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酒的文章_关于酒文化的文章
关于酒的文章_关于酒文化的文章
自从杜康造出了美酒,中国的酒文化,平添出许多美丽的故事。关于中国的酒文化,你又了解多少?下面就是学习啦小编给大家整理的关于酒的文章,希望大家喜欢。
关于酒的文章:酒文化
酒,成为文化,可能不仅在中国存在,在其他的国家也存在吧?喝酒就象抽烟一样,不光是有人喝,而且是喝的大有人在。不光是男人喝,女人也喝。而且谁喝得多,似乎挺有面子,喝的人也挺自豪骄傲,不亚于打了一场大胜仗似的。喝酒适量可能有好处,但是一旦过了那个量,甚至是到了拼酒的程度,实在是害处大于好处。
酒,成为文化,可能是发明酒的人所始料不及的。也不知是因为什么,让酒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竟演变成了文化。酒与文化联系在一起,不知是不是与文人爱喝酒有关?中国古代喝酒的文人可不在少数,如李白、白居易、杜甫.......他们大都是狂放不羁、奢酒如命的。李白的《将进酒》已是千古名唱,其中的“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是何等的豪放洒脱?杜甫当年,家中儿女众多,连房子都漏雨了,生活中仍然还是要喝酒的。“盘飧市远无兼味,樽酒家贫只旧醅。肯与邻翁相对饮,隔篱呼取尽余杯”,从中可以看出,当时的人们,即使生活清贫,但过得却是不可一日无酒的日子,可见酒在人们日常生活中所占的位置,简直就和吃饭一样的重要。就连为官为人都有口碑的白居易都说“身后堆金拄北斗 ,不如生前一尊酒”。还有李清照的“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说明中国历史上,女人也是很热衷于来凑这个酒热闹的。不光是李清照了,《红楼梦》中,有名的美女史湘云,她喝醉了,还睡在了石头上。文人的这些或关于自己或关于他人的作品,或许都对酒文化的形成,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当然,中国的历史上,不止文人爱喝酒,武夫也爱喝酒。这些,电视上是经常能看到的。出征前、战争胜利后,都是大碗喝酒、大口吃肉。出征前叫壮行酒,胜利后叫庆功酒,那酒喝得是豪气十足、潇洒透顶呀!与文人喝酒大不相同,充满了阳刚之气。但是喝酒误事的也不在少数,象张飞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他因醉酒打人,被人算计,不仅把城池给丢了,还把命给丢了。难怪古代也经常出现禁酒的事。但是历来禁酒好象都没有取得理想的效果,这其中就不知是什么原因了。
现代的科学证明,喝酒适量能促进血液循环。但这个量是很小的,好象一个人一天中只能喝一到两小杯,大概也就一两左右。但是生活中的人们,往往不去注意这些。不但喝酒,还把千百年来流传下来的酒文化一再地发扬光大,劝酒、拼酒。拼酒的时候又将人的口才发挥的淋漓尽致,有激将的话,也有温柔的话。激将的话有“你看不起人”,温柔的话有“酒逢知己千杯少”,总之,只要把酒喝下去就行。似乎酒比饭菜对于人来说更珍贵与重要,一点不能浪费。而且,总有那么一些人,不光是酒量了得,而且劝酒的功夫也是很了得,总是能调动大家的喝酒热情,总能说得你不喝就象是做了亏心事、对不起人似的。也总有那么一些人,一旦喝酒,就要喝个够,不喝多绝不罢休。你如果不把他喝多,他还会不高兴,说你不够义气。有一句俗话说“一个人不喝酒,两个人不赌博”,可有些人即使是一个人也要喝酒,不光中午喝、晚上喝,清早起来就要喝,真地是达到了醉生梦死的境界。
但是酒喝多了真地没好处。即使你身体健康,它对身体特别是对肝的伤害依然存在,只不过是伤害程度的大小与时间的长短不同而已。它对人的伤害可能不是一下就能看出来,但日积月累,最后,伤害的还是自己的身体。活生生的肉体,在健康的时候无所谓,但当病痛真地来临的时候,有谁能做到无动于衷呢?如果你的身体不好,有高血压等病,喝酒的时候最容易导致意外情况发生。在我的身边就听说过两三次因喝酒而丧命的事。无论是年轻的还是年龄大的生命,那毕竟是生命,而且这生命的消失不是因为其它不得不为之的事。喝酒这个事情,是可为也可不为的。
但为什么生活中会屡屡发生喝酒致人死亡的事呢?我想,这除了与当事人的意志、奢好有关外,还与当时的气氛不无关系吧?在这个气氛当中,劝酒人的作用不可小看。喝酒的人往往就是因为这些劝酒人说的话而在心里产生了一种不得不喝的意识。虽然这只是喝酒的人一厢情愿的意识,但这意识的产生或多或少是因了那些劝酒人的话。其实喝酒的人大可不必在意劝酒人的话。不管怎样,自己的身体自己是最应该爱惜的。不光要为自己考虑,还要为家人考虑。人生在世,这个身体虽然是属于自己的,但是活着真地不光是为了自己。现在也出现过许多劝酒致人死亡的案例。许多案例中,劝酒的人都是要承担相应的民事责任。如果明知对方身体不好还劝酒,那就存在刑事责任的可能。所以,奉劝各位,喝酒的时候千万不要认真劝酒,因为酒真的不是个好东西。也奉劝喝酒的人在喝酒的时候,不仅要理智地听各种各样的话,还要理智地管好自己的情绪。
酒文化在中国可谓是历史悠久,源远流长。要想人们在听到几个悲哀的故事、明白酒的坏处后就能警醒,那可能是我一厢情愿的事。但我还是希望能够引起人们的注意,从自我做起,从现在做起,尽量地不喝酒。如果喝酒,请少喝酒,不要劝酒,爱自己,爱家人,也关爱他人,形成新的酒文化。
关于酒的文章:戏说中国酒文化
自从杜康造出了美酒,中国的酒文化,平添出许多美丽的故事。说到中国的酒历史,该不止五六千年了吧!从那些出土的酒器来看,这酒,远比我们想象的要久远。既然酒是食品发酵后的产物,那么,先民们应该很早就能发现这种现象,并制造利用。所以,只要是条件允许,酒就会从人类开始储蓄食物时产生。当然,这些需要考证的东西,不是我们所能探讨的,我们现在只是借下题,说一说中国的酒文化!
看着外国人喝酒,总觉得象中国人在品茶,只有优雅,决不痛快。中国人喝酒,向来没有什么深度可言,这样的喝法,才叫喝酒。外国人喜欢把酒调成一层层的很好看,那叫艺术;中国人才不这样,把好多好多的酒都喝到了肚子里,让它们到胃里去调和吧。外国人喜欢在家里放点红酒,想的时候汲上一口;中国人也不这样,一个人喝酒时,最少也要炒个小菜,让自己喝得连老婆的名字都叫错才停。外国人喝群酒总少不了要打架;中国人却不,越多人喝,喝得越醉越哥们。所以,在这里,外国人的闲话咱们就不说了,单单说说咱们中国人的喝酒法。
首先是闲酒:自从有了杜康,就出了个刘伶。这哥们可是东晋有名的竹林七贤之一。人长得奇丑,酒却喝得比他的长相出名,据说是天下第一能喝酒的人。喝的是什么酒啊,那是夏朝第五代君主杜康造的酒,那酒当然是好酒,放了几千年了,能不好吗?刘伶喝的那就叫闲酒,也就是功夫酒,也是大多数中国人喝的酒,是侃大山的酒。你还别小看他,不喝则罢,一喝,居然醉了三年。要让这样一个天下第一能喝酒的人醉上三年,当然也就只有造酒始祖杜康才能造出。现在我们很难考证,他当时到底喝了多少?只是听说三大碗,竟然让他一醉三年!可见啊,这酒,还是更胜人一筹的,说明人再能喝,也喝不过酒。中国人的闲洒就是这样喝的,大山也是这样侃的,要不那关公怎么会去战秦琼呢?都是酒话罢了。
再来是文酒。你说那李白先生能喝多少酒啊?这个谁也说不清,他自己说了“会须一饮三百杯”,好家伙!不过他喝多少酒,却不象刘伶那样让人称道,问题是他只要是喝醉了酒,最好是喝得烂醉,就能写出很好的诗来,而且越醉就写得越好。那首《将进酒》的诗好不好?自然让人觉得那酒有如"黄河之水天上来"的感觉。又好象让人觉得会喝点酒,就有"天生我才必有用"的作为了!李白的诗,至今一千多年了,那酒味还是浓浓的不消,“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所以说李白要是没酒,大概他写的诗也就和我差不多吧,没什么味感。据说后来那《梁园吟》,便是酒醉梁园时所写。当时先生可是醉得出了丑的,做了很龌龊的事,而且字写得歪歪扭扭,但却让当朝大人的孙女一见倾心,花了千两黄金将那题诗的墙壁给买下,从此传下了“千金买壁”的佳话。
其后是武酒。却说那武松一下子喝了十八碗酒,径向景阳岗走去,竟然碰到了那只可怜的大虫,三五除下就把它给打趴了。所以这酒也叫英雄酒。武松不喝这酒,也就不醉了,不醉的话也就不会在大青石上睡着了,不睡着的话也就过了景阳岗了,断然碰不到什么老虎。所以说这老虎也是命中该死,它要不死,就成就不了英雄。不过武松就是不打虎,喝酒也是英雄,别人三碗就过不了岗,他居然喝了十八碗还能过岗。也就是说,这武松啊,可是常人的六倍能耐还有余,他不但十八碗不倒,还能借力打虎。当时他居然对店小二说:“要你扶就不算好汉”。可见这武松的勇武,不是捏造出来的,那是真有这能耐的。所以你要是能这样喝,俺也叫你一声“二哥”,打虎的事就算了,别打了,那可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
再后是疯酒。黑三虽然为人仗义,但却是个规矩人,心里只有朋友和那小官帽儿,虽然做得不大,但也很实在。要不是那杯酒,晁天王几次想拉他入伙他都不肯,就算是后来成了点气候,连皇帝老儿喜欢的妞他都去会了,但他也还是一个劲儿地叫嚷“招安”。毕竟,国泰民安是件好事,何必争个什么皇帝?大动干戈生灵涂碳对谁都不好?皇帝也是会死的,他毕竟不是想做官的人,只想天下太平。所以,要不是那一壶疯酒,他就不会在浔阳江酒店的墙壁上,写下了什么:“心在山东身在吴,飘蓬江海谩嗟吁。他时若遂凌云志,敢笑黄巢不丈夫”。好家伙,黄巢是谁啊?是那个写了“他年我若为青帝,报与桃花一处开”的唐末大反贼啊,他可是做了几天皇帝的人。“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这种杀气腾腾的人你也敢小瞧?那不说明你也想造反?而且要造得比他更大吗?那你宋江不是疯子才怪呢!所以当他酒后醒来时,居然吓得装疯卖傻了。
接下来是壮胆酒。汉高祖其人胆子也并不大,当然他能够挥剑斩白蛇,靠的就是那口酒气。所以《史记》上说:“高祖醉,曰:‘壮士行,何畏!’乃前,拔剑击斩蛇。”要知道蛇生来怕酒,这蛇让高祖的一身酒气一薰,自然就动荡不得,任凭发落了,因此高祖借酒壮胆,当作一条死蛇,一剑下去,切成两断,成就了他汉家基业。我想当年要不是高祖喝了酒,那定然是被那大蛇追得无路可走,最后也就只有被吃的份,那汉家的基业可就不知道是谁的了。《史记》上还说:高祖是他母亲在梦中与神龙交合而生的,是赤帝,赤帝杀了白帝,是乃汉灭秦也。所以当时高祖这酒喝得好,醉得正是时候。我想,要想成就一番大事业的人,就要有点酒气豪肠,否则遇到力所不能及的时候,又该怎么办呢?
再接下来是权贵酒。听说当年宋太祖为了江山稳固,一把鼻涕一把泪地在大将面前哭着,别人不明白他的意思,要不是那一杯酒,看来是没辙了!他说:“当时你们把黄袍加在我身上,说不定哪天,别人也把黄袍加在你们身上,你们不想做皇帝才怪呢!”自古皇帝老儿至高无上,但你的官不让人做也要有理由。没喝酒的时候你是不能哭的,那样人家说你恶毒,就象朱元璋似的,只顾杀。你只能借着酒哭,别人当你醉了,过后一想:“妈呀,得赶紧走了!”当然,你光哭也不行,要有所表示。那表示就是酒,就是给点财物封赏。有了酒,有了钱财,就说明你是哥们,讲义气,要不光是哭鼻子有用吗!所以这酒就叫权贵酒,外加一点好处,你不喝也得喝啊!知趣的喝了自己走一边,要不知趣,那可有身败名裂的危险!赵匡胤让他的功臣喝完酒之后走开,表面上是稳定了权政,但却自己削弱了内部力量,从此,在外力的侵扰下,畏畏缩缩,成了中国历史上最弱的一个王朝。可见这权贵酒啊,喝的时候要适度。
再后来是阶级斗争酒。当年项羽在鸿门,那是什么居心啊,是明显的阶级斗争立场。他项羽会那么好心请你喝酒吗?才不呢,酒菜可是要花银子的,请你来,肯定是要算计你,要你的人马,要你的财权,要你的地盘,甚至要你的命。结果把刘邦吓得去上了茅房,然后叫张良转送上一对玉碧,一双玉斗跑了。气得那范增把送给他的玉斗摔碎,切齿咬牙。三国时青梅煮酒也是这么一回事。“今天下英雄,唯使君与操耳”!曹操说你英雄,你敢承认吗?承认你就死了,你当他是在表扬你啊?无非是在看看你刘备安了什么心!“先主方食,失匕箸”,这刘备吓得掉了筷子,或来是一声惊雷给俺盖了过去,要不非得没命不可。所以想来想去,这阶级斗争的酒啊,刘家这对爷孙算是喝出经典了,真是“有其祖必有其孙”啊。
现在我们来说下愁酒。屈子大夫大概不怎么会喝酒,所以他才会说出“众人皆醉我独醒”的话来。他要走的时候,怕沉江不死,还自己抱着一块大石头跳了下去,这是何等的壮烈啊。屈子大夫要是喝酒,也是一个人自己喝点愁酒,谁又能了解他的心事呢?他是那样文才和清高。只有那不入世的渔子,曾和他说:“……众人皆醉,何不哺其糟而歠其酾?何故深思高举,自令放为?”屈子说:“吾闻之,新沐者必弹冠,新浴者必振衣;安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宁赴湘流,葬于江鱼之腹中。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俗之尘埃乎!”当人们知道他投江之后,纷纷包着粽子扔入江中,怕龙会吃他的身体。据说当时还有位老医者,往江中倒入雄黄酒,想要醉晕江龙,以保这位爱国诗人的身体。想想看,这是何等的悲苦所至。所以每年的端午,喝点雄黄酒,那叫闷酒、愁酒和苦酒。不过老实说,现代医学证明,雄黄酒有毒,最好是不要再喝了。
愁酒说了,接下来咱们说说快活酒。吴承恩说,只有象孙猴子那样,大闹蟠桃筵的时候的那种喝法,才叫快活酒。有句歇后语说了“孙悟空赴蟠桃会--不请自到”。问问你,你上过天吗,你吃过天上那么多好吃的东西吗?喝过天上这么好的酒吗?肯定是没有的,所以,“大圣却拿了那些百味八珍,佳肴异品,走入长廊里面,就着缸,挨着瓮,放开里痛饮一番。”孙猴子在那种腾云驾雾的地方醉了,要吃就吃,想喝就喝,吃喝不完,还带下山来给他的猴子猴孙一起快活,那才真的叫快活呢!中国人还有一句话,叫“懒蛤蟆想吃天鹅肉”。天上的东西可不好得啊,能到天上那地方狂醉一回,说得上一百个“快活”。
再说一下浪漫酒。想当年卓文君和司马相如私奔,放着富家小姐不做,跑去开了一家酒店,那是有原因的。你说那美丽的人儿红头巾一扎,再喝上一点小酒,双郏如桃,那浪漫的情调,自然不是你能想象得出的。到了晚上,小夫妻掏点自家水酒,双坐对饮,弹琴嬉笑,吟诗作赋,真是叫不羡鸳鸯不羡仙呢!再说他们这样做,也是为了气一气他那小气的老丈人卓王孙。《史记》上说:“相如与俱之临邛,尽卖其车骑,买一酒舍,酤酒而令文君当垆,相如自著犊鼻裈与保庸杂作,器于市中。卓王孙闻而耻之,为杜门不出。”哈哈,这样的女儿女婿,真叫人头痛。你说说,这小夫妻的日子,岂不是过得很有情调,很浪漫吗?
现在说媚酒。男人喝醉酒,不管怎么说,都是不好看的,那只是显得粗野,显得孔武有力罢了,不是打人就是骂人,斯文一点的,也就睡去了,吐得一屋腥臭。女人醉酒,那才叫好醉。先说扬贵妃:“海岛冰轮初转腾,奴似嫦娥离月宫,鸳鸯来戏水,金色鲤鱼在水面朝,闻奴的声音落花荫,这景色撩人欲醉,不觉来到百花亭”。这扬贵妃因得不到高宗庞幸,居然喝酒醉媚起来了,那吃醋的劲,颠三晃四的在花丛中醉舞,真叫那个羞花闭月了。再说那史湘云:“芍药花开如红雨,在青石凳上瞧见她:女孩儿家,偏偏扮作男儿的模样,她本是英姿飒爽一位美貌娇娃,只见她,醺醺大醉就在石凳上卧,满身满脸散满鲜花,一群群,蜜蜂彩蝶围着舞,鲛绡帕,包满了花瓣枕在头底下,扇子落在花丛内,面庞儿,桃花欲放赛过红霞。衬香躯,花瓣儿倒成了锦茵绣褥,绕云髻,柳絮儿偏作了翠钿珠花,香气儿,熏透了佳人冰肌玉骨,小梦儿,也不知梦见多少繁华?”这是梅花大鼓唱的,听了你都醉,还别说看。
最后说说三个行酒令。中国有多少行酒令,估计让人一下子也说不清,在这里,不敢造次乱讲,但就三种常见的行酒令,戏说一下。
一是武夫猜拳令。说到猜拳行令,那是武夫的斗殴酒,也是大众的斗殴酒了。大家都知道,古时有吟:“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争战几人回。”那些出生入死的壮士,在这种难得消闲狂浪的时光里,自然不忘把酒场当作战场,痛快一博。而平民百姓设酒行筵,那也是一种喜庆欢乐,新朋友老友交聚,自然不忘大力切磋一下,所谓不打不相识,不开拳比划两下,那日后见面就不热乎了。所以中国的拳令,都是友词:“什么……哥俩好啊,五魁手啊,八匹马啊,六六顺啊,满堂红啊,……”看看,这样吆来喝去的,哥俩输赢的就只是酒了,只有和气,没有争气。不会在酒桌上推拿两把,足见不是个大气男人。不信?你说你拘拘束束地坐在那,光吃菜不喝酒,还看别人在那里猜拳傻乐,那不是十足的一个阿斗是谁啊!
二是文人行酒令。读书人诗书读多了,有时没人赏识,不免三五结群,喝喝酒解闷。可是总喝酒也不行,那就更闷了,但要象武夫那样猜拳行令,似乎也有损文人形象,因此,是文人就要有文人的酒令。就这样,这种边喝酒边吟诗做对的习惯就出来了。你一句,我一句,接不上就要罚酒。所以这样的酒,你不但要有酒量,也要有文胆。没有这两样东西,我看你就自己灰溜溜退出吧。你会做诗,不善饮酒,没三杯就让人灌醉了,接下来你就没趣了。你要能喝酒不会做诗,那你说你有多大的酒量,也不过三回二回就要醉倒。再说,你不会做诗,在这诗丛中你喝酒,不丢人才怪。还是那一个十足的阿斗,傻乐啊你!
三是官场骰子令。做官的人会喝酒,那是练出来的。更是骰子摇出来的。你想,原本做官人脸皮就薄白,太阳一晒都要红得象苹果,哪敢喝酒啊,一喝,准是个通红得象太阳。可做官又不能不喝酒,要不怎么做事,怎么谈工作呢?别人请你帮忙办事,要请你喝酒;你为了自己的前途,要陪人喝酒;左右搭班要沟通感情,大家要喝酒。下面人请你喝酒你不喝,人家会说你摆架子;上司叫你代酒你不喝,他会说你不够支持;朋友哥们叫你喝酒你不喝,那哪还有义气可言!所以说,做官自然不得不喝酒,但要喝酒,那也不能总是拿着酒当开水喝,身体是革命的本钱,这是一定要保护好的。那就来讲智慧吧,讲智慧就是摇骰子。大凡会做官的人,自然都是聪明人,这斗智斗勇自是当仁不让,所以也就越摇越精,越精越摇;摇多了就喝得越多,喝多了就越想摇。酒,就是这样摇出来的,酒胆,就是这样练出来的。因此,这酒要喝,但不能白喝,谁输谁喝,酒场无父子嘛,摇下骰子就知道了。
中国还有多少酒典酒法,在下深感才疏学浅,不能尽说,让朋友笑话了。当然,做为酿酒和饮酒大国,中国人的酒点子,确实比西方人多;酒法子,也比西方人有趣。而中国的酒文化,更是让西方文明叹为观止。有人说葡萄酒是法国人的国酒,但却在很早的中国,就有了“葡萄美酒夜光杯”的名句,所以葡萄酒看来应该是中国的土特产。
近来看过很多朋友的古体诗作,不管是男人女人,都会吟点“酒”或“醉”在诗里,不管他们喝不喝酒,都觉得酒中有愁,愁中有酒,这似乎才叫古体诗。这些,大概都是受了中国酒文化的影响吧!所以,在此只能用“戏说”来闲谈一下中国的酒文化,不能用正说。我只是觉得,在这里醉七醉八胡扯些典故,算是借酒消愁吧,说“文化”,自然是欠点,但又能叫什么呢?朋友们不妨也想想,说说,到底,我们中国的酒,能让你说多少情趣来……
关于酒的文章:感受“酒都”文化味
真正感受酒都——仁怀,是2008年。虽然后来去过几次,但第一次踏进酒都,心情确实有点不一样。记得那天我们还在车上的时候,同事们就开玩笑说,到酒香弥漫的酒都,一定不醉不回头啊,我笑着说,但愿不喝酒就能醉醺醺回来。同事接着说“想得美,大家别忘了我们是去工作啊!”
其实,祖国的山河很多地方都去过了,不是说因为游山玩水,关键一点是不同的地方,它有不同的文化魅力。酒都仁怀确实有点不一样,一次胜过一次的变化,不仅发展翻天覆地,而且一次比一次感触更深。
记得那天我们车行了接近四个小时,那时从遵义到茅台的高速路还没有修通(现在是高速路直达),因此走老路用的时间就要长一点。但是,心中还是怀着一种神秘的憧憬。
“酒不醉人”人自醉
9月的仁怀秋意盎然,一路上,青山起伏蜿蜒,芳林叠翠,农家炊烟袅袅,特别一路上黔北民居的洋楼印象更为深刻。偶尔从车窗进入眼帘的美景,也不时点缀着我们的思绪,自然生态对贵州来说,到处都是。关键是每个地方的文化应该有所不同才能更加吸引人。
当我们到达仁怀时,第一印象并没有什么特别,首先看到的是进入市区的路上有一个两层楼高的茅台酒瓶映入眼帘,这也就正式拉开本次“酒都的行程之旅”。
那天,我们被安排在酒都酒店住,夜晚的酒都,更是一个不眠的城市,到处不仅都是酒香,还有无数让我们感受的酒文化。
那天晚上,陪我们吃饭的是宣传部门的人,还有几个做酒企的老板。我虽然不会喝酒,但那天喝了几杯,因为就是要真正感受一下酒都的人们除了造酒,对酒有没有更深的认识。
一个当地的官员给我们讲述了酒都的一些历史背景。他说,追溯仁怀酒的历史,可以上到很久以前,但具体是那个时间,大家也没有更多追问。
但我们肯定的说,仁怀是中国酒文化的发祥地之一,酿酒历史悠久。史载:枸酱酒之始也。早在 多年前,今茅台镇一带盛产枸酱酒就受到了汉武帝 “ 甘美之 ” 的赞誉,此后,一直作为朝廷贡品享盛名于世。可见,这个地方产酒应该不会太晚。
记得曾经有一个朋友,他也是一个爱酒之人,他第一次喝酒是在上个世纪九十年代,也是后来从事文字工作的。那时我们称为“老白干”,几个朋友分喝一两瓶,那时是常有的事情,有时候还不够。
但随着年龄的增大,朋友们开始研究什么酒最好喝,大家都说酱香酒味独特。只有这个朋友他从来不用选择,只要是酒他都喜欢喝。
到了现在,原来爱在一起喝酒的几个人都喜欢聚聚才喝,唯这个朋友却喜欢自己独饮,但都是买的便宜酒,然后再加上一些下酒菜,虽然少了朋友的陪伴,但这也能让他自娱自乐。
由此可见,酒在贵州人的心中已占有不替代的地位。而通过到仁怀之行,我也感受到了为什么会有这么多人喜欢酒。
其实,大家喜欢的并非是酒,更喜欢的是酒桌上的气氛,酒几千年的文化。也可以算成“酒不醉人”人自醉啊!三杯酒下肚,大家恨不得成为朋友,为事业抠心掏肝,奋不顾身......
游“酒都” 感受酒香
记得在此之前,就有很多人谈过仁怀这个地方。但我也同很多其它人一样,对仁怀的认识主要来源于茅台酒的名气。而此次亲临,大大改变了我对仁怀的认识,除了作为茅台酒基地外,仁怀还是中国久负盛名的白酒之乡,白酒千年文化也来自于淌过这里的赤水河谷。特别以茅台文化为代表的白酒产业已经成为这个历史文化名城最重要的支柱产业之一。有人赞美它有“风味隔壁三家醉,雨后开瓶十里芳”的魅力。
当地的人们说,茅台酒香而不艳,它在酿制过程中从不加半点香料,香气成分全是在反复发酵的过程中自然形成的。在茅台镇,我们真的感觉要醉了。
听到这里,我们就开车到了茅台镇镇政府了解相关情况。但是,由于中央艺术团正赶来仁怀演出。政府相关负责人都赶去捧场了。据一位工作人员介绍,茅台这地方,因为茅台酒的名气,现在都会有很多旅游团光顾茅台镇,不少旅游团都要走进茅台镇真正感受酒香,甚至有游客专门是来茅台镇玩的,或拍摄、或“品酒香”。因为沿着赤水河谷,到处都是仁怀酒业的香味。会喝酒的喝上一杯,或者带上一坛。不会喝的感受着赤水河的浪漫。我们也深深感觉到酒在仁怀的地位举足轻重。
在仁怀的任何地方,只要你认真感受,到处都是酱香酒味扑鼻而来。而这里热情的人们都会为你讲解仁怀的酒文化以及发展的渊源。
酒文化根植于仁怀人生活中,仁怀人一年四季要饮酒,所有活动都要饮酒。即使没事儿的时候自斟自酌也要饮酒。数千年的饮酒习俗和丰富的酒文化对仁怀人性格的形成产生了潜移默化的深远影响。一直到今天,仁怀的酒香更是远飘重洋,香飘万里。
品的不是酒是文化
“仁怀人酿造了美酒,美酒更塑造了仁怀人的热情与淳朴。无酒不成席。不管你来自何方,不管你将去何处,只要你踏上了仁怀这方热土,仁厚的仁怀人定会捧出上好的美酒待客。在酒都的民间,酒已经成了人际沟通和文化传播的载体,深深扎根每个人的心中。”这是仁怀政协的一位官员非常精辟的话。我为什么拿来引用,原因就是这样一句话,囊括了仁怀酒文化和酒业发展的渊源。
现在,因为酒在中国的每个节日中发挥了独特的作用,谈节必谈酒,谈酒必谈节,就连节日宴请客人,也不叫“请吃饭”,而是叫“请吃酒”。“酒都”仁怀千百年来的饮酒遗风更是沿袭至今,户户酿美酒,代代飘酒香,形成了别具一格的酒都风情,流传着“无酒不成礼”的规矩。也形成了酒都别具一格的旅游文化延续地。
至今,在仁怀的这个地方,已经越来越发展成产业带动的酒文化品牌。不管中国人还是外国宾客,只要喝过茅台酒就会知道仁怀这个地方。这里已经越来越借助茅台这个品牌优势,加上近年政府的大力支持和扶助。可以说,仁怀的酒业发展,不仅仅只是单纯的产业,还有越来越壮大的文化。
然而,我们每天看到的也只是纯得原汁原味的仁怀酒都酒文化一角。仁怀人创造的酒文化,可谓是包罗万象。你若有心,细细品来,这其中的精髓不仅在酒中,也在每个仁怀人的心中,也在仁怀这个发展的城市中。
看过“关于酒文化的文章”的人还看了:
2.关于酒的文章
4.喝酒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