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 > 创业指南 > 办事指南 > 政策法规 > 2017钢铁产业政策

2017钢铁产业政策

时间: 嘉敏1004 分享

2017钢铁产业政策

  钢铁行业是以从事黑色金属矿物采选和黑色金属冶炼加工等工业生产活动为主的工业行业,包括金属铁、铬、锰等的矿物采选业、炼铁业、炼钢业、钢加工业、铁合金冶炼业、钢丝及其制品业等细分行业,是国家重要的原材料工业之一。以下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2017钢铁产业政策,给大家作为参考,欢迎阅读!

  2017年钢铁行业新规定

  第一项:我国政府对基建领域的投资刺激了国内的工业金属需求。当前我国大力发展基建,随着机场、水利、铁路以及能源等领域PPP项目的推进,钢铁需求不会减少,基建投资有望保持高速增长,依然是拉动钢铁需求的中流砥柱。我国既是全球最大的钢铁生产国也是全球最大的消费国。

  第二项:自2017年1月1日起,对钢铁行业实行更加严格的差别电价政策和基于工序能耗的阶梯电价政策。淘汰类由每千瓦时加价0.3元提高至每千瓦时加价0.5元;限制类继续维持每千瓦时加价0.1元;未按期完成化解过剩产能实施方案中化解任务的钢铁企业电价参照淘汰类每千瓦时加价0.5元执行。此项规定从源头抬高了炼钢成本,今年型钢价格还会维持在3000元/吨之上。

  第三项:今年7月起京津冀钢铁、水泥行业需持证排污。在2017年6月30日前,完成全国火电和造纸行业企业排污许可证申请与核发,试点北京市、保定市、廊坊市的钢铁、水泥高架源排污许可证申请与核发。从2017年7月1日起,上述行业企业应持证排污,建立自行监测、信息公开、记录台账及定期报告制度。

  2017年中国钢铁行业展望

  一、行业供需展望

  1.供给展望

  供给方面,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及去产能的政策背景下,截至2016年11月底,我国钢铁行业提前超额完成年度去产能任务。随着化解过剩产能政策的严格执行,以及行业内企业兼并重组的推进,预计2017年我国钢铁行业产能将进一步下降,产量也将有所下降。

  2015年,国内粗钢产量8.04亿吨,较2014年减少2.30%,系1981年以来国内粗钢产量的首次负增长。同期,国内粗钢产能达到12.00亿吨,较2014年增长3.45%,国内粗钢产能利用率进一步下滑至66.99%。2015年,钢铁行业产能严重过剩,供需矛盾恶化导致行业出现全面亏损。

  2015年底,政府提出“三去一降一补”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政策,国内逐步出台了以《关于钢铁行业化解过剩产能实现脱困发展的意见》为纲领的一系列钢铁行业供给侧改革相关配套政策。相关政策提出,从2016年开始,用5年时间再压减粗钢产能1~1.5亿吨,行业兼并重组取得实质性进展,产业结构得到优化。截至2016年11月底,国内钢铁行业淘汰4,500万吨产能的目标已经提前超额完成;从政策执行情况来看,地方上报的压缩炼钢产能合计已达8,630万吨;2016年1~11月,国内炼钢企业高炉开工率为78.11%,较去年同期下降5.58个百分点。由于目前压缩产能多为无效产能,其中73.5%已经处于停产状态,5.5%处于不饱和生产状态;因此,与炼钢去产能和高炉开工率相对应的是,2016年1~11月,国内粗钢产量为7.39亿吨,同比增长1.10%。根据冶金工业规划研究院预测,2016年我国粗钢产量为8.06亿吨,同比增长0.30%;产能利用率达到70.78%,较上年提高3.80个百分点。随着无效产能的逐渐减少,未来的去产能工作将触及实际在产产能,去产能难度将更加艰巨。

  2016年底,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再次强调2017年将继续推进化解钢铁过剩产能。国内钢铁行业仍处于产能严重过剩状态,2017年去产能目标尚未公布,但从业内和平均去产能目标来看,预计2017年粗钢产能将减少3,000~5,000万吨左右,且压减的在产产能占比将显著提高。产量方面,根据冶金工业规划研究院预测,2017年我国粗钢产量为7.88亿吨,同比减少2.20%;届时,国内粗钢产能利用率将达到71.64%。

  “十三五”期间,钢铁行业面临着较为艰巨的兼并重组任务。目前,宝武集团成立产生的示范效果有望使行业内兼并重组加速落地。展望2017年,钢铁行业将面临新一轮的洗牌。

  行业集中度低、并呈持续下降趋势是国内钢铁行业去产能过程中面临的重要难题,2015年钢铁行业产业集中度下滑至34.29%。2016年6月,宝钢集团与武钢集团宣布启动战略重组,在经报国务院批准后,并在2016年12月举行了中国宝武钢铁集团成立大会。宝武合并为行业兼并重组带来示范作用,重组案例有望加速落地。根据《钢铁工业调整升级规划(2016~2020年)》(本节以下简称“规划”),到2020年,钢铁行业CR10将达到60%,“十三五”期间累计提高行业集中度25个百分点。同时,考虑到中央对钢铁行业“多兼并重组,少破产清算”治理方案不变,行业集中度的提高主要依赖于大型钢铁企业的兼并重组;但从规划的具体实施步骤来看:2016~2018年,钢铁企业兼并重组以去产能为主;2018~2020年,政府将完善相关兼并重组政策,解除相应政策制约;大规模推进阶段是在2020~2025年。截至2015年底,国内钢铁行业CR30为59.96%,也就是说在假设各钢铁企业产能规模不变的前提下,行业集中度提高至60%即要求行业排名前30的大型钢铁企业合并为10家超大型钢铁企业。据此推测未来两年,国内钢铁行业兼并重组将主要在中小企业之间展开。

  展望2017年,以淘汰产能为主要目标的兼并重组有望展开,年产能规模较小(30~50万吨/年)的钢铁企业可能面临大规模兼并重组。综合各区域钢铁行业集中度,以及各区域“十三五”中淘汰落后产能计划来看,华北、华东和西南地区小型钢铁企业面临兼并重组的可能性较大。

  表1 国内各区域钢铁企业集中度情况表(单位:%)

  集中度指标

  华北

  华中

  华东

  华南

  西北

  西南

  东北

  CR2

  30.83

  53.00

  25.33

  51.89

  43.69

  14.80

  62.85

  CR3

  39.59

  67.00

  30.17

  --

  60.37

  --

  70.37

  CR4

  46.17

  78.27

  37.07

  --

  --

  --

  76.50

  CR5

  52.28

  88.20

  40.40

  --

  --

  27.00

  83.27

  CR10

  74.80

  --

  50.60

  --

  --

  --

  --

  CR15

  85.31

  --

  --

  --

  --

  --

  CR20

  92.17

  --

  --

  --

  --

  --

  2.需求展望

  钢铁行业下游主要由建筑业、机械制造业、汽车制造业和造船业等构成。建筑业消耗钢材规模最高,近几年,建筑业钢材消费数量占国内钢材消费比重均超过50%,且呈上升趋势;其次为机械制造业,其钢材消费数量占国内钢材消费比重接近20%。

  图2 2015钢铁行业下游需求构成情况

  需求方面,受2016年9月以来的政策调控措施影响,房地产行业投资增幅将走低,预计会削弱2017年房地产行业的用钢需求。

  2014年9月和2015年3月,央行、银监会、财政部以及国家税务总局相继联合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做好住房金融服务工作的通知》和《关于个人住房贷款政策有关问题的通知》等一系列降税、加杠杆政策。受宽松政策刺激,房地产市场出现了显著回暖。2016年1~11月,全国房地产开发投资达到93,387.08亿元,同比增长6.50%,房屋新开工面积达151,303.48万平方米,同比增长7.60%。房地产行业超预期增长在很大程度上刺激建筑用钢回暖。

  在政策层面希望房地产回归“居住”本质的背景下,2016年9月底以来,全国24个城市先后发布新楼市调控政策,响应中央限购政策;多地重启限购限贷政策。本轮政策调控本质上是对全面去库存政策的局部修正,房地产市场的调控政策对房价的涨幅抑制作用已初步显现。而从房屋新开工面积来看,2016年1~6月,我国房屋新开工面积为77,536.93万平方米,同比增长14.90%,2016年1~11月,我国房屋新开工面积为151,303.48万平方米,同比增长7.60%。2017年,全国房地产投资增速以及建设速度可能将出现明显放缓;受此影响,房地产行业建筑用钢需求将有所下降。

  随着宏观经济进入“新常态”,各级政府财政收入增速下行,基建投资高速增长的可能性较小。考虑到重大工程建设计划的投资规模依然较大,同时随着PPP持续发展,我国基建投资将保持稳定增长态势,预计2017年基建用钢需求有望保持小幅增长,但不足以扭转我国钢铁需求的整体下滑趋势。

  经济下行压力下,基建投资仍是稳增长重点。2016年1~11月,我国基础设施建设投资的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为136,158.70亿元,同比增长17.21%,国内基建投资仍保持了很高的增长速度。从2016年初的政府工作报告来看,2016年全国计划完成铁路投资8,000亿元以上、公路投资1.65万亿元,再开工20项重大水利工程,建设水电核电、特高压输电、智能电网、油气管网、城市轨道交通等重大项目;中央预算内投资增加到5,000亿元;加大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新建改建农村公路20万公里,具备条件的乡镇和建制村要加快通硬化路、通客车。从具体实施情况来看,2016年1~11月,铁路运输业、道路运输业和航空运输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分别为6,660.73亿元、29,455.11亿元和1,986.42亿元,分别同比增长5.00%、16.90%和30.70%;水上运输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1,930.89亿元,同比减少9.20%。

  2016年5月,国家发改委、交通运输部联合印发《交通基础设施重大工程建设三年行动计划》,指出“十三五”时期是交通基础设施重大工程建设的重要阶段,2016~2018年拟重点推进铁路、公路、水路、机场、城市轨道交通项目303项,设计项目总投资约4.7万亿元。其中,2016年项目131个,投资约2.1万亿元;2017年项目92个,投资约1.3万亿元;2018年项目80个,投资约1.3万亿元。

  表2 303项重大工程建设项目分类投资情况(单位:个、亿元)

  投资类型

  项目数量

  投资规模

  铁路

  86

  19,743.00

  公路

  54

  5,757.30

  水路

  10

  595.23

  机场

  50

  4,607.14

  城市轨道交通

  103

  16,478.00

  总计

  303

  47,180.67

  此外,2015年以来,中央和地方财政收入增速均下降、支出增速上升影响,中央和地方财政赤字持续扩大。政府财政情况不容乐观,政府一定程度上需要依靠PPP项目持续发展以推动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截至2016年9月底,全部入库的PPP项目达10,471个,总投资额12.46万亿元,其中已进入执行阶段项目946个,总投资额1.56万亿元。由于进入执行的项目主要集中在市政、交通等基础设施领域以及学校、医院、体育等公共服务领域,预计项目执行对当地建材用钢有显著的拉动作用。从落地PPP项目数量来看,2016年3月底比1月底新增71个落地项目,6月底比3月底新增250个落地项目,9月底比6月底新增327个落地项目;2016年下半年以来,PPP项目呈加速落地趋势,PPP项目对基建投资的拉动作用也将越来越明显,从而拉动今后几年的基建用钢需求。

  受宏观经济增长放缓的冲击,我国主要制造业均已告别高速增长,其中机械制造和船舶制造等制造业已呈现订单大幅下降、产能过剩的局面;预计制造业对我国2017年钢铁需求的拉动作用有限。

  机械制造行业方面,受固定资产投资增速放缓、房地产行业持续波动以及工程机械行业前期产能扩张迅速,产能过剩严重的影响,以国内市场为主的工程机械行业整体呈现明显的下行趋势。2016年1~11月,通用设备制造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11,843.64亿元,同比减少2.80%;专用设备制造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10,893.03亿元,同比减少3.40%;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11,602.84亿元,同比增长12.80 %;金属制品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9,189.58亿元,同比增长6.60%。2016年下半年以来,随着部分PPP等基建项目尤其是大型项目的推进,以及2016年前三季度房地产新开工面积增加,行业出现弱复苏迹象,行业库存消化速度加快。

  汽车制造行业方面,受销售基数低、购置税优惠即将到期及车企产品布局调整等影响,2016年1~9月,国内汽车产销量分别为1,942.20万辆和1,936.04万辆,同比增长13.63%和13.51%。虽然近年来我国汽车保有量已大幅提升,但同时考虑我国每千人汽车拥有量仍处于较低水平,较国际发达国家仍有较大差距,且居民收入水平增长等中长期因素未发生根本改变,2017年,国内汽车制造行业仍有一定增长空间。

  家电制造行业方面,由于前期激励政策提前透支消费能力,导致市场饱和度较高,受制于市场需求疲弱,2016年1~9月,国内家电行业仍延续2014~2015年低速增长或负增长态势。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16年1~9月,冰箱、空调、洗衣机和彩电分别生产7,115.00万台、12,170.70万台、5,573.70万台和12,418.20万台,同比分别增长-0.38%、-1.74%、4.00%和6.90%。

  国内船舶制造行业出现明显产能过剩现象,船舶制造行业经济效益下降。2016年1~9月,国内新接船舶订单量为1,852万载重吨,同比增长1.98%;手持船舶订单量为10,930万载重吨,同比大幅减少17.99%。由于手持船舶订单量呈持续减少态势,预计未来船舶产量以及集装箱需求将继续探底,船舶和集装箱制造业用钢需求将持续下滑。

  出口方面,2016年1~10月,中国钢铁出口有所放缓,预计2017年也将基本保持稳定,对钢铁整体需求贡献有限。

  2016年1~10月,国内钢材出口量为9,263.00万吨,较上年同期增长0.50%,增幅较上年同期大幅下降24.20个百分点;2016年1~10月,国内钢材出口金额达到455.25亿美元,较上年同期减少14.90%;主要系国内钢材价格暴涨使得钢厂出口报价上升,国外的采购商对中国钢材价格的暴涨持观望态度所致。2016年1~10月,国内累计出口棒线材4,123万吨(占比41.70%)、角型材473万吨(占比4.65%)、板材4,394万吨(占比43.11%)、管材142万吨(占比1.38%),分别同比增长4.24%、-5.71%、-0.59%和-1.52%。由于世界经济缓慢稳定增长格局未变,且反倾销发起国并非国内钢材主要出口地区,2017年,钢材出口规模大幅下降的可能性不大。

  二、原材料供给及价格展望

  受国内铁矿石需求下降以及主流矿山扩产影响,外矿价格持续上涨的概率较低;但受人民币贬值,以及海运成本波动影响,国内钢铁企业铁矿石采购成本将有所波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亦导致煤炭(焦煤)价格大幅上涨,且短期内煤炭价格回落的可能性不大。预计2017年原材料成本的上升压力将对钢铁行业盈利空间形成挤压。

  铁矿石方面,2016年1~11月,国内铁矿石进口量9.35亿吨,同比增长9.2%,对外依存度达到86.8%。受此影响,国内钢铁企业进口铁矿石议价能力持续削弱;国产铁矿石价格走势主要表现为跟随国际铁矿石价格变动。2016年,受以国内钢铁行业复苏需求增长及主流矿山产量释放低于预期影响,铁矿石价格不断攀升,截至2016年11月底,国产和进口铁矿石价格分别为589.70元/吨和643.44元/吨,分别较年初增长34.02%和79.57%。值得注意的是,自2016年11月以来,进口铁矿石价格已开始持续超过国产铁矿石价格。

  据巴西淡水河谷三季度产量报告披露,预计其2016年铁矿石供应量为3.4亿吨,2017年供应量将增加至3.6~3.8亿吨,增产约3,000万吨。澳大利亚方面,2016年力拓产量在3.25~3.30亿吨间波动,2017年力拓增产规模约为700万吨,全年产量约为3.30~3.40亿吨;2016年必和必拓铁矿石供应量预计为2.57亿吨,2017年,其增产规模为1,200万吨;2016年,FMG产量预计为1.69亿吨,2017年无增产计划,最终发货量可能在1.65~1.70亿吨间波动。除了主流矿山,澳洲Royhill新增供应2,000万吨左右;同时,印度出口禁令的解除,也将新增加市场供应预计将达到900~1,000万吨。考虑到2017年,国内粗钢产量将有所下降,国内铁矿石需求将有所下降;未来铁矿石价格大幅上涨的可能性不大。但受美联储加息以及未来加息预期形成影响,人民币依然面临较大贬值压力;同时,全球经济复苏导致国际海运成本有所上升。综合上述因素考虑,2017年,国内钢铁企业铁矿石采购成本出现增长的可能性较低,但存在一定波动。

  焦煤方面,由于煤炭与钢铁同属于产能严重过剩行业,围绕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展开的“去产能、去杠杆”执行力度很大且成效显著,导致煤炭价格持续上行。截至2016年11月底,主焦煤、肥煤和1/3焦煤价格分别为1,530元/吨、1,480万/吨和1,130元/吨,分别较年初上涨212.24%、150.85%和182.50%。2017年,宏观经济企稳、PMI指数回升以及通胀预期的形成均导致煤炭价格上涨压力较大。

  三、区域分化展望

  布局在沿海(河)港口,铁路干线或矿山(铁矿、煤矿)附近的钢铁企业运输成本较低;在国内供给过剩、需求下滑的情况下,具有运输成本优势的钢铁企业盈利能力较强,信用风险相对较小。

  近年来,国内钢铁企业铁矿石对外依存度持续上升,2016年1~11月,达到86.8%。由于国际铁矿石经由华东、华北、东北各港口中转销往国内,地处东部沿海地区的钢铁企业在铁矿石运输成本压缩方面具备天然优势。国内东部地区水系发达、通航条件较好,通过二程船运,华东、华北以及东北地区具备铁矿石运输成本压缩的优势。以长江水系为例,铁矿石内河运输价格为0.05元/吨公里左右,假设500公里为半径,铁矿石运输成本为20元/吨左右。相比之下,内陆包括西北、西南地区的铁矿石资源通过铁路转运到厂,其铁路货运价格0.086元/吨公里,假设1,000公里为半径,铁矿石运输成本为86元/吨,运输成本相对较高。

  从国内资源分布情况来看,由于华北、东北的铁矿石资源较为丰富,区域内铁矿石产量也位居国内前列。2016年1~11月,华北、东北铁矿石产量分别为54,467.47万吨和12,341.31万吨,两区域内产量占全国产量的56.73%。其次,西南、西北地区铁矿石产量亦处于较高水平,两区域产量占全国产量的28.80%。由于前期受行业景气度下行关停的矿山主要集中于华北、东北地区;未来,若国际铁矿石价格持续上升,前期关停矿山复产将进一步推高华北、东北地区的铁矿石产量及其占国内铁矿石产量的比重。未来,具备铁矿石矿产资源或处于东北、华北区域内企业的铁矿石成本控制优势将有所凸显,其竞争能力有望得到提升。

  表3 2016年1~11月我国各地区铁矿石产量(单位:万吨)

  华东

  华南

  华北

  西北

  西南

  东北

  华中

  2015年1~11月

  10,383.70

  2,857.20

  54,406.10

  13,235.70

  20,895.70

  17,885.90

  5,462.00

  2016年1~11月

  10,380.37

  2,113.70

  54,467.47

  12,646.15

  21,267.35

  12,341.31

  4,546.04

  从截至2014年底的数据来看,我国煤炭主要分布在华北和西北地区,基础储量分别为954.49亿吨和797.09亿吨,分别占全国煤炭储量的40.50%和33.82%。西南和华东地区同样具备一定优势,分别占全国煤炭储量的9.58%和7.64%。据此,华北和西北地区的企业在煤炭资源禀赋方面具备优势,同时由于东部地区铁路运输网络发达、运输效率高,区域内钢铁企业也具备一定优势。

  此外,东北、西北、西南地区钢材产品外销比例较高,跨区销售的钢材均要附加较高的运输成本。钢材的铁路货运价格为0.103元/吨公里,假设1,000公里为半径,钢材运输成本103元/吨。区域内钢材销纳内力强的华东地区,以及以华东地区为重点销售市场的华北地区具备较高的产成品物流成本控制优势。从冶金工业规划研究院统计的钢材外销情况来看,华东是东北、华北、华东、中南钢铁企业的核心区域市场,是西北地区钢铁企业的重点市场;中南是中南、西南钢铁企业的核心区域市场,是东北地区、华北地区的重点市场。考虑到国内钢材产品平均运距在1,000公里左右,东北、西北、西南地区外销比例较高,跨区销售的钢材均要附加较高的运输成本。

  表5 各区域钢材重点区域市场流向矩阵

  消费区域

  东北

  华北

  华东

  中南

  西北

  西南

  生产区域

  东北

  ++

  +

  +

  +

  华北

  ++

  ++

  +

  华东

  ++

  中南

  ++

  ++

  西北

  +

  +

  ++

  +

  西南

  ++

  ++

  资料来源:冶金工业规划研究院。

  注:“++”表示主要销售区域、“+”表示次要销售区域。

  经济发达、固定资产投资规模较大的区域用钢需求旺盛,主要下游市场布局于这些区域的钢铁企业销售情况良好,整体信用风险较小。

  从房地产行业先行指标来看,2016年1~11月,华东、华南、华北以及华中地区新开工面积和土地购置面积均保持同比增长态势。值得注意的是,华南、华北地区土地购置面积保持较高速度增长,区域内地产行业中长期稳定发展可期;相对而言,华东、华中地区由于土地购置面积增速明显放缓,其房地产市场增长稳定性相对较弱。2017年,华东、华南、华北以及华中地区房地产市场都将保持较为稳定的发展,区域内建材用钢需求将保持稳定增长。西北、西南和东北地区新开工面积和土地购置面积均呈下降态势,同时,考虑到国内地产调控政策依然以二三线城市去库存为主线;未来区域内房地产投资和建设速度可能将出现一定程度下降。2017年,西北、西南和东北地区的建材用钢需求可能将出现下滑。

  表4 2016年1~11月我国各地区房地产新开工面积和土地购置面积累计值和同比增速(单位:万平方米,%)

  指标

  华东

  华南

  华北

  西北

  西南

  东北

  华中

  新开工面积

  累计值

  48,982.19

  19,051.57

  16,140.49

  12,927.98

  20,816.95

  7,382.82

  26,001.46

  同比增速

  8.83

  15.78

  14.63

  -2.13

  -5.12

  -13.53

  21.85

  土地购置面积

  累计值

  7,716.61

  2,172.39

  1,753.77

  1,129.95

  2,536.08

  1,438.40

  2,298.53

  同比增速

  5.63

  21.58

  33.36

  -40.42

  -29.02

  -23.79

  7.92

  由于进入执行阶段的PPP项目主要集中在市政、交通等基础设施领域以及学校、医院、体育等公共服务领域,预计项目的执行对当地建材用钢有一定的拉动作用。从全部入库的PPP项目区域来看,华东地区总投资额为3.04万亿元(占24.43%),华南地区总投资额为0.56万亿元(占比4.52%),华北地区总投资额为1.17万亿元(占比9.42%),西北地区总投资额为1.90万亿元(占比15.25%),西南地区总投资额为3.47万亿(占比27.87%),东北地区总投资额为0.82万亿元(占比6.61%),华中地区总投资额为1.48万亿元(占比11.89%)。2016年以来,入库项目审批执行速度明显增加,未来项目执行将对华东和西南地区基础建设投资起到明显的拉动作用;PPP项目落地对该区域内建材用钢有一定的拉动作用。

  受地理环境、国家经济发展重心、基础建设力度以及教育水平等因素影响,导致区域经济发展失衡现象。区域经济发展失衡主要通过不同地区间工业发展水平而作用到钢材需求之上,工业总产值和区域用钢需求呈高度正相关关系。从第二产业工业总产值的角度看,2015年,华东地区以10.53万亿元工业总产值位居全国第一;其次为华中、华南和华北,相关工业总产值分别为3.83万亿元、3.71万亿元和2.77万亿元;西南、西北和东北地区相对落后,工业总产值分别为2.38万亿元、2.15万亿元和2.14万亿元。

  四、产品分化展望

  热轧产品的毛利率高于同类型冷轧产品,且热轧工艺毛利率相对稳定;建材用钢以及中厚板产品受产能过剩影响,毛利水平较低。以热轧产品为主的钢铁企业具备较高的信用质量,相对而言,建材用钢以及中厚板产品为主导的钢铁企业信用质量较弱。

  表5 钢铁行业下游主要用钢品种

  行业下游

  主要用钢品种

  房地产、基础设施建设

  螺纹钢、普/优线材、工字钢、H型钢、中厚板、管材

  机械

  中/厚板材、管材、棒材、冷/热轧薄板

  汽车

  冷轧板、热轧板、镀层板

  家电

  冷轧板、热轧板、镀层板

  船舶

  中厚板、型材、管材

  出口

  螺纹钢、型材、板材

  2016年,由于房地产和基建行业用钢需求超预期增长,建材用钢价格大幅增长;截至2016年11月底,Φ25mm螺纹钢、Ф25mm普通圆钢和Φ6.5mm高速线材价格分别为3,160元/吨、3,250元/吨和3,170元/吨,分别较年初增长57.21%、56.25%和67.72%。除冷轧产品以外,螺纹、热轧和线材均存在对应的期货产品,导致相关产品价格相关系数较高,价格趋势性波动行情下联动效应明显增加 。相比之下,冷轧品种价格更多取决于供需博弈,与黑色期货的关联性相对于其他品种来说较小。2016年1~11月,同类型冷轧和热轧吨钢产品价差在600元~1,600元区间波动。国内冷轧产品起步较晚,但供需缺口导致产能快速扩张,产能严重过剩导致同类型冷热轧产品价格差异缩小。截至2016年11月底,3mm热轧普通薄板和3mm冷轧普通薄板价格分别为3,720.00元/吨和5,080.00元/吨,分别较年初上涨77.99%和57.76%;冷轧板价格上涨的幅度明显低于热轧产品。

  成本方面,粗钢成本构成中原燃料成本占80%、其他制造成本占10%、折旧成本占6%和人工成本占4%,粗钢成本受原燃料价格影响较大。在假设粗钢成本一致的前提下,加工和制造费用对各类产品的边际成本影响较大。通常热轧产品成本较粗钢高300元/吨左右;冷轧工艺复杂、设备先进,其较高制造费用和折旧费用使冷轧产品成本明显高于同类型热轧类钢材产品,同类型冷轧产品制造费用较热轧产品高700元/吨左右。螺纹钢产量庞大,吨钢折旧费用最低;加工成本最为成熟导致其他制造费用很低,目前螺纹钢制造成本较粗钢高120元/吨左右。受生产工艺相对复杂影响,中厚板制造成本较粗钢高450元/吨左右。

  受上述因素影响,各类产品毛利率水平分化明显;国内钢铁行业结构性产能过剩的特征较为明显。2016年以来,各类钢材毛利率均出现明显改善,但毛利率水平分化的情况依然显著。截至2016年底,同类型冷轧板和热轧板毛利率分别为15.0%和17.5%,冷热轧板材的毛利率水平相对其他类型钢材较高;螺纹和中厚板的毛利率水平亦有所回升,分别为4.5%和-1.3%,但二者回升幅度和所处水平均远低于冷热扎板材。

  注:毛利测算是在假定铁前成本一致,主要考虑不同产品加工费用和市场价格而做。

  2017年,以基建和房地产为代表的建筑行业增速可能放缓,建筑类用钢价格上行的空间较小;考虑到原材料价格上涨的可能性较大,螺纹钢毛利率水平将受到较大压力。冷热扎产品下游制造业用钢相对稳定,因此,热轧板材的毛利率将维持在较高水平;由于冷轧产品未来还存在前期在建的新增产能投放,冷轧产品价格将继续承压,其毛利率水平有一定下行压力。

  五、财务风险展望

  2016年以来,受原材料成本上升以及下游需求超预期增长影响,国内钢铁行业盈利水平明显改善。偿债能力方面,由于行业盈利能力水平提高,多数企业偿债能力大幅改善。钢铁企业现金流量和收益质量均出现一定程度好转;但在供给侧改革及兼并重组的影响下,未来钢铁行业信用风险分化将日益明显。

  1.盈利水平

  从营业利润来看,2016年1~9月,受下游需求超预期增长,钢材价格大幅上升影响,大部分企业实现扭亏,50家主体 营业利润中位数为1.42亿元,较2015年16.59亿元营业利润亏损大幅明显好转,接近2014年全年营业利润水平。华北区域营业利润规模明显增长,华东地区营业利润规模小幅下滑。其他2015年亏损区域中,仅华南地区实现营业利润扭亏,相反,东北和西北营业利润亏损规模依然较大。

  从净资产收益率来看,2016年1~9月,50家主体的净资产收益率中位数为0.55%,较上年同期提高3.55个百分点,较上年全年提高10.60个百分点,行业盈利水平大幅改观。值得关注的是,东北和西北区域的净资产收益率中位数分别为-0.22%和-21.98%,区域盈利状况未得到改观。

  结合上文对下游需求以及钢材价格的分析,2016年,50家主体实现大面积扭亏已成定局。但东北和西北区域需求依然不振、费用压缩能力较差,短期内其延续亏损的可能性较大。

  2.现金流情况

  从收入实现质量来看,2016年1~9月,50家主体现金收入比中位数为103.43%,较上年同期下滑2.02个百分点,较上年全年水平下滑2.44个百分点,系2016年以来钢铁行情整体向好,钢铁企业为争取市场份额加大赊销力度所致。分区域看,华中和华南地区收入实现质量明显好转,西北地区收入实现质量明显恶化。

  从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来看,2015年,11家主体经营活动现金呈净流出态势,主要系原材料采购成本和钢材销售价格倒挂导致的亏损所致。2016年1~9月,以上11家主体经营活动现金净流出状况明显好转;其中5家主体经营活动现金表现为净流入,其余6家经营活动现金净流出规模明显减小;主要系2016年1~9月,国内钢材价格超预期增长所致。但经营活动现金流量持续净流出的情况仍然值得关注,其中3家主体位于西北,西南、东北和华东各1家。

  3.偿债能力

  截至2016年12月底,50家主体信用债市场债券余额合计达3,782.75亿元 。其中,2017年集中到期压力较大,年内合计有1,701.00亿元债券到期(占比达44.97%);具体来看,2017年内3月、7月和8月集中到期压力,分别有289.00亿元、240.70亿元和296.00亿元债券到期。

  从流动比率和速动比率来看,截至2016年9月底,50家主体的流动比率中位数为0.67倍,较上年同期未发生变化,较上年末提高0.04倍;50家主体的速动比率中位数为0.43倍,较上年同期下降0.01倍,较上年末未发生变化。分区域看,华南地区流动比率和速动比率较上年同期明显好转;西北地区流动比率和速动比率明显恶化。

  从现金流债务保障程度上来看,2016年1~9月,50家主体的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带息债务中位数为0.06倍,较上年同期提高0.03倍,较上年全年水平无变化;50家主体的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流动负债中位数为0.06倍,较上年同期提高0.03倍,较上年全年水平无变化。分区域看,华北和华东地区现金流债务保护能力明显好转;其他区域变动不大。但值得关注的是西北和东北地区指标任处于较低水平,现金流债务保护能力仍然较差。

  从EBITDA对债务保障程度来看,2016年1~6月,50家主体的EBITDA带息债务保障倍数中位数为0.07倍,较上年同期提高0.02倍,较上年全年水平提高0.02倍;50家主体的EBITDA利息保障倍数中位数为3.73倍,较上年同期提高0.50倍,较上年全年水平提高2.22倍 。

  六、信用等级迁移情况

  截至2016年底,钢铁行业存在有效级别的发行主体共50家,其中AAA级主体15家(占30%),AA+级主体12家(占24%),AA级主体9家(18%),AA-级主体11家(占22%),BBB+级、CC级和C级主体各1家(均占2%)。

  2016年,涉及级别调整的企业共18家。主体级别下调的发行主体共10家,其中2家在级别下调后评级展望由“负面”调整为“稳定”,2家在级别下调后评级展望维持为“稳定”,5家在级别下调后评级展望维持为“负面”。主体级别未发生变动但评级展望被调整为“负面”的发行主体共7家。主体级别上调的发行主体仅1家。

  表6 钢铁行业主体信用等级迁移情况

  截至2016年底发行主体信用等级

  AAA

  AA+

  AA

  AA-

  A+

  BBB+

  CC

  C

  合计

  截至2015年底发行主体信用等级

  AAA

  14

  1

  15

  AA+

  11

  2

  1

  14

  AA

  6

  4

  1

  11

  AA-

  1

  6

  7

  A+

  --

  1

  1

  BBB+

  --

  --

  CC

  1

  1

  C

  0

  0

  -

  1

  1

  合计

  15

  12

  9

  11

  --

  1

  1

  1

  50

  企业性质来看,中央国有性质主体共16家,其中3家主体级别下调(占比18.75%);地方国有性质主体共29家,其中13家主体级别下调(占比44.80%);民营/外资性质主体共5家,其中2家主体级别下调(占比40.00%)。从分区域来看,西北地区级别(或展望)下调主体数量为7家,占区域内发债主体数量的87.50%;其次为东北和华东,两区域内级别(或展望)下调主体数量均为3家,分别占各自区域内发债主体数量的42.86%和18.75%;再次为华南和华中,两区域内级别(或展望)下调主体数量均为2家,分别占各自区域内发债主体数量的66.67%和50%。华东地区无级别(或展望)下调主体。从区域内主体级别下调数量及其各自区域内占比情况来看,主体级别调整基本符合上文所述区域内信用品质分化的逻辑。

  严重亏损是主体级别(或展望)下调的重要原因。2015年,钢材价格单边大幅下跌,受区域和产品结构等因素影响,17家级别(或展望)下调主体的净资产收益率和销售毛利率大幅下滑;2015年全年,17家级别(或展望)下调主体净资产收益率中位数为-28.64%,较30家级别未下调主体净资产收益率中位数-0.67%低27.97个百分点;2015年全年,17家级别(或展望)下调主体的销售毛利率中位数为-1.71%,较30家级别未下调主体销售毛利率中位数5.54%低7.25个百分点。此外,17家级别(或展望)下调主体的费用控制能力亦相对价差。

  财务杠杆方面,截至2015年底,17家级别(或展望)下调主体的资产负债率中位数达到80.38%;其中超过90%的有3家,超过80%的有10家;30家级别(或展望)未下调主体资产负债率中位数为68.33%,超过80%的仅3家。截至2016年9月底,级别下调主体杠杆过高的问题未得到明显改观。财务杠杆较高,17家级别(或展望)下调主体财务负担沉重,2015年,其财务费用/营业总收入中位数达到5.40%,对主体营业利润构成明显侵蚀;相比之下30家级别(或展望)未下调主体财务费用/营业总收入中位数为3.01%,显著的低于级别下调企业。

  偿债能力方面,17家级别(或展望)下调主体2015年度的速动比率中位数为0.30倍,且呈现持续下滑态势;30家级别(或展望)未下调主体速动比率中位数为0.51倍,显著的高于级别下调主体。一方面,由于钢材价格于2015年大幅下跌,且该类钢铁企业销售收入、利润总额以及销售收到的现金出现不同程度下滑;另一方面,由于其现金流趋于紧张,钢铁企业拆借规模进一步上升,短期借款比重较大。因此,2015年钢铁企业EBITDA债务保障水平呈下滑态势;受利润总额严重亏损影响,17家级别(或展望)下调主体全年EBITDA对债务无保障能力;相比之下,由于产品结构以及成本控制能力较强等方面原因影响,30家级别(或展望)未下调主体EBITDA带息债务保障倍数为0.08倍。2016年1~6月,EBITDA对带息债务和利息费用保障倍数分别达到0.06倍和3.45倍;级别下调企业的长期债务偿还能力有所改观。

  七、结论

  2016年以来,受原材料成本上升以及下游需求超预期增长影响,国内钢铁行业盈利水平有所改善。国内钢铁行业主要盈利指标、现金流质量和偿债能力均有所改善。

  2017年,钢铁行业面临的主要考验来自于原材料成本的波动增长,以及国内用钢需求所呈现的整体下滑趋势。展望2017年,钢铁行业信用风险分化将日益明显具备良好区域优势以及资源禀赋的钢铁企业信用品质将有所提升;较大的生产规模、多元化的产品结构以及毛利水平高的产品类型对钢铁企业的信用品质亦有一定提升。反之,将对钢铁企业的信用质量产生拖累。

2017钢铁产业政策相关文章:

1.2017钢铁股票怎么样

2.2017年国家最新创业政策

3.2017年两会产业政策对股市的影响

4.2017产业结构调整政策

5.2017行业前景排名

28526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