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是如何形成的_雷形成的原因
雷是如何形成的_雷形成的原因
雷是自然现象中的一种,天空中带不同电的云,相互接近时,产生的一种大规模的放电现象。今天学习啦小编就带你们一起去了解一下雷是怎么形成的。
雷的形成原因
闪电,是空气被巨大的电压击穿后产生的电火花。汹涌的电流剧烈地加热临近的空气,使它一瞬间的温度高达15000—20000℃,因而造成临近空气急剧膨胀,临近的气压可瞬间增至一百个大气压以上。紧接着,又发生迅速冷却,空气很快收缩,压力减低。这一骤胀骤缩的过程都发生在千分之几秒的短暂时间内,并产生强有力的冲击波向四面八方扩散。在闪电发生后0.1—0.3秒,空气冲击波演变成声波,这就是我们听见的雷声。并且,随着声波不断地向外扩散,能量衰减越来越多,雷声也变得越来越沉闷。
由此可知,雷是被闪电加热的空气引起的。而雷声会持续数秒的根本原因在于闪电并非始于一个点,而是发生于很大的一片范围内,闪电当中每一处光源也都可被视为一处声音源。比如撕裂天空的闪电,它的实际空间跨度很可能是几万米甚至更大。
既然已经清楚了产生雷声的机理,那么我们再来看一看,为什么有的雷声短暂而响亮,而有的雷声沉闷冗长呢?
人们常说的炸雷,一般是距观测者很近的云对地闪电所发出的声音。在这种情况下,观测者在见到闪电之后,几乎立即就听到雷声;有时甚至在闪电同时即听见雷声。因为闪电就在观测者附近,它所产生的爆炸波还来不及演变成普通声波,所以听起来犹如爆炸声一般。
如果云中闪电时,雷声在云里面多次反射,在爆炸波分解时,又产生许多频率不同的声波,它们互相干扰,使人们听起来感到声音沉闷,这就是我们听到的闷雷。一般说来,闷雷的响度比炸雷来得小,也没有炸雷那么吓人。
拉磨雷是长时间的闷雷。雷声拖长的原因主要是声波在云内的多次反射以及远近高低不同的多次闪电所产生的效果。此外声波遇到山峰、建筑物或地面时,也产生反射。有的声波要经过多次反射。这多次反射有可能在很短的时间间隔内先后传入我们的耳朵。这时,我们听起来,就觉得雷声沉闷而悠长,有如拉磨之感。
雷电小知识
①在打雷下雨时,严禁在山顶或者高丘地带停留,更要切忌继续蹬往高处观赏雨景,不能在大树下、电线杆附近躲避,也不要行走或站立在空旷的田野里,应尽快躲在低洼处,或尽可能找房层或干燥的洞穴躲避。
②雷雨天气时,不要用金属柄雨伞,摘下金属架眼镜、手表、裤带,若是骑车旅游要尽快离开自行车,亦应远离其它金属制物体,以免产生导电而被雷电击中。
③在雷雨天气,不要去江、河、湖边游泳、划船、垂钓等。
④在电闪雷鸣、风雨交加之时,若旅游者在旅店休息,应立即关掉室内的电视机、收录机、音响、空调机等电器,以避免产生导电。打雷时,在房间的正中央较为安全,切忌停留在电灯正下面,忌依靠在柱子、墙壁边、门窗边,以避免在打雷时产生感应电而致意外。
⑤当发生雷击时,旅伴应立即将病人送往医院。如果当时呼吸、心跳已经停止,应立即就地做口对口人工呼吸和胸外心脏按摩,积极进行现场抢救。千万不可因急着运送去医院而不作抢救,否则会贻误病机而致病 死亡。有时候,还应在送往医院的途中继续进行人工呼吸和胸外心脏按摩。此外,要注意给病人保温。若有狂躁不安、痉挛抽搐等精神神志症状时,还要为其作头部冷敷。对电灼伤的局部,在急救条件下,只需保持干燥或包扎即可。
⑥雷雨天气发生时,即使在安装了避雷针的情况下,也应该迅速拔掉室内电视、电冰箱以及天线电源的插头,防止空间电磁波干扰造成不必要的损失。此外,从电闪雷鸣的形成和发生过程来看,空旷场地上、建筑物顶上、高大树木下、靠近河湖池沼以及潮湿地区是雷击事故多发区。
⑦在室外,要考虑到雷电活动区域,看雷电活动远近,一般是听雷声就能判断出远近,不要躲到避雷针和大树下面。在空旷的地方不要打雨伞,因为雨伞有针尖,电场强度要集中些。不要在空旷地方打手机。要蹲下来,两脚并拢。
⑧如遇雷雨天气,最好躲入一栋装有金属门窗或设有避雷针的建筑物内。一辆金属车身的汽车也是最好的“避雷所”,一旦这些建筑物或汽车被雷击中,它们的金属构架或避雷装置或金属本身会将闪电电流导入地下。
雷电注意事项
1.应该留在室内,并关好门窗;室外工作者应尽快躲入室内。
2.不宜使用防雷措施不足的电器,不用水龙头。
3.切勿接触天线、水管、铁丝网、金属门窗、建筑物外墙、远离电线等带电设备或其他类似金属装置。
4.减少使用电话和手提电话。
5.切勿游泳或从事其他水上活动,不宜进行室外球类运动。
6.切勿站于山顶、楼顶或其他近导电性高的物体。
7.切勿处理开口容器盛载的易燃物品。
8.在旷野应远离树木和桅杆,至少离树5米远。
9.在空旷地不宜打伞,不宜把羽毛球拍等扛在肩。
10.不宜开摩托、骑单车。
11.雷雨时若头发竖起,应蹲下,双脚并拢,减小跨步电压。
猜你感兴趣:
1.雷击的急救方法
2.防雷安全知识
4.打雷是怎么形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