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道知识视频教程有什么
茶在我国被誉为“国饮”。茶饮具有清新、雅逸的天然特性,能静心、静神,有助于陶冶情操、去除杂念、修炼身心,下面是学习啦小编精心为你整理的茶道知识视频教程,一起来看看。
茶道知识视频教程
首先是茶具的选择,沏泡碧螺春茶可选用青花瓷盖碗和玻璃杯,青花瓷盖碗加盖有利于保持香气,玻璃杯可观赏茶汤银白隐翠的美景。
1、仙子沐浴:洁手温杯,使茶具清洁干净并提高杯的温度,称之为“仙子沐浴”。
2、碧螺亮相:碧螺春茶在冲泡前请茶客欣赏碧螺春茶条索纤细,卷曲成螺,满生披毫,银白隐翠的外形,即“碧螺亮相”。
3、雨涨秋池:采用循徊灌注法在碗(杯)中注入三分之一的凉至80℃的开水(碧螺春茶在冲泡不宜用沸水冲泡,不仅会破坏茶叶的营养成分,还会使得茶叶鲜嫩翠绿的颜色变暗黄),以待泡茶,谓之“雨涨秋池”。
4、飞雪沉江:接下来,用茶匙向碗(玻璃杯)中投入约3克(可根据个人喜好而定,3-5g都可)碧螺春茶,如果选用玻璃杯,此时可看到碧螺春茶如朵朵雪花飘入碗中,并缓缓下沉,瞬间碗中的白毫又如白云翻滚,雪花纷飞,因此得名“飞雪沉江”。
5、春染碧水:甘露浸润,即为使茶汁充分浸出,沏泡碧螺春茶需润泡40秒,待碧螺春茶完全舒展开来时。
6、绿云飘香:继续向茶碗(玻璃杯)中冲水,水只宜注到七分满,留下三分装情,使茶叶在碗中上下翻腾加速茶叶中内含物的溶解,茶清汤翠,在杯中如绿云翻滚,氤氲的蒸汽使得茶香四溢,清香袭人,整个茶碗(玻璃杯)好像盛满了春天的气息。
7、敬奉佳茗:将沏泡好的碧螺春茶奉送给品茶人,“敬奉佳茗”。
8、细品玉浆:一尝二酌三回味,碧螺春茶趁热品饮,初尝,香幽鲜雅;二酌,汤色愈发的浓郁,鲜美甘醇,并感到舌根回味甘甜,满口生津;三回味,仿佛置身于太湖畔的茶果林间,洗去了身上的凡尘,令身心都超脱自然。
茶道的发展历史
茶道属于东方文化。东方文化与西方文化的不同,在于东方文化往往没有一个科学的、准确的定义,而要靠个人凭借自己的悟性去贴近它、理解它。早在我国唐代就有了“茶道”这个词,例如,《封氏闻见记》中:“又因鸿渐之论,广润色之,于是茶道大行。”唐代刘贞亮在《饮茶十德》中也明确提出:“以茶可行道,以茶可雅志。”
茶道最早起源于中国。中国人至少在唐或唐以前,就在世界上首先将茶饮作为一种修身养性 之道,唐朝《封氏闻见记》中就有这样的记载:“茶道大行,王公朝士无不饮者。”这是现存文献中对茶道的最早记载。唐吕温在《三月三茶宴序》中对茶宴的优雅气氛和品茶的美妙韵味,作了非常生动的描绘。在唐宋年间人们对饮茶的环境、礼节、操作方式等饮茶仪程都已很讲究,有了一些约定俗称的规矩和仪式,茶宴已有宫庭茶宴、寺院茶宴、文人茶宴之分。对茶饮在修身养性中的作用也有了相当深刻的认识,宋徽宗赵佶是一个茶饮的爱好者,他认为茶的芬芳品味,能使人闲和宁静、趣味无穷:“至若茶之为物,擅瓯闽之秀气,钟山川之灵禀,祛襟涤滞,致清导和,则非庸人孺子可得知矣。中澹闲洁,韵高致静……”
南宋绍熙二年(公元1191年)日本僧人荣西将茶种从中国带回日本,从此日本才开始遍种茶叶。在南宋末期(公元1259年)日本南浦昭明禅师来到我国浙江省余杭县的经山寺取经,交流了该寺院的茶宴仪程,首次将中国的茶道引进日本,成为中国茶道在日本的最早传播者。日本《类聚名物考》对此有明确记载:“茶道之起,在正元中筑前崇福寺开山南浦昭明由宋传入。”日本《本朝高僧传》也有:“南浦昭明由宋归国,把茶台子、茶道具一式带到崇福寺"的记述。直到日本丰臣秀吉时代(公元1536~1598年,相当于我国明朝中后期)千利休成为日本茶道高僧后,才高高举起了“茶道”这面旗帜,并总结出茶道四规:“和、敬、清、寂”,显然这个基本理论是受到了中国茶道精髓的影响而形成的,其主要的仪程框架规范仍源于中国。
中国的茶道出现很早,但遗憾的是中国虽然很早提出了“茶道”的概念,也在该领域中不断实践探索,却没有能够旗帜鲜明地以“茶道”的名义来发展这项事业,也没有规范出具有传统意义的茶道礼仪,不过茶道来源于他邦。中国的茶道可以说是重精神而轻形式。有学者认为必要的仪式对“茶道”的旗帜来说是较为重要的,没有仪式光自称有“茶道”,虽然也不能说不可以,搞得有茶就可以称道,那似乎就泛化了,最终也“道可道,非常道”了。
泡茶本是一件很简单的事情,简单得来只要两个动作就可以了:放茶叶、倒水。但是在茶道中,那一套仪式又过于复杂或是过于讲究了,一般的老百姓肯定不会把日常的这件小事搞得如此复杂。
事实上中国茶道并没有仅仅满足于以茶修身养性的发明和仪式的规范,而是更加大胆地去探索茶饮对人类健康的真谛,创造性地将茶与中药等多种天然原料有机地结合,使茶饮在医疗保健中的作用得以大大地增强,并使之获得了一个更大的发展空间,这就是中国茶道最具实际价值的方面,也是千百年来一直受到人们重视和喜爱的魅力所在。
茶道知识视频教程有什么相关文章:
3.茶道初学视频教程
5.茶道讲座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