睾丸癌是怎么形成的
睾丸肿瘤是泌尿外科中常见的肿瘤之一。它几乎都是恶性的,发病年龄有3个高峰:婴儿期以卵黄囊瘤(婴儿型胚胎性瘤)为多;20~40岁间可见各类型睾丸肿瘤,但仍以精原细胞瘤为多,70岁以后主要为精原细胞瘤。下面由学习啦小编为你详细介绍睾丸癌的相关知识。
睾丸癌是怎么形成的:
其病因尚不明了,目前认为其发病与遗传和后天因素均有关系。其中与隐睾关系最密切,隐睾发生肿瘤的机会比正常人大10~14倍,腹腔内隐睾比腹股沟更高。
原发于一侧睾丸恶性肿瘤的病人对侧睾丸同样发生恶性肿瘤,这一现代已经得到广泛的认识。睾丸肿瘤的发病率极低,约为1/5万。在发生的睾丸恶性肿瘤中,对侧睾丸肿瘤的发生率为1.2%-5.8%。有人认为,由于近10年来含铂类药物化疗方案的应用使睾丸肿瘤治愈率提高,生存期延长,导致第二原发睾丸肿瘤发生率有增高的倾向。
在同时或非同时发生的双侧睾丸肿瘤中,病理类型以精原细胞类占多数,其他生殖细胞瘤则少见。非同时发生的双侧睾丸肿瘤发病年龄均较大,81.8%的患者发生于45岁以上,这可能与精原细胞瘤的患者容易被放射治疗或化疗治愈,生存期延长有关。腹腔或腹股沟隐睾是睾丸肿瘤发生的危险因素之一。
当对侧睾丸增大时,必须考虑第二原发睾丸肿瘤的可能性,并做病理检查,明确组织学类型,以利进一步治疗。治疗和预后主要与临床分期及组织学类型有关,与患者是否双原发睾丸肿瘤本身无关。在同时发生的双侧睾丸精原细胞瘤中,合并纵膈左锁骨上淋巴结和全身转移的患者,预后差,因此,双侧睾丸肿瘤的治疗选择和睾丸原发性恶性肿瘤的治疗原则。
睾丸癌的分类:
睾丸肿瘤分为生殖细胞肿瘤、非生殖细胞肿瘤和睾丸继发性肿瘤,其中以生殖细胞肿瘤最多见,占90%~95%。生殖细胞肿瘤分为精原细胞瘤(35%)、非精原细胞瘤(胚胎癌;畸胎瘤;绒毛膜上皮癌等)及混合性生殖细胞瘤。非生殖细胞瘤分为间质细胞瘤、支持细胞瘤、性腺间质瘤、混合瘤。
睾丸癌的临床表现:
最常见症状为睾丸渐进的、无痛性的增大,并有沉重感。精原细胞瘤肿大的睾丸往往保持睾丸的轮廓,质地一致,而畸胎瘤则呈结节性肿大,软硬不一致。约有10%的患者因睾丸内出血或梗死而感觉疼痛,10%的患者可能出现转移症状,如腹膜后淋巴转移块较大,压迫神经根出现背痛。肺部转移可出现咳嗽和呼吸困难,十二指肠转移可出现厌食、恶心和呕吐,骨转移可引起骨痛等。儿童有睾丸肿块,同时有早熟症状,或成人同时有女性型乳房及性欲减退时应考虑睾丸间质细胞瘤。
睾丸癌如何治疗:
睾丸肿瘤的治疗分为手术治疗、放射治疗和化学治疗。其基本手术方式为睾丸切除术和腹膜后淋巴清扫术。放射治疗对精原细胞瘤极为敏感,胚胎癌和恶性畸胎瘤对放射线的敏感度较低,绒毛膜上皮癌对放射线极不敏感。睾丸肿瘤对化疗效果好,一般认为化疗对精原细胞瘤的治疗效果较好,对胚胎癌和绒毛膜上皮癌也有效,尤其是几种药物联合使用,效果更好,对畸胎瘤效果较差,对于晚期或复发病例,化疗也有一定作用。
因此,对局限性精原细胞瘤可采用根治性睾丸切除术和腹膜后外放射治疗,治愈率可达90%以上。对有转移的精原细胞瘤则采用化疗,最有效的三联药物是顺铂、博来霉素和依托泊甙,缓解率约90%。对局限性非精原细胞瘤,在根治性睾丸切除术后密切随访或行腹膜后淋巴结清扫术。高期非精原细胞肿瘤在根治性睾丸切除术后采用化疗,而后行腹膜后淋巴结切除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