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亲情的好文章3篇赏析
关于亲情的好文章3篇赏析
亲情犹如一江剪不断的春水,流动的是游子心中永远的思念;亲情犹如一丘数不尽的细沙,沉淀的是长年堆积的牵挂;亲情犹如夜空中那颗北斗,指引的是那迷路的羔羊回家的方向,下面就是学习啦小编给大家整理的关于亲情的好文章,希望大家喜欢。
关于亲情的好文章:子欲孝而父不在
我刚19岁那年,父亲去世了。他把生命中最后一段时光作为沉默,化作孤独、化作天边一抹淡淡的夕阳飘向了远方。那一年他56岁。
父亲中等身材,黄中透红的皮肤带着光亮,两腮略微有点突,浓浓的眉宇间一双深邃的眼睛透着深沉与庄重。确切的说父亲长的很好看,除了矮了点外。他琴棋书画什么都会,其实他也不过就是一名小学教师。
父亲会讲很多故事。稀疏记得小的时候,我们常常围坐在冬天的火炉旁听父亲讲故事,以及一些民间的小笑话,我们全家都一齐坐着听,谁都不加以评论,讲到精彩处,我总是第一个跳起来鼓掌。
童年时代,我们那里没有童话书籍和玩具,我们只靠父亲的故事来慰藉童年的欢乐时光。
父亲很重视我们的知识教育。那时家很穷,一家五口人全靠父亲微薄的工资,因此年年“超支”,父亲还是坚持让我们读书。
我上初中那会,因为贪玩学习成绩不好,我总有外出打工的念头。我独自背着书包偷偷踏进家门的时候,父亲大发雷霆,并坚持让我回学校。这时候,父亲的身体就已经不是很好。
上完高中第一学期就再也不想读了,我受够了每节课45分钟的煎熬,当我把本学期的成绩单摆在家人面前的时候,他睁着浑浊的双眼,用沙哑略带愤怒的声音大声说:下学期再赶…
可是我明白,凭我当时的分数是不可能再“赶”了。看到这样,母亲从我的手里接过书包,很久才从里屋出来,出来的时候,我发现母亲的眼睛是湿润的…
在父亲对我充满疼爱与关怀的同时,也对我有过体罚。在我的印象里,我们几个人都挨过他的打,当然次数最多的数我“名列榜首”,因为我从小就爱顽皮,算是个心术不正的家伙。
有一次,我在学校里把墨水涂在前面同学的身上,其实当时老师就把我的耳朵提豁了。那时,我们的小学老师总是用这样的手段来惩罚我们这些小淘气,尤其是提耳朵,提得我们那个疼,他往上提,我们就得踮着脚往上动,这样就能减轻痛苦。多少次我在想,人要是不长耳朵多好啊,这样他们提起来就不那样方便了。晚上回来,才知道同桌的小孩在父亲面前告了我的状。趁我不注意,父亲一把抓住我,用大手在我的屁股上使劲打。从小的时候我就害怕父亲的大巴掌,他的巴掌大而有力,拍在我幼小的屁股上,顿时就是一幅“山水画”。相比之下,两个姐姐却很少得到他的“赏赐”。我每次挨打,母亲总是袒护我、心疼我,总是喜欢和父亲吵上几句。至于他们争吵的内容,现在我只能记得两句:父亲讲:“一个打,一个护,一辈子不上路。从小到大,三岁到老。”而母亲则回敬:“孩子太小,树大自直”。在父亲的眼里,我永远是个不听话且长不大的孩子。
13岁那年,我挨了父亲最后一次打,是什么原因记不得了。坦率的说,父亲那时候打我,我一点都不恨他,相反,还感到他相当可亲,因为我喜欢听他谈话、讲故事,更喜欢和他一起谈天论地。
父亲得的是淋巴癌。2007年深冬的一个下午,父亲度完病痛中最后的极限。他睡在床上,一副干瘦的身板平躺在那里,嘴还在不停在翕动着,像似有什么未尽的话想对家人说,更确切的说是想对我说。不一会儿,我看见他的头极力的仰了仰,就再也没有动静了,他的眼球停止了转动,那双没有一点波光的眼睛还在久久注视着一家人,注视着被他撇下的几个孩子和妻子。
父亲就这样走了,走完了他56岁的一生,带着贫穷与艰辛,带着全家对这个人类世界的美好期盼,走进另一个神秘的天地。
小叔伸手合上父亲那双还未来得及合上或是不舍得闭上的眼睛,抹去他眼窝深处那两汪不再滚动的泪水,这是父亲留给我们最后的两行泪滴。母亲说,她大半辈子也没看见他哭过了。
父亲下葬的那天,本来是已经连续半个多月的风雪天气异常晴朗,整个村庄、田野都映照在冬日的阳光中,天空显得肃穆、宁静和高远。
这是多么美丽的乡村景致,但是与我们家的哭声阵阵,缟服晃动的情景是多么不合适宜啊。
殓井挖的并不深,挖好后又用冥纸在坑里烧上一遍,再经过阴阳师放线调位,放上棺木最后盖上泥土,父亲就这样算是“入土”了。
人出于自然,又归于自然。望着父亲这样的入土方式,我的头脑里也感到了一阵空白…
连续三天晚上,按照地方风俗“送烟包”,就是离坟地不远处点一堆稻草,往回走时,每三步喊一下死者的名字,这样他便来自行“取”,从此便有了“火”用。
那几晚,小叔带着我,四周一片漆黑,我紧紧依在小叔身后,在父亲的坟边,小叔弯腰点燃了那堆稻草,瞬间火光映红了我们的脸,也照亮了父亲那个刚刚隆起的土丘,在我们往回走的时候,我一声接一声的喊:“爸爸,来接烟包吧…”,声音在空旷的夜晚回荡,显得更为可怕、慑人。
望着渐渐模糊的土丘和慢慢减弱的火苗,我在想,难道另一个世界的生活也和我们一样吗?他们为什么要这样靠我们送火呢?看到渐渐退去的红光,我仿佛真的看见父亲从那土丘里姗姗走来,弯腰把那一团红火抱回“家”中。
前不久,清明时节,我独自来到父亲的坟地,望着父亲这个瘦弱微小的坟包,我慢慢跪了下来,然而那一瞬间的感觉,仿佛又把我推回到那个下葬的场面,我流着泪,默默对父亲说:“爸,我回来了,回来看你了,看你拥有这座孤独的家园!其实,我们都是孤独的…”
难以抑制的悲切情怀,使我趴在父亲的坟前呜咽的抽泣…
关于亲情的好文章:跪谢深沉父爱
泰国一个从名校毕业的青年在父亲的垃圾车前跪下向父亲叩谢。父爱如山,不是一次跪谢深沉父爱所能等同的,但这是一个儿子对父亲最真诚的感恩,让我很感动,也令我深思。
和这个泰国青年一样,我的家庭并不富裕,一家三口的生计全靠卖卤味的父亲来支撑,身体不好的母亲只能留在家里做些手工贴补家用。我从小就是在父亲的卤味店里长大,卤味的味道一度是我最讨厌的味道,几乎是闻到就会皱眉头,所以常常找借口不去店里,跑到别的地方去玩,闯了祸还要父亲替我收拾烂摊子。一开始父亲会严厉地批评我,后来变成语重心长地说很多道理劝我懂事一些,再后来父亲沉默了,只会对着我叹气。
我不怕父亲批评我,也听不进父亲的道理,依旧任性地闯祸。但是当父亲不再批评我,对我说教,而是叹气之后,我突然有一种很难受的感觉。在父亲叹气的那一刻,我才发现曾经挺拔的父亲有些驼背了,曾经年轻的父亲渐渐有了白发和皱纹,唯有他身上卤味的味道和眼中的父爱十年如一日,从未改变。从那一刻开始,我不再讨厌那个熟悉的味道,不再任性地让父亲担心和失望,我想要成为让父亲骄傲的儿子,报答他这些年的深沉父爱。
我仿佛在一夜之间长大了,每天认真地上课、做作业,放学了就到父亲的店里帮忙。努力了一段时间,我从班里的倒数第十名进步为前五名。当我把全班第一的成绩表拿给父亲看时,父亲错愕地看了看成绩表,还有成绩表下班主任的赞赏和鼓励,又看了看我,沉默了一会儿,然后淡淡地对我说:“不错,继续努力。”说完就转身继续看店,但我知道他一定很高兴,因为他拿着成绩表看了很久才小心翼翼地放进抽屉。后来听母亲说那段时间父亲常常拿出那张成绩表对店里的客人炫耀,只要听到客人羡慕地说父亲有一个聪明的儿子,他就会开心地给客人打折。
我并没有像这个泰国青年一样考入名校,毕业之后向他的父亲跪谢深沉父爱,而是在我创业赚到第一桶金的时候,跪在父亲面前,把我赚到的钱全数交给父亲,然后向父亲叩谢。当我磕完头抬头看向父亲时,父亲的眼里已经闪着泪光了,这是我第一次看到父亲脆弱的一面。我有些讶异,但我立即就下定决心以后要赚更多的钱孝敬父母,回报他们对我的爱。
在我的努力下,家里的经济状况有了很大的改善。我劝父亲关了卤味店好好享受生活,但是父亲依然开店,我也会在工作之余到店里帮忙。员工和客户常常都能闻到我身上有一股卤味的味道,我总是骄傲地对他们说这是深沉父爱的味道,是我这辈子最爱的味道。
跪谢深沉父爱,是感谢父亲的一种方式,也许这不是最好的方式,但我认为这是我所能想到的最具有诚意,最能表达谢意的一种方式,这胜过任何言语和物质享受。未来,等我有了孩子,我会让他跪谢他的爷爷,因为没有爷爷就没有他的爸爸,更没有他,他要懂得感恩。
关于亲情的好文章:舍不得的家
“家”,多么温软而又柔软的一个词啊,相信每一个人内心最深处都窝着这么一个家,一想起,便整个人暖烘烘的,整个人都柔软温顺如羊羔。
在我们还是懵懂稚儿的时候,我们不懂家对于我们的可贵。因为我们从未真正地离家,从未一个人,便从未体会过无家的滋味。所以,我们总是这样,肆无忌惮地埋怨妈妈那无休止的唠叨;桀骜不驯地对抗爸爸那雷霆般的震怒;甚至竟会做出离家出走的那等不懂事的事儿来。不断地让如此爱我们的爸爸妈妈生气和担忧,却毫无知觉或从不在意。 在年少的我们看来,外面的世界,如此缤纷多彩,辽阔无边,总是会比家,来得更有吸引力的。因此,我们总是会想尽办法地离开家,想独身一人出去闯荡。我们总是有这样的自信,这样毫无顾忌的自信,自信自己一个人便能闯南闯北,遨游世界。我们总是会忘记或是忽略掉,家中父母的担忧叮咛和等待。
而待十几年后,我们长大了。
我们终于可以离开家了,我们已经离开家了,我们终于可以独身一人出去闯荡我们的世界了,我们已经闯得很远很远了,而我们却,后悔了。
一个人,一整天的工作,一身的疲累,脸上的面具也挂了一整天。脑子里无不是想着这样的一个场景:离家不远便能看到家中昏黄的灯光仿佛期待着我们回家;临近时便能听到爸爸妈妈的声音;一进门就能吃到甜美的饭菜,泡个舒服的热水澡;困了便能滚进温暖的被窝里睡上一个甜美而又安心的觉。然而,事实却是如此:回到住所里,摸黑开灯;还得拖着疲惫的身躯随随便便煮完面条,或是干脆一碗泡面解决了事;最后只能匆忙洗个淋浴,便要倒在床上,却还得先用自己的体温将被子烘暖;睡梦间,还得担心门窗是否关好;独享一个人的寂寞与不安。
当我们回过头却再也找不着家的时候,当我们体会到一个人的寂寞与冰冷的时候,我们开始明白,家的可贵;我们开始懂得,家的不停留;我们开始珍惜,家的温暖。
在儿时仿佛是家常便饭的温暖,现在却是只能渴望,只能等待放年假抽空回去储蓄,储蓄一年的份量。一句“你回来了!”这样如此简单的话语,在儿时本是稀疏平常,而现在却等也等不到。厨房里母亲做饭的身影,电视机前父亲和弟弟看抗战片的笑闹声,现在却只有自己的形单影只和那隔音不好的墙中传来隔壁闹哄哄的声响。这样一个人的寂寞,也只能从忍受,再到麻木。
“家”,这个本人人都应该拥有的“家”,这样温暖的“家”。却有多少人没有了,又有多少人不懂得珍惜?
漂泊在外的游子啊,你心里思的,念的,是否是那遥在远方的灯火;对酒当歌的李白啊,你举头思的,望的,是否亦是那遥远的故乡;赏花念起的道衡啊,你思的,念的,不还是那美丽的家吗?
百里房遥魂自去,知枉空时不自禁……
“父母在,不远游。”舍不得,舍不得离开自己的家啊!那样的温暖,那样的甜美,又如何让人能够舍得。
看过“关于亲情的好文章”的人还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