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茶文化感悟的文章
茶文化是我们中国古老的文化之一,学习茶文化会让我们有很多的感悟。下面是学习啦小编精心为你整理的关于茶文化感悟的文章,一起来看看。
关于茶文化感悟的文章1
学茶艺有感
我登上去泉州的动车来到福建安溪茶校。到现在已经过去了两个月……
这里是茶之省,铁观音茶文化之乡的安溪。学校位于风景区洪恩岩山麓之下,犹如空谷幽兰。这里山明水秀,气候宜人。飘香虎邱,所言不虚。小镇是茶叶的味道,这里是茶的世界。透明的空气,茂密的植被,漫山遍野的茶树,干净的环境……
水和空气是干净的,一壶水烧开来甘润爽口,没有现代工业污染。
迎面吹来的风中带着茶香,但这又何尝不是一阵茶香吹过?勤劳的人们忙着炒茶。
这一切因茶而缘起。我与茶校与茶校的老师和同学因茶而结缘,缘起一杯茶。远道而来,且惜缘。
课表上的科目,让茶叶的一生如一幅画卷在我面前徐徐展开。从茶树的栽培、茶的初制、茶的加工、茶叶的审评、茶文化、以及生活中泡茶的修生养性的艺术、能表现茶的精神的表演茶艺。这中间的无数环节,无数双手的传递。这是茶产业的世界,一片茶叶一个江湖。
一叶一世界,看起来小小的一片叶,里面是大千世界。
茶是充满智慧和善良的,隽永而深邃,拥有生生不息的生命力。
我对茶艺师的理解,并不是茶楼里泡茶的服务员。
而是一场茶事活动的主持人,能够展现茶的物质内涵和精神文明。气氛的控制,泡茶技艺与才能的精湛,高雅的审美观。
给人美的享受。
而茶的器之美,正如东京美术院创始人冈仓天心《茶之书》说的道家空间学说的一个面,建筑材料构建了一个被称为茶室的空间。道家空间学说深奥,涵盖很广,仅仅只是取这个面的点来解释。
空间是无限的,而水是无形无色的。
精美的茶具是一个承载茶的空间,让茶汤有了形体之美。茶汤的形体,需要有茶具茶才够从无形到有形,需要水来展现它的色、香、味。上善若水,水能载万物而无争斗。——做人也当如此。
而人的器之美,是教养。有整洁的仪态和礼貌,这是外在的形体之美。可内在如茶汤的美,是素质和文化内涵。人的器量空间也是无限的,这是胸怀。一个公杯是能承载茶汤的空间,一间茶室是容纳茶与茶客的空间,一个宇宙是能容纳无数地球的空间。心的空间是无限的,空间越大,能容纳的也就越多。
茶汤之美,是茶叶因水而绽放。茶汤的物质含量丰富,文化底蕴深厚。香气无需化学物质粉饰,化学物质无法比拟的香气,它真诚而令人愉悦,因茶的内在本质散发。正如人,善良有品格,还要一直不断的学习(如同茶叶不经过加工又怎能发挥内在物质),灵魂才会散发香气,沉淀出独特气质,如茶文化底蕴深厚。
茶叶的加工,如同老师的谆谆教诲。茶汤的冲泡,如同老师对我们的教学。整理教案的取舍,是制茶时因茶而异的不同方向,教育也是因人而异。茶因不同方向形成六大茶类,我们因不同的方向有了不同的未来。
不同器有不同形。我们不同人也是不同器形,对知识的理解会带有自己的看法的差异,所以有不同的发展方向。制茶工序的差异,理解的大同小异。
茶类因差异而丰富,我们因差异而拥有每个人的精彩。
泡茶剩下的茶渣是演绎完它的精彩后归根的落叶。这不是终点,而是轮回,生于土又归于土的生生不息。根供养了叶,落叶又归根,栽培了茶树,茶树用叶回报我们。
我们的父母养育了我们,当我们成年,也应当回报父母。学校栽培了我们,我们应当回报社会。
栽培茶树土壤的好坏,决定茶叶的质量,茶树很诚实。在被污染的土地里长不出好质量的茶叶,而被污染的社会让我们难以生存。
失去诚信,是对社会的环境污染。以诚信净化社会,保护社会环境。上善若水,用善良与道德作为冲洗社会的水。
人与人以诚相待,这也是茶人精神之一。
干净的社会才会滋生智慧与财富,如同干净的土壤栽培出好质量的茶叶。
关于茶文化感悟的文章2
禅茶有感 浅悟佛理
茶多出自深山幽谷,得益于山野宁静的自然环境,秉性高洁,不入俗流。茶圣陆羽在《茶经》中指出:茶叶至寒,最宜精行俭德之人。古人认为,茶能清心、陶情、去杂、生精。茶寄托着人类高洁清雅的情怀。佛教以涤净心灵之凡尘,求得明心见性,了脱生死,自度度人为目的宗教。两者秉性有许多共通和重合之处。
一是“苦”。 “苦”是佛教“四谛”之首,而茶性也苦,故可帮助修习佛法的人在品茗的同时,吟味人生,参破“苦”谛。略带苦涩的茶,饮之能“破睡”,这是茶进入佛寺最直接的原因。进而在茶事中,茶道与佛教之间找到了越来越多的思想内涵方面的共通之处。唐代封演的《封氏闻见记》写道:“开元中,泰山灵岩寺有降魔师,大兴禅教,学禅务于不寐,又不夕食,皆许其饮茶,人自怀挟,到处煮饮。”佛家认为茶有“二德”:能助人通夜不眠;满腹时能帮助消化,轻神气;三是“不发”,能抑制性欲。所以,饮茶是最符合佛教的生活方式和道德观念的,茶叶成了佛教的“神物”,有“茶中有禅、茶禅一体、禅茶一味”之说。
二是“静”。“静”是达到澄怀观道的必由之路,也是“戒、定、慧”的基础。静坐静虑,茶能提神益思,成为禅者最好的朋友,茶道与佛教在文化性格上属于同一色调:阴柔、静寂、清旷、安详而又端肃,追求清雅,向往和谐。正所谓“为饮涤尘烦”。据《茶经》载,僧人在两晋时即以敬茶作为寺院待客之礼仪。到唐朝,随着禅宗的盛行,佛门嗜茶、尚茶之风也更加普及。寺院茶礼包括供养三宝、招待香客两方面。中晚唐时的百丈怀海和尚创立了《百丈清规》后,寺院的茶礼已趋于规范。在清寂、古朴的禅堂,以茶敬佛,以茶消心,以茶待客,所谓“焚香引幽步,酌茗开净筵。”
三是“凡”。佛的本质是从微不足道的日常琐碎的平凡生活中去感悟宇宙的奥秘和人生的哲理,从平凡的小事契悟大道。茶是一种普通的植物,平民百姓都可以栽植、制造、啜饮,从而获得不同层面的感受。以茶入佛,是最适宜不过的。僧侣以茶布施做佛,以茶祭奠圆寂高僧,以茶参禅悟道,以茶代餐,举行茶会、茶宴,以茶汤饯飨宾客等,已成为禅礼风尚。许多重要的法事活动,规定必须鸣鼓集众,由住持供茶,顶礼膜拜,宗教氛围十分浓重,也容易被凡人俗子所接受。
四是“放”。虚云法师说:“修行须放下一切方能入道,否则徒劳无益。”品茶同样要“放”,做个无事人,把私心杂念放下,才能进入“正、消、和、雅”的境界。通过饮茶使人轻松、宁静、平和、自在、喜悦,清除凡尘之杂念,使得身心安然。
通过饮茶,使人轻松、宁静、平和、自在、喜悦,从而清除凡尘之杂念,使得身心安然。和尚饮茶助“放”,也就成了理所当然的事。
关于茶文化感悟的文章3
学茶艺有感
寒假里,妈妈给我报名了青少年活动中心开办的茶艺班。
一走进茶艺室,就闻见一股浓浓的茶香味。课上老师给我们讲了茶的起源,我国是最早发现和利用茶树的国家,世界的茶文化起源于中国,有着非常悠久的历史,战国时期的第一部药物专著为《神农百草》。
茶起源于神农氏,他遍尝百草,有一天,神农氏尝了一种有毒的草,然后,他原来的肚子是透明的,吃了有毒的草之后,肚子就变黑了,然后吃了茶,毒就解了。到了唐代,有一个人叫陆羽,他写了一部书名为《茶经》。
老师课上介绍了茶的七大分类有:红茶、白茶、青茶、绿茶、黄茶、红茶、黑茶。还示范并讲了泡茶的七个程序分别是:温杯洁具、制茶、温润泡、冲泡、敬茶、品茶、续水。沸水出茶香,磨炼后坦然。茶水相融,茶和壶唇齿相依。真的感叹于中国悠久的茶文化,内涵丰富,让我们受益匪浅。
课上,老师还给我们讲了咸奶茶和甜奶茶及水果果冻的制作方法,并让我们亲自做了水果果冻,让我们学习到许多新知识。感谢青少年活动中心老师们的努力和付出,让我们接触并学习茶艺,足以让我们受益一生。
学茶艺是一种高雅的艺术,可以让人静心不浮躁,修身养性,清心让人懂得包容大度。
人生如茶,茶如人生。茶文化源远流长,集泡、赏、饮、品于一身,实为生活中赏心乐事之一。爱茶之人品出人生百味,感悟到人间的真善美。
关于茶文化感悟的文章相关文章:
关于茶文化感悟的文章
上一篇:茶文化有多少年历史
下一篇:与茶文化有关的名人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