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知识大全>知识百科>公共基础知识>

公共基础知识宪法习题(2)

时间: 谢君787 分享

  18、劳动>纠纷是指>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间因执行>>劳动法>律、法规或履行>劳动>合同、集体合同发生的争执。根据上述定义,下列行为属于>劳动>纠纷的是:( )。

  A、 因为不满装修质量,房主与装修工人发生纠纷

  B、两家生产同种产品的企业因为工资存在差别而发生纠纷

  C、工人因反对不发放加班工资而与用人单位发生的争执

  D、工人因不满经理的领导方式而与之发生争执

  19、根据《社会保险>法>》的规定,>劳动>者与用人单位应依法参加社会保险,其中>劳动>者不缴费的是:

  A、基本养老保险

  B、基本医疗保险

  C、失业保

  D、工伤保险

  20、每一个>劳动>者走上工作岗位与用人单位发生>劳动>关系时都要签署一份>劳动>合同书,>劳动>合同订立的核心原则是( )。

  A、协商一致的原则

  B、平等自愿原则

  C、不得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原则

  D、权利与义务相统一的原则

  参考答案与解析

  1、【答案】D。

  解析:法的指引作用是指法律作为一种行为规范,为人们提供某种行为模式,指引人们可以这样行为、必须这样行为或不得这样行为,从而对行为者本人的行为产生影响。故本题答案选D。

  2、【答案】D。

  解析:制定法律的机关不同,法律的效力也不相同。依据《立法法》有关规定:(1)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一切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规章都不得与宪法相抵触。故A正确。(2)法律的效力高于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规章。行政法规的效力高于地方性法规、规章。故B、C正确。(3)地方性法规的效力高于本级和下级地方政府规章。省、自治区的人民政府制定的规章的效力高于本行政区域内的较大的市的人民政府制定的规章。(4)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依法对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作变通规定的,在本自治地方适用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的规定。经济特区法规根据授权对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作变通规定的,在本经济特区适用经济特区法规的规定。(5)部门规章之间、部门规章与地方政府规章之间具有同等效力,在各自权限范围内施行。故D不正确,因此本题选D。

  3、【答案】A。

  解析:我国《宪法》第35条规定公民享有言论自由,它是指公民在法律范围内有通过语言表达思想和见解的自由,这是公民在法律范围内享有的表达意愿、参加社会活动和政治生活的基本权利,③④是违法行为。故本题答案为A。

  4、【答案】D。

  解析:我国《宪法》第80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根据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决定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的决定,公布法律,任免国务院、副、国务委员、各部部长、各委员会主任、审计长、秘书长,授予国家的勋章和荣誉称号,发布特赦令,宣布进入紧急状态,宣布战争状态,发布动员令。故本题答案选D。

  5、【答案】B。

  解析:人民代表大会是国家权力机关。它与其他国家机关的关系是“监督与被监督”的关系。以中央国家机关为例,根据宪法规定,国家主席、副主席,中央军事委员会主席,最高人民法院院长,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长都是由全国人大选举产生的。国务院以及其他国务院组成人员,中央军事委员会其他组成人员,是由全国人大决定任命的。同时,全国人大有权罢免上述人员。国家主席在全国人大和全国人大会对国家事务作出决定后予以宣布或执行。国务院是最高国家行政机关,是全国人大的执行机关,对全国人大负责并报告工作,受它监督。人民代表大会与其他国家机关这种“监督与被监督”的关系,是宪法确定的,是基于合理配置国家权力资源和相互制约的法理设计的。这样设计的目的,是为了规范和限制行政司法机关的权力,防止因权力过分集中而产生腐败,因而是建立社会主义法制所必须的。

  6、答案: D

  解析: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区分抢夺罪、侵占罪、抢劫罪和盗窃罪。抢夺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乘人不备,公开夺取数额较大的公私财物的行为。侵占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将他人交给自己保管的财物、遗忘物或者埋藏物非法占为己有,数额较大,拒不交还的行为。抢劫罪是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对财物的所有人、保管人当场使用暴力、胁迫或其他方法,强行将公私财物抢走的行为。盗窃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秘密窃取数额较大的公私财物或者多次秘密窃取公私财物的行为。本题中,甲某虽然忘记拔出车钥匙,但此时汽车仍然是甲实际占有的,不属于遗忘物。因此乙的行为构成盗窃罪而非侵占罪。故正确答案为D。

  7、答案: B

  解析:《刑法》第八条:外国人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外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或者公民犯罪,而按本法规定的最低刑为三年以上有期徒刑的,可以适用本法,但是按照犯罪地的法律不受处罚的除外。这是刑法的保护管辖原则。因此,本题选择B选项。

  8、答案: C

  解析:按照我国目前对公职人员的界定来说,仍属事业单位国企体制下的邮政人员、司法工作人员和军职人员皆属公职人员,而民航系统改革后,航空人员都被纳入企业系统,不属于公职人员范畴,因此选择C。

  9、答案: B

  解析:刑法分则中实行双罚制的罪分别是虚报注册资本罪,虚假出资、抽逃出资罪,欺诈发行股票、债券罪。故正确答案为B。

  10、答案: D

  解析:我国《刑法》第十八条规定:“醉酒的人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酒后犯罪和正常人犯罪一样对待。醉酒的行为,并不是故意杀人罪的法定从重或者从轻情节。另外,犯罪行为的免除事由也不包括醉酒的。故正确答案为D。

  11、答案: B

  解析:本题考查法律常识。A项甲某构成盗窃罪,涉嫌触犯刑法。B项乙某向网游玩家出售虚拟货币,是正常的市场交易,其所得利益是合法利益。C项网游公司构成违约,丙某对此享有诉权。D项虚拟货币是一种商品,是法律意义上的物。可以向法院主张。因此,本题选择B项。

  12、答案: ABC

  解析:产品质量法的适用范围:从空间上说,该法适用于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从事商品生产、销售活动,包括销售进口商品。从主体上说,该法适用于生产者、销售者、用户和消费者以及监督管理机构。从客体上说,该法适用于各种动产,而不包括不动产。故本题正确答案为ABC。

  13、答案: B

  解析: 依照《行政法》的相关规定,行政诉讼由人民法院来主持。故选B。

  14、答案: D

  解析:国家公务员培训暂行规定公务员分级分类培训包括:

  1、国家公务员培训分为:初任培训、任职培训、专门业务培训和更新知识培训。

  2、初任培训是指对新录用人员,即经考试录用进入国家行政机关,担任主任科员以下非领导职务人员的培训。初任培训在试用期间进行,时间不少于十天。

  3、任职培训是指对晋升领导职务人员,按照相应职位的要求所进行的培训。任职培训一般在到职前进行,培训时间不少于三十天。经任免机关批准,也可先到职后培训,但必须在到职后一年内完成。

  4、根据专项工作需要,对国家公务员进行专门业务培训。培训时间和方式视工作需要确定。未经专门业务培训或培训不合格者,不得参加专门业务工作。

  5、更新知识培训是指对在职人员以增新、补充、拓宽相关知识为目的的培训进修。每人每年参加培训的时间累计不少于七天,也可以采取集中时间培训的办法。

  6、调入国家行政机关任职和在行政机关内部晋升为助理调研员以上非领导职务的人员,参照上一条规定接受培训。

  7、经任免机关和国家公务员培训综合管理机构批准,对组织人事部门在同一周期内组织的相同类型、相同科目的培训,可视实际情况在国家公务员培训中予以认可或免修。

  故正确答案为D。

  15、答案: D

  解析:《民事诉讼法》第156条规定:“二审人民法院判决宣告前,上诉人申请撤回上诉的,是否准许,由第二审人民法院裁定。”故正确答案为D。

  16、答案: C

  解析:根据定义可知,C项中的“生活补贴”不属于“劳动报酬”的范畴,故不属于工资。因此,本题答案为C选项。

  17、答案: B

  解析:《劳动合同法》第19条规定:试用期包含在劳动合同期限内。第21条规定:在试用期中,除劳动者有本法第39条和第40条第1项、第2项规定的情形外,用人单位不得解除劳动合同

  第39条规定了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的情形,其中第3项规定:严重失职,营私舞弊,给用人单位造成重大损害的。张某在试用期内严重失职,因此该企业是可以解除劳动合同的。但是第42条又规定:劳动者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单位不得依据本法第40条、第41的规定解除劳动合同:(二)在本单位患职业病或者因工负伤并被确认丧失或者部分丧失劳动能力的;(三)患病或者非因工负伤,在规定的医疗期内的。因此,该企业不能随时解除劳动合同,需在规定医疗期满后方可解除。综上所述,B为正确选项

  18、答案: C

  解析:>劳动纠纷的定义要点是:(1)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间;(2)劳动法律、法规、劳动合同、集体合同;(3)争执。在A选项中,房主与装修工人不符合(1),所以排除。在B选项中,两个企业不符合(1),所以排除。在C选项中,工人和用人单位因为加班工资发生争执属于劳动纠纷。在D选项中,工人和经理不符合(1)。因此,本题答案为C选项。

  19、答案: D

  解析: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险法第三十三条 职工应当参加工伤保险,由用人单位缴纳工伤保险费,职工不缴纳工伤保险费。

  20、答案: B

  解析:劳动合同订立原则:(一)平等自愿原则。平等,即签订劳动合同的当事人双方的法律地位是平等的;自愿,即劳动合同的订立是当事人双方自己的意愿。平等自愿的原则是劳动合同订立的核心原则。(二)协商一致原则:协商一致,则是指当事人双方对合同各项条款的具体内容进行充分的协商,使双方的意见达到一致,而不能使用强加于人的和欺骗等手段。平等自愿、协商一致是密切相关和不可分割的,平等是自愿的基础,自愿是平等的体现,协商一致则是平等自愿的唯一表达形式。可见,协商一致原则是平等自愿原则的延伸和结果。故选B
看过“公共基础知识宪法习题“的人还看了:

1.公共基础知识宪法练习题

2.公共基础知识宪法

3.2016公职人员法律知识考试练习题

4.公共基础知识练习题及答案

5.公共基础知识全真模拟试卷及答案详解

6.公共基础知识常识题库

10574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