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在线阅读>随笔>

小学信息技术随笔

时间: 木兰832 分享

  小学信息技术教育是培养学生信息技术意识、普及信息技术文化、提高科学文化素质的重要途径。那小学信息技术老师都会写哪些随笔呢?来看看学习啦小编精心为你整理小学信息技术随笔,希望你喜欢。

  小学信息技术随笔篇一

  信息技术课程将逐步成为中小学的一门独立的知识性与技能性相结合的基础性学科。信息技术学科教学应在培养学生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素质方面发挥其独特的优势。很多中小学已开设信息技术课程,但对于这门特殊的实践性很强的课程—信息技术教学的课堂教学过程还没有固定的模式,我在教学第一线根据小学生的知识结构和认知规律以及儿童身心发展的规律,小学信息技术课程主要是让学生初步学会计算机的使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下面就结合我教平时教学中谈谈我的几点体会。

  一、片段一:预习导学,激发学习兴趣。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因此每节课在学习新知识之前,要尽可能的采用精美活泼的界面,生动形象的内容,根据小学生的知识结构、兴趣爱好、注意力方向、注意力保持程度、思维方式、动手能力等方面的特点,充分运用色彩、声音、图形、动画、视频等表现手段,来展现事实,再现情境,提供模仿,引起注意。最好利用投影机、实物投影仪等现代化的教学工具,利用大屏幕进行旧知识的复习,展现新知识的功能,利用形象、直观的教学方式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掀起学生学习新知识的第一次高潮。例如在讲解《神奇的海洋馆》这节课前,向同学们展示一件利用FlashMX2004制作的关于海底动画,以引起同学们的注意,让他们充分感受到新知识的强大吸引,激发同学们的学习兴趣。学生感到新奇、有学头、愿意学、喜欢学。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学生的质疑、求知欲望被激发起来了,作为教师当然就可以顺水推舟,将学生带入知识的海洋了。

  二、精讲点拨,发挥教师主导作用。

  信息技术教学的基本原则之一是直观性,有关信息技术基本知识与操作技能,仅凭老师的口述,学生难以形成准确的概念,因此,在信息技术教学中,教师的讲授应精心选择使用多媒体数据,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并在此基础上得出正确的结论,使教学取得最佳效果。创造民主、轻松的教学氛围。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

  三、当堂训练,让学生尝试树立创新意识。

  1、拓宽视野,探索创新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让学生努力尝试,营造积极探索,具有创造性的课堂气氛。鼓励学生树立创新意识,强调在课堂上,只要敢于尝试,就是成功。比如在教学生制作幻灯片时,同学面对功能强大的“Powerpoint”软件,无从下手。模仿较多,创新较少,制作出来的演示文稿,没有新意。这时,可仔细观察学生作品中的特殊地方,让同学发表意见,接着大家一起试一试。这样,时间长了,学生的思路就开阔了,也愿意动手尝试了。学生们不仅认识到了动手操作、手脑结合的重要,同时还培养了学生的参与意识,淡化了失败的感觉,体会到了大胆尝试就会成功的道理。最重要的是激活了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培养了创新意识。课堂上,要努力探索创造性学习新途径。例如,在平时教学中,鼓励学生不以老师和同学所做的作为标准,强调自己的作品要与众不同;同时注意学生的作品,让其进行展览,学生看到自己的作品被展出,就会进一步激发他们的创作热情。另外,结合学校的各项活动,让学生学以致用,参与创新。例如,让学生用“Powerpoint”软件为课本里的古诗进行配画配乐,大家兴趣盎然;让学生利用“Word2000”为班级制作课程表等等。这样逐渐帮助学生树立了创新意识。

  2、学生是课堂上的主人,教师应当以启发代替灌输,以辅导代替管制。“思维是从疑问和惊奇开始的。”小学生好奇心强,持久性差。课堂上如果教师讲得过多,学生会感到厌烦。所以在设计课堂教学时应当多考虑小学生的特点,应当做到各方面的合作,即师生合作,学生之间合作。课堂上,学生有问题可以与老师交流,寻求帮助;学生之间互相取长补短,体现合作。比如刚学习鼠标操作时,通过游戏软件的操作,大家的合作帮助,很快掌握鼠标的操作。

  3、采用多种形式,让学生积极参与。

  在课堂上,教师要采用多种形式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注意他们的年龄特点。低年级学生可采用问答、游戏、比赛等形式参与学习活动。比如在第一课上,介绍第一台计算机时,让学生猜一猜,说一说,它是哪国人发明的?有多大?你想设计什么样的计算机?课堂上,大家你说我说,全体学生都积极的参与到教学之中。在欢快的气氛中,学生们都参与到教学中,既学会了知识,又得到了参与。

  四、总结评介,信息反馈

  评价促发展,多维度地对学生的学习进行评价。从而树立学生的学习自信心,激发学生主动探索的动力,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真正体现评价的功能。在时间少任务重的情况下,提高信息技术教学质量,让学生更喜欢学习。通过教学评价要激起学生的主体参与性,让学生在课堂中体验成功的喜悦,获得进取的力量,分享合作的和谐,发现生命的灿烂。

  总之,在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中,要全面考虑学生心理智力发展水平和不同年龄阶段的知识经验和情感需要。努力创造条件,以积极参与、学以致用为本,激发兴趣、合作学习、尝试创新为手段,鼓励学生动手实践,大胆探究,小组合作,使他们不断体验成功。

  小学信息技术随笔篇二

  信息技术课中能借助Internet这个巨大的信息资源库以及计算机本身具有强大的计算、辅助、管理等功能。这样教学课堂中根据小学生爱玩的特点,指导他们在玩中学,在学中玩,扩展他们学习电脑的兴趣;利用小学生好胜的特点,结合教学内容让学生学会边动手,边观察,边分析,启迪他们在实践中进行科学的思维;教师不应强行把学生思维纳入自己的思维模式之中,善于鼓励学生大胆质疑,认真听取学生发表的意见,并放手让学生大胆试一试。

  学习Word就要学生自己写自我介绍、写课程表、打印贺年片等。比如在学习“把表格修饰得更漂亮”后,我进行了课堂总结:今天我们学习修饰表格的方法,学会了设置表格内容的字体、字号、颜色、底纹及对齐方式。对整个课程表进行修饰,通过全体参评,评出了全班修饰得最漂亮的课程表。完成了我们预定的任务。请下课后思考一个问题:在修饰表格的过程中是不是用的字体越多,用的颜色越多,修饰的表格就越漂亮?

  “授人以鱼,未若授人以渔”。在我们的教学内容中,既注重传授知识,又注重让学生理解电脑独特的思维;不公会使用电脑,还时常想一想,为什么要这样设计,这样做有什么好处,这个程序有没有更好的设计思路。

  在课堂上教师的重要任务之一,就是激发学生的积极思维,尤其是创造性思维,鼓励学生大胆地质疑,作出别出心裁的答案。学生智慧的激活,会反作用于教师和其他学生,使其能在更高层次上积极思维,从而在师生、学生间积极思维的互动中,不断闪耀出智慧的光芒。师生可从中尽情地去体验教学创造美的乐趣,并可获得教案目标之处的收获。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关注知识的结构和学习学习的认知结构,使学生学到的知识和获得的能力的迁移,使这些结构具有适度的灵活性。让学生成为主角。在课堂教学中,让学生进入主体角色,主动地去发现学习从而成为知识的主动探索者。

  这就要求在一节课中,让学生充分体验到自由,赋予学生自主选择的权力,选择方法是自由的。创建多向的交流环境,学生可以问教师,也可以互讨论,还可以查资料来解决。我们可以明确地告诉学生:教室是你们的,电脑是你们的,老师只是你们的学习伙伴,能学到多少知识,全看你自己的了。

  这样在课堂上,学生始终处在不断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每堂课下来,学生都能根据自身的状况,根据自己的选择到自己感兴趣的知识,真正成课堂的主角。

  小学信息技术随笔篇三

  “画图”教学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怎样培养学生对“画图”的兴趣和多种能力呢?为此,我作了如下尝试:

  一、采用多种手段,培养学生对“画图”的兴趣。

  开始教“画图”前,我首先通过投影仪向学生出示我的作品:美丽的彩虹、可爱的大熊猫、奔跑的梅花鹿……学生看到这些十分兴奋,“好漂亮啊!”“老师,您教我们画吧!”学生发自内心想学习“画图”,增加了学习的动力。在我讲解、示范后,学生动手画图时,我巡回指导,及时表扬画得好的学生,并把他们的画分别放在大屏幕上,让大家观摩、评价。学生尝到成功的甜头后,学习“画图”的兴趣更浓了。我还组织学生开展“电脑绘画”比赛,学生一个个“八仙过海,各显神通”。一幅幅绘画作品受到了学生、老师和家长的好评。许多学生都说,我喜欢上电脑课,我喜欢“画图”。

  二、在“画图”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我在示范“画图”时,引导学生认真观察我的操作,了解要领。在学生动手画图前,我引导学生正确操作;在画完后要仔细检查、认真观察,再作修改。例如,我在教画“雪人”的眼睛时,先画出一只眼睛,再将其“选定”为“图块”,然后按住Ctrl键不放,同时拖动“图块”,就得到另一只眼睛。为了让学生观察得更清楚,我又重新操作一次。然后,我让学生亲自动手画图。我在巡回指导时发现,有的学生忘记了按住Ctrl键不放,结果无法复制“图块”,有的画出的两只眼睛不对称。我就及时提醒学生仔细观察、再作修改。在大家评价大屏幕上学生的“画图”时,我引导他们全面观察,找出优点和缺点,再对自己的“画图”进行修改。

  三、在“画图”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画图”,并非“照猫画虎”,一点都不需要动脑。恰恰相反,要完成好“画图”,必须勤动脑、多思考。我注意引导学生要“两想”:一想正确的操作(如“工具箱”的使用、“撤销”的操作),二想“画图”的美观。我结合学生学过的美术知识,引导他们从构图、线条、色彩等方面去考虑“画图”。我在教画“圆”和“正方形”时,引导学生与画“椭圆”和“长方形”进行比较,找出它们的不同点和相同点。我在教“巧画对称图形”时,引导学生回忆学过的数学知识,认识轴对称和中心对称,观察、思考对称图形的特征,示范“翻转”和“旋转”的操作,然后让学生亲自实践。在教“给图形添上影子”时,我注意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各类映射效果与原像之间的几何特征对比,从而找出对软件的需求,实现向软件功能的引导,形成有机的任务驱动。这样,学生普遍对“翻转、拉伸、扭曲”等操作掌握得比较好,制作出了图形(文字块)的倒影和前后影子。

  四、在“画图”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在教学中,我注意引导学生大胆设想、勇于创新。例如,在教了“移动和复制图块”等知识后,我引导学生画熊猫等动物,大家除了运用这些操作外,还运用“刷子”、“喷枪”等工具,使用多种颜色,画出了大树、小草等大自然中的东西,创作出了一幅幅生机勃勃的美景。

  五、在“画图”中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

  学生画完图后,我引导他们相互观摩,相互说说自己“画图”的内容,比比看谁说得最好。例如,学生画完“山水”后,有的学生说,“我画的山郁郁葱葱,万紫千红。”有的说,“我画的长江波浪翻滚,很多船儿乘风破浪。”有的说,“我画的图水天一色,交相辉映,美丽极了!”……这样,学生的表达能力得到了锻炼,为写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以上作法,在教学中已经收到良好的效果。学生的学习兴趣浓厚,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都比较强,对“画图”的各种操作要领掌握得较好,观察、思维、创新、表达等多种能力都得到了提高。笔者介绍上述作法,是希望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小学信息技术随笔相关文章:

1.中小学信息技术教研工作随笔

2.关于信息技术教学随笔

3.信息技术随笔

4.计算机教学随笔

5.小学综合实践课教育随笔

6.小学综合实践课教育随笔

7.学习工作随笔(2)

8.信息技术读书心得3篇

9.中学班主任教育随笔

10.信息教师随笔

1305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