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陶瓷收藏方法
古陶瓷收藏方法
我国的陶瓷制作,历史悠久,窑口众多,产量庞大,除了历代流传下来大量的传世品,地下出土物亦层出不穷。那古陶瓷的收藏方法有什么呢?下面是学习啦小编为你整理的古陶瓷收藏方法,希望对您有用。
古陶瓷收藏方法
一、从年代看:收藏高古瓷、康熙民窑精品、民国和上世纪50年代精品瓷器有较大的升值空间。
高古瓷是指元代以前的瓷器。高古瓷具有如下特点:一是历史厚重。一部古陶瓷史即是一部中华文明史,中国制造古陶瓷历史悠久,为世界文明的发展做出了杰出的贡献;二是文化特征明显。中国是文明古国,每个时期都有其自身的文化特征,这些特征都会或多或少地反映到古陶瓷的制作上。三是艺术水准高。高古瓷制作精美,富含中国传统美学的元素,是最能代表中国传统文化的器物;四是遗存多。中国瓷器的发展有3000多年的历史,窑口众多,光宋代就有定窑、钧窑、湖田窑、龙泉窑、建窑、吉州窑、耀州窑、磁州窑八大民窑系,每一个窑系品种众多、遗存数量大,便于百姓收藏。
然而由于种种原因造成了高古瓷价格偏低的现象,一件制作精美的宋代湖田窑精品瓷器其价格不过几万元、几十万元,远远低于动辄几百万元甚至上亿元的清代官窑瓷器。一件民俗性强、历史信息丰富的金元时期磁州窑瓷枕也不过区区几万元,甚至卖不过当代景德镇一个年轻工艺师的作品。这种价格偏低的现象是极度不合理的,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鉴赏能力的提高,对高古瓷的认识将会发生大的改变,高古瓷价格的回归将是大势所趋。高古瓷价格偏低,正是入手的好时机,与其花几十万元买一件当代艺术品,不如花同样的钱买几件甚至更多具有巨大升值空间的高古瓷。笔者认为,一件康熙民窑精品瓷器不应输给晚清官窑瓷器,它的价格应该在几十万元比较合理。基于这样的分析,康熙民窑精品瓷器的升值空间是巨大的。
民国瓷器由于具有制作精细、艺术性强和数量大的特点,越来越被藏家看好。尤其是以珠山八友为代表的一批文人瓷器受到了市场的追捧,其精品已突破千万元大关。然而,珠山八友以外的文人瓷器由于知名度不大价格偏低,一般都在数万元左右。笔者建议,普通收藏家应多关注珠山八友以外的文人瓷器和不带款的民国精品瓷器。购买这些瓷器如同购买潜力股,升值空间很大。
上世纪50年代的精品瓷器值得关注。这个时期为新中国成立初期,国家百废待兴,以景德镇陶瓷合作社为基地,聚集了一批晚清民国制瓷高手,进行陶瓷生产活动。制作的瓷器异常精美,被誉为建国官窑,这些瓷器仍未受到更多人关注,是当前投资的上佳选项。
二、从器形看:收藏文房用具、茶具、香具以及塑像有较大升值空间。
文房用具制作精良、小巧别致,又由于是文人爱把玩的,经常和琴棋书画、品茗焚香等高雅活动联系在一起,广受大家喜爱,历来是经典的收藏选项。虽然当前价格偏高,但仍会受到市场关注。收藏文房用具不必把眼光盯在明清官窑上,应多关注高古文房用具,高古文房用具制作古朴典雅、色泽清丽、艺术水准更高,是不可多得的收藏佳器。还应关注明清民窑精品文房用具,这部分东西制作精细、器型丰富、色泽艳丽、存量较大,非常适合普通收藏家收藏把玩。
茶具、香具可能会成为今后的收藏热点。茶具收藏应有战略眼光,切不可急功近利、盲目攀比。应关注古董茶具的收藏,目前古董茶具的价格仍然偏低,一把上好的民国紫砂壶只要不是名人制作,也只卖几千元,和几十万元一把的当代名家壶相比形成了强烈反差。中国用香历史悠久,香文化博大精深,近代用香出现了断层,甚至把用香当做迷信活动对待。但随着人们对香认知的逐步提高,在一些大中城市,品香已经成为一种时尚,高档香制品,如沉香价格就出现了暴涨。香具,作为品香的重要载体,势必会引起大家的关注,香具收藏可能成为下一个投资亮点。目前,香具收藏还处在一个起步阶段,除香炉以外还有很多香具不为人知,当下收藏香具入手早,可拔头筹。
此外笔者还呼吁有责任感的收藏家,应关注古代人物、动物陶瓷塑像的收藏,甚至可做专题收藏,并加强对其研究,积极探索其中的文化内涵。
三、从包含的文化特征看:收藏与文史题材、佛教题材、名人名家题材有关的陶瓷会有较大升值空间。
中华文明上下五千年,重大历史事件多。收藏与其有关的陶瓷制品,不仅能够加深对这些重大事件的理解、传承中华文化,还容易得到市场的认可。如清初的统瓶、民国的洪宪瓷以及带有““””色彩的现代瓷器一直受到大家的喜爱。
带有文字的陶瓷由于纪实清楚、文学性强,而受到市场追捧。比如,一件带有文字的康熙青花笔筒,可卖到200万元,如果是康熙山水纹青花笔筒,只卖20万元左右。然而,这种文字的加分效应,并没有在晚清民国的瓷器价格上得到体现。晚清明国瓷器上出现的文字较多,却未能引起大家的重视。笔者认为,不管是什么时期的陶瓷,只要出现文字,都是应当给予加分。
名人名家制作和定制的瓷器一直是拍卖场上的宠儿。一件蒋介石定制的粉彩瓷瓶,拍卖了600多万元;为毛泽东主席定制的7501瓷器,被看做现代官窑极品,其中一套水点桃花的茶具竟拍卖了1000多万元。中国历史上名人很多,制作和定制的瓷器存量也很多,大多数名人瓷器并没有受到特别的关注,其价位也很难和毛瓷相比,有心的收藏家可做些专题收藏,这不仅对名人有纪念意义,而且还会得到很好的经济回报。
古陶瓷收藏辨别的技巧
辨真伪非常好理解,即区分某件瓷器是否属于真品,这是鉴定工作关键的第一步。对不懂行的人来说,瓷器的真品、仿品、伪作很容易混淆。如市场上出现的明清时期大量的仿古瓷,不细加辨认与分析,肯定会差之毫厘、失之千里。各时期、各窑口的陶瓷特征,要辨出真伪,只知道真的特征显然是不够的,还得知道伪品的特征、规律,才能明辨是非,正所谓要知己知彼方能百战百胜。从真、伪品的比较,以及对伪品作假手法的了解等方面来提高辩别真伪的能力。
只有那些对陶瓷的工艺发展历史了如指掌的人,才有可能在鉴定实践中敏锐地发现现代仿品中存在的细微破绽,永远立于不败之地。实践证明,陶瓷鉴定可意会亦可言传。鉴别真假有时容易有时难,一般来说看假容易看真难。看假,只要抓住一条就可以作出明确结论;看真却要谨小慎微、面面俱到,尽量抓住每一个细节,把所有可能出现疑点的地方都排除后,才能作出肯定结论。
仿古作伪陶瓷的一般特征是鉴定工作中的“彼”。以下介绍的就是古陶瓷鉴定家们总结出来的几点经验之谈:
(1)胎体不是过重就是过轻,这是因为仿制品与真品所用胎料不同,也不可能相同。 现代造假古陶瓷者,用计算机等最新科技手段分析作伪对象的胎、釉成分、配方、古器的烧成气氛、古代窑炉的模式等,所仿古器在胎、釉、外观上几可乱真,不易辨真伪。但鉴定者可从真、伪品的其他方面去突破,主要是不同时代的人和社会文化因素在器物上的反映。
(2)胎质、釉质一般过细。仿制古器时的社会生产力、生产手段等等,均比被仿物生产时进步,而仿造者又惟恐做得不精不细不真,胎釉料加工时多充分利用当代之生产技术条件,故往往在精细程度上有过之而无不及。
(3)造型失去古物风格。这是最要害的一点。众所周知,不同时期、不同社会的哲学、美学、科技等社会文化差异是巨大的、无法重合的,即古希腊哲人所说的至理名言:人们不能进人同一条河流。因此,仿古作品无论怎样精心研究被仿对象,着意模仿古器造型特点,仍必然打上仿造者的时代烙印,给辨伪者留下蛛丝马迹。
(4)轮廓线条生硬。这亦是鉴定作伪品的一个重要突破口。因为仿品是“仿”,任何高手制作时均在头脑中有一个蓝本,其制作受该蓝本制约,不能随意,只能尽心尽意去“依葫芦画瓢”。显而易见,在仿品上各部位的轮廓是小心翼翼做出来的,必然显得生硬呆板,远不及真品流畅自然。这是一切仿品之共性,是仿品“固有”的、不可克服的特征。
关注“益运居”微信公众号: yyj13420723888 快速关注。更多精彩内容与您共分享!
(5)无使用后的光滑感。陶瓷真品大都经历较长时间的使用把玩,器表均留有自然的、不太强也不太弱的、适度的光滑感(只有清朝宫廷的“库货”除外:清代官窑年年烧造大批瓷器运进皇宫,保存于库房中,有部分从未动用过,这种“库货”有的虽也有近三百年历史,却无使用特征,是“老的新器”)。仿古作伪瓷器,生产出来的时间不长,经手把玩少,当然没有上述古瓷的光滑感。有的仿古作伪瓷虽经人工作旧,但其光滑陈旧感又不太自然,有人为痕迹。
(6)与第5关相联系的是仿品釉面光泽一般太强(有些人称此种现象叫“火刺”),不细腻,比较粗松。白釉太白,白中泛兰而不是泛青。
(7)造型、纹饰方面的一些特征太强烈、过分,看上去极不自然。这是因为要仿得像、仿得真,仿造者大多研究掌握了被仿真品的许多特征,历代好些作伪者均是研究、生产制作陶瓷的专家、内行。但因要想蒙骗世人,特别怕被行家识破,所以仿造时便仔细做出若干特征来,不太高明的仿造者甚至有意突出某些特征,这便形成了一般仿品的过激现象,为鉴定者留下鉴定依据。
(8)彩太鲜,比如白彩太白、红彩太红、绿彩太绿成墨绿色等等,没有真品的时代特色和真品彩色的意蕴。
(9)仿品纹饰的绘画不自然,笔力拘谨,线条不流畅,有些拙劣的仿品纹饰粗糙。仿品因其要仿,当然对纹饰图案要刻意描摩,必然十分小心谨慎,所画的纹饰也就拘谨生硬,很不自然了。当然,历来有不少绘画高手参与仿制,由于他们水平高,对真品绘画能心领神会,得其真谛,仿的画也极为形似,但终究不能完全表达出真品的艺术韵味来,不能神似。
(10)款识书法无力,字体做作舒展不自然,有些连边圈边框都明显不规整,线条粗细不匀。因为书法同绘画一样极具个性,要仿别人书法者,难免不露仿者的艺术个性。
在某件具体器物上,不大可能同时都鲜明表现出来。但只要我们知道这个道理,鉴定时用心观摩,抓住了一点两点,也就有了突破口,能顺利进行了。我们讲的作伪陶瓷器的特征中有一个重要方面,就是仿古作伪瓷釉面、彩色等往往现新象,不旧,这较易被人识破。于是,聪明的仿造者也总结出一些作旧的方法来,所谓道高一尺,魔高一丈,这也增加了收藏品鉴定的难度。
古陶瓷鉴定工作者针对仿造者的作旧方式,也总结出一些识破机关的方法来,如青花类瓷器去光:仿造者先用氯氟酸轻擦器表,再用烟灰(最好是烤烟灰)涂擦,新瓷表面的光泽就会大大减弱,并现出久用瓷器所特有的烟黄色痕迹来。鉴定时如对此有怀疑,可用少许肥皂水或汽油轻擦,即可去掉,识破伪装。
作土锈以伪造出土器物:有些新仿古瓷,为了卖个好价,被做得像是出土物的样子,称为作土锈,其方法一是在老土中掺蛋白,涂拍于新器之上,时间稍久即可在器表生成一些土锈斑痕;二是用古墓中的泥土再掺入一些铜粉,涂于器表,烘烤于700℃左右炉中,即可出现尼黄色斑点。这两种方法所作出的锈均粘附牢固,不易去掉。不过这种斑痕太新、太过,形成不自然,仔细观察比较即可识破。
作金丝铁线:前面我们已经知道,釉的开片乃胎釉不能配合,烧成时冷却过程中膨胀系数不同而成,或无开片器物经久远年代后釉面发牛变化而成。一般仿制者难以掌握烧成开片釉的技术,便用假的开片手段:在仿制瓷器已经烧成,开炉时趁器物温度还很高,用含盐的水往器身浇洒,便可生成开片釉。待器物冷却后,先用墨染粗片纹,形成铁线,再用茶水染细片,即成金丝。此种金丝铁线器,用水冲洗,便现原行。
过去仿古作伪的瓷器不全是新烧,有将旧瓷加彩加款者(彩瓷比白瓷价高,有款比无款价高),此种作伪方法名日旧坯新彩。除此而外,作伪方法还有复窑、提彩、脱釉、补釉、补缺、旧胎填花、新物旧款、旧物新款、套口、撞底、磨底磨口、去耳、去流、除柄、补彩、补画等等。凡此种种,作伪虽然巧妙,终有不可掩饰的痕迹,若仔细揣摩,认真观察,不轻易下结论,终会去伪存真。
古陶瓷收藏方法相关文章:
1.古瓷器收藏的方法
2.古瓷器收藏方法
3.古董瓷器收藏方法
5.古瓷片的收藏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