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 > 学习方法 > 各学科学习方法 > 阅读答案 > 青桐令阅读题答案

青桐令阅读题答案

时间: 淑航658 分享

青桐令阅读题答案

  《青桐令》是一篇优美的文章,对于这个文章的阅读题,你知道答案吗?下面是学习啦小编收集整理的《青桐令》阅读题目及其参考答案以供大家学习。

  《青桐令》阅读原文

  ①青桐立在月光里,那是一种美好的形象。在高岗上,它令人喜欢,让人怀想。在乡村的植物中,青桐是最与人心相通的,也最与质朴的黄土和素简的生活相通。

  ②其实,青桐是乡村最为稀少的树之一。我很少看到乡村里有成群的青桐。大多是一棵,突兀地站在村头。多的时候,也无非两三棵。这种独立的树,或许正应该独立着。它在月光里,高大挺拔,莞尔修正。月光清亮,青桐清净,月光和青桐的身影交织着,就很能让人想起乡村上那些一直留着的灵魂了——他们也大都在乡村的月光里立着,瞩望着乡村。

  ③我一直想:青桐是被露水浇灌的。它在春天长出宽大的叶片。露水在朝阳之中,从叶片的中间向边缘滑落。而到了秋天,它的叶子开始飘散,那些露水,从青桐的树尖,从青桐的皮肤上,一点点地渗透进去。设若没有露水,世上是难得有如此清洁的树的。它清洁得让人只可在月光里远远地看它,远远地,有如神明。

  ④丰子恺先生为青桐也就是中国梧桐写过一篇耐读的文字,就叫《梧桐树》,感叹梧桐树叶子的一生,就是树本身的容颜。他借古人诗“高高山头树,风吹叶落去。一去数千里,何当。还故处”来抒发情怀。他还画过一幅漫画《深秋佳兴打桐子》。看了总让我想起桐城的一首民谣:童子打桐子,桐子落,童子乐。丰子恺先生是有禅意的人,他的文字有风骨,他笔下的风物也都附着氤氲的鲜活的灵魂气息。

  ⑤乡村上所称“桐”的树有多种。世人常说的那种凤凰止于其上的,就是青桐。青桐有花,所谓桐花。清代陈溟子《花镜》:“梧桐,又叫青桐。皮青如翠,叶缺如花,妍雅华净。四月开花嫩黄,小如枣花。五六月结子,蒂长三寸许,五棱合成,子缀其上,多者五六,少者二三,大如黄豆。”古往今来,不少人为青桐写过诗词。比如“桐花万里丹山路,雏凤清于老凤声”,这真是好诗,李商隐总让人动情。温庭筠有“梧桐树,三更雨,不道离情正苦。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明”,李煜有“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如此,青桐还寄托着相思与离愁了。我喜欢武侠小说,少年时期读《书剑恩仇录》,“霍青桐”这名字真的好,有种遗世独立的美。就喜欢这个驰骋在大漠里的女子,为她的惊世骇俗而震慑,也为她的深情大义而折服,恰像青桐树,要么,在挺拔中撑出一伞青翠,要么,只向着月光独立着光净的树干。

  ⑥乡村上另一种树,也叫桐树,但不是青桐,叫“桐子树”。家乡的桐子树,多栽于坟头,虬曲盘旋。每到春深,白中透红或稍稍泛黄色的桐花,艳丽繁复,云蒸霞蔚。秋天结实,可榨桐油。还有一种大多数人所知道的也称之为“梧桐”的,便是异族引进来的行道树法梧。本名叫悬铃木。这名字同样让人怀想,有极强的画面感,犹如它故乡法国的油画风景。在此之外,还有一种树,也与“桐”沾边,泡桐树,开紫花,高大,速生。曾一度成为中国大地上的极为常见的树木,开紫色的纠缠在一起的花朵。

  ⑦真正的桐,就是青桐。独立着,如有灵魂般的孤傲;又常以不蔓不枝的形象示人,因此便如剑一般,常被藏于自然的箧中。即使有花,也是细碎而深秀的;即使有果,也是高远而内敛的。青桐既成了乡村上那些读书人的观照,又是普通的农家子弟的念想。青桐在月光里,在秋雨里,在夕阳里,在吹吹打打的唱诗声里,都是不卑不亢,都是直指苍天,了然生死。

  ⑧青桐的实用之处至今想来也无非三样:古人用来制琴,制上好之琴——那一定有种幽静之况味。第二种用处是皮可用来制绳。将新鲜的青桐皮置于水中,浸泡半月,捞起,晾干,便形成极有韧性的粗纤维。以之制绳,拉力大,且经久不折,为人所喜欢。第三种用处便是它的籽实,可炒食,也可榨油。只是现在,乡村上的青桐也少了。制琴已成绝唱,制绳亦已不必,炒食桐子更已遥远。

  ⑨我第一次知道青桐,便是老家村头高岗上那树在月光里的模样,独立着。我喜欢青桐光洁的皮肤,喜欢从它的叶片上滑落的露水。后来,又开始喜欢它在月光里的清寂。而我所移居的日益繁华的城市里,有一日突然长出大片的青桐来。我反复地看了几次,觉得与乡村上的青桐有异。至于异在什么地方,也说不出来。既然说不出来,便不觉得它是青桐,只是景观树罢了。我喜欢的青桐,它高大挺拔,独立莞尔;它清净清幽,如琴如梦;它孤寂嶙峋,如骨如灵;它聚集着我乡村上祖先们的瞩望,永远在月光里,倾听……

  《青桐令》阅读题目

  11.从全文看,作者笔下的青桐有哪些特点?请分条概括。(4分)

  12.文章第⑥段写到另外三种“桐”,有什么用意?(4分)

  13.按照要求完成下面两个题目。(8分)

  (1)从语言表达的角度赏析下面的语句。

  我喜欢青桐光洁的皮肤,喜欢从它的叶片上滑落的露水。后来,又开始喜欢它在月光里的清寂。

  (2)理解下面句子的含义。

  青桐既成了乡村上那些读书人的观照,又是普通的农家子弟的念想。

  14.第⑨段作者说“而我所移居的日益繁华的城市里,有一日突然长出大片的青桐来。我反复地看了几次,觉得与乡村上的青桐有异。至于异在什么地方,也说不出来。”你认为“异在什么地方”?请试作探究。(8分)

  《青桐令》阅读答案

  11.高大挺拔,独立莞尔;清净清幽;孤寂嶙峋;高远内敛;有实用价值。(4分)

  12.写出了另外三种“桐”与青桐的不同:桐子树虬曲盘旋,花色艳丽;法梧有极强的画面感;法桐极为常见,花朵纠缠。作者宕开一笔,用它们衬托青桐的简净独立、高远内敛的独特品质,丰富了文章意蕴。(4分)

  13.(1)使用排比、拟人的手法,概括了青桐的美质,突出了作者对青桐的挚爱之情,反映了作者由喜爱青桐的外在到喜爱其本质的变化过程。(4分)

  (2)不蔓不枝,孤傲内敛的青桐形象象征着乡村上那些读书人,也给了他们精神上的启示;普通农家子弟具有青桐不卑不亢、质朴坦荡的特点,他们也从青桐那儿受到了影响和启示。(4分)

  14.①眼前的青桐是“大片的”,记忆中乡村的青桐很稀少,大多是一棵,突兀地站在村头,多的时候,也无非两三棵;②城市里的青桐是强行移栽过来的,不是自然生长出来的,因而缺少自然中的青桐那些美质;③繁华的城市里的青桐失去了在乡村的月光里立着的环境,失去了内在的灵魂,也不可能承载着“乡村上祖先们的瞩望”;④作者真正关注的是青桐的内质,而不是外在,这样“大片的青桐”带着城市急功近利的色彩,在作者眼里只是普通的景观树而已。(8分)

  《花的风骨》阅读原文

  赵丽宏

  ①说起花的风骨,人们都要说梅花。在江南,也处处有梅花。梅花开在严寒之时,使无花的冬天提前有了春意。少年时代,在上海郊区的一所寄宿中学念书,学校附近有一个小花园,花园里有一片小小的梅林。冬春之交时,梅花盛开,我和几个同学经常相约去看梅花。这时,天气已经不怎么冷,看不到冰雪,风中已有几分湿润的春意。记忆中那片梅林是湖畔的一朵温柔的红云。它们并没有使我联想起什么傲雪斗霜的铮铮风骨,那一片红云,只是春天来临的象征。

  ②在江南,还有什么花像梅花那样,也能预报春天的来临呢那大概总是有的。

  ③很多年前在崇明岛上,我曾在一片荒凉的海滩上认识一种奇妙的小花,至今无法忘怀。那时,我在崇明岛临海的东端上参加围垦。在海滩上用泥土垒起一条长堤,挡住海水,被长堤圈住的海滩便成了农田。人的奋斗,使大自然千万年才形成的沧海桑田变成了几个昼夜之间的事情。然而这些新围出来的农田却无法耕种,播下粮种,常常是颗粒无收。为什么因为被围垦的海滩是盐碱地,不适宜种庄稼。连生命力极强的芦苇在那里也无法生存。于是人们便在这些盐碱地里放入淡水,水可以冲淡田里的盐份,又可以养鱼,一举两得。我被留在海边守鱼塘,度过了寂寞的一年。面对着荒芜的盐碱滩,难免联想起那些艰难孤独的人生,也难免顾影自怜。在大地的同一纬度上,只要春天一到,江南的大地上便花红柳绿,生命繁衍得轰轰烈烈,而这里,光秃秃的土地上只有白森森的盐花。寒冬尚未结束,但也已进入尾声。

  ④有一天,我发现盐碱滩上星星点点长出一些绿色的嫩芽。它们的叶瓣细小,却翠碧清秀,令人欣喜。海滩上寒风呼啸,这些翠绿的嫩芽似乎毫不在乎,迎着凛冽的风一点点伸展蔓延,没有什么力量那阻止它们的成长。有时候,从海上卷来的风猛烈得能把树连根拔起,能将屋顶整个掀掉,然而对这些贴地而生的绿草,它们显得无可奈何。这些扎根在盐碱地里,冒着严寒生长的植物,引起我极大的兴趣。我看着它们一天天大起来,高起来,长成了一蓬蓬小灌木似的绿球。它们为荒凉的盐碱滩铺上了一层斑驳的绿地毯。

  ⑤当地的农民告诉我,这是一种只在盐碱地上生长的野草,叫盐碱草。初春时,寒意未消,大概就是梅花开放的时节,盐碱草也开花了。这是一些淡紫色的小花,它们的蓓蕾小如米粒,乍开时并不显眼,要留心看才能发现。可是,等到所有的蓓蕾一起怒放时,盐碱滩上便出现了美妙的景象,只见一片片雪青的轻云,在风中飘摇。这时,风依然刺骨,盐碱滩上白花花的盐渍仍在,而笼罩大地的荒凉却已经不复存在,是这些活泼动人的小花驱逐了荒凉。这些小花,还引来了成群的蜜蜂。蜜蜂欢叫着在花丛中飞舞的情景,使我感动,我在当时的日记中这样感叹:世界上,有什么花比这些盐碱花更坚强更美丽呢若论坚强,它们不会输给冰山上的雪莲,也不亚于在肥沃的土地上报春的梅花。它们是有着独特风骨的花。

  ⑥我曾经采下一束盐碱花,养在一个杯子里。在一间简陋的茅屋中,那束盐碱花使我感受到了生命的无穷魅力,它们向我展现了江南万花争艳的春天。

  ⑦我想,只要春天如期降临人间,花是不会灭绝的,即便是在最贫瘠的土地上。

  《花的风骨》阅读题目

  16. 阅读③-⑤段,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发生了的变化。(4分)

  ——————————————————————————————

  17. 请从修辞角度,赏析文章中画线的句子。(3分)

  ——————————————————————————————

  18. 下面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 (4分)

  A.文章开头梅花写,表现出它傲雪斗霜的铮铮风骨, 象征着的春天来临。

  B.“毫不在乎”,“迎着凛冽的风一点点伸展蔓延”,看出盐碱花不惧困难,顽强的生命力。

  C.盐碱花不仅能在寒冷之时开放,还能在荒芜贫瘠的环境中坚强地生长,美丽地盛开。

  D.“我被留在海边守鱼塘,度过了寂寞的一年”,可以看出,作者和后文中的盐碱花是有共通之处的。

  E. 作者通过盐碱花和冰山上的雪莲、报春的梅花作类比,表现对雪莲、梅花的贬斥。

  19.“只要春天如期降临人间,花是不会灭绝的,即便是在最贫瘠的土地上。”联系全文,说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4分)

  ——————————————————————————————

  《花的风骨》阅读答案

  16.(l) 在海边守鱼塘,盐碱滩一片荒芜,感到孤独寂寞,顾影自怜;(2) 盐碱滩长出嫩芽,感到欣喜,引起极大兴趣;(3)盐碱花怒放,引来蜜蜂飞舞,使作者感动,于是发出了人生的感叹,赞美盐碱花独特的风骨。(每一点1分,两点3分,三点4分意思对即可,共4分。)

  17.这句话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将“怒放”的盐碱花比作“在风中飘摇的”“一片片雪青的轻云”,(1分)生动形象地表现出盐碱花凌寒盛开、充满生机的景象,(1分)表达出作者对盐碱花由衷地赞美之情。(1分) (答出“比喻”,意思对即可,共3分)

  18. A E (A项“文章开头写梅花”,是为了引起下文写盐碱花身上独特风骨,“并没有使我联想起什么傲雪斗霜的铮铮风骨”; E项应该是“对比”,没有“对雪莲、梅花的贬斥”。每一个2分,共4分。)

  19. 不管生活环境多么恶劣,不管有多少艰难孤独,只要心中永远充满希望(2分),生命就会焕发无限生机,人生就会展现无限精彩(2分)。 (答出一点2分,意思对即可,共4分。)

  以上就是学习啦小编分享的《青桐令》阅读题目及其参考答案,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420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