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 > 在线阅读 > 随笔 > 凡卡教学随笔

凡卡教学随笔

时间: 木兰832 分享

凡卡教学随笔

  要想把《凡卡》内容讲透,除了自己多感悟多写外,不妨也来欣赏学习凡卡教学随笔吧。下面是学习啦小编精心为你整理凡卡教学随笔,希望你喜欢。

  凡卡教学随笔篇一

  教学《凡卡》(第十二册)一文,如果通篇串讲,不但使文章特色荡然无存,学生感到索然无味,其效果也会事倍功半。因为文章篇幅较长,内容纵横交错,它交织着写信、回忆、侧面烘托三条线索,多层次、多角度地突出文章的中心。如此错综复杂的事件关系,便构成了本文的教学难点。为了实现长文短教、化难为易,我在教学中是这样设计的:

  首先,从整体入手,直奔中心,扣住学生的情感世界。待学生完成自习预习,了解课文大意后,我提出了这样的问题:“初读课文,你对本文有什么总的感受?”目的是让学生悟出文中的情感,使整个身心沉浸在这一氛围中,以缩小教学因时间、空间的差距所造成的困难。同时明确文章之所以感人,是因为作者采用了多层次、多角度的表现手法,来突出同一个中心:沙俄时代穷孩子的悲惨命运。这样抓住关键,直奔要害,能给学生留下一个深刻的印象.

  其次,有意识地把文章按线索破为三大块,为突破重点做好准备,我先请同学们自读课文,找出凡卡给爷爷写信的内容,旨在让学生抓住文章的主线。再采用以点带面、发散思维的方法进行引导:“凡卡给爷爷写信的内容,哪一点最让你感动?”这是抓住学生情感世界的一次延伸,所以他们不难得出共识:向爷爷述说悲惨学徒生活一段。接着精读细读:“凡卡受了哪些罪?”“凡卡的叙述使你的眼前展现了一幕幕怎样的画面?”目的之一在于读懂内容;目的之二在于感染情绪,使学生的心始终与凡卡的心紧紧地贴在一起,而且能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进而明确此种描写细腻、逼真的写作手法。再继续抓住情感:“试想一下,凡卡写到这儿是一种什么心情?”发散学生思维,培养想像力,进一步感染学生的情绪。“如果你就是小凡卡,你会怎样诉说?”请同学们有感情地朗读这一段,提高朗读能力。“凡卡苦苦地哀求爷爷带他回去,这一内容信中多处出现,请大家有感情地朗读,体会凡卡痛苦的心情。”这样一来,原来一封长信,就浓缩在一个重点段上,再放手让学生朗读,从中悟情明理。既节省了时间,又发展了学生的品评鉴赏能力!到此,教学的第一板块结束。 “我们除了凡卡的语言叙述和城乡生活的对比中感受到他悲惨的命运外,你还能从文中哪些内容体会到凡卡生活的悲惨,内心的痛苦?”这一问题使学生的思维自然导向第三板块。而且稍微拔高了难度,让学生“跳一跳,摘到桃子”,使他们获得探求知识的乐趣。学习好的同学动动脑子可能会想到凡卡写信前后的心情,中下等同学可在老师的提示中得到启示,进而明白:原来文中细致入微地刻画凡卡写信前担心、害怕的神情;写信中多次叹气;写信后还做了一个好梦,也充分地表现了凡卡悲惨的命运。到此,教学第三板块结束。

  最后,把三大块有机地结合起来。“同学们,看这板书,联系刚才所讲的内容,说说作者是什么样表达中心,突出凡卡悲惨命运的?”此时,学生的脑海中已有清楚的三条线索:信中诉说悲惨学徒生活,揭示了中心;回忆往事,对比现实,衬托出中心;结尾的美梦,暗示了文章的中心。到此,教学任务全部完成。这样,抓住情感因素,以朗读法为主,以问题教学法和讨论法为辅,交替使用,使学生不但理清了文章纵横交错的三条线索,感悟到了相互之间的关系,而且提出的问题,由浅入深,击中要害,还使学生在朗读、讨论中深切感悟到语言的精髓,做到了教师教是轻松,学生学得愉快,教学效果令人满意。

  凡卡教学随笔篇二

  《凡卡》一文叙述了俄国沙皇统治最黑暗的时期,九岁的凡卡·茹科夫被爷爷送到城里鞋匠阿里亚希涅那里做学徒,受尽了折磨,他写信给爷爷,求爷爷带他回乡下去。课文的结尾以凡卡做梦的形式反衬了凡卡的悲惨遭遇,这激起了人们的深切同情。在教学这一课时,我有这几点感受:

  一、整体感知,读中悟学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在儿童的精神世界里,这种需要特别强烈。因此,在这一环节,我发挥了学生的主动性,能动性。考虑到本课篇幅较长,我让学生事先预习课文时认真朗读课文,课堂中就带着自己的问题和小组交流:通过读书,你都读懂了什么?例如:有位学生说到:“我认为凡卡太傻了,怎么就不知道跑回乡呢?”针对这个问题,我请全班同学帮他解决。同学们结合课文里的具体情节来理解:下着大雪,冰天雪地,又冷又饿等多种因素使凡卡无法回到乡下。这更烘托出凡卡命运的悲惨。让学生带着疑问理解课文,尊重学生的独特个性,做到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但又不能似是而非,始终抓住文章的主线。我们应该鼓励这种个性化的理解,进行地交流读书体会。

  二、异曲同工,发展创造性思维

  求异是创造性思维的主要形式,教师在教学中,要鼓励学生对同一问题做不同的回答,或鼓励学生摆脱习惯性的思维形式。

  教学《凡卡》一文的结尾,以做梦结束,似喜似悲,这是学生理解的难点。于是,我引导学生对比进行思考探讨。我说:“凡卡是怀着强烈的愿望把那封宝贵的信塞入邮筒,可万万没有想到爷爷是永远也不可能收到他的信呢,那凡卡的命运将怎样呢?”学生的回答都带着明显的同情。“那既然凡卡无法摆脱这悲惨的命运,那么文章结尾又有什么含义呢?”有的学生回答:“文章以梦结尾,暗示凡卡追求幸福的生活是个不能实现的梦。”有的学生说:“这个结尾看似美好,其实隐藏和不西幸,更激起我们对凡卡的同情。针对这一悬念式的结尾,我再安排学生续写,学生都能充分发挥想象,文中都寄托了对凡卡的共同情感──同情。

  今后的教学中还需理论联系实际,课文内容联系现实生活。写作方法学以致用。

  凡卡教学随笔篇三

  契诃夫是我很喜欢的一名作家,他的作品《变色龙》、《装在套子里的人》以其幽默风趣而又犀利的笔法博得来很多读者的亲赖,为此,我也就对《凡卡》一文特别有好感。《凡卡》一文,作者用书信的形式,展开凡卡在现实生活中遭受的悲惨虐待,信中穿插了凡卡在乡下的美好回忆,而似喜却悲的结尾,让文章的结局寓意深刻,既表达了凡卡对幸福生活的殷切期待,又“欲说还休”地昭示着凡卡无法改变的痛苦命运。

  我对这篇文章设计的教学《凡卡》一文,如果通篇串讲,不但使文章特色荡然无存,学生感到索然无味,其效果也会事倍功半。因为文章篇幅较长,内容纵横交错,它交织着写信、回忆、侧面烘托三条线索,多层次、多角度地突出文章的中心。如此错综复杂的事件关系,便构成了本文的教学难点。为了实现长文短教、化难为易,我在研读文本上下了工夫。

  首先,从整体入手,直奔中心。在学生预习了解课文大意的基础上,让学生找出信的内容,并提出:凡卡给爷爷写的信,主要讲了什么?目的引出凡卡向爷爷诉苦和哀求爷爷带他回家,然后通过“凡卡几次哀求爷爷带他回家?”引入课文进行第一课时的教学。把插叙部分和文章的结局留到第二课时教学。

  其实,这样的文章除了理解凡卡的悲惨遭遇,让学生珍惜现在的幸福生活外,还应该让学生明白,对幸福的追求和向往是每个人的权利,文章写作方法也是一个卖点,插叙的运用、反衬的效果、语言的或悲切、或明净、或幻想、或倾诉,无不令人回味无穷。

  在教学前,我让学生充分预习了课文,于是课伊始,我就直接以检查预习的方式进入新课,没有了之前的初读课文或者反复的生字词训练,而是单刀直入的找到信的主体部分,进行重点研习。但是,在教学过程中,在瞬息万变的课堂变式里,确实存在很多不确定因素及认识的盲点困扰着我。

  一、节奏和轻重的把握

  常常发现课堂的时间控制令人难堪,由于板块的推进是由学生的发展决定的,有时学生的思维没有打开,有些步骤就显得很苍白无力,匆匆走过,比如

  镜头1、“凡卡给爷爷写的信,主要讲了什么?”

  学生的回答是很随意的,他们对文章的认识程度不一样,当然说的方向和内容就更是肤浅和单调。这个我倒是没有什么要求,这是上课的一种前测,但是往往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如果让学生在开始阶段就享受到成功的快乐,激发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提一些简单的,又对学习课文有帮助的问题,可能就会对后来的活跃的课堂气氛有所帮助。

  有时学生的思维打开了,也理解的比较深刻了,读也挺有感觉了,我却没有能够引导好,任由他们在同一个平面上读,而没有让学生通过我的适时引导有所提升。比如:学生已经读了很多遍了,却不见提升,这时如果能发挥好老师的示范作用进行范读,也许效果就完全不一样。

  最后,我因为时间关系而没有能完成教学任务。原本想通过读“我问候阿辽娜,问候独眼的艾果尔,问候马车夫。别让旁人拿我的小风琴。您的孙子伊凡·茹科夫。亲爱的爷爷,来吧!”你想说写什么?来丰满凡卡的形象的,却因为时间关系没有完成,这应该是课堂的节奏和重点部分没有有机处理好的重要原因所在吧。

  二、预设与现实的盲点

  镜头2、凡卡为什么受不住了要爷爷带他回家?

  在试教的时候孩子们都说得很好,不仅能找到内容还能说出自己的感悟。所以在这里我没有考虑的太多,结果学生冗长的回答,让我有点措手不及。其实面对学生一股脑儿的和盘托出,我如果能适时的进行指导归类(挨打、挨饿、挨冻、受捉弄),那就不会导致这部分的教学有些混乱和不紧凑,课堂调空能力的有意识培养是多么重要呀。

  三、问题与问答的落差

  我是多么希望我能让学生在课堂上自己提出问题,自己解决问题啊?让学生在问题的提出和问题的解决中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和思辨能力。但是我又是多么担心这样做在我梳理问题的过程中会出现怎样的结果。因为我在平时的课堂上让学生自己提问的时候,他们总是不着边际地,以问为快地,随意乱问。因此在设计时,我就过多得让学生跟着我的问题走,形成了问答式的课堂。这样的过程学生的思维就比较单向,很少出现辐射的状态。真希望我的学生以后能多提问题,提有意义有质量的问题。自己也有意识的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

  四、练笔的设计与落实

  每一堂课我都会绞尽脑汁思考设计一个怎样的小练笔,既让学生有提高又让学生有兴趣。这次的练笔由于时间关系没有反馈,但我后来看了几位学生的练笔,让我很困扰。幸好后来听了吴雯兰老师的点评才明白,是自己太贪心了,练笔只要是学生对某一点有收获就可以了,何必追求太完美,这样反而事倍功半。

凡卡教学随笔相关文章:

1.我的教育心读书心得3篇

2.教育方面的读书心得3篇(玫瑰与教育)

3.小学信息教师读书心得3篇体育教学是学校教学的重要组成部...

4.小学语文读书心得3篇

5.教育教学书籍读书心得3篇

6.小学老教师读书心得体会3篇教育教学的和谐主要体现在教育目...

7.小学教育读书心得3篇

11423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