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井茶的茶文化历史沿革
龙井茶是我国著名绿茶,色泽翠绿,香气浓郁,甘醇爽口,形如雀舌,即有“色绿、香郁、味甘、形美”四绝的特点。下面是学习啦小编精心为你整理的龙井茶的茶文化历史沿革,一起来看看。
龙井茶的茶文化历史沿革
龙井茶得名于龙井。龙井位于西湖之西翁家山的西北麓。龙井原名龙泓,是一个圆形的泉池,大旱不涸,古人以为此泉与海相通,其中有龙,因称龙井。晋代葛洪曾在此炼丹。离龙井500米左右的落晖坞有龙井寺,俗称老龙井,创建于五代后汉乾祐二年(949年),初名报国看经院。
龙井始产于宋代。北宋时改名寿圣院。南宋时又改称广福院、延恩衍庆寺。明正统三年(1438年)才迁移至井畔,现寺已废,僻为茶室。
元朝, 虞集《游龙井》诗中写道:“烹煎黄金芽,不取谷雨后”。
明代,龙井茶日负盛名。清代,龙井茶的名气与日俱增,不断提高,特别是在乾隆年间,乾隆皇帝多次下江南,曾巡游了杭州的上天竺、下天竺、龙井、云栖等地,敕封了龙井“十八棵御茶”,并留下了不少有关龙井茶的诗词,使得龙井茶的名声越来越好。龙井茶的出名,推动了龙井茶的发展,西湖周围的乡村开始发展茶园。
19世纪末,杭州西湖附近的寺院如虎跑寺、龙井寺等以及部分村民开起了茶叶店,开始自产自销龙井茶。
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党和国家十分重视龙井茶的发展,周恩来、朱德委员长、陈毅元帅等老一辈革命家曾多次到龙井茶区视察,鼓励茶区人民多产龙井茶。经过几十年的发展,茶园面积不断扩大,茶叶产量日益增加,炒制工艺和技术取得了重大的突破,尤其是龙井43等新品种的育成推广和龙井茶炒制机械的研制应用,对提高龙井茶的品质、提高劳动生产率、提高经济效益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1949年前,因龙井茶的产地不同, 炒制方法略有差异,产品各具特色,分别用“狮、龙、云、虎、梅” 5个字号来称呼,如“狮字龙井”、“云字龙井”等。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改为“狮、龙、梅” 3个品类,产于西湖乡龙井村的称为“狮字龙井”或“狮峰龙井”,其自然品质最好;产于西湖乡梅家坞、梵村、云栖、外大桥一带的称为“梅字龙井”或“梅均龙井”,做工精湛;西湖乡其余地方生产的称为“龙字龙井”或“西湖龙井”。
1965年国家采用统一收购标准样,统称西湖龙井。20世纪八九十年代,在改革开放 的大环境中,随着名优茶的不断发展和市场经济的逐步建立,以及龙井茶品种的大力推广应用和炒制技术的培训、传播扩散,尤其是龙井茶机械和机制工艺技术的日趋完善,使得龙井茶历史产区以外的地方,如杭州市的余杭、萧山、富阳以及浙江的新昌、嵊州等地也相继按龙井茶的采制方法生产出扁形茶,从而就有了“西湖龙井”和“浙江龙井”之称。
龙井茶的茶文化功效
兴奋 作用
茶叶的咖啡碱能兴奋中枢神经系统,帮助人们振奋精神、增进思维、消除疲劳、提高工作效率。
利尿作用
茶叶中的咖啡碱和茶碱具有 利尿作用,用于治疗 水肿、水滞瘤。利用红茶糖水的解毒、利尿作用能治疗急性黄疸型肝炎。
强心解痉
咖啡碱具有强心、解痉、松弛平滑肌的功效,能解除支气管 痉挛,促进血液循环,是治疗支气管哮喘、止咳化痰、心肌梗塞的良好辅助药物。
抑制动脉硬化作用:茶叶中的茶多酚和维生素C都有活血化瘀防止动脉硬化的作用。所以经常饮茶的人当中,高血压和冠心病的发病率较低。
抗菌、抑菌
茶中的 茶多酚和 鞣酸作用于细菌,能凝固细菌的蛋白质,将细菌杀死。可用于治疗肠道疾病,如 霍乱、伤寒、 痢疾、肠炎等。皮肤生疮、溃烂流脓,外伤破了皮,用浓茶冲洗患处,有 消炎杀菌作用。口腔发炎、溃烂、 咽喉肿痛,用茶叶来治疗,也有一定疗效。
减肥
茶中的咖啡碱、肌醇、叶酸、泛酸和芳香类物质等多种化合物,能调节脂肪代谢,特别是乌龙茶对蛋白质和脂肪有很好的分解作用。茶多酚和维生素C能降低胆固醇和血脂,达到减肥功效。
防龋齿
茶中含有氟, 氟离子与牙齿的钙质有很大的亲和力,能变成一种较为难溶于酸的“氟磷灰石”,给牙齿加上一个保护层,提高了牙齿防酸抗龋能力。
抑制癌细胞
茶叶中的 黄酮类物质有不同程度的体外抗癌作用,作用较强的有牡荆碱、桑色素和儿茶素。
消臭、助消化功效
口臭时食物残渣在酶的作用下形成 甲基硫醇化合物产生臭味。西湖龙井茶汤可抑制这种酶的活性,起到消除口臭的作用,更能刺激分泌更多的消化液,有助于淀粉、蛋白质和脂肪的分解,帮助消化。
龙井茶的茶文化历史沿革相关文章:
4.历史上的茶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