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像收藏与鉴定的技巧
佛像收藏与鉴定的技巧
在这两年佛像受到收藏家的热捧,那么你们知道佛像如何收藏与鉴定吗?下面是学习啦小编精心为你整理的佛像收藏与鉴定的技巧,一起来看看。
佛像收藏与鉴定的技巧
一、按真品仿造 其又可分以下几种情况:
(1)以真品翻模制作。这种用真品做模再翻新的作伪法,乍一看整体很像,但拿在手中就会有过重或过轻的感觉,铜质也很生硬,锈色也不自然,鎏金都是以电镀法鎏的金,光泽极不自然。古代是用水银法鎏金,色泽很沉稳,给人以厚实的感觉,虽然经过长期的磨蚀会露出铜胎之色,但古意盎然,这是仿品无法比拟的,翻模的伪品往往在细部上交代不清。
(2)以真品为范本重新制作。这些伪品往往以比较著名的真品为范本,而且多是以图录照片为参考。因为是参照平面复制立体,缺乏立体感和细部的把握,特别是佛像的背面、底部、局部纹饰,更会给人貌合神离的感觉。
(3)按传统技艺制造新佛像。这里主要是指产自西藏地区的新佛像,还包括一些法器。西藏地区与临近的尼泊尔具有数百年的佛像制作历史,特别是一些偏远地区的工匠们,仍然忠实地遵循古代流传下来的方法在制作着各类佛像,他们并不是作伪图财,而是供给信徒崇拜的偶像。所以他们的作品合乎佛教教理,加工之传统技法世代相延,有一整套标准的制作程序,自明清以来几乎不变。这些佛像原本不是作伪之品,但有些古玩商将这些佛像加工作旧,以奇货自居而索取高价,这就另当别论了。
二、用“移花接木”法作假 方法有:
1.数件拼合。就是将失落的残件重新拼装起来。比如,明代的狮子配上清代的佛像。
2.真品加伪款。如将清代晚期的佛像刻上“大清乾隆年制”,以此来提高身价。3.新旧拼凑的作伪法。比如缺个座子、缺个背光等,就配上新座子、新背光,来充当完整的旧品,这主要是卖家希望残缺的物品能以完整的面貌卖个好价钱。
三、以款识作伪 可分为真品伪款、伪品真款和伪品伪款三种。比如,在明代早期佛像上加刻“大明永乐年施”或“大明宣德年施”款,其实,这反而破坏了真品的品相。“伪品真款”就是前面所说的用“东拼西凑”法造成的,在真品有款的座子或背光上,加上新佛像,佛像是伪的,可款是真的。当然,还可以从字体、字形上来分析。伪品伪款自然是一无可取。总之,要综合判断,才能运筹帷幄,买到真货。
佛像的收藏与价值的判定方法
佛教进入中国两千年,思想如同种子落入土地后一禾三穗会结出诸多果实;一部佛典经过再三翻译衍生出许多旁支另立出许多宗派。佛教造像也一样各时期传入的有限的印度造像如同种子在各时代、各地域形成不同风格的造像。随着中国佛教文化的成熟传入中国的印度佛像在中国工匠的手中逐渐脱离原有风格加入了中国自身的造像形态形成了独特的鎏金铜佛像。
鎏金铜佛像的出现
佛教发源于印度正式传入中国是在汉朝,非正式其实还更早,在周朝时已经初见端倪,但并不是正式的。所谓正式在普遍说法上是指以国家为代表去迎请、礼请了过来这才是正式的。直到魏晋南北朝时代,佛教才逐渐在民间流传开来。另外还有其它的一些印度佛教派别也来到中国。如禅宗祖师菩提达摩就是这个时期来到中国的。
随着佛教的传入和发展大量的佛教艺术品被制作。其中金铜佛像无疑从现世看来是最有魅力的。
所谓金铜佛像可泛指一切金属质地的佛像它可以是红铜、黄铜、青铜、铁、银甚至纯金。一般特指鎏金铜佛。佛教以感化世人、普度众生为宗旨佛教经典,也宣称佛陀法身不灭,只要在修行时观想佛的庄严宝相吟诵佛号佛便与你同在。而为彰显佛像的耀眼灿烂金色便必不可少。但由于金过于珍贵所以很少有直接用纯金来铸造佛像的,而且因为镕金流动性的问题造成纯金冷却后极易出现裂缝,以汞镀金法在铜佛表面贴金就成了佛教造像中常使用的方式。这些金铜佛像被各地寺庙供奉,辗转百年之后大部分流落民间也构成了今日佛像市场的蔚为大观。
鎏金铜佛像的断代
鎏金铜佛像的种类有若干,常见的有释迦牟尼、观音、文殊、普贤、天王、母度等。大体分为汉传、藏传两大系统。鎏金铜佛像因为历史久远存在着的断代上的困难。普遍根据各时代的佛像有的造像特征来作为断代的主要依据。
汉和十六国时期,佛像方脸,面目平和,头发平直,为坐式。这一时期的佛多为单的,尺幅较小。北朝(北魏以后),佛像头为盖碗式,长脸而瘦,高鼻大耳,闭目凝神,面目清癯,高额发髻,呈螺旋式,披袈裟,袒右肩。隋唐时期铜铸造像,头扎莲花冠,脸庞发圆,腮发胖,高额髻,身着僧祗支,外披袈裟,宽衣下着百褶裙,垂于双。座下有双层4足高床或单层4足,项或背光为较粗的尖楣形。宋代铜佛像以菩萨像居多,有的高发髻,脸上胖下尖,身段高长。有的腿为一拱一掉,左手臂放于拱腿上,右手往下垂搭,平按于座上。
蛤清铜佛像以刺头居多,有的刺头顶上有肉瘤,大耳,下颏有一道肉褶,脖有一至四道肉褶,肉褶越多,年代越近。胸前有的铸有“ㄊ”字,披袈裟、袒胸、盘坐,掌心一般皆朝上。莲形或山形座相对前代高,底座无锉痕。铭文或于座腿前。坐姿多样,腿或一盘一掉,或一拱一掉。宋喀巴色重显红,金水发黄厚。
藏佛与汉佛也不一样,藏佛胸高乳大,汉佛胸平乳小。嵌松石者多为藏佛,刺头者皆为汉佛。甘肃省博物馆收藏的这件11面观音就是典型的明、清藏传佛教鎏金铜造像。
鎏金铜佛像的鉴定
鎏金铜佛像行情的一路走高,使收藏者投资信心倍增但同时也应注意佛像的辨伪。目前市场上包括一些拍卖活动中赝品不在少数主要有三类:一是大批量的粗制滥造的新品,这在古玩地摊市场中随处可见。二是以真品翻模佛像收藏佛像收藏与鉴定的技巧与鉴定的技巧制作的这一类作品,粗看颇有旧气,但只要仔细辨别佛像的脸部、手足部和衣纹等细节,还是能判断其真伪的,仿品在这些部位的处理往往比真品模糊或交待不清。还有较重要的一点是看包浆新的鎏金铜佛像虽然经过做旧的反射下折射回来的光线较刺眼。三是以旧的残件拼凑或在旧品上,添款以增加其价值。对这些作品的辨伪需要对佛教造像有一定的理解和熟悉。因为古时的工匠制作佛像必须遵循严格的佛教制度和制作规程,从整体上研究还是能看出其中之不统一性的。
真器伪款,有的铜、石佛像,本身是真品,但被加刻伪款,比如北齐的佛像加上了北魏的年款,而且是北魏初年的年款,北魏初年的佛像还没有完全摆脱外来的犍陀罗佛像样式的影响,字体也遒劲古拙,而北齐的佛像流行浅薄的衣纹,大衣如湿衣贴体,与北魏初期的深厚起伏的衣纹截然不同。这种在真品上刻伪款的例子很多。从字体上、发愿文内容上都能发现问题。再例如有的唐代铜佛像本身无款,将光背后或四足面加刻北魏年款。小型北魏铜佛像与唐佛像实际上有很大区别,收藏者若不深入研究其造型,往往看大形,似乎都是四足带光背,再加北魏伪款,就很容易将它作为北魏佛像而上当。
鎏金铜佛像的收藏
佛像各种变化万端的造型样式吸引了无数有志于佛像的人,可也同时阻挡了许多对佛像了解不多的入门者。很多收藏者分得清佛、菩萨、罗汉,可佛是什么佛,菩萨是什么菩,萨罗汉是什么罗汉,却不甚了了。不但佛教知识不足备的收藏者如此,就是拍卖公司也经常张冠李戴。佛教造像有显宗佛像与密宗佛像的区别。藏传佛教即以密宗传承为主。而密宗佛像神怪众多造型诡异多变,市场上又是藏传佛像远好于汉传佛像。在收藏金铜佛像时就不能被繁多的品类迷失了双眼,要抽出其中辨别判定金铜佛像价值高低的基本原则在这个指导下分门别类就游刃有余了。
佛像价值判定有“三原则”
“忿怒相”藏传佛像的价格一般高于同类型的“寂静相”藏传佛像,这是辨别藏传金铜佛像价值的一个原则。用佛教术语来说,佛教分为大、小二乘,大乘又称菩萨乘,若以因果来分则有显、密二宗。即大乘佛教可分为因乘及果乘,因乘名般若密多乘,指显宗佛教,或直接称为大乘;果乘就是金刚乘,一般称为密教或密咒乘,亦有通称密宗佛教。正因为有在佛教修习上的差别,显宗与密宗的造像形象也有不小的分别。
显宗佛像一般呈慈悲和善之态,如最常见的佛祖释迦牟尼像都是神态安详,跏趺坐于莲花,手结无畏印、施愿印等,周身莲花与光环相衬,给人平和、安稳之感,所以也可称此类佛像为“寂静相”。一般包括佛、菩萨、明王、罗汉、护法、高僧六类,其中的明王护法类虽然也有多臂多面,观世音菩萨像也有呈千手千眼相,但还是以一面二臂为主。
“菩萨装”藏传佛像的价格一般高于同类型“佛装”藏传佛像,这是辨别藏传金铜佛像价值的另一原则。藏传佛教还将佛的形象分为两种:“佛装像”,即螺发,身披袈裟,无项链、璎珞装饰;“菩萨装像”,即头戴珠宝冠,身披绸衣,佩戴璎珞、项链等饰物。从市场分析,因为“菩萨装”的佛像纹饰复杂,为表现头冠及身上飘散的绸衣常用到镂空等技术,更增加了佛像的美感。
佛像收藏行情
有观点认为,佛像收藏热潮“引爆”于2006年香港苏富比的一场佛像专场拍卖。在过亿元佛像的刺激下,随后两年间佛像的整体价格快速拉升,一批佛像精品涌入市场。然而,由于买家群体不够稳定,佛像价格冲高回落,市场随后进入了平淡期。
据了解,2013年春拍伊始,伴随着中国艺术品拍卖市场再次回暖,佛像拍卖开始升温,从拍品成交情况来看,打破了两年来国内佛像市场拍价持续下跌的局面,再次掀起国内佛像市场的收藏热潮。2015年春拍以来,内地佛像拍卖价格也是完全呈直线上升的趋势。
不过,目前从市场价格上看,东南亚的佛像还没有形成统一的标准。据了解,在最近两场大拍中,纽约的东南亚艺术专场中有50多件佛像,其中七八件是较重要的拍品,成交价大多在30万-50万美元之间,最高成交价为280万美元,其次为180万美元。而纽约拍卖的30余件佛像相对比较普通。“这些东南亚的青铜佛造像的价格在现今的商业市场上非常贵,但与汉藏佛像或是瓷器等品类相比,数量非常少,价格标准尚未完全成型。”
在2015年纽约春拍“印度、喜马拉雅及东南亚艺术品”专场中,共计60件拍品上拍,成交45件拍品,成交率为75%,总成交额为3,723,375美元。其中,一尊18世纪怖畏金刚夏克提青铜雕塑以最终以1,085,000美元成交,成为当场最贵拍品。
猜你感兴趣:
4.佛像收藏的价值
5.青花瓷的收藏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