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遗传与智商之间的关系
智商就是IQ(IntelligenceQuotient,的简称)。通俗地可以理解为智力,是指数字、空间、逻辑、词汇、创造、记忆等能力。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关于遗传与智商之间的关系,希望大家喜欢!
遗传与智商之间的关系一
早在1906年就有研咳嗽比衔智力在80-90%的程度上是由遗传决定的,甚至哈佛大学的R.J.享斯顿(R.J.Herrnstein)教授考察了智力测验的历史资料以后,于1971年还得出了相仿的结论。但普林斯顿大学的利昂.J.凯铭(LeonJ.Kamin)教授却持有相反的观点,他认为智商仅仅是遗传的论点证据不足,而与环境等因素有关。
在苏格兰、法国、荷兰及美国等地对6-19岁的孩子所做的调查一致表明:
①家庭人口越多,子女的智力通常越差;
②智商高低与出生次序有关,大的孩子比小的孩子智商高些,这种智商随出生次序降低的现象尤其表现在子女间隔年限特别短的家庭中;
③单亲家庭对子女的智力发育有不良影响,孩子智力水平较低,调查还发现,这种儿童智力缺损现象既便在父亲暂时不在而没有任何重压的家庭环境下也会发生,并且,在家庭重建后则有利于子女智力的发育;
④双胎或多胎儿童的智商测验分数及其它智能测试分数也总是大大低于一般儿童;
⑤年龄较大的母亲所生的孩子比年龄较轻的妇女所生的儿童的智商要高;
⑥环境,包括家庭环境和社会环境,环境与智商的关系是成正比的。
尽管如此,智商具有遗传性则是肯定的,专家们长期跟踪调查可以证明这一点。例如,200多年前,美国一位博学多才的神学家嘉纳塞爱德华的八代子孙中,出了13位大学校长,100多位教授,60多位医生,20多名议员,120人大学毕业,14人创建了高等学校,还有人当上了副总统和大使。而与他同时的一位纽约酒鬼、赌徒马克斯朱克,也有八代子孙,则出了300多个乞丐,7人被判死刑,63人因偷盗被监禁,喝酒死亡或残废者达400人。
虽然智商是由遗传支持的,但智商更可后天培养。君不见一个世代为农民的家庭里一举出了四、五个大学生,而这些都与他们贫穷的家境和严厉的家教有关。也有的双亲均是高知,但后代却资质平平。因此,一个人很聪明或有高智商,则是遗传天资和后天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贫困是成材的动力,严教是出人才的源泉,爱因斯坦说过:天才=1%的聪明+99%的勤奋
遗传与智商之间的关系二
无数事实表明,智慧与才能虽不是完全由遗传所决定,但是与遗传有一定的关系。
遗传对智力发展的作用是客观存在的。目前普遍使用的智力测量标准是“智商”。智商为200分制,即最高的分数是200,最低的是0。
90-110分者属于正常智力的范围;120-140分者为聪明人;140分以上的则是绝顶聪明的人或称天才,分数越低,表示智力越差。70分以下的为智力低下,其中50-70分者属于愚笨,25-50分者为痴呆,0-25分者为白痴。较高智商父母的子女往往比较聪明,反之亦然。
据统计,父母的智力高、孩子的智力往往也高;父母智力平常,孩子智力也一般;父母智力有缺陷,孩子有可能智力发育不全。有人长期研究过一群智商在140分以上的孩子,发现这些孩子长大后一直保持优秀的才智。他们子女的智商平均为128分,也远远超过一般孩子的水平。而对于精神缺陷者,他们的孩子有59%精神缺陷或智力迟钝。
但是,智力的实际表现还要受到主观努力和社会环境的很大影响,后天的教育,训练以及营养等因素起到相当大的作用。没有这一条,再好的遗传基础也不行。可以设想,即使是具有特殊脑结构的“神童”,如果一出生就落入狼穴,也只能长成“狼孩”。
自古以来,出现了许多高智能结构的家族,如音乐家巴赫家族的8代136人中,有50个男是著名的音乐家;莫扎特和韦伯家族的几代人中都有著名的音乐家。我国南北朝时著名的科学家祖冲之的儿子祖恒之、孙子祖皓都是机械发明家,又都是著名的天文学家和数学家。智力的这种家族聚集性,一度被认为遗传决定智力的例证。然而,家庭也是智力发展最基本的环境因素,家庭提供了定向教育培养的优势条件。智力的家族聚集性现象,恰恰说明了先天和后天因素对智力发展的作用。
由此可见,遗传提供了智力的基本素质,后天因素则影响其发展的可能性。因此,要想使后代智力超群,就必须在优生和优育上一起下功夫,使孩子的智能潜力得到最充分的发挥。
关于遗传与智商之间的关系相关文章:
1.遗传与智商
3.智商的七大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