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家乡风物的文章
关于家乡风物的文章
故乡的风物,浸润着我的情感,让我魂牵梦萦,难以忘怀。今天学习啦小编就为大家整理了关于家乡风物的文章,希望对你有用!
关于家乡风物的文章篇1:故乡风物
文/鱼石散人
山川之美,人所共谈。我的故乡,是一个小小的盆地,四围是连绵不断的青山,中间有泸水河蜿蜒流过,冬暖夏凉,幽静美丽。几百年来,它就这样,安安静静的,繁衍着这里的子孙后代。我作为从这里走出去的一员,对故乡的一草一木,熟悉而充满着眷恋。故乡的风物,浸润着我的情感,让我魂牵梦萦,难以忘怀。
羊角岭
在严田大桥的西北角,有一座山,东西走向,形状极像一只匍匐在地的山羊,它的南边是一条小河,北边是泸水河,两河在羊头处交汇。当地人给这座山起了一个好听的名字——羊角岭。说起羊角岭,在我们这里可谓家喻户晓,妇孺皆知。因为,它与一位传奇人物有关,他就是刘大仙。相传,在明朝的时候,龙云下村有一个叫刘智达的少年,天生异相,头生癞痢,但聪慧异常。他幼年丧父,由母亲抚养长大,日子过得十分艰难。迫于生计,六岁的时候,他被母亲送到羊角岭的一个寺庙里去做些杂事。在寺庙里,刘智达负责每晚给庙里的菩萨添香油,可不知为什么,香油总是燃不到天亮。方丈和尚认为这是刘智达偷懒了,将他臭骂了一顿。刘智达觉得很冤枉,明明自己每晚都将香油添得满满的,这怎么就燃不到天亮呢?于是,他就想出了一个主意,晚上不睡,偷偷在暗处观察,看看是什么原因。到了半夜时分,一只巨大的乌龟爬进了大殿,将菩萨面前的香油吃个精光。刘智达气不打一处来,上前一把抓住乌龟,举起拳头就要揍它。这时,乌龟赶紧讨饶,并央求刘智达说,只要放过它,就给他舔眼睛,让他知道天上和人间的所有事情。刘智达被乌龟的话打动了,心想要真是那样,那该多好啊。他就让乌龟先舔他的左眼,乌龟很小心的舔着,小智达感到十分舒服。舔完了左眼,乌龟说,你可以看人间了,智达睁眼一看,啊,地上的一切了然于目,目力所及,无不尽收眼底,人间之事,心中清清楚楚。乌龟又舔他的右眼,舔着舔着,智达感到越来越难受,赶紧叫乌龟住手,乌龟只好作罢。智达又睁开右眼,看看天上,只见天上仙人绰绰,果然能看到天上的事情了。乌龟却说,因为刚才你不让我继续舔,你现在只能看到天上的一半事情。智达心里很满足,心想我能知道地上的所有事情,能知道天上的一半事情,已经很不错了,于是他将乌龟放走了。从此,智达凭着能观天地的本领,使寺庙的香火大旺,寺庙也声名远播。刘智达从此也就被人们称作刘大仙了。
刘大仙常常带着一群小孩去羊角岭上放牛,有一天,快到中午了,大家很饿。刘大仙对小孩们说:“大家饿了吧,想不想吃好吃的呀。”孩子们当然纷纷说想吃。刘大仙随手折了一个树枝,在山上画了一个大圈,将牛圈在里面,然后吩咐小孩们在树下休息,等他弄吃的回来。只见刘大仙往羊角岭下的深潭一钻,不一会,就到了萍乡的一户正在做三朝酒的大户人家里,大仙偷偷来到厨房,看见几个下人正在忙着做饭炒菜,忙的不亦乐乎。大仙上前搭讪,说灶里的火不旺,还是我来帮你们烧火吧。不由分说,大仙就一屁股坐在烧火凳上,将自己的两只脚放进灶膛里烧,只见火越烧越大,不一会,米果就蒸好了。众人十分惊讶,不敢直视。大仙笑着说,给我一些米果吧,大家帮他装了一提篮。大仙谢过众人,往灶膛里一钻,不见了踪影。不一会儿,刘大仙就从羊角岭的深潭里一跃而出,提着还冒着热气的米果,招呼孩子们吃。自此以后,大家于是对刘大仙敬佩不已。
这里还流传着刘大仙葬母的故事,有一天,刘大仙的母亲病故了,大仙亲自在茅田选了一块风水宝地,可是因为路程较远,所以,大仙给抬棺木的八仙准备了路上吃的点心。问题就出在点心上,因为,大仙给大家准备的是稀饭和盐菜。这下,八仙恼了,在半路上随便挖了个坑,将大仙的母亲草草安葬了。刘大仙很生气,怪这些人做得太过分了,拂袖而去,丢下一句话:“我至死不会回龙云,除非羊角岭前的沙洲上能长柳树。”并且还说:“除非羊角岭的羊角能转角,否则,十一都就会出饿猴”。现在,羊角岭的沙洲上长不出柳树,龙云人也特别能吃,我们常笑他们是饿猴,好像前世没吃过一样。刘大仙再也没有回到他的家乡,据说是像济公那样,云游四方去了。
刘大仙的故事,让羊角岭披上了一层神秘的外衣,也让童年的我对它敬畏不已。
红岩
红岩就在我们村庄的后面,离我家大约三里路。小时候,我们经常到那里去打柴,摘茶籽,采茶包,拔笋子,砍木头。我也经常看见我们对面的袁家的猎户,背着网袋,扛着猎枪,带着猎狗,去那里打猎。红岩,顾名思义,就是红色的岩石。它很特别,壁立千仞,像刀削过一样,十分险峻。其上植被覆盖,郁郁葱葱。我曾经从旁边的小路爬上它的顶部,眺望严田,大有登泰山而小天下的感觉。听大人们说,红岩很有灵气,只要它一红脸,对面的老屋村就会发生火灾,只要保持平静的脸色,老屋村就会百业昌盛,人丁兴旺。所以,千百年来,红岩四周的树木苍翠,一片葱茏。大家都在小心呵护它,让它在一个幽深的地方,悠闲自在地生活。红岩,其实是并排的三座岩山,它们连在一起,靠东边的最大,中间的次之,西边的最小。在大岩石与中间岩石之间有一个三角形的地带,位于山腰处,周围长满了树木、杂草和藤蔓。据老人们说,这里是明朝进士张敷华的家族墓地,现在那里还并排有几个坟墓。里面还有一个仙人洞,洞口很窄,但洞里乾坤大,十分神奇。为了一探究竟,少年时代的我,邀了几个小伙伴,冒险从爬上了山凹,只见洞口很小,仅仅能容一人侧身进去。我胆子大些,当然是我一马当先,进到洞里,只听到滴答滴答的滴水声,定睛一看,原来是洞顶垂下一条钟乳,钟乳上很潮湿,乳尖上聚集了水滴,正一滴一滴往下滴呢。下面则是一方岩凼,岩凼中有一条石鱼,正张开嘴巴接住水滴,十分有趣。奇怪的是,岩凼中的水一点都不外溢。因为,有蝙蝠出没,再加上潮湿阴暗,我不敢久待,赶紧出洞。
现在,红岩已被人开采运走,只剩下裸露的黄土,在风雨中哀鸣。红岩下面也变成了井冈蜜柚基地和油茶基地,虽然是满眼绿色,生机勃勃,但我还是有些伤感。
我的故乡,其实还有很多神秘的地方,也流传着许多神奇的故事。故乡,在我的记忆里,总是充满了神秘和神奇。对它,我有些敬畏,也有些伤感,但它终究是我一生的眷恋。
关于家乡风物的文章篇2:故乡风物
我的家乡杜杨是一个古老的村庄,说其古老是我一厢情愿的说法,其实她的年龄已无可考,历史典籍里也查不到她的影踪,这是一个平平常常的村庄,就像生活在这个大平原上的许许多多的勤劳善良普通老百姓一样,默默无闻却又生生不已。在她的东边二十余里便是古今有名的叶县城,叶县过去也叫作昆阳,便是西汉末年发生过历史上有名的昆阳大战的地方,汉光武帝刘秀就是从这里一战而扭转颓势后来才当上东汉的开国皇帝的,至今在叶县周围,王莽撵刘秀的故事仍是一个百姓们津津乐道的热门话题,城西有无霸城,城南有烧车河。再往前追溯,春秋的时候,还有一位在中国历史上毁誉参半的人物,那就是叶公沈渚梁,字子高。据史料记载他是一位楚国的王孙,世家子弟,在叶县任职期间曾兴修水利鼓励农桑,口啤颇佳。有一次孔圣人老二先生周游列国到此歇脚,叶公还向其讨教治国方略,孔老夫子吃饱喝足之后,便留下了“近者悦,远者来”的千古名句。本来一切都好好的,叶公完全是个正面人物的形像。谁知到了后来,东汉的时候,有个叫刘向的人写一本名叫《新序》的寓言小说集,里边有一篇叫作《叶公好龙》,说是叶公子高好龙成癖,屋子里到处都画满了龙,天上的真龙听说后大受鼓舞,有一天就从天上悄悄下来跑到叶公的窗前偷看叶公画龙,那时叶公正画得兴起,一抬头看见这么个呲牙瞪眼的家伙,当时吓得差点没得神经病,扔下笔就跑了。这事儿显然是刘向写着玩的,反正跟死人开玩笑也不会受法律的惩罚。叶公好龙可能确有其事,但要说有真龙从天上下来,那可是天方夜谭,你打死我我都不信。但偏偏就有人信,而且还一代一代地流传了下来,天长日久,倒把好好的一个叶公弄成了个华而不实的形象,带有几分滑稽的色彩,宛如戏台上的丑角,惹得我的朋友杨晓宇君在千年之后还愤愤不平,一再写文章为之正名。
春秋的时候,叶县这个地方还是颇出过几个富有个性而青史留名的人物哩,就说那位大名鼎鼎的我国早期无政府主义的代表人物接舆吧,此人姓陆名通字接舆,地地道道的叶县人。孔子到楚国的时候,接舆故意唱着歌从他跟前走过,歌词的大意是说如今这个年头呀,人们的道德水准都在不断下降,来世不可待,往事不可追。灾祸遍地,人们躲还躲不及呢,哪有闲功夫听你老先生东奔西走地讲什么大道理呀,你这样跑来跑去的真真是自找苦吃,你累不累呀,没意思,真没意思。桂树就因为结的果子能吃所以才遭到了砍伐,漆树就因为有用才被人割了一刀又一刀。现在的人哪,光是知道自己要做个有用的人,其实他不知道没用的人才是真正的有用呀!孔子听了他这番话,觉得接舆是个挺有思想挺有个性的人,赶紧从车上下来想找他喷喷,谁知接舆并不是追星族,一点也不买圣人的账,一溜小跑走了。后来楚昭王的时候,听人说接舆这个人很有学问,曾经教训过孔老夫子,便派人带着黄金去请他出山。大概那时候当官没多大油水,还不像现在的人们这样趋之若鹜。接舆竟笑而不应,把使者赶走了。他老婆回来后看见门外的车辙很深,料到有人来请接舆出山,便指责他说,你从小的时候就向往着做个好人,难道老都老了反而耐不住寂寞要放弃自己的理想出去当官吗?门外的车辙为啥那么深呢?接舆存心想给老婆开个玩笑,就回答说,楚王不知道我这个人其实是个混蛋,派使者来请我为他治理国家哩。他老婆说,你答应他了吗?接舆说,荣华富贵是人人都想要的东西呀,我为啥要讨厌呢?我已经答应人家了。他老婆一听气得大叫起来,说,我听说道德高尚的人都是那些知书达理的人,一举一动都是有道德准则约束的。决不会因为贫贱就改变自己的情操和行为。我跟你结婚这么多年了,天天侍侯你吃侍侯你穿,又没让你忍饥挨饿,小日子过得也不赖,你要是出去当官,坐公家的轿车吃公家的好饭睡公家的小蜜,谁敢保证你不会变坏呢?接舆这才笑着说,孩他娘,别着急别上火,给你说吧,我根本就没答应。他老婆还不放心,干脆建议说,你不答应吧,人家该说你不忠于国王了;答应吧,你这人肯定经不住金钱美女的诱惑会变成大坏蛋,到那时后悔都来不及了。我看不如咱们逃得远远的,让他们找不着咱算了。接舆这人大概一向是比较听老婆的话,连个屁都没放,收拾收拾铺盖就跟着老婆走了,至于到哪儿去了谁也不知道。这位叶县历史上的第一名士从此便从中国的历史上消失了。不过说句实话,我觉得接舆这个人还是挺可爱的,很有情趣,就这一段短短的记载就让人觉得比孔夫子那张总是板着的面孔有情趣多啦。我想,倘若有机会遇到我们这位前辈乡贤,我肯定愿意跟他一起找个背风的麦秸垛后面好好拉聒一阵儿,我相信他是不会避我的,我又不是圣人。
我们叶县的先人好像都不太买孔圣人的账,孔子在楚国待不下去了,赶着车往蔡国去,走到黄成山下遇一条河拦路,便叫子路去找人问问渡口在哪儿。那时我们的老祖先长沮和桀溺正在地里耕地,子路找过来了。长沮就问,车里坐的是谁?子路说,是我老师孔子呀。长沮说,是不是那个从鲁国来的孔丘?子路说,是呀。长沮嘴角挂出一丝冷笑说,那他应该知道渡口在那了,还用我说。子路碰了一鼻子灰,转而又问桀溺,桀溺说,你是谁?子路说我叫子路。又问,是那个孔某人的徒弟吗?子路答道,正是,正是。桀溺便教训他说,时代总是在前进和发展的,就像这滚滚东去的河水一样,谁又能阻挡得了呢?你跟着那个孔某人到处摇唇鼓舌要克己复礼有啥意思呀,一点用处都没有,还不如跟着我们这些离现实远远的人自耕自吃自由自在呢。黄成山在叶县城东北十余里,山前有一条河,就是子路问津的地方,附近有村庄名为问津村,山下至今还有长沮和桀溺的墓冢。还有一个老头,也是叶县人。有一次子路半道上和孔子走散了,碰见了这个老头,就去问他看见自己的老师了没有?老头认得他是孔子的弟子,就愤而斥责道,四体不勤,五谷不分,算什么老师?可见这老头脾气也不小,在他眼里,孔圣人简直就是个二流子。在我的家乡杜杨村的西边也就是五六里路光景,有一个村庄叫拦车李,这名字看上去有些奇怪,拦车?拦谁的车?你猜对了,就是拦孔圣人的车。谁拦的车?一个姓李的小孩。这事还得从头说起,孔子周游列国时从蔡国(也就是驻马店那边)到楚国来,走到拦车李时被一群在路上玩泥沙堆城墙的游戏的小孩们挡住了去路。子路跳下车来就嚷嚷道,小孩子们快快闪开,没看见。
关于家乡风物的文章篇3:故乡风物系列散文——草滩
草滩很绿也很静,云悠闲地在天空漫着,白白的一丝或者一缕。此处无山,山都远在几百里之外,这里的人望不见也摸不到,只有草滩在村外扭绕着,春天和夏日扭绕出一片绿色,秋日扭绕出一片苍黄。
牛羊是这里的灵物,常常在白日游动在草色里,白的是羊,黄的黑的是牛。远远地看,草滩里到处都是野花,红的花、白的花、黄的花、粉的花、紫的花,不敢说是花的世界花的海洋,但却能亮你的眼,亮你的心。偶尔有风吹来,春日是暖暖的,夏日是热热的,秋日是爽爽的,而到了冬日,风虽然是冷的的,是寒的,可草滩却拥有了一片高雅和洁白。
春日里,当田地中的秧苗还没绿的时候,草滩就开始绿了,先是朦朦胧胧的绿,那是休息了一冬的草醒来了,吐出了他们什么的芽痕。夏日里,草滩的绿是幽深的,已没有了春日的娇弱,它们挺在风中,充满了向上的力量和野的力量。此时的野是一种生命的展示,是一种装点草滩的气质。也许这种气质不文雅,不华贵,但却让草滩富有了诗意。至今,我还怀念那种草滩的绿,那种纯粹的绿。
一群牛走来了,缓缓地动。一群羊走来了,恰如天上的云。
草滩依然静着,偶有鸟翔过天空,抖动翅膀,鸣叫几声,仿佛是草滩跃动的音符。渐渐地,风小小地吹来,吹在草叶上,吹在刚刚绽放的花朵上,它们在日光下便摇出一地的影儿,这影儿看似缥缈甚至虚无,可正是这影儿,进一步昭示了草的存在与花的存在。
一条兰河,远远地颤动着波光,形如草滩里的一条白色的项链,有牛去那里喝水,不小心便使河水荡漾出一圈一圈涟漪,柔柔的扩展开去。兰河是鱼的乐园,水里生长着鲤鱼,生长着鲫鱼,也生长着鲢鱼,逢上即将落雨的天气,鱼儿们便钻出水面透气,它们张着圆圆的小嘴,一张一合,搅得兰河到处都是一圈一圈荡漾的波纹。
夏日里,草儿们都疯长起来。虽然草滩里没有“风吹草低见牛羊”的气象,但草给人的印象也是茂盛和汹涌的,使人常常想到一种生命的活力。
这时的草滩有野蒿的颤动,有花朵的繁盛,有牧羊人与牧牛人的歌声和笑声。不小心,一只鹌鹑被惊动得自野蒿里窜出来,箭一样射向晴空,复又划一弯弧线栖下去,没了身影儿。有孩童在草滩里采野蘑菇,采累了,就呼唤着相携着去河边洗澡,脱光了衣服,“扑通”一声,“扑通”一声……溅得水花飞扬。女孩子是不敢下河的,就蒙住眼睛,羞羞的,然后就去采摘兰河边开着的野花,一会儿工夫,小小的手里便握了一大簇,举过头顶晃动,艳艳的小脸也像花儿一般灿烂了。
不知不觉间,太阳就偏西了,把西天涂抹得一片红,连那里飘着的云也不再白,而成了金红色,灿灿的。村落里的人都管这样的云叫火烧云,是颇形象的。
我曾经走过很多地方,但在很多地方都没有见过这样的云,也只有在我的故乡才能够看见。
而秋天的草滩却又是另一番情境,以往汹涌波涛一样的草,开始苍黄起来,风吹着,它们便发出“沙沙”的声音,像在倾诉着什么。这时,割秋草的人便出现了,他们温厚着脸,肩扛着扇刀,模样恰如远古奔赴战场的将士。等到了地方,把扇刀挥起来,眨眼之间,就把苍黄的草割倒一片。他们所割的草,是为了储存起来冬天喂牛喂羊的。也许割个三天五天,割足了,就用车运回村落里,垛在房前或者屋后,山一般耸着,人站在村外望,都能清楚地望得见。
这时,兰河的水也开始凉起来,孩童们是不敢再到里面洗澡了,但此刻正是菱角成熟的季节,他们常常用长竹竿去兰河里搅拌,竹竿的一头还捆绑着一个麻团,当麻团从河水里被拉出来后,那上面就会滚沾上许多菱角。菱角的硬壳黑黑的,几个尖尖的角在阳光下闪着亮光,如同鳄鱼的牙齿。
大人们是不喜欢去滚菱角的,他们都在忙,忙着收获田里还没收完的庄稼。
冬天到了,草滩仿佛真正回归了宁静。可这种静与春天的静是有区别的,草滩春天的静是属于绿色的静,是一种青春招展的静。而冬天草滩的静是白色的,一场雪落下来,落得弥漫,落得高洁,把草滩一下覆盖的似乎没有了一丝杂尘。兰河的水这一刻也冰结住,没有了浪花也没有了流动的水声,有的只是冻冰承载着雪的白。远远的,偶尔在这种白色中出现一个人影,脚踏在雪上“吱吱”响,声音碎碎的,身后遗出一串深深的脚印。一条狗在他的身旁颠着,晃动着毛毛的尾巴,同样踩踏出一串脚的印痕。
草滩就是在这样的氛围中存在的,也许很多年后,它还会依然这么存在着,并且还要久远地存在下去。
看了“关于家乡风物的文章”的人还看过:
1.赞美家乡的文章
4.我的家乡优美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