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 > 教育资讯 > 热点 >

2019年三伏时间表初伏 三伏天的初伏中伏末伏日期

时间: 腾宇21218 分享

2019年三伏时间表初伏 三伏天的初伏中伏末伏日期

  三伏天有三个阶段,其中第一个阶段称为“初伏”,初伏的时候仅是炎热的开始,三个阶段中,第二阶段中伏期炎热达巅峰,中伏之后高温稍缓,但还是比较热的,有的地方还有“秋老虎”,也是很热的,注意防范。下面是学习啦小编给大家带来的2019年三伏时间表初伏,供大家参考!

  2019年三伏时间表初伏 三伏天的初伏中伏末伏日期

  2019初伏:2019年7月12日(庚戍日)——2019年7月21日

  2019中伏:2019年7月22日(庚申日)——2019年8月10日

  2019末伏:2019年8月11日(庚辰日)——2019年8月20日

  初伏,按中国的日历法来说,这是真正暑天的开始。

  百姓常说:热在三伏,冷在三九。三伏天是一年内气温最高、湿度最大的季节,分为初伏、中伏和末伏,其中初伏和末伏均固定为10天,中伏有的年份10天,有的年份20天。伏期开始称入伏或交伏,伏期结束称出伏。中伏天数的多少视交伏早晚而定,一般7月28日以前交伏,中伏为20天,7月29日交伏,中伏为10天。

  北方有句俚语,叫做“头伏饺子二伏面,三伏烙饼摊鸡蛋”。

  头伏吃饺子是传统习俗,因为每逢伏天,人的胃口就不好,吃不下去东西,而饺子在中国人的传统习俗里正是开胃解馋的食物。

  夏至是初伏吗?

  很显然,夏至不是初伏,初伏的开始是夏至日后的第三个庚日。

  “三庚”就是从夏至起遇上3个“庚”字,到第三个庚日为初伏。《幼学琼林》中说:“初伏日是夏至第三庚。”由于天干是10个,所以每隔10天就出现一个庚日,如庚子日、庚寅日、庚辰日等。一年365天(闰年366天)都不是10的整数倍,今年某一天庚日,明年就不一定是庚日。由于庚日的变化不定,所以每年入伏的日期不尽相同。

  三伏是一年最热的时期,分为初伏、中伏、末伏。这是因为春分以后昼长夜短,至夏至时 阳光接近直射。但夏至还不是最热的时候,因为这时地面吸收的热,晚上又散发了一大部分。不过,每天吸热多,散热少,积累下来一天比一天热,大约再过20多天到了三伏,天气就最热了。

  三伏分为:初伏,中伏和末伏。夏至后第三个庚日是初伏第一天,第四个庚日为中伏第一天,立秋后的第一个庚日是末伏第一天。初伏,末伏各10天,中伏天数不固定,夏至到立秋之间有4个庚日时,中伏为10天,有5个庚日时,中伏为20天。

  伏,是避暑之意。从夏至开始,昼短夜长,热的中间潜伏着寒冷的因素,

  人们常用“热在三伏”这句话来形容盛夏的气候特点。这种说法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早在秦代,就把一年中最热的时候叫做伏天了。

  初伏是什么节气?

  入伏一般在小暑前后,整个伏天跨越小暑和大暑两个节气。

  我们小时候常听老人说,小暑不算热,大暑三伏天。三伏天是我国农历用来表达一年中最热的一段时间,三伏天的计算比较复杂,而且有的年份三伏是30天,有时候是40天,今年的三伏有40天,头伏10天,中伏20天,末伏10天。有一点是肯定的,大暑小暑基本在三伏天内。三伏天是全年中天气最热,气温最高,阳气最盛的阶段。

  小暑,二十四节气之第十一节气,每年7月7日或8日视太阳到达黄经105°时为小暑。暑,表示炎热的意思,小暑为小热,还不十分热。意指天气开始炎热,但还没到最热,全国大部分地区基本符合。全国的农作物都进入了茁壮成长阶段,需加强田间管理。

  大暑,二十四节气之一。在每年的7月22日至24日之间,太阳到达黄经120°。这时正值“中伏”前后,是一年中最热的时期,气温最高,农作物生长最快,大部分地区的旱、涝、风灾也最为频繁,抢收抢种,抗旱排涝防台和田间管理等任务很重。民间有饮伏茶,晒伏姜,烧伏香等习俗。

  所谓避热解暑,就是外在注意不要在阳光下曝晒,内在多吃一些清凉消暑的食品,后者也是民间度过伏天的办法。天气热的时候要喝粥,用荷叶、土茯苓、扁豆、薏米等材料煲成的消暑汤或粥,或甜或咸,非常适合此节气食用,另外多吃水果也有益防暑。这是民间常用的去暑方法。

496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