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茶道的基本介绍
日本茶道的基本介绍
日本茶道是一种具有悠久历史的古典雅致的文化修养,也是日本人接待宾客的一种特殊礼仪。当然,日本下面是学习啦小编精心为你整理的日本茶道的基本介绍,一起来看看。
日本茶道的基本介绍
日本茶道——和、敬、清、寂 从唐代开始,中国的饮茶习俗就传入日本,到了宋代,日本开始种植茶树,制造茶叶。但要一直到明代,才真正形成独具特色的日本茶道。其中集大成者是千利休(1522-1592年)。他明确提出 “和、敬、清、寂”为日本茶道的基本精神,要求人们通过茶室中的饮茶进行自我思想反省,彼此思想沟通,于清寂之中去掉自己内心的尘垢和彼此的芥蒂,以达到和敬的目的。“和、敬、清、寂”被称之为日本“茶道四规”。和、敬是处理人际关系的准则,通过饮茶做到和睦相处、互相,以调节人际关系;清、寂是指环境气氛,要以幽雅清静的环境和古朴的陈设,造成一种空灵静寂的意境,给人以熏陶。但日本茶道的宗教(特别是禅宗)色彩很浓,并形成严密的组织形式。它是通过非常严格、复杂甚至到了繁琐程度的表演程式来实现“茶道四规”的,较为缺乏一个宽松、自由的氛围。
平安时代初期,遣唐使中的日本高僧最澄和尚,将中国的茶树带回日本,并开始在近畿的坂本一带开始种植,这就是日本栽培茶树的开始,到了镰仓时代,神僧荣西在中国学到了茶的加工方法,还将优质茶种带回日本传播,他于公元1211年写成了日本第一部饮茶专著《吃茶养生记》。
中国的茶文化来自平民大众的日常习俗,而日本则恰恰相反,饮茶文化走的是自上而下的道路,就如同明治年间的资本主义改革。茶在刚刚传到日本的时候完全属于奢侈品,只有皇族,贵族和少数高级僧侣才可以享受,茶道被当做一种高雅的先进文化而局限在皇室周围,内容和形式都极力模仿大唐。自镰仓时代开始,在思想上受到《吃茶养生记》的影响,将茶尊奉为灵丹妙药的情况越来越普遍。而茶叶种植的高速发展也为茶走入平民家创造了有利条件,这段时间,饮茶活动以寺院为中心开始逐渐普及到民间。
与中国发酵茶叶的方法不同,日本茶将蒸过的茶叶自然干燥,研成粉末,这样的茶叶就称为“抹茶”。到室町时代,畿内的茶农为了对茶叶评级而举行品茶会,由这种茶集会发展成为许多人品尝茶叶的娱乐活动,并发展了最初的茶道礼仪。这一时期,“斗茶”成为茶文化的主流,游艺性为其主要特点。后来室町幕府的第三代将军足利义满对斗茶进行了提炼,为向宗教性质的“书茶院”过渡做了铺垫。第八代将军足利义政在他隐居的京都东山建造了“同仁斋”,地面用榻榻米铺满,一共用了四张半。这种铺满榻榻米的室内设计为后世所借鉴,由此形成了各式各样的“茶室”。此前的斗茶会都在较大的空间举行,显得喧闹而不注重礼仪;而“同仁斋”将开放式的,不固定的空间进行了缩小和封闭,这就给茶道的形成创造了稳定的室内空间。这种房间称为书院式建筑,在其中进行的茶会就称为“书院茶”。“书院茶”要求茶室绝对肃静,主客问答简明扼要,从而一扫斗茶的杂乱之风。书院茶完成了将外来的大唐文化与日本文化相结合的任务,并且基本确立了现代日本茶道的点茶程序。总之,到了室町时代末期,茶道的诞生就是迟早的事情了。
茶会通常在一间简朴幽雅的茶室中进行,茶室的门通常是一扇活动的小矮门,赴会客人须躬身而入以示谦逊,主人跪坐在门前迎接以示尊敬。茶室内悬挂有禅意的字画、桌上摆有插花供客人欣赏,整体给人以亲切、高雅的感觉。室内设有烧水用的陶制炭炉和茶壶、茶碗及各种饮茶用具。
日本茶道文化简介
茶道是日本文化的结晶,是日本文化的代表,它又是日本人生活的规范,是日本人心灵的寄托。如今,有五百年历史的茶道迎来了空前的繁荣期。茶室、茶亭遍及日本各地;茶室,茶会已成为各种文化活动中的一个主要项目;千姿百态的茶道具成为日本美的象征。有关茶道文化的电影、电视片、美术展、著述比比皆是;从事茶道活动的人口达五百晚之多。
日本在经济上制造奇迹,在世界上引起了人们对其文化背景的探求。同时,日本为增进与世界各国人民之间的友好。也积极的宣传自己的文化,日本人首先向外宣传的便是茶道。茶道是我们了解日本文化,理解日本人的一条捷径。但是,茶道对于外国人实在是一种难解的文化现象。没有接触过茶道的人不理解茶道是理所当然的。即使参观过茶道表演的人也入五里雾中,找不出说明它的合适语言。茶道为什么难以理解?我试图将此归纳为三个原因:容括性、无形性、局限性。茶道的内容是丰富的,她几乎将东方文化的所有内容都囊括在一个小小的茶室里。在思想方面,它含有神仙思想、道教、阴阳道、儒教、神道等;在形式方面,它包括建筑、庭院、书画、雕刻、礼仪、插花、漆器、陶器、竹器、烹饪、缝纫等内容。茶道被称为是应用化了的哲学,艺术化了的生活。茶室中间展现的是一个活龙活现的“小东洋”。由此,我们很难给它下一个定义。而且,茶道是一种活的艺术,我们很难抓住它的形体。茶道艺术是通过茶事来成立的,但茶事一完,一次艺术的创作就消失了。研究茶道,我们不可能象鉴赏一副绘画那样静观和思索,我们必须随着茶事的进展去捕捉瞬间的现象。但在瞬间与瞬间之间不仅留下了许多空隙,而且,我们常常会被那一个个细小的现象迷住,很难勾勒出茶事的全貌。再有,茶道与音乐、舞蹈、绘画等常见的艺术形式不同,表演者与鉴赏者和合成一体的、不能区分的。要是真正体会茶道的妙处,必须亲自参加茶事。但是当好一个主人需要常年的修行,即使相当一个客人也是很不容易的。茶道修行重视实践,反对依靠书本,这就要求每个茶道研究者必须是茶道艺术的实践者。这就给外国人对于茶道的理解设下重重难关。
由于茶道不同与其他艺术的自赏性格,使茶道自己一直缺少自称为艺术的自信。多少年来,致力于茶道实践的人层出不穷,而作为旁观者,冷静的思考、研究于茶道艺术的人却十分罕见。给茶道下定义,全面地论述茶道,是近年来才有的新事物。下面就介绍几位大家的论述。
1977年,谷川彻三发表了《茶道美学》一书,他以艺术的隔离性为根据,将茶道定义为:以身体作为媒介而演出的艺术。他指出:所谓艺术的隔离性是有意识的与自然的世界和日常的世界隔开由此来确立艺术世界的自身的独立性。油画的画框,水墨画的装裱,雕刻作品的台坐,舞台的帷幕,都是艺术隔离性的表现。而在茶道里。同样的喝茶却不能象平常喝茶的那样随便,而要求按规定的动作喝;同样是行礼,不能随自己判断行礼,而要求在规定的时机行规定的礼,说规定的话,甚至一个塌塌米(草垫)走几步都有规定的礼。由此茶道不能不属于艺术范围。谷川彻三先生将茶道的内容归纳为四个因素:艺术因素、社交因素、礼义因素、修行因素。(图1)
这四个因素是相素关联、融为一体的。艺术因素是凌驾于其他三个因素之上的,它是通过渗透到其他三个因素之中而体现出它的职能的。尽管在形式上四者缺一即不成其为茶道,但除艺术因素以外的社交因素、礼仪因素、修行因素是可以在不同的场合得到特殊的发挥的。如在庄严的献茶式上,礼仪因素就占了主要位置;在熙熙攘攘的大茶会上,社交因素就取得了主导地位;当一个茶人自点自饮时,修行因素就获得了重大发挥。如用图1进行说时的话,对四边形里的任何一个顶点加力,都会使其顶点突出出来,并且不会破坏四边形的基本结构。谷川彻三先生的这一学说,受到了日本茶道界的尊理。
谷川彻三先生从艺术的角度对茶道进行了阐述,另一位大家——久松真一先生(1889-1980)从宗教的角度对茶道进行了分析。他给茶道下的定义是:茶道文化是以吃茶为契机的综合文化体系。茶道文化具有综合性、统一性、包容性。其中有艺术、道德、哲学、宗教以及文化的各个方面。茶道文化的内核是禅。主张“本来无一物”、“无一物中无尽藏”的禅十分重视日常生活的修行,即修行不必运河读经,而要求在起居饮食的修炼上下功夫。茶道忠实地实践了禅的这一思想。茶道对禅进行了一次宗教改革。它把禅从寺院伽蓝中解放出来,回复到露地草庵(茶庭茶室的别称);把远隔世俗的禅僧脱化为在家的茶人。茶道使禅无庶民生活相结合,创造了新的禅文化。这个新的禅文化生活包括了人间生活内容的全部。喝茶、吃饮等极其寻常的生物里包含着不寻常的宗教。久松真一赞赏茶道实现了真正的禅的理想。久松先生将茶道联系起来研究以及对茶道所做的“综合文化体系”的定义,受到日本茶道界大多数学者的赞同。
另一位学者熊仓功夫先生,从历史学的角度对茶道进行了分析。他主张茶道是一种室内艺能。艺能是日本文化独有的一个艺术群.ta它人体的修炼来达到个人陶冶情操、完善人格的目的。它与音乐、舞蹈、绘画等艺术不同,它不提供供人欣赏的作品。它的一次艺术制作在完成的同时便消失。它有极大的包容性和伸缩性,男女老少,都可以参加艺能活动,只要自己在其中自得其乐便是成功。日本的艺能包括茶道、花道、香道、剑道、弓道,能乐、俳句、歌舞伎、相扑等,可分为三大种类:舞台艺能、民俗艺能、室内艺能。茶道属于室内艺能。熊仓功夫先生指出:室内艺能只能在私人生活的居住空间或其类似的空间里才能进行的艺能。它不仅要求结集在室内的人都参加表演,而且要求室内本身就是一个艺术空间。。室内的一举一动都是要求格式化,按照一定的规则进行活动,室内艺能的气氛是高密度的,紧张的,熊仓功夫先生还指出了特异的室内艺能之所以在日本产生的原因,他指出:有两个理由,一个是由于日本艺能的结座性(即易于建立行会组织的性质),人们聚在一起就希望确立一种和睦、平等的相互关系,因此艺能演出是不分演员和观众的,两者的身份是相互交换的。第二个原因是有座敷(由精致的草席铺满地面的客室)的诞生。这种客室没有桌椅,主客都必须跪坐,在这种没有家具遮掩的情况下,坐下站起来时幅度很大的身体动作就十分引人注目,自然就产生了新的礼仪。熊仓功夫先生是日本茶道研究领域的中坚,他的研究结果受到学术界内外的注目。
日本茶道的基本介绍相关文章:
2.日本茶道的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