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汗症的原因是什么
出汗是正常现象,可有些人无论吃饭、睡觉还是坐着不动都会大汗淋漓,专家提醒这可能是多汗症的症状。下面学习啦给大家分析多汗症的原因的原因。
病态性多汗应及时检查治疗
尽管时序已是秋季,近期深圳断断续续的降雨对炎热的天气有所缓解,可一些人还是动不动汗流不止,稍微做点事就汗流浃背。可能很多人都不以为然,认为多出点汗没什么不好的,还能促进新陈代谢,但日前记者采访内分泌专家获悉,高温出汗一般属正常现象,但不管是吃饭、睡觉还是坐着不动都大汗淋漓,很可能就是一种病态了,医学上称为多汗症。
多汗症影响生活质量
据了解,大部分多汗是局限于手掌、腋窝、脸部的原发性多汗。北大深圳医院内分泌专家叶红军主任医师表示,多汗症不是严格定义上的疾病,就像“单眼皮”一样,不会对身体造成危害,但对人的心理有着严重的影响,会降低患者的生活质量,给患者带来难以言语的烦恼,尤其是在深圳这样几乎没有冬天的城市。
叶主任说,在发达国家、以及我国的香港和台湾地区,多汗症都已得到高度重视,但在内地大部分人尚未了解多汗症患者的苦处。多汗一般可分为四级,第1级:几乎没有注意到自己多汗,不会影响生活;第2级:有时影响日常生活,但勉强可以忍受;第3级:经常影响日常生活,较难忍受;第4级:一直影响日常生活,无法忍受。总的来说,3级和4级的患者需考虑手术治疗。
多汗症原因复杂
叶医生解释说,一般人在天气炎热、大运动量及高温下工作都会大量出汗,这些都是正常的生理现象。人与人之间又有一定的个体差异,比如胖点的人汗液就会多点,而瘦点的人出汗就会少些,这都属于正常范畴。而多汗症是皮肤出汗异常增多的一种现象,也可能因发热性疾病、代谢性疾病,以及精神因素等引起。
叶医生告诉记者,一些全身性疾病也可以引起全身多汗。比如一些高热性的疾病如发烧、肺炎、风湿热等疾病可引起多汗;而有些很可能是内分泌紊乱引起的,如更年期综合征,常伴有阵发性潮热、脾气暴躁或情绪低落,这种现象一般发生在绝经前后,适当中药调理有助于改善;还有一些高代谢性的疾病或自体免疫性的疾病引起病人发热并伴有多汗的疾病,如:甲亢,怕热多汗是甲亢的特征之一,并表现为精神紧张、性格改变、烦躁不安、注意力不能集中、难以入睡等症状;其它还有药物引起的出汗,如服用阿司匹林等。因此,多汗的原因很多,而且比较复杂,若有以上症状应分辨清楚,及时到医院检查真正病因以正确治疗。
多汗症防治专家提醒
专家提醒,很多人都知道,汗液中含有较多的盐分,出汗多应多补充盐,但对出汗后应当补钙补锌却有所忽略。多吃些含钙的牛奶、乳制品、鱼类、海产品及绿叶蔬菜等食物,而含锌的食物有:牡蛎、瘦肉、动物内脏等,还可服用一些中药,如黄芪、大枣、孩儿参等,有补气敛汗的功效。此外,还应提高体内维生素D的含量。
多汗症较轻的病人可使用一些保护剂,如粉剂。在市场上有售的爽身粉剂,外用可减少摩擦。腋下多汗的病人同时伴有臭汗症者,若使用上述方法效果不明显,可以手术治疗。患有足部多汗症的病人,应尽量穿疏松透气的鞋,不要穿塑料及胶底鞋,要注意局部皮肤清洁,清洁后扑粉,以保持干燥。
另外,有的病人出汗较多,可应用一些镇静药物,如谷维素、氯丙嗪等,这些药物对精神性多汗症常有效。而现有的胸腔内镜交感神经阻断术也比较完善,严重的多汗患者也可以选择手术
多汗症的治疗方法
全身性多汗症很难控制,重点是医治与之相关的基础疾病。掌跖多汗症以局部处理为主。腋部多汗症的治疗效果往往不如掌跖多汗症。
1.药物治疗
(1)外用药 常用的止汗剂包括20%~25%氯化铝溶液、0.5%醋酸铝溶液、3%~5%甲醛溶液、5%明矾溶液、5%鞣酸溶液。外用药使用次数过多,会引起局部干燥、轻度皲裂或严重刺激现象。
(2)内用药 全身性多汗症主要是治疗相关的原发疾病。镇静药(苯巴比妥、异戊巴比妥、司可巴比妥、氯美扎酮等)及小剂量抗焦虑药(地西泮、羟嗪、多塞平等)对情绪性多汗症有效。较大剂量的抗胆碱能药才具有抑制汗液分泌的作用,可引起难以忍受的口干,故趋向淘汰。
(3)物理疗法 自来水离子电泳疗法,适用于局部(掌跖、腋窝)外用治疗失败的患者。安装心脏起搏器者禁用。浅层X线照射可抑制汗腺分泌,仅适用于其他治疗失败的严重的掌跖多汗症患者。
(4)肉毒杆菌毒素A(BTX-A)局部注射 多用于治疗掌跖及腋窝多汗症。一般注射后5~7天止汗明显,平均可维持9~12个月。
2.手术治疗
选择性切除第二至第四对胸交感神经,对手掌、腋窝、胸部及面部多汗症均有显著效果,但不适用于足跖多汗症患者。且手术可导致永久性无汗及其他部位的代偿多汗,故应慎用。仅腋窝多汗者,可选择性切除腋下分泌最活跃的汗腺部分,此法有肯定的疗效。
猜你感兴趣:
3.为什么脚容易出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