦有“粗茶淡饭,不成敬意”的说法。国家领导人会见外宾时,也往往以茶赠客,中国茶文化在社交场合中的地位,由此可见一斑。中华茶文化中的“礼”,几乎贯穿了整个茶文化的所有内容,从倒茶、敬茶、品茶等一系列活动中,均与“礼”有密不可分的联系。
二、日本茶道
(一)从中国而来的日本茶道
日本的茶道已具有800年的历史,是日本的传统文化。
茶道,顾名思义,即品茶之道。就是在茶艺操作过程中所追求和体现的精神境界和道德风尚。日本与中国一衣带水,中日两国自古以来就有着政治、经济和文化的联系。茶文化是两国源远流长的文化交流内容之一,特别是茶文化作为中日文化交流关系的纽带,一直起着重要作用。
唐顺宗永贞元年,日本最澄禅师从我国研究佛学回国,在他回国的行李中,就有中国的茶籽,最澄禅师将茶籽种在近江(滋贺县)。815年,日本嵯峨天皇莅临滋贺县梵释寺,僧人们献上清茶一杯。天皇饮后龙心大悦,开始大力推广饮茶,于是茶叶在日本得到大面积栽培。
(二)日本茶文化
日本茶道是在“日常茶饭事”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以千利休提出的“和,敬,清,寂”四字为宗旨,将日常生活行为与宗教、哲学、伦理和美学熔为一炉,成为一门综合性的文化艺术活动。它不仅仅是物质享受,通过茶会,学习茶礼,它还可以陶冶性情,培养人的审美观和道德观念。正如桑田中亲说的:“茶道已从单纯的趣味、娱乐,前进成为表现日本人日常生活文化的规范和理想。” 茶道之茶称为“佗茶”,“佗”有“幽寂”、“闲寂”的含义。“清”与“寂”指的是环境的清幽与寂静。邀来几个朋友,坐在幽寂的茶室里,边品茶边闲谈,不问世事,无牵无挂,无忧无虑,修身养性,心灵净化,别有一番美的意境。千利休的“茶禅一味”、“茶即禅”观点,可以视为茶道的真谛所在。
日本的茶道源于中国,却具有日本民族味。它有自己的形成、发展过程和特有的内蕴,它将日常生活行为与宗教、哲学、伦理和美学熔为一炉,成为一门综合性的文化艺术活动。它不仅仅是物质享受,而且通过茶会,学习茶礼,陶冶性情,培养人的审美观 和道德观念。日本茶道在许多方面受禅宗影响的成为一个完整的生 活体系。日本茶道的鼻祖僧人村田珠光强调“茶道之美来自自身的内心功夫”。这正是禅宗所提倡的“内省”或“自悟”。而历代茶人要去禅寺修禅后,返回茶室过茶人的生活,对茶人来说,佛法就存在于茶汤之中,别无他求,饮茶的过程就是追求“茶禅一味”的境界。也就是说茶道里“禅”的内涵,在于通过繁琐的规则来磨练人心,当这些规则不再令饮茶者厌烦,当饮茶人信手而为就符合茶道礼法时,才算领会了茶的真谛,才能喝到一杯好茶,才能最终达到“茶禅一味”的境界。
三、中国茶文化的继承发扬者
(一)两国茶文化联系
中日茶道都是取茶的清心、静气、养神、助智等健康向上的精义。两者之间有颇深的渊源。中日茶文化虽有不同,但渊源颇深。中国茶叶传入日本,最初,应是圣德太子派遣遣隋使并且随着唐朝的强盛发展,日本已不在满足于当时没落而又单纯的部民制形式,试图探索和汲取中国文化的精髓。而随着“大化改新”的推行,日本从政治制度,土地制度,科学文教,风俗习惯等向唐朝开始了全面的模仿和学习,这其中也包括茶文化,所以中日茶文化颇有渊源。
(二)两国茶文化差异
由于地理环境,社会发展程度以及思想文化的不同,中日茶文化又存在巨大的差异。中国茶文化以儒家思想为核心,融儒、道、佛为一体,三者互为补充、绝少抵触,从而使中国的茶文化内容非常丰富,无论从哪个层次、哪个方面讲都能做出宏篇大论。而日本茶道则主要反映中国禅宗思想,当然也融进了日本国民的精神和思想意识。中国人“以茶表礼仁”、“以茶表敬意”、“以茶可行道”、“以茶可雅志”,充分贯彻了儒家礼、义、仁、德的道德观念以及中庸和谐的精神标准。日本茶道吸收了中国茶文化思想的部分内容,主张“和、敬、清、寂”,公开申明“茶禅一位”,它规劝人们要和平共处,互敬互爱,廉洁朴实,修身养性。但同时日本茶文化注重修性,有非常复杂繁琐的程序,它的传播阶层多为上流社会,带有浓重的宗教色彩。
结论:
从两国茶文化的差异可看出中华民族与大和民族的差异:中国茶文化所反映的中国民族特性主要有四 一是重视现实人生,二是追求人格完善,三是讲求和谐,四是以天人合一为最高的审美美感;日本茶道所反映的日本民族的特性也主要有四:一是重规范,二是重礼义,三是重视自我克制和坚强意志训练,四是独特的悲剧审美美感。中国茶文化和日本茶道都是东方文化的奇葩在世界文明史上各显风采、引人深思。日本茶道与中国茶道一样,其中蕴涵着的文化博大精深,尤其是对于一个外人来说,要把握其精髓,确实需要渊博的知识和不懈的努力茶道在日本传统文化中占有标致性的主导地位,成为极具代表性的日本传统文化的瑰宝。茶道是日本民族的文化象征,在世界传统文化中颇具影响。无论是中国茶文化还是日本茶道,都是一衣带水一脉相承的文化,经过千百年的演化,它们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并将继续传承下去。中国茶文化和日本茶道都是东方文化的奇葩在世界文明史上各显风采、引人深思。理解中国茶文化和日本的茶道文化的联系要结合各自的历史及茶文化在历史过程中的变迁才能得到正确的认识。
参考文献:
韩旭李睿杜泳 中日茶文化交流的历史地理学透视 [J];农业考古;2011年02期
高燕 浅谈日本的茶道文化 [J];网络财富;2010年11期
彭云 龙中日茶文化发展的对比探讨 [J];魅力中国;2010年04期
中日茶道比较论文2
中日文化差异对商务谈判的影响及对策
[摘 要] 中日贸易关系日益紧密,商务谈判的重要性日益显现。中日文化差异对两国商务谈判造成很大影响,中国商务谈判人员对此极为关注。中国商务谈判人员应该深入了解日本文化,分析中日文化差异对商务谈判的影响,制定策略。
[关键词] 文化差异 商务谈判 沟通 策略
随着中日两国经贸关系日益紧密,两国企业之间的商务谈判日渐频繁,商务谈判重要性也日渐显现。中国谈判人员要在中日商务谈判中获得成功就必须了解日本文化,从中日文化差异以及对商务谈判的影响入手来修炼自己,提高谈判的水平和技巧。
一、中日之间的文化差异
文化主要包括语言及非语言行为、风俗习惯、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四个方面,它们对商务谈判的影响很大。
1.语言和非语言行为
日本人的语言和非语言行为偏向封闭、内向型,而中国人的语言和非语言行为更侧重外向、开放型。
在日常交往中日本人多采用含蓄的方式委婉地表达本意,有较多正面承诺、推荐和保证,不常使用“不”和“你”。中国人说话或回答否定问题时则相对直截了当。日本人经常保持一段沉默,常用“以心传心”的无言方式保持着某种默契。在社交活动中,日本人爱用自谦语言,如“请多关照”、“粗茶淡饭、照顾不周”等,谈话时也常使用谦语。除非特殊情况,中国人则一般很少沉默不语。日本人缺乏幽默而中国人说话则很风趣。
日本人的面部表情,总是给人一种有所保留的感觉。中国人多数都会将自己的感情表现得淋漓尽致。日本人之间问候时,鞠躬是最基本的礼节,在中国,特别是男士,很多场合下都是通过握手来表达问候。
2.风俗习惯
风俗习惯主要包括一些社交活动。日本人将送礼看作是向对方表示心意的物质体现。礼不在厚,赠送得当便会给对方留下深刻印象。与热心到朋友家或亲戚家做客、与主人亲如一家的中国人相比,日本人则有些过于注重礼节。日本人接待客人不是在办公室,而是在会议室、接待室,他们不会轻易领人进入办公机要部门。日本不流行宴会。商界的宴会是在大宾馆举行的鸡尾酒会。中国则可在办公室、会议室和接待室接待客人,为了表示欢迎还一定要大宴宾客。
日本人的行为举止受一定规范的制约。在正式社交场合,男女须穿西装、礼服,忌衣冠不整、举止失措和大声喧哗。而中国人虽然也注重这些礼仪规范,但要求并不太苛刻。
3.思维差异
日本人对现实持容忍态度的现实主义思维方式,日本人默默地承受现实给予的一切。日本人持有以人与人之间关系为基础的思维方式。他们往往忽视甚至背叛制约人与人之间关系的普遍社会规范。
中国人采用系统的思维方法,较日本人更具浪漫主义色彩。中国人思维虽然也重视人际关系,但也不会忽视社会规范的制约。
4.价值观
在日本人的价值取向中占据了最重要位置的是“工作场所”。也就是说,工作场所共同体占据了社会价值的中心。如日本的大公司就像一个大家庭,职工对企业具有强烈的归属意识和命运共同体意识。中国人的价值取向相对较为多元化,既强调国家利益和集体利益,又注重个人价值的实现。
日本男人依旧尊崇的传统的等级观念。下级绝对服从上级,男性地位比女性高,男主外,女主内。中国人之间等级的差别相对较小,家庭分工也较模糊。
二、中日文化差异对商务谈判的影响
中日文化上的差异影响着两国人员商务活动的正常开展。文化上的差异严重影响中日商务谈判人员之间的沟通,破坏谈判友好气氛,并使谈判陷入僵局甚至失败。
1.存在使谈判双方发生误解的风险
由于两国语言和非语言文化上的差异,双方之间的沟通存在障碍。
如日本商务谈判人员经常说的“哈伊”,只表示他听明白了你说的话,并不表示他同意你的意见。中方谈判人员则很容易根据中国的语言文化误解为他已经答应自己的条件了。
2.存在破坏谈判友好气氛的风险
由于日本人没有追求自我表现的冲动,在谈判中他们多数人始终保持沉默的态度,气氛持续紧张。即使有语言上的沟通也很乏味。这对于中方谈判人员来说是一种考验,中国俗语说“买卖不成仁义在”,中国人喜欢热情、友好的商务谈判气氛。日方沉默的“待客之道”会破坏谈判的良好气氛,影响谈判的进程。
3.存在使谈判陷入僵局的风险
由于日本人注重礼节,会出现过度接待的情况。先是参加酒会,然后是卡拉OK、拍摄纪念照、喝酒、聚餐,送礼。在漫长的接待过程中只字不提谈判的实质内容,而且交流缺少幽默,这很容易让善于谋略的中国谈判代表认为是谈判中“疲劳”策略。日本人对外贸易一般多以集体商定为准,所以日方在谈判中耐心有余,他们往往准备充分,考虑周全,洽商有条不紊,决策缓慢而谨慎。日方在谈判中会不断地重复问问题,甚至许多人会问同一个问题,通常让善于言谈的中方谈判人员以为日方不相信自己的发言或戏耍自己而失去耐性。这样一些在谈判中过度接待和过分小心会使谈判中方谈判人员失去信任和耐性,使谈判过程变得艰难,甚至陷入僵局。
4.存在使谈判破裂的风险
日本谈判代表并不注重社会规范的制约,在谈判中总是言行不一致。尽管他们口中答应了,却并不认为应该去履行这个承诺。这对以诚信为美德的中国商人来说是难以理解和接受的。这种“言行不一致”容易使正在进行的谈判因失去相任而终止,也容易使合约成为一纸空文,直接导致谈判破裂。
三、中国商务谈判人员的应对之策
1.谈判团队相互配合策略
日本商人讲究严格的尊卑等级制度,所以中方的谈判团队中不能有女性和过于年青的人参加。针对日本商人的集体谈判决策过程,中方谈判团队要坚持两个人以上出席活动,谈判小组上下级之间和成员之间在语言和非语言行为上要互相协调、互相呼应。主谈人出现语误或漏洞,辅谈人配角要为其自圆其说,使谈判团体始终步调一致。在谈判中还要根据需要,安排谈判小组成员扮演唱红脸的和唱黑脸的。
2.谈判的信息收集策略
针对日本谈判人员准备充分和习惯沉默的特点,中方谈判人员在谈判前要认真做好市场信息、对手信息和法律信息的搜集,在谈判过程中要少说、多问、多听,在倾听的过程中获取对方更多的信息。
3.谈判的忍耐策略和最后期限策略
针对日本商务谈判人员注重繁文缛节和决策缓慢的特点,中方代表要采取忍耐策略,做好长期谈判的思想准备。不要急于求成,仓促之间暴露自己真实的谈判要价。在经过漫长、艰苦的谈判后,如果日方还不决断,则可使用最后期限策略,通过规定最后期限迫使对方在焦虑中作出决策。
4.谈判的换人策略
日本商务谈判小组内等级意识严重,讲究尊卑等级,有尊老倾向,对此中方谈判代表可采用换人策略,这种方法会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换人策略就是在谈判过程中更换谈判者,请比对方级别和地位高的人或年长者出面协商,处理僵局问题。
5.谈判的场外调停策略
日本商人参加的正式谈判氛围比较沉闷,场外调停策略可以有效缓解这种气氛。场外调停策略就是在场外与对方举行非正式谈判,通过沟通获取更多必要的信息,多方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
6.谈判的地点策略
为了避免在日本谈判繁多的仪式,中方谈判人员可以把谈判地点选在中国或第三国。这样还可以使日方谈判代表感到时间紧迫,从而尽早作出决策,同时中方可以掌握更多的谈判主动权,使自己处于优势地位。
7.弹性、全面的书面签约策略
由于日本商人在谈判中言行不一致,而且签约后遇到新情况有毁约的冲动,所以中方谈判人员就执行弹性、全面的书面签约策略。即以书面的合同为履行依据,合同内容既要面面俱到,也要有适度弹性,将履约过程中的细节要求、未来合同期内可以预见的多种情况及各自应该承担的责任和义务都写入合同,以免情况发生变化后出现毁约。
8.谈判的礼仪策略
日本人在商务谈判中非常注重礼仪,所以中方可以采用礼仪策略来获得对方的尊重和信任。要忍受日本各种复杂的仪式,如谈话、喝酒、聚餐。带点小礼物是必要的,如印有本公司标志的铅笔、领带及其他装饰品。要注重言谈举止的礼貌。
参考文献:
[1]刘 园:国际商务谈判[M].北京: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7~01~17
[2]秦明吾:中日习俗文化比较[M].北京:中国建材工业出版社,2004~08~01
[3]刘 芳:调节文化差异,实现跨文化谈判[J].商场现代化,2008年1月(中旬刊)
[4]林泽清:小议中日思维习惯的差异[J].日语知识,2002(8)
[5]周忠兴:商务谈判原理与技巧[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 2003~01~01
中日茶道比较论文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