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兼四部的国学大师阅读理解附答案
国学,是以先秦经典及诸子百家学说为根基,同时期的先秦诗赋、曲与明清小说并历代史学等一套完整的文化、学术体系。下面是学习啦小编整理的学兼四部的国学大师阅读理解附答案,欢迎阅读。
《学兼四部的国学大师》阅读材料
学兼四部的国学大师
——张舜徽先生百年诞辰述感
刘梦溪
2011年,是张舜徽先生诞生一百周年。他1911年8月5日生于湖南省沅江县,没有进过学校,完全靠刻苦自学,成为淹贯博通、著作等身的一代通儒。我曾说章太炎先生是天字第一号的国学大师。章的弟子黄侃,也是当时后世向无异词的国学大师。章黄之后,如果还有国学大师的话,钱宾四先生和张舜徽先生最当之无愧。
张先生的识见是第一流的,每为一学,均有创辟胜解,这有他的《周秦道论发微》可证。“道”为先秦各家泛用之名词,但取义各有界说。经过博考群书、日夜思之,而认为先秦诸家之道论,乃帝王驭民之术,亦即统治术,这是张先生对于先秦思想文化史的一项极大判断,足可成一家之言。
张舜徽先生的独断之识,见于他所有著述,凡所涉猎的领域与问题,均有融会贯通之解。以本人阅读张著之印象,他似乎没有留下材料之义理空白。他的学识主要表现为对中国固有典籍烂熟于胸,随手牵引,无不贯通。但二百万言的《说文解字约注》,又纯是清儒《说文段注》一系的详博考据功夫。
古人为学所谓通,或明天人,或通古今,或淹通文史,或学兼四部。《郑学丛著》一书,正是他由小学而经学的显例。至于子学,《周秦道论发微》为其代表。明清思想学术,亦为先生所爱重,则《顾亭林学记》《清代扬州学记》两书,是总其成者。集部则《清代文集别录》(上下册)、《清人笔记条辨》。当然张先生学问大厦的纹理结构还是乙部之学,也可以说以文献史学为其显色。所著《汉书艺文志通释》《中国文献学》《中国古代史籍举要》等,均堪称导夫先路之作。
张舜徽先生一生为学,无论环境顺逆,条件优劣,从未中辍。每天都早起用功,又读又抄。抄是为了加深记忆。小学的根底,得其家传,是自幼打下的。十五六岁,已读完《说文段注》。中岁以后益增自觉,竟以十年之功,将三千二百五十九卷的“二十四史”通读一过。
晚年,学益勤。至20世纪八十年代,先生已年逾七旬,仍勤奋为学,孜孜不倦—— 天热,就在桌旁放一盆冷水,把湿毛巾垫在胳膊下;汗流入眼睛,就用毛巾擦一下再写。天冷,手冻僵了,就在暖水袋上捂一下,继续写下去。雨天房子漏水,就用面盆接住;水从室外灌进屋里,就整天穿上胶鞋写作。每晨四点起床,晚上睡得很晚。就是这样,经过十年苦干,整理出了一大批研究成果。
意志、勇气和毅力,是张先生为学成功的秘诀。他认为“才赋于天,学成于己”。识则一半在天,一半在己。勤奋努力与否,至为关键。为将己身之经验传递给后学,1992年初冬,当其八十一岁之时,还撰写《自学成才论》上下篇,交拙编《中国文化》刊载,此距他不幸逝世,仅两周时间。
《自学成才论》之上篇写道:“科举之制达一千三百余年之久,而事实昭示于世:科举可以选拔人才,而人才不一定出于科举。清末废科举,兴学校,迄于今将百年矣。而事实昭示于世:学校可以培育人才,而人才不一定出于学校。以出类拔萃之士,不必皆肄业于学校,而奋起自学以成其才者济济也。”
《学兼四部的国学大师》阅读练习题
(1)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5分)
A.张舜徽先生和章太炎先生、黄侃先生都是同一时期的后世向无异词的最当之无愧的国学大师。
B.张舜徽先生的识见是第一流的,他认为先秦诸家之道论,乃帝王的统治术,这项对先秦思想文化史的判断,足可成一家之言。
C.以作者的印象,张舜徽先生所涉猎的领域与问题,都有融会贯通之解,却没有留下材料之义理空白。其学识主要表现为对中国固有典籍烂熟于胸,随手牵引。
D.张舜徽先生认为1300多年的科举,只是在警醒人们一个不争的事实:凡事都要靠个人努力。
E.本文通过对张舜徽先生勤奋自学,取得许多研究成果,终成一代国学大师的介绍,激励后辈学人。
(2)国学大师张舜徽先生有哪些方面的著述?(6分)
(3)试举例分析张舜徽先生一生为学取得重大成功的原因。(6分)
(4)文章结尾 “以出类拔萃之士,不必皆肄业于学校,而奋起自学以成其才者济济也”这句话涵盖了什么道理?给你什么样的启示?请结合全文谈谈。(8分)
《学兼四部的国学大师》阅读答案
12、(1)BE(答B给3分,答E给2分,答A给1分,答C、D不给分。A项,“同一时期”不恰当,原文说“章黄之后,如果还有……”可见他们不是同一时期;C项,原文是“他似乎没有留下材料之义理空白。”D项,分析概括错误,“在警醒人们一个不争的事实”过于绝对,文章无“警醒”“不争的事实”的意思,“凡事都要靠个人努力”也不是《自学成才论》书中所述内容的观点。)
(2)①先秦思想文化史判断类的《周秦道论发微》;②典籍考据类的《说文解字约注》;③学兼四部类的经学《郑学丛著》,明清思想学术的《顾亭林学记》《清代扬州学记》,集部(清代文集别录)上下册、《清人笔记条辨》;④乙部之学,以文献史学类的《汉书艺文志通释》《中国文献学》《中国古代史籍举要》等;⑤传记励志类的《自学成才论》上下篇。(每答出一方面给1分,表述语言准确、通顺占1分)
(3)示例:①持之以恒。张先生一生为学,无论环境顺逆,条件优劣,从未中辍。十五六岁,已读完《说文段注》。中岁以后益增恒心,竟以十年之功,将“二十四史”通读。②勤奋苦读。晚年学益勤——天热,就……天冷,手……雨天……写作,每晨……很晚。③意志、勇气和毅力。这是张先生为学成功的秘诀。为将己身之经验传递给后学,1992年初冬,当其八十一岁之时,还撰写《自学成才论》上下篇刊载,距他不幸逝世,仅两周时间。(每个方面2分,每个方面至少举一例)
(4)示例:这句话有道理。这篇文章中的张先生没有进过学校,完全靠刻苦自学,成为著作等身的一代通儒。历史上这样的人才众多,如清代安徽宣城有个梅文鼎,是我国杰出的天文学家、数学家,也是中华民族靠自学成才而名扬朝鲜、日本等国的科学家,他就是通过认真刻苦地自学完成著作《勿庵历算书目》的。他的著作众多,其中天文历法著作62种,数学著作26种。我们国家许多年来一直举办自学考试,鼓励走入社会的人们提高素质,引领人们学习专业知识,并由此产生了一大批人才,他们在各行各业中作出了很大贡献,而他们都不是某某大学毕业的学生。可见,只要勤奋苦读,有意志、勇气和毅力,人人都能成为自己所在行业的人才。
看了学兼四部的国学大师阅读理解附答案的人还看了:
学兼四部的国学大师阅读理解附答案
上一篇:诗与直觉阅读理解附答案
下一篇:“寡言君子”梅贻琦阅读理解附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