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知识大全>知识百科>法律知识>

过失犯罪认定需要注意什么

时间: 炜杭741 分享

  过失犯罪是指行为人应当预见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因为疏忽大意而没有预见,或者已经预见但轻信能够避免的心理态度。下面由学习啦小编为你详细介绍关于过失犯罪的相关法律知识

  过失犯罪认定需要注意什么?

  1、刑法以惩罚故意犯罪为原则,以惩罚过失犯罪为例外。所有的过失犯都存在着与之相对应的故意犯,但反之则未必。例如,刑法只打击故意毁坏财物的行为,过失毁坏财物的行为,不成立犯罪,对其应按侵权行为处理。但刑法同时打击故意和过失损毁文物的行为,对上述两行为,均应认定为犯罪;

  2、构成要件符合性是违法性的存在依据,故意、过失并不决定违法性的有无与程度,其只是责任要件。一般认为,过失是违反了注意义务,这种注意义务包括结果回避义务和结果预见义务。显然,结果回避义务和结果预见义务,是过失犯罪的两个要件,前者是过失犯的客观构成要件,后者则是过失犯的主观责任要件;

  3、在过失犯论问题上,命题人的观点是修正的过失论。修正的过失论认为基于结果无价值论的立场,以旧过失论为基础,同时认为,只有具备发生构成要件结果的一定程度的实质危险的行为,才是符合过失犯构成要件的行为。所以,并不是只要事后的判断能得出行为人对结果具有预见可能性的结论,就能成立过失犯;

  4、不管是认为故意犯比过失犯的违法性重,还是认为故意犯比过失犯的责任重,都只是表明二者是一种阶段关系或位阶关系,而非对立关系。因为从违法角度而言,结果回避可能性是故意与过失的共同要件,从责任角度而言,他行为可能性是故意与过失的共同前提。换言之,结果回避可能性是故意与过失的基础概念;

  5、有一些犯罪看似是故意犯罪,实则是过失犯罪,必须引起重视,因为这关系到能否成立累犯的问题。包括:妨害传染病防治罪;传染病菌种、毒种扩散罪;妨害国境卫生检疫罪;为他人提供书号出版淫秽书刊罪。此外,事故类犯罪、失职类犯罪,均属过失犯罪。

  相关阅读:

  过失犯罪与故意犯罪的区别

  1.过失犯罪行为本身蕴涵着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的可能性,它是可能危害社会的行为。

  2.过失犯罪行为本身是错误行为,即属于不适当的、应当受到谴责的行为。

  3.一般情况下,过失犯罪只有在造成了严重危害社会的结果时刑法才将其规定为犯罪,行为人才承担刑事责任,所以行为的社会危害性不是表现在主观意志上,而是体现在客观效果上。

  定性过失犯罪与故意犯罪的区别

  1.主观方面明显不同。

  2.结果在定罪时所起作用有所不同。

  3.从处罚方面看,过失犯罪的法定刑明显低于故意犯罪。

  由于过失的主观恶性明显小于故意,所以刑法对过失犯罪的规定不同于故意犯罪,具体如下:

  A.过失犯罪均以发生危害结果为要件,而故意犯罪并非一概要求发生危害结果。过失犯罪情况下,行为

  人对危害结果的发生既不追求,也不放任,而是应当预见而没有预见,或已经预见却轻信能够避免,

  主观上根本反对发生这种危害结果,因而主观恶性较故意犯罪要小得多

  B. 刑法规定“过失犯罪,法律有规定的才负责任”,“故意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这体现了刑法以处

  罚故意犯罪为原则,以处罚过失犯罪为特殊的精神。过失犯罪只有当行为已经给社会造成危害结果的情

  况下,才能构成犯罪。如果没有造成严重后果,就不存在过失犯罪

  C.刑法对过失犯罪规定了较故意犯罪轻得多的法定刑。过失犯罪只有在刑法分则条文有明确规定的情况下

  才能负刑事责任。如果刑法分则条文没有规定的,无论某一过失行为危害程度如何,都不能构成犯罪。

  过失犯罪负刑事责任的根据

  行为人本来应该也能够正确地认识一定的行为与危害社会的结果之间的联系,进而正确选择自己的行为,避免危害社会的结果的发生,但他却在自己自由意志的支配下,对国家、社会和人民的利益采取了极不负责的态度,从而以自己的行为造成了危害社会的结果,因此,国家就有充分的理由要求过失犯罪的行为人对自己严重不负责任的态度支配之下的行为承担刑事责任。

  过失犯罪构成要件:

  1.行为人主观上必须对危害结果的发生是持根本否定态度心理。

  2.行为必须发生了危害结果,从刑法分则的规定看,这些结果一般都是较为严重的结果。刑法第330条和第332条除外(由于过失犯罪是结果犯,只有特定结果发生了,才成立犯罪)。

  3.必须有处罚该类过失犯罪的分则性明确规定。

6038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