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学习方法>各学科学习方法>阅读答案>

话说筋骨阅读题答案

时间: 淑航658 分享

  阅读《话说筋骨》这篇文章,你会明白这么一个道理:真正的写作,有筋骨远比皮肉上的光鲜更为重要。下面是学习啦小编收集整理的《话说筋骨》阅读题目及其参考答案以供大家学习。

  《话说筋骨》阅读原文:

  ①所谓筋骨,包括筋肉和骨头两个部分。一个人如果没有筋骨,或者筋骨软弱,即使长再多的肌肉,也终究寸步难行,甚至连独立支撑也很勉强。如果某人被骂作没有骨头,那便是他的奇耻大辱了。

  ②因此,筋骨之重要,不仅关乎一个人的生存与否,而且更关乎一个人的生存要义。所以,在古人眼里,一个能担当大义的人,摆在面前的第一道关口必是劳其筋骨。这里,筋骨早已超出了身体本身的含义,而上升到了人生乃至境界的层面。

  ③对于一个艺术家而言,要创作出更多更优质的文艺作品,有筋骨必然是摆在谋篇布局之前的第一道关口。古人云,言之无文,行而不远。在我看来,这里的“文”,不仅指文采,而且更主要的还是指文章能否“载道”,而欲有所承载,离了筋骨是万万不能的。可以说,载道之文,必有筋骨。而一篇不能载道、没有筋骨的文章,只怕连存世的可能也没有,更遑论穿越时光、流传千古。

  ④这种筋骨,绝不是认识上的似是而非,绝不是态度上的模棱两可,更不是不着边际的顾左右而言他。它所表达的必是掷地有声的启迪,必是见物见人见思想的多棱镜,传递的是一种力量,温暖的是人的心灵。

  ⑤这种筋骨,追求的不是表面的光鲜,不是理解的曲折和艰深,也不是毫无嚼劲的一览无余。相反,它的意蕴犹如冰山漂浮在海面,露出来的只是极少的一部分,其中的大部分则深埋于水下。

  ⑥王国维说:凡一代有一代之文学;楚之骚,汉之赋,六代之骈文,唐之诗,宋之词,元之曲,皆所谓一代之文学,而后世莫能继焉者也。这里的“一代之文学”之所以能够独领时代风骚,流传后世而不朽,莫不与其本身的筋骨有关。“吾将上下而求索”是屈原的筋骨;“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是司马迁的筋骨;“悟以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是陶渊明的筋骨;“我辈岂是蓬蒿人”是李白的筋骨;“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是杜甫的筋骨;“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是苏轼的筋骨;“留取丹心照汗青”是文天祥的筋骨;“蒸不烂,煮不熟,捶不扁,炒不爆,响当当一粒铜豌豆”是关汉卿的筋骨;“铁肩担道义”是李大钊的筋骨;“我以我血荐轩辕”是鲁迅的筋骨……

  ⑦一代之文学因其筋骨的多样性而多姿多彩,因作者的小我与时代的大我互为表里而流淌不息,因其深刻的内涵与时代精神的高度契合而获得永生。没有“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就没有辛弃疾的筋骨;没有“王师北 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就没有陆游的筋骨;没有“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就没有范仲淹的筋骨。

  ⑧在今天,每一位艺术家都希望能够“发现世界不被注意的部分”,从而到达个人艺术的巅峰。但如果没有德艺双馨的艺术追求,企望靠小资的敷衍、靠穿越和玄幻的演绎,从而创作出传之后世、有筋骨的美妙文章,则与缘木求鱼无异。真正的写作,有筋骨远比皮肉上的光鲜更为重要。

  《话说筋骨》阅读题目:

  9.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两项是( )(2分)

  A.对于一个艺术家而言,文艺作品要有筋骨必然是摆在谋篇布局之前的第一道关口。

  B.文章第⑤段中加点的“大部分”与第⑧段中加点的“部分”指代的是同一种东西。

  C.王国维说:“一代之文学”之所以能够独领时代风骚,莫不与其本身的筋骨有关。

  D.一代之文学能够流淌不息,获得永生,乃因其深刻的内涵与时代精神的高度契合。

  E.文章大量引用名人名句,增加了文章的文学趣味,显示了作者丰厚的文化底蕴。

  10.简要分析第④~⑧段的论证思路。(4分)

  11.文章运用了比喻论证方法,请举例分析其作用。(4分)

  12.第⑥段所引用的苏轼的词句不能恰当地证明论点,请从苏轼的作品中另选一句。(2分)

  《话说筋骨》阅读答案

  9.BE(A项与原文相比扩大了范围,原文有“要创作出更多更优质的文艺作品”这个前提条件;C项张冠李戴,将作者的观点强加于王国维身上;D项强加因果,从原文看,文学“流淌不息”的原因是“作者的小我与时代的大我互为表里”。)

  10.①筋骨的标准;②举例论证不朽的作品皆有筋骨;③举例论证筋骨对文学的重要意义;④做到德艺双馨,才能写出有筋骨的文章。(此题需要在仔细阅读第④~⑧段的基础上回答,可以分条回答,也可以用“首先”“然后”“接着”“最后”等字眼来描述作者的论证思路。)

  11.示例:①把思想、见识、内涵等决定文学境界的要素比喻成身体的筋骨,②比喻自然合理,说理浅显生动。(据其他例子,言之成 理也可)(回答此题,首先找出文中运用了比喻论证的段落或语句,然后联系上下文分析其表达效果。分析时要抓住两个要点:一是把什么比作什么,二是将抽象的道理说得生动形象、浅显易懂。)

  12.示例: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此题答案不唯一。结合对“筋骨”的理解和本段所举的其他事例,可知这里的诗词句应当是表达雄心壮志的。回顾我们学过的苏轼的作品,可以很自然地想到“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等名句。书写时要注意不要出现错别字。)

  《穷人的风骨》阅读原文:

  马德

  ①一天,我正要去上课。

  ②突然,有人在背后喊我,声音远远的。我扭头看过去,是一个农民模样的人.但我并不认识他。

  ③他说:马老师,马上就要上课了,我给闺女捎了些钱,麻烦你转交给她。噢,原来他是我们班一个女生的家长:他随即从上衣口角里掏出一沓钱,当时我并没太在意,只是想着让他尽快把钱交给我,因为上课铃已经响了。

  ④但他迟迟不肯给我,不断地数着他手中的钱。我这才注意到,那一沓钱最外面的一张是100元,里边有两张20元,还有一张10元,剩下便是厚厚的一沓两一元的零钞了。他又翻来覆去地数了几遍,嘴里念叨,怎么会少了一张呢。

  ⑤我问:少了多少呢?

  ⑥5元。家长有些难过,嘴里不停地说,走的时候,我明明凑够了,怎么会少了呢?这位父亲显然有些着急了。

  ⑦我说不要紧,就这样先给我吧。家长有些迟疑,但最终还是给了我。后来,家长走了,一边走一边不断地摸自己的衣兜,寻找他那不知道遗失在何处的 5元钱。

  ⑧在搭上自己的5元钱后,我把所有的零钱都换成了整钞。给我的学生时,我也只是轻描淡写,简单地告诉她这是她父亲捎来的。学生点了点头便走了。

  ⑨我深知那一堆零钞的重量。我不想把它压在我的学生稚嫩的双肩上。我知道,我这样做实际上也并没有改变什么,但我似乎只能做到这点儿。

  ⑩我以为这件事就这样过去了。不料一天上午,那位家长又找到我,局促不安地从兜里掏出了5元钱还给我,并说:闺女前些日子写信给我。说我这次给她悄来的钱有些不一样,因为她从来没有收到这家里这么齐整的钱。读完信后,我便猜出了事情的原委,并且总觉到你肯定垫进去了5元钱,所以我今天给你送来了。

  (11)我百般推辞。我说5元钱,就算了吧,但家长执意要还钱。推让半天之后,家长突然生气了,一把将那5元钱塞到了我的手里,简单的几句客气话之后,便一扭头走进了深秋的风里。

  (12)我那位可爱的学生,作为贫穷人家的子女,她竟然知道贫穷人家的钱是什么样子的;我更喜欢这样的父亲,因为他知道贫穷的风骨是什么。

  (13)这个世界上穷人不少,但能够高擎自己灵魂活着的人不多。更多的人常常因为很可怜的一点利益而丢失自己最宝贵的东西,从而使缺少精神之钙的虚弱身体在这个世界猛然跌倒。

  《穷人的风骨》阅读题目:

  1.请你概括文章的中心内容。

  2.试划分文章层次,并说明划分的理由。

  3.请用简要的语言概括文中故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4.文中的叙事,哪些是详写,哪些是略写?

  5.第⑧段中“我把所有的零钱都换成了整钞”的原因是什么?

  6.请用一句简洁的话概括文中父亲的形象。

  《穷人的风骨》阅读答案:

  1.文写一位贫穷的父亲执意“归还”我”为他女垫的5元钱。赞扬他人穷志不穷的高贵品质。(意思对即可)

  2.第①—(11)段为第一层,其他段落为第二层。理由;先叙后议。

  3.起因:一位贫穷的父亲为女儿送钱,却发现少了一张 5元的钞票;经过:“我”搭上自己的 5元钱,并将零钱换成整钞交给他女儿;结果:“父亲”从女儿那儿得知实情,执意还给“我5元钱。

  4.详写:“父亲”送钱和还钱;略写:“我”垫钱、给钱。

  5.“我深知那一堆零钞的重量。我不想把它压在我的学生稚嫩的双肩上。”(意思对即可) 6.“父亲”是一个善良、自尊、人穷志不穷(或有着穷人风骨、气节)的人。

4164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