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典型性自首的认定是怎样的
非典型性自首的认定是怎样的
自首是指犯罪后自动投案,向公安、司法机关或其他有关机关如实供述自己的罪行的行为。那么非典型性自首又是什么?下面由学习啦小编为你就实际案例详细介绍非典型性自首的相关法律知识。
非典型性自首的认定是怎样的
非典型性自首的案情介绍
被告人张某某,男,1961年10月5日出生,农民。因涉嫌犯故意杀人罪于2002年12月30日被逮捕。
某市人民检察院指控被告人张某某犯故意杀人罪,向某市中级人民法院提起公诉,指控中称:被告人张某某在厮打过程中,持铁管将张某宾、张某打伤后,让其妻刘某某打“110"报警,自己外出。待公安机关赶到现场时,被告人张某某回来向公安机关投案。被告人及其辩护人对犯罪事实没有异议,但辩护人提出被告人有自首情节,应对被告人从轻处罚。
某市中级人民法院经公开审理查明:2002年12月16日晚20时许,被告人张某某在自己家北屋客厅的东里间与同村张某宾、张某一同喝酒时,因故发生争执,继而厮打,在厮打过程中,张某某先后在北屋客厅内及客厅门外,持铁管朝张某宾、张某头等部位猛击数下,将二人打倒后逃离现场。期间,被告人张某某让同居对象刘某某拨打电话报警。公安机关赶到现场后,将返回家中的张某某抓获。被害人张某经送医院抢救无效死亡,经法医鉴定,张某系因颅脑损伤合并吸入性窒息死亡;被害人张某宾之伤情构成轻伤。
非典型性自首的案情分析
1.自首成立与否是刑事司法实践中经常遇到的问题之一。虽然《刑法》及《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处理自首和立功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以下简称《解释》)均对自首及其构成要件作出了明定,但由于犯罪的多样性及作案后犯罪嫌疑人表现、所持态度的各异,造成实践中对非典型性自首的认定,依然存在不少盲区和错觉。
根据《刑法》第67条第一款的规定,成立一般自首须同时具备两个法定要件:
一为犯罪以后自动投案;
二为如实供述自己的罪行。
《解释》第1条(一)项将“自动投案”界定为:犯罪事实或者犯罪嫌疑人未被司法机关发觉,或者虽被发觉,但犯罪嫌疑人尚未受到讯问、未被采取强制措施时,主动、直接向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或者人民法院投案。同时规定“犯罪嫌疑人因病、伤或者为了减轻犯罪后果,委托他人先代为投案,或者先以电信投案的”、“经查实确已准备去投案,或者正在投案途中,被公安机关捕获的,应当视为自动投案”。具体到本案而言,首先应当理清报警、报案与投案三者之间的区分。从一般意义而言,三者的区别首先在于实施主体的不同。
通常地理解,报警与报案的实施主体可以是任何自然人,也就是说,并不局限于案件的受害人本人,而投案的主体则只能是犯罪嫌疑人本人或者其投案意思表示的代行者;其次,三者的区别还在于“双报”的报告内容只须向有关部门、组织或特定人员说明自己所感知、发现的案情即可,并不要求指向具体的犯罪嫌疑人,而投案的内涵则要求投案行为实施者的报告内容必须指向具体、明晰的犯罪行为人本人;最后,报警可以在犯罪实施前进行,也可以在实施中或实施完毕后进行,并无严格的时段限制,而报案与投案通常只能在犯罪行为实施完毕之后进行。
在搞清楚报警、报案与投案三者的根本区别之后,结合《解释》对委托他人先代为投案所作的条件上的限制,不难看出,被告人张某某在与张某、张某宾厮打过程中,让其妻刘某某拨打电话报警的行为,发生在双方相互侵害过程当中,此时本案的后果尚未发生,刁;存在代为投案的前提,对刘某某受张某某之托电话报警的行为,只能作一般意义上地理解,不能认可为诉讼意义上的“投案”行为;退一步讲,即使张某某是在作案后委托其妻电话报警,也不存在代为投案的前提,因为张某某既非因病、伤自己不能实施投案行为,也非为了减轻犯罪后果而委托其妻代为投案,这从其手提作案工具到本村高某某家中这一举动本身即可得到印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