炒菜如何放盐
炒菜放盐,把握好咸淡不就行了吗?其实,控制量只是放盐的低级技能,高级的放盐艺术是会控制时机。放盐的时机不仅会影响菜的味道,还会影响菜的营养。所以,这件小事也值得仔细琢磨。以下是学习啦小编为您整理的有关炒菜如何放盐的资料,希望您喜欢
炒菜如何放盐方法/步骤
*烹调前放盐的菜
蒸制块肉、烧整条鱼、炸鱼块时,先用盐腌渍一下再烹制,有助于咸味渗入肉中。烹制鱼丸、肉丸等,先在肉泥中放入适量盐和生粉拌匀打至起胶,挤成小丸子放入沸水中煮熟,使煮熟的鱼丸、肉丸鲜嫩可口,又十分弹牙。有些爆、炒、炸的菜肴,裹上炸浆前应先给原料加盐拌匀上劲,可使炸浆与原料粘得紧实,炸时不容易脱落。
*烹调中放盐的菜
做红烧肉、红烧鱼块时,肉经煸、鱼经煎后,无须待其熟透,即应放入盐及调味品,然后旺火烧开,小火煨炖即成。
*烹调后放盐的菜
烹制爆肉片、回锅肉、炒白菜、炒蒜苗、炒芹菜时,在旺火、热锅、油温高时将菜下锅,待食材煸炒透时放适量盐,可使炒出来的菜肴嫩而不老,养分损失较少。
*食用前放盐的菜
凉拌菜,如凉拌莴苣、青瓜等,放盐过量,会使其汁液外溢,失去爽脆感。应在食用前才放盐调味,腌渍一下沥干水分,放入其他调料调味,吃时会更加脆爽可口。
炒菜时放盐量
俗话说“好厨师一把盐”。可口的饭菜往往需要大量的盐分来提味。但盐吃多了,却会损害健康,引发高血压、心血管疾病、导致上呼吸道感染以及损害肾功能。
虽然很多人知道自己盐吃得多,却依然改不了多年养成的饮食习惯,“没味儿”还是吃不下。其实,真正好的厨师,善于用其他调料来减少盐的使用,既让菜肴美味可口,又能让盐分不超标。放醋就是一个很好的办法。
“醋是很健康的调料,不仅可以祛膻、除腥、解腻、增香,更重要的是它能够强化咸味,让人不会觉得菜肴清淡无味。”中国烹饪协会副秘书长边疆表示,炒菜时多放点醋,可以减少盐的使用,还能促进消化、提高食欲,减少维生素的损失。
同时,味精、鸡精等调味剂在弱酸环境下,鲜味儿能达到最浓的程度,让菜最有味儿。此外,边疆还表示,放糖能减轻咸味儿,因此如果想控制盐量摄入,应当尽量减少糖分的使用,少吃甜咸口味的菜。
其他调料的正确使用,也能帮助减少盐的使用。在菜里放点辣椒、花椒、葱姜蒜等香辛料炝锅,适当使用一些蒜泥、芥末汁、番茄酱等也能增加食物的味道。而在做芹菜、香菜、洋葱等本身就有浓烈味道的食物时,就可以直接少放盐了。
盐和醋的使用顺序也很重要。不同的菜肴放调料的方法不同,一般的家常菜,可以在菜七成熟的时候先放入醋,提鲜入味儿,然后放酱油,接下来再放盐,否则盐会阻碍调料味道的渗入。
炒菜时先放盐还是后放盐有区别
有人说“过早地放盐和酱油,都可以让里边的氯化钠的氯挥发出去,就剩下钠了,你吃的时候就不咸”。食物中的盐,真的能够发生这样的变化吗?出锅前再放盐,真的可以减少盐的摄入吗?
盐的化学成分是氯化钠,在水中离解成氯离子和钠离子。食物中往往有水,“干”的食物吃到嘴里也会跟口水混合。所以,在我们吃到食物的时候,盐都是以离子的形态存在的。钠离子通过舌头上的特定通道,产生特定的神经信号,我们就尝到了“咸”味。“咸”只跟钠有关,而跟氯无关。即使氯化钠里边的氯真的“挥发出去”了,也不会影响食物中的钠,自然也就不会对咸味有什么影响。
实际上,盐是非常稳定的化合物。在烹饪的条件下,它根本没有分解的可能,更不会“挥发”出氯来。不管是早放盐还是晚放盐,菜里的盐都是一样多的。
不过,在烹饪过程中什么时候放盐,对于食物的确有影响,人们尝到的咸味也可能有所不同。这是因为,不管是蔬菜还是肉,都是由细胞组成的。细胞中有水,被细胞膜与外界“隔开”。食物“生”的时候,细胞膜是具有通透性,水可以自由进出,盐也不会受到多大的阻碍。这时候如果放盐,周围水中的盐浓度高,细胞中的水就会流出来,而盐会渗进去。结果,菜或者肉就会失去一些水,而盐进去了也就会更加“入味”。
如果先不放盐,那么细胞中的蛋白质变性凝固了,细胞膜的通透性大大降低。这时再放盐,水和盐的进出就会受到很大的阻碍。这样,食物会更加“水灵”,但是盐也留在外面,不那么“入味”了。
我们吃东西的时候,咸味只来自于碰上通道的钠离子,而食物表面的钠要有更多的机会与这些通道碰面。所以,如果菜里的盐一样多,没有“入味”的情况下食物表面的盐就会多一些,尝起来也就有可能“更咸”一点。
不过食物是很复杂的体系,这种“出锅前放盐”的方式能够减少多少盐实在很难说。吃饭也不仅仅是为了营养,它本身还是一种生活享受。放盐的时机,可能会明显影响到菜肴的口感和风味。对于多数人来说,“晚放盐”可能带来的那一点点好处,不见得足以弥补对“口福”的损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