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知识大全>知识百科>自然科学知识>

血瘀是怎么形成的

时间: 炜杭741 分享

  血瘀是指中医辨证中的一种证型。血淤即血液运行不畅,有瘀血。血瘀证可见于很多种疾病。下面由学习啦小编为你详细介绍血瘀的相关知识。

  血瘀形成的原因

  病机分析

  血瘀证以刺痛不移,拒按,肿块,出血,唇舌爪甲紫暗,脉涩等为辨证要点。瘀血停积,脉络不通,气机阻滞,不通则痛,故疼痛剧烈,如针刺刀割,部位固定不移;因按压使气机更加阻滞,疼痛加剧而拒按;夜间阴气盛,阴血凝滞而更加疼痛,瘀血凝聚局部,日久不散,便成肿块,肿块在肌肤组织间,色呈青紫色;如果肿块在腹腔内部者,可以触及到坚硬有形的块状物,推之不动,按之疼痛,称之为疤积。

  瘀血阻塞络脉,气血运行受阻,以致血涌络破而见出血。由于瘀血停聚体内不除,堵塞脉络,或为再次出血的原因,故其出血特点是出出停停,反复不已;瘀血内阻,气血运行不畅,肌肤失养,因此面色黧黑,皮肤粗糙如鳞甲,甚至口唇爪甲紫暗。瘀血的部位不同,临床表现也不一样,例如瘀阻皮下,则皮下见瘀斑;瘀阻肌表络脉,皮肤表面出现丝状如缕;瘀阻肝脉,则见腹部青筋外露;瘀阻下肢,则见小腿青筋隆起、弯曲,甚至蜷曲成团;瘀血内阻,新血不生,妇女可见经闭。舌紫暗,脉细涩为瘀血常见之象。

  血瘀的临床表现

  疼痛如针刺刀割,痛有定处而拒按,常在夜间加剧。肿块在体表者,色呈青紫;在腹内者,坚硬按之不移,又称之为疤积。出血反复不止,色泽紫暗,或大便色黑如柏油。面色黧黑,肌肤甲错,口唇爪甲紫暗,或皮下紫斑,或肌肤微小血脉丝状如缕,或腹部青筋外露,或下肢青筋胀痛。妇女常见经闭。舌质紫暗,或见瘀斑瘀点,脉象细涩,总之以痛、紫、瘀、块、涩为特点。

  血瘀和淤血的区别

  血瘀属于病机学的概念,而瘀血属于病因学的概念。两者都属于血的病理变化,但含义不尽相同,却又有着密切的关系。讨论“血瘀”与“瘀血”,必然要涉及“瘀”,但历来对“瘀”、“血瘀”、“瘀血”的认识并不一致。一种观点是认为“瘀”、“血瘀”、“瘀血”三者仅仅是提法不同,并无本质差异’另一种观点却认为,“瘀”、“血瘀”、“瘀血”既然提法不同,其含义也就不相同。

  1.瘀的含义

  瘀,亦常作淤。瘀之本义指血积不行。如《说文解字》释:“瘀,积血也”。《辞海》谓:“瘀,积血。即瘀血。指体内血液滞于一定处所”。淤,本指水中沉淀的泥沙,但又有“滞塞,不流通”的含义,《辞源》说:“淤,积血之病也”《血之滞塞,又称“淤血”。中医学中“瘀”的含义有以下四方面。

  一是血结不行为瘀。血行于脉,本当流通无滞,但若因各种致病因素的影响,导致血液积结不行,或血液溢出脉管之外,未能排出体外,是为瘀。

  二是血行不畅为瘀。血当畅行,但在各种致病因素的作用下,血液不能畅行脉络,即血流受阻,血行迟滞,亦为瘀。此时之瘀乃指血液循行迟缓和不流畅的一种病理状态。

  三是离经之血即为瘀。血既离经,已于机体无益而反有害。《血证论》说:“世谓血块为瘀,清血非瘀;黑色为瘀,鲜血非瘀;此论不确。盖血初离经,清血也,鲜血也,然即是离经之血,虽清血鲜血,亦是瘀血”。

  此外,现代中医学研究过程中,人们对“瘀”又赋以新的含义,如《血瘀证与活血化瘀研究》一书中指出:“瘀这一概念中,除包括血的‘瘀’或‘瘀血’之外,当包括气的‘瘀’,即‘气瘀’或‘气滞’”。《气血论》也指出:“淤,非专指血瘀而言。凡有形之邪,阻塞络脉所致的证候,统可称为淤证”。此时,瘀(或淤)的涵义颇广,但总以滞而不畅为根本环节。

  2.血行不畅为血瘀

  血瘀是指血液循行迟缓和不流畅的一种病理状态(《气血论》)。是血液循行受到了阻碍所致。此时,瘀之义同“淤”,有“滞塞,不流通”之义。血瘀滞塞,不流通,即血行受阻,循行迟滞。生理状态下,血液循行于经脉,畅达周身,发挥其滋养荣润之职,如《血证论》说:“平人之血,畅行脉络,充达肌肤,流通无滞,是谓循经,谓循其经常之道也”。《诸病源候论》说:“血之在身,随气而行,常无停积”。血之运行,听命于气,故曰“气为血之帅”。因此,气分受病,气机不畅,或气虚推动无力,是导致血瘀的重要机制,故有气滞血瘀、气虚血瘀的说法。此外,邪气直犯经脉,影响血的循行,也是导致血瘀的常见致病因素。如《灵枢·痈疽》说:“寒邪客于经络之中,则血泣,血泣则不通”。《素问·举痛论》说:“经脉流行不止,环周不休,寒气入经而稽迟,泣而不行”。凡此都说明,气病或邪气影响可以导致血行不畅,而为血瘀。《丹溪心法·六郁》中所论述的“血郁”,更是指的血行不畅,即血瘀病变。

  血瘀为病广泛。血不畅为瘀。血循经脉周行全身,若血瘀不行,则为害广泛,内而脏腑,外而肌肤,上至巅顶,旁及四肢,皆可因血瘀不行而为病。瘀滞经脉,瘀阻气血,瘀遏清窍,瘀着脏腑,为病多端,难以尽述。

  3.瘀血为血积不动

  历代医家对瘀血的认识与解释,具有代表行的大致可分为以下几方面。一是《证治准绳》、《皇汉医学》等认为,污秽之血为瘀血;二是《临证指南医案》、《医林改错》等认为,久病入络即瘀血;三是《血证论》认为,离经之血为瘀血。较为通行的观点认为,血液瘀滞体内,包括溢出经脉之外而尚积存于组织间隙的,或因血液运行受阻而滞留于经脉内以及瘀积于器官内的,已失其正常营养作用的,通称为瘀血。

  瘀血的种类繁多。历代医学著作中对瘀血的称谓颇多,如滞血、留血、闭血、蓄血、宿血、干血、死血、败血、恶血、贼血等等。名称虽多,但从不同的角度反映出瘀血的机理及其病情有轻重,病程有新久,危害有微甚。其中滞血、留血、闭血等名称的含义与瘀血相近,皆指血液瘀积不行,留滞不动;蓄血常指积于中、下二焦之瘀血;宿血、干血、老血、死血言其瘀积已久,病程较长,难以尽快消散,已失去生机;败血言体内瘀血败坏,对人体危害较大;而恶血、贼血更是形容对人体具有的严重危害性。

  瘀血有特征。一是有形:瘀积之后,更是有形可征,如腹中积块、瘿瘤、皮下结节、包块,肿大坚硬。二是有色:瘀血紫暗,或发黑,又可见于肌肤、颜面、唇舌、大便颜色的变化,以及肌肤甲错。三是有证:如局部刺痛,固着不移,入夜加重,或狂乱谵语等。

  4.血瘀与瘀血是重要的致病因素

  血瘀与瘀血虽然含义有别,但都是血液的病理变化,具有血行不畅,运行迟缓,经脉不利的相同之处。同时,都是临床上常见的致病因素。

  血瘀日甚,气血不畅,终成瘀血。血瘀不得畅行,或因于气,或因于邪。但血既不能畅达,则经脉失于疏通,气机因之不利,气血失于调达和畅,终则必会导致血结不行,积而成为瘀血。如积证初起,可因情志不畅,气机不利,腹中气聚,时结时散,终而血行不畅,瘀血内结,则腹内积块,从无到有,由小渐大,由软而渐至坚硬不移。再如,风寒湿侵入人体,导致气血不畅,经脉失和,发为风寒湿痹,以筋骨肌肉疼痛、重着,关节屈伸不便为主;但日久必然导致瘀血内结,以致关节肿大畸形、皮下结节,成为久痹、尪痹。

  瘀血内结,妨碍气机,阻滞经脉。瘀血为有形之邪,留于体内,必然影响气机的调畅,阻滞经脉流通畅达,导致血行不畅。因此,瘀血病情重而必然同时伴有血瘀的不利变化。


猜你感兴趣:

1.月经血块多是什么原因引起的女人

2.血液是怎样形成的

3.血栓是怎样形成

4.来姨妈排出血块是排毒吗

5.血虚吃什么

血瘀是怎么形成的

血瘀是指中医辨证中的一种证型。血淤即血液运行不畅,有瘀血。血瘀证可见于很多种疾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588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