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 > 兴趣爱好 > 其它兴趣爱好 > 饮茶 > 茶文化的宣传方法是什么

茶文化的宣传方法是什么

时间: 曾扬892 分享

茶文化的宣传方法是什么

  茶文化的发展如火如荼,我们是中华民族的一份子,我们有义务宣扬中国茶文化,下面是学习啦小编精心为你整理的茶文化的宣传方法,一起来看看。

  茶文化的宣传方法

  第一,要加强对茶文化网站的开拓和管理,实现不同人群的互动交流。为此,要建立专业的茶文化信息资源中心,搜集、加工、处理、管理各种茶文化信息资源,将原始资料录入数据库,建立信息服务系统,向公众提供免费或有偿的信息检索服务、电子文献传递和查询相关信息等服务。

  第二,加强茶文化的学术交流。利用现有的一些茶文化研究中心和协会作为平台,在网上发布茶文化学术研讨的通知、新闻或征稿启示,并开设网上论坛,网上讲坛,扩大学术宣传的范围,增进不同国家、不同民族、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之间对中国茶文化的认识和交流,同时普及茶文化研究的最新成果。

  第三,可以通过与其他大型的门户网站合作,以服务外包的方式,下大力气培养一支强有力的网上传播队伍,制作设计、文字、图片、内容俱佳,可读性强,时效性强的宣传材料,并针对不同受众的特点,采用声音、图像、漫画、卡通、影视等综合手法,全面细致地开展茶文化的传播活动。

  第四,加强与我国茶叶主产地的茶商合作,依托当地的中国名茶的品牌优势、自然景区的生态资源优势和旅游要素优势,通过网络宣传、开发品茗休闲活动,比如茶园探幽、峡谷探险、品茗文化休闲之旅等,这些活动还可以通过网络直播的方式进行报道,扩大影响。

  茶文化宣传上的通病

  一哄而上——追赶潮流

  2005年,在创作《普洱茶寻源》时,我在书中就写道:“一哄而上和一哄而下是这个时代的特色。”

  这种特色所带给我们的不是快乐,幸福,发展。而是制约、过度的挖掘、开采所遗留下来的困惑、甚至是灾难。

  我们社会在前期发展时期,追求速度和效率,却往往牺牲了环境就健康。

  作为一个有责任感和使命感的茶业从业人员来说却是应该冷静的。当普洱茶一哄而起的时候,在狂热的激情下,理智、责任和使命都开始变得模糊不清。虽说07年普洱茶市场的雪崩主要来自于茶商的恶意炒作,然而作为站在茶产业发展、研究前沿的我们是不是就没有责任呢?

  我认为是有的。

  2005年时,在吉隆坡的演讲中也有提到过相关问题,在05年出版了《普洱茶寻源II》之后,2006年我紧跟着又出版了《轻松喝普洱》,其目的就是想把当时关于喝茶的一些基本的概念理清楚,把喝茶品茶当成一件轻松愉悦,十分享受的事情,而不是当成一个课题来完成。

  茶是慢生活,作为研究茶或者茶文化的人来说,既要慢,更需要冷静和睿智。

  形式为上

  缺少正确的资讯

  茶文化属于传统文化,如何去把这一优秀的传统文化继承好和发扬好是我们很多人的愿望。很多人也在做着这样或者那样的努力。然而因为了解得不够深入,特别是茶文化对于消费者的影响和经营上的引导了解得不够深入,从而导致了讲起茶文化,要么空洞无物,要么难以深入到重点和中心。也就是给受众一盘他们并不需要的菜。

  在很多产茶区,当地政府为了发展和推动茶业,不遗余力。遗憾的是缺少正确的信息导致花了大钱不见效果的尴尬局面。

  作为长期从事茶学研究和茶文化研究的人,有责任和义务站在产业的至高点,为企业、政府、喝茶人提供前瞻性的指导。

  找不到自己的特点

  宣传上,找不到重点和自己的特色,或者说找到的所谓特色并不能吸引目标受众。从而导致宣传时很热闹,散场后很冷清,并不能完成原定的宣传指标。这是很多地方茶在宣传上的通病。

  比如我经常会参与一些地方茶在北京的推介会。往往整个活动结束了,我却不知道这个地方上的茶的特点是什么,有什么具体的措施和方法可以保证推介的持续进行。热闹是热闹,一派歌舞升平的场景。甚至让人这种推介的真实目的是什么?

  在推广茶文化时,形式有时候是必要的,然而却不是主要的。很多形式走到最后,往往会偏离了主题。所以在推广茶文化的过程中,有必要认清这一点。否则的话就是舍本逐末了。

  比如现在的很多茶艺,表面上主题明确,然而茶艺师泡出来的茶却不能说是一杯好茶,或者不能说是把茶泡好了。这一点,很多人是有感受的。

  高高在上

  提起茶与文化结合在一起的时候,很多人都会为之自豪。因为茶——是有文化的。是骄傲的,是崇高的。我们愿意把我们想到的无数的溢美之词都用在茶上。

  正因为如此,有很多人在面对一些刚刚入门的喝茶人提出的问题不屑一顾,也许只是不经意的,然而对于初学者来说,我们的这一行为可能严重打击了他们喝茶的积极性。在我们推广茶文化,在和茶友、学生交流时,这样的状况无处不在。

  对于很多人来说,茶是良师,也是益友。对我来说,也许不只是益友,它更像一个知音,我自己的写照,观茶,如己。

  也正是观茶,如己,所以就有必要一日三省吾身,茶从不远离我,不高于我。知他人之长,亦知自己之短。只有这样,我们的才会不断地进步和发展。

  如果提到茶文化就高高在上,那么势必会造成束之高阁,仰之弥高,敬而远之的状况出。

  出现这样的状况,对于茶文化的发展和推广是十分不利的。我更希望更多的学者和专家能够携手共力,把平常心,非常茶端到普通的老百姓面前。

  常常说“柴米油盐酱醋茶”。这算是生活茶,日常茶,形而下之茶。易得、简单、朴素的茶。“琴棋书画诗酒茶”,这是艺术茶,也可以说是形而上之茶。我们在做文化研究时,更喜欢研究“琴棋书画诗酒茶”之茶,而往往忽略“柴米油盐酱醋茶”之茶。在很多的场合下,对老百姓关心的日常茶往往会给戴上一个高帽子,觉得只有这样才可以体现茶文化的魅力。实质上,反而让老百姓,很多未曾接触茶的人离茶更远了。

  在很多时候我听到很多“我不懂茶”,其原因就是我们在做茶文化宣传的时候方式方法出现错误的误差。很多人因为觉得不懂茶而不去喝茶,反之,不喝如何会懂呢?这是值得我们反思的。

  只有喝茶的人多了,基数大了,懂茶的人就会多起来,就会带动更多的人来喝茶,关注茶,这个产业才会真正的兴旺发达起来。

  利益至上

  无利不起早,这句话说起来有点刻薄,然而也是一个普遍存在的现实。

  利益至上,体现得最为明显的就是在企业的经营政策和政府的指导性政策上。因为想尽快见到成效,而体现成效最直接的方式就是——钱。

  正因为如此,在企业的经营上,政府的决策上,把能在短时间内能赚回多少钱,作为企业经营,政府决策成绩的最直接的指标。

  这本不应该有什么问题。然而,对于一个产业的长远发展,却未必有利。急功近利所带来的负面作用往往却是长久的,长远的。

  还是拿普洱茶热来举例子。当整个茶叶市场都为普洱茶疯狂时,很少有人想到过热的现象会带来怎样的一个后期反应。

  2007年,普洱茶终于从一个至高点跌入了一个至低点。虽然说目前普洱茶的饮用人群依旧在增加,然而也有很多人听说普洱茶就绕着走。

  普洱茶被神化了。当它走下神坛的时候,很多人的感觉是复杂的。很多人的伤痛也不是一日两日就能治好的。

  茶是好东西,好东西需要一个好的渠道,好的理念去进行恰当的,合适的宣传。否则的话,可能就是个反作用。上面讲的普洱茶就是个反面例子。

  我觉得安吉白茶的成功推广,能在短短的时间里,就让大众接受,其声名甚至盖过了真正的白茶类,甚至有人直接认为安吉白茶就是六大茶类中的白茶。我在《轻松喝绿茶》这一书中也对此做了专门的解释。这其中不仅仅是因为品质的原因,更得益于政府在文化宣传的统一管理上。这一点大佛龙井也做得非常好。

  茶文化,在很多时候既要关注到整个茶叶市场的发展趋势,也必须能静得下心来剖析这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从而能正确地引导、推动茶文化的发展和茶产业的发展。

茶文化的宣传方法是什么相关文章:

1.茶文化的弘扬方法是什么

2.茶文化的宣传活动策划3篇

3.茶文化标语

4.茶道的茶艺解说宣传词

5.茶道广告词

2126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