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板桥 阅读题的答案
郑板桥是我国清初画家,“扬州八怪”之一,诗、书、画皆自成一家,影响后世直至今天。其以下是学习啦小编整理的《郑板桥》相关阅读题及答案,希望能帮助同学们把握语文阅读的特点,进而提高阅读能力。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郑板桥
郑燮,号板桥,清乾隆元年进士,以画竹,兰为长。曾任范县令,爱民如子。室无贿赂,案无留牍。公之余辄与文士畅饮咏诗,至有忘其为长吏者。迁潍县,值岁荒,人相食。燮开仓赈济,或阻之,燮曰:“此何时,若辗转申报,民岂得活乎?上有谴,我任之。”即发谷与民,活万余人。去任之日,父老沿途送之。
郑板桥译文:
郑燮,号板桥,清朝乾隆元年科举得中进士。擅长画竹和兰花。曾经在范县作县令,爱护百姓就像对待自己的孩子一样(其实可以直接说爱民如子)。为官清廉,不受贿赂,兢兢业业,案件处理的很快,没有积压。郑公空闲的时间经常和文人们喝酒颂诗,以至于文人们经常忘记他是一县的长官。(郑燮)后来被调任到潍县作官,恰逢荒年,百姓饥饿的吃人。郑燮打开官仓发放粮食来赈济灾民,有人阻止(他)。郑燮说:“这都什么时候了,要是向上申报,辗转往复,百姓怎能活命?上级降罪,我来承担。”于是打开官仓赈济灾民,上万人得以活命。任命到期的时候,潍县的百姓沿路相送,百姓对其的爱戴可见如此。
《郑板桥》阅读题目1:
26.选出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理解有误的一项。( )
A值岁荒,人相食(遇,遇到) B燮开仓赈济,或阻之(或者)
C去任之日,父老沿途送之(离开) D至有忘其为长吏者(他,指郑板桥)
27.翻译句子:即发谷与民,活万余人。
28.阅读本文和下列链接材料,探究郑板桥是一个怎样的人。
材料一:郑板桥辞官后,“一肩明月,两袖清风”,只带着一条黄狗和一盆兰花回乡隐居。
材料二: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 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
《郑板桥》阅读答案1:
26.B
27.(郑燮)立即发放谷子给灾民,救活了一万多人。
28.清正廉明、爱民如子、关心百姓疾苦的好
《郑板桥》阅读题目2:
4.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2分)
A.室无贿赂,案无留牍(牍:写字用的木片) B.公之余辄与文士畅饮咏诗(辄:就)
C.值岁荒,人相食(值:遇到) D.或阻之(或:有的人)
5.翻译下面的句子。(2分) 去任之日,父老沿途送之。
6.从文中可以看出郑板桥是一个怎样的人?(2分)
《郑板桥》阅读答案2:
4.A 说明:本题2分。
5.(郑板桥)离任的时候,当地百姓沿途送他。 说明:本题2分。
6.郑板桥是一个有才、清廉、勤政、爱民的好官。说明:本题2分。答出其中的两点可得1分,三点及以上得2分。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郑板桥
郑板桥是清朝的一位书画家。小时候,他聪明好学,但家里很穷,夜里读书没钱买灯油,他经常到附近一个古庙里,借着佛灯读书。后来中了进士,当了县令。
郑板桥一生最杰出的成就,是在诗书画方面独树一帜,号称“诗书画三绝”。他的诗大都来自现实,来自生活,言之有物,读起来妙趣横生。
他写的字大大小小,歪歪斜斜,如乱石铺路,但是给人以一种特殊的美感,自成一家,这就是他的“板桥体”。如今还有不少人在模仿他的书法呢!
郑板桥的画也闻名于世。他特别喜欢画兰、竹、石。他认为兰花四时不谢,竹子百年长青,石头万古不移,是值得歌颂的。
郑板桥在淮县当县令时,因那里闹灾荒,他私自开仓救济老百姓而被罢官。从此,他回到家乡以卖画为生。可他有个怪脾气,一些财主、官吏依仗财势叫他画,他却偏不画。
郑板桥卖字画所得的钱,大多数给了穷人。他身背一个长口袋,卖画的银子放在里面,一路散发给穷苦百姓,走到家银子也散发光了。
郑板桥活到七十三岁。他的一生给我们留下了许多宝贵财富,永远值得我们怀念。
郑板桥阅读题目及参考答案:
1.从选文中找出三个成语并把它们写下来。
答:独树一帜、妙趣横生、万古不移 。
2.联系选文文解下列词语的意思。
妙趣横生——美妙的情趣,充分地表现出来。
闻名于世——全世界都有名。
3.根据文章回答问题。
(1)郑板桥一生杰出的成就是诗书画方面独树一帜,号称“诗书画三绝”。
(2)郑板桥特别喜欢兰、竹、石的原因是什么?
答:郑板桥特别喜欢兰、竹、石是因为兰花四时不谢,竹子百年长青,石头万古不移,是值得歌颂的。
(3) “板桥体”的特点是他写的字大大小小,歪歪斜斜,如乱石铺路,但是给人以一种特殊的美感,自成一家。
4.简要概括文中写郑板桥同情穷苦百姓的两件事。
第一件:郑板桥当县令时,私自开仓济贫被罢官。
第二件:郑板桥把卖字画的钱发给老百姓。
5.选文用“”把文章分成了四段。请概括段意。
第一段:郑板桥是清朝书画家,从小聪明好学,中了进士,当了县令。
第二段:郑板桥的诗书画独树一帜,号称“诗书画三绝”。
第三段:郑板桥被罢官后,用卖字画的钱救济穷人。
第四段:郑板桥一生留下了许多宝贵财富,值得我们怀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