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卡可以收藏吗
贺卡可以收藏吗
小小贺卡不仅能传情达意,还是走平民路线的收藏品。那贺卡可以收藏吗?下面是学习啦小编为你整理的贺卡可以收藏的原因,希望对您有用。
贺卡可以收藏的原因
邮资明信片是邮资凭证的一种,即是国家(地区)邮政主管部门发行的、将标有邮资作为交寄邮件纳费标志的邮票图案印制在用于投递的硬卡纸片上的一种明信片。换句话说,只有在授权情况下印制的邮资明信片才是有价值的。同样贺卡也是这样。
贺卡在20年前很流行,那时改革开放没有多久,大家刚开始注意人际交往的重要性,碰到重要节日,寄上一份祝福,也是传递一种感情。
近年来,随着手机短信的兴起,贺卡的使用人群逐渐缩小,但却在收藏市场逐渐趋热,物以稀为贵嘛。邮政当局也主动出击,印制了一些具有各种特色的贺卡,颇受藏家喜欢。不久前,上海市邮政公司与河南邮票印制局联合开发的具有艺术文化特色的邮资贺卡《齐白石字画》,该套贺卡为中国邮政第一套丝绸版环保贺卡,材质全面采用再生纸,彰显了环保理念,限量发行15888套。齐白石是我国著名的画家和书法篆刻家。在艺术上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大写意国画风格,开红花墨页一派,尤以瓜果蔬菜花鸟虫鱼为工绝,兼及人物、山水、名重一时。此套纯蚕丝质地印刷的明信片册,就选自齐白石的著名画作,其中的《群虾图》等被誉为国画中的传世珍品,其技法精湛,令人叹为观止,较具艺术欣赏和收藏价值。而且,现在的贺卡也不像二十年前笔者收藏时那么朴素,现在花样繁多,种类繁多,设计者思路也非常现代和时尚。这套精装册就附带一张国际片镜架,可放于书桌上留作展示,既美观又实用。
而明信片与贺卡的最大不同是,前者可以直接邮寄,贺卡则需要信封。一张贺卡对应一个信封是一套的。贺卡的邮资比明信片的多一些。而且贺卡的种类样式也多一些,现在国家统一的有2.8元、5.5元、15元和30元的。明信片的售价是1.8元。另外,贺卡也比明信片具有隐私的保密性,明信片看起来过于直观了。
贺卡的历史
贺卡起源
起源唐太宗用贺卡给大臣拜年 每到新年和春节,上至国家元首,下至寻常百姓,都有向亲朋好友寄送贺卡的习惯。贺卡这一特殊的祝福介质,究竟是何时诞生的,为何会流传至今,又经历了怎样的发展变化。
中国传统文化中非常强调“礼”,礼曾是中华文化的精髓。礼节中的许多内容是靠形式来表达的,比如贺卡。在个人重大事情或公共节日前呈送贺卡,一来形式庄重,二来提早通报对方,与人与己均为方便。故汉朝以来,贺卡作为传统形式一直延续保留,只是名称有所变化。
贺卡发展
1.贺卡初期叫“名帖”,以介绍自己为主,西汉称之“谒”,今天贵宾相见还在说“拜谒”,东汉后叫“名刺”,名刺一词日本至今仍在使用,就是我们常用的名片。
贺卡在我国的使用由来已久,在古代,上层士大夫有用名帖互相问候的习俗。宋人周辉在《清波杂志》中说:“宋元佑年间,新年贺节,往往使用佣仆持名刺代往。”这段记录源于一个有趣的故事:京城某年过年,有一个士人不想每家每户亲自去拜访,便想出一个偷懒的主意,自己先写好许多有祝福之意的卡片,再吩咐仆人每到一被访之家,便在那家门口放一张卡片,敲门后不等开门,赶快溜走,好让被访者以为他亲自来拜访过。也许这个人一再偷懒,走漏了风声,结果有一户人家一听到敲门声,立马冲了出来,把那个“可怜”的仆人逮个正着。这被看作是“作伪”的行径。但当时士大夫交游广,若四处登门问候,既耗费时间,也耗费精力,因此有些朋友他们就不亲自前往,而是派仆人拿一种用梅花笺纸裁成的两寸宽、三寸长,上面写有受贺人姓名、住址和恭贺话语的卡片前往代为拜年。
凡事先通报自己是尊重对方的必须,今天的社会有时并不注意这些传统了。
唐宋以后,贺卡的名称及功能有所进步,称为“门状”或“飞帖”,到了明清,又叫“红单”、“贺年帖”等等,听着名字就知功能越来越世俗化,文人之间以文雅逐渐远去。原因其实简单,古代教育不够普及,识文断字的人少,贺卡最初都是在达官贵人之间传递,起点颇高,进入商业社会,贺卡就多了一份热情,少了一份酸腐。
据说唐太宗李世民过年时,用赤金箔做成贺卡,御书“普天同庆”,赐与大臣。由于这一形式由帝王发明,迅速在民间普及,不过民间没有皇家那么奢侈,不敢使用金箔,改用梅花笺纸,竖写,右上端为受贺者官讳,左下端为贺者姓名,传说南宋人张世南在著作中记载他家曾藏有北宋名家黄庭坚、秦观等人的贺卡,这绝对是一份精典收藏,如保留至今天也应该是价值连城的国宝了。
说来非常有意思,名帖贺卡一类原是本人亲自呈送,以示郑重。但到了宋朝,商业气息浓厚,人们也日渐繁忙,故不能亲送者,派仆人呈送,逐渐形成风俗。这样的好处是一人可以多送,如亲自前往,所送数量极为有限,朋友多的人恐有失礼;派人呈送,好处多多,省去主人之间见面的繁文缛节,效率大大提高。
明清时期,呈送贺卡名帖等更有一套礼仪,按规定仆人不能亲自用手呈送贺卡,故发明了拜匣,即拜见时仆人所持匣盒,呈长方形,大小正好容纳贺卡名帖,见主人后,仆人不能直接用手持卡或帖,必须打开拜匣,让主人取出。大户人家会制作自用拜匣,我就藏有明清紫檀黄花梨拜匣多个,其中清代红木制作的《福臻堂赵》的拜匣,制做精良,显示了赵家主人不凡的身份。
明清之时的贺帖出现了一种独立的样式。清褚人获在《坚瓠首集》卷一中有这么一个记载:“元旦拜年,明末清初用古简,有称呼。康熙中则易红单,书某人拜贺。素无往还、道路不揖者,而单亦及之。”红单就是专用于年节而用红纸制作以表示吉庆意味的贺帖,显然不能在平日中作为名纸使用。这红单可说是中国古代出现的一种真正的贺年卡了。
2.贺卡的商业性邮递也从宋代始。张世南的《游宦纪闻》中载,每逢冬至、元旦年节,“凡在外官,皆以状至其长吏”,这是邮政作为贺卡信使的最早记载。由于贺卡可以沟通人与人之间的情感交往,而此种交往又往往以短句表达,比如宋代常写“敬贺正旦”,久而久之,贺语就出现了程式化,言简意赅、讲究喜庆、互送吉语,传达人们对生活的期冀与憧憬。
由于贺卡是沟通人与人之间的情感交往,而此种交往又往往以短句表达,比如宋代常写“敬贺正旦”。
观复博物馆每年都以文物作背景,注重当年生肖的文物表达。久而久之,收集一套生肖文物贺卡,也是很好的一个收藏。时逢牛年,观复博物馆携金牛贺岁,祝和全国人民新年大吉。
3.近代贺卡
近代意义上的贺卡首先发端于圣诞卡的印制,随后不断发展,出现了各种节日贺卡,其中中国邮政推出的自创型贺卡以及相继推出的植物贺卡,刺绣贺卡等都给传统贺卡注入了新的内容。
4.现代贺卡
到了二十世纪初,普遍风行,不论是不是基督信徒,以圣诞卡向亲友祝福,和恭贺新年。并由此派生出比较非宗教化(或者说东方化)的“贺年卡”。由于传统纸质卡片,其材料多为高档木浆纸,而生产这种纸消耗就是木材资源。在提倡低碳环保的今天,传统的贺年卡在与现代的网络技术融合后,又在虚拟的社会里,创造了自己新的辉煌-----电子贺卡(E-card)。电子贺卡相当于是电子贺卡以其快速便捷,节约环保的特点,迅速成为一种时尚。
电子贺卡的产生对传统贺卡产生了一定的冲击,但两者是无法完全互相取代的。部分人认为收到传统贺卡时那种幸福、感动的感觉是其他方式所不能替代的,传统贺卡依然有着电子贺卡不能取代的优点。环保方面则可以工艺上多下功夫,如废纸利用等。
贺卡可以收藏吗相关文章:
1.中秋贺卡宣传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