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田玉收藏与鉴赏的简介
和田玉收藏与鉴赏的简介
《和田玉收藏与鉴赏》以图文并茂的方式对玉石材料、玉石雕刻工艺、历代工艺特征以及收藏保养等方面对和田玉器进行了介绍,适于广大读者阅读。下面是学习啦小编为你整理的和田玉收藏与鉴赏的简介,希望对您有用。
和田玉收藏与鉴赏的简介
本书从社会背景、玉材、玉色、纹饰、工艺和种类等方面进行分析,图文并茂、系统地介绍了和田玉的收藏和鉴赏知识。全书内容全面,行文流畅,图例一目了然,能轻松学到其中的鉴定方法和收藏投资技巧,实用性强。对于喜好收藏和田玉的人士来说,是一本不错的参考书籍。
本书以和田古玉的历史发展脉络为主线,从社会背景、玉材、玉色、纹饰、工艺和种类等方面进行分析,图文并茂,系统地阐述了和田玉的前世今生。同时,还介绍了和田玉器的仿制、作伪及相关的鉴定知识,全面揭示了和田玉收藏的奥秘,使和田玉器的收藏爱好者能够以最短的时间更方便地了解到实用的收藏知识。
和田玉收藏与鉴赏的书摘
我国是世界上用玉最早,且绵延时间最长的国家,素有“玉石王国”的美誉。中华民族对玉石的探求可以追溯上万年,这是一种自洪荒时期就结下的不解之缘。经过数千年的继承和发展,从史前的古朴雅拙到秦汉的雄浑豪放,又发展到明清的玲珑剔透、博大精深,玉器已成为中华民族的名片之一。
根据考古学家和历史学家考证,中国玉器诞生于原始社会新石器时代早期,至今已有七八千年的历史。从出土玉器来看,公元前四五千年前的长江流域河姆渡文化、辽河流域红山文化、黄河流域龙山文化、太湖流域良渚文化,均发现不少玉器,玉器时代距今6000~4000年。此后,玉器与铜器并用了约1000年。
“玉”字始见于我国最古老的文字:商代甲骨文和钟鼎文。汉字曾选出从“玉”字偏旁近500个,用“玉”组成的词汇更是不计其数,汉字中的珍宝类词汇大多数都与玉有关。“玉”字在古人心目中是一个美好、高尚的字眼,古代诗文中,常用玉来比喻和形容一切美好的人或事物:“千样玛瑙万样玉”“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玉洁冰清”“玉不琢不成器”“抛砖引玉”“金玉良缘”“锦衣玉食”“金口玉言”“玉骨冰肌”“香消玉殒”“金玉其外,败絮其中”“金枝玉叶”
和田玉收藏与鉴赏的序言
中国被称为“玉石之国”,在古代世界的诸多文明中,没有任何民族像中国先民这样赋予玉如此高的内涵:“君子比德于玉”。新石器时代末期,玉器被作为天人沟通的媒介,罩上了一层神秘的光环,被人们顶礼膜拜,奉若神明;进入文明社会的数千年里,玉又被注入了新的含义,玉所具有的特性成为君子处世应有的品德,成为帝王、官宦、文人士夫的文化特权;汉代人更将玉的特性加以人格化,认为玉石具有“仁、义、智、勇、洁”五德。
经过数千年的发展,中国玉器在世界东方发出璀璨夺目的光芒,形成了世界上独一无二的玉文化,这在世界上是绝无仅有的。时至今日,世人仍以崇敬的眼光去审视它,以敬畏的灵魂去感受它。不过,这一独特的文化现象,再也不是只见于帝王之家、深藏于豪门之室了,玉器已经作为古代文化的载体出现在文物市场上,受到众多藏家的青睐。
和田玉又叫中国玉,俗称“真玉”,是品质最优良的软玉品种,产自于我国西部的莽莽昆仑北麓。其开采历史非常悠久,大约在新石器时代就已经开始了。当时,和田地区的先民们就发现了和田玉的绝世之美,制成了生产工具和装饰品。随着夏王朝的建立,和田玉开始作为贡玉进入中原地区,二里头文化遗址中发现的和田白玉柄形器就是用和田白玉制成的。真正广泛使用和田玉制作玉器,应该始于商代,到西周时期开始占据主导地位,由此进入灿烂辉煌的和田玉文化时期,进而贯穿了整个中国历史。
和田玉以蕴藏量最富、色泽最艳、品质最优、价格最昂而著称,一直是中国古代玉器的主要材质,与政治、经济、文化紧密关联,为中国灿烂的玉文化做出了杰出的贡献。古人李淳风曾这样评价和田玉:“其色温润,常如肥物所染,敲之其声清引,其金磬之余响,绝而复起,残声远沉,徐徐方尽,此真玉也。”
“黄金有价玉无价”,和田玉凝聚了近万年的文明成就,的确是称得上博大精深了。不论是出于对中华古老文化的崇拜,还是出于鉴赏与收藏的目的,越来越多的人涉足和田玉收藏的领域,越来越多的人渴望得到专家的指点,期望在最短的时间内学到和田玉的鉴定与收藏知识。
本书以和田古玉的历史发展脉络为主线,从社会背景、玉材、玉色、纹饰、工艺和种类等方面进行分析,图文并茂,系统地阐述了和田玉的前世今生。同时,还介绍了和田玉器的仿制、作伪及相关的鉴定知识,全面揭示了和田玉收藏的奥秘,使和田玉器的收藏爱好者能够以最短的时间更方便地了解到实用的收藏知识。
和田玉收藏与鉴赏的目录
和田问玉
◎玉,石之美者
孕育于乱石之中
真玉与假玉
软玉与硬玉
和田玉的特点
五彩缤纷的色调
硬度、韧性与脆性
◎透明度、光泽与密度
块度与重量
解理与裂纹
原生色与次生色
◎天下美玉出和田
博大精深的玉文化
巍巍昆仑蕴瑰宝
和田玉收藏与鉴赏的简介相关文章:
6.白玉收藏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