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拉松在中国盛行的原因
中国马拉松给人的最大感慨是,名额变得极其抢手。那么马拉松在中国盛行的原因是什么?下面就由学习啦小编来告诉你们马拉松在中国盛行的原因吧!
马拉松在中国盛行的原因
以北京马拉松为例,它的全程、半程和迷你项目名额共计3万个,直到今年在规模上仅次于厦马。这3万名额2011年历时6天报满;去年只用了3天不到,而今年据北马官方统计,仅仅13个小时就被抢光,创下赛会新纪录。
随后开放的上海马拉松报名更是“恐怖”:仅仅4个多小时,1.5万个网上名额就被一抢而空。9月17日报名第一天,笔者从上午9点一直刷屏到中午11点半,总算报名成功。有跑友忍受不了当时奇慢的网速和错误页面,索性驱车直扑现场报名。
今年上马新增10公里项目,5000个名额中的3500个为现场报名,从10月21日上午9点开始。结果当天清晨6点主办方就发告示说,现场取号的人数已满,建议其他市民不必再排队。原来很多人在报名现场通宵排队等候。9点网上报名时间一到,1500个名额也遭秒杀,官网再度因访问量过大而瘫痪。
今年广马的报名之日,第一阶段全程、半程各3000个名额均在两小时内被抢光。杭州马拉松的报名同样充满艰辛。
马拉松在中国盛行是什么?究其原因,与所有的稀缺现象相同,无非是供求严重失衡所致。
据国家体育总局副局长、田径协会主席段世杰年初在厦门举行的马拉松年会上坦承:2012年中国只有33场马拉松,而美国有780多场,日本有300多场,德、法、英国和意大利、西班牙、俄罗斯等多在100多场,印度也有50场;“在世界经济总量前十位的国家中,我们的马拉松赛事数量仍是最少的。”
事实上,供应量一直在增加。据中国田径运动管理中心主任杜兆才透露,2010年全国马拉松仅12场,2011年增加到22场;2012年33场,参加者首次突破50万人次。今年的全程、半程赛事分别为25个和10个,外加10公里、长跑节等活动,路跑赛事共计46项。
但与供应的代数级增长相比,需求的增长却是几何级的,尤其是自去年开始,跑步突然变得大热。不仅跑马拉松的人数迅速膨胀,一年参加数场乃至数十场比赛的发烧友也急剧增多。有些跑友几乎每个周末都在参赛,从国内到国外满世界疯跑。
“马拉松热”现象并非中国独有,我们只是比日、韩等发达邻邦晚了一二十年。《体育参考》2001年4月曾报道说,韩国共有280多个马拉松爱好者协会,每周跑步一次以上的人超过百万。5年来参加韩国国内马拉松的人数逐年增加:从1997年的1.2万多人,猛增至2000年的21万多人。韩国选手李奉洙在2001年波士顿马拉松夺冠,更使韩国“马拉松热”进一步升温。
在欧美的成熟发达国家,“跑步热”同样长盛不衰。今夏笔者到北欧旅游,在几乎每一个公园和每一条海边步道都可以看到有人在跑步。挪威城市卑尔根街头的众多俊男靓女都穿跑鞋和压缩裤,一副随时可以奔跑的装束。
美国虽然肥胖者多,但跑步爱好者更是数以千万计。11月中旬,一篇题为《好吧,你是个跑者。别再显摆了》(OK, You're a Runner. Get Over It)的文章一度高居《华尔街日报》网站的阅读量第一。
文章引用的数据显示,2012年美国约有1550万人完成了各种跑步活动,比两年前2010年的1300万增长近两成。另据估算,北美跑过超级马拉松(距离比马拉松的42.2公里更长)的人多达7万。
针对美国很多汽车的保险杠贴着“26.2”、“13.1”这些数字,表明车主跑过马拉松或半马(两者距离的英里数)的显摆现象,文章作者分析说:跑步是人们看得见的锻炼中最费力气的一种;在这个自拍的时代,人们渴望被看到、受关注和赞赏,尤其是当你进行跑步这种苦中作乐的健康运动之时;“孤独的跑者其实是一个人的招摇游行。”
不过,这种炫耀的欲望只是部分马拉松跑者(或伪跑者)的心态,并不能解释“马拉松热”盛行的主要原因,尽管多数马拉松爱好者也乐于分享自己的跑步经历和照片。
对于“跑步热”及其自然延伸“马拉松热”这些新时尚,笔者曾经从心理-生理的角度作过分析:跑步能让人产生跑者的愉悦(runner's high),而这可能与我们身体深处潜藏的某种动物天性有关——我们的猿猴祖先留下了一种渴望挣脱羁绊、自由奔跑的本能。
另外,跑马拉松还能通过挑战自我,带给你极大的成就感和自信。
其实我们也可以从社会学的角度入手。近日笔者又悟出跑步和马拉松流行的两大原因:
马拉松在中国盛行一、跑步是最平等的运动。
与打球需要球具和场地、游泳需要有较干净的水体,其他运动要么需要器械,要么需要复杂技巧(如瑜珈或体操、拳术)不同,跑步可以说是一项最简单、最平民化的运动:男人只需一条短裤,哪怕穿不起鞋子照样可以跑(近期赤足跑还很流行)。
当然,跑步爱好者中不乏装备党,但即便你从头到脚都穿戴最顶级的装备,全身行头也用不了一万块钱。况且还没听说过有人光凭装备精良,或者请到名师指点,就能变成跑步高手的。
决定马拉松成绩的因素主要有两个:先天素质;后天努力。好消息是天生就很会跑的人非常少,一百人中应该不超过四五个;其余人的天赋都差不多。只要你跑得勤快、跑量大,不需要太多技巧,基本上就一定能比别人跑得好;否则哪怕你再土豪、高富帅也白搭,比如王石、潘石毅这些大富豪都跑得不快。
另外,对多数人而言,马拉松主要是一种大众运动而非竞技体育——后者只有前几名的生存空间,马拉松却能容纳数万人同时参与。最妙的是你可以和世界一流高手共享同一赛道,同台比试。
马拉松在中国盛行二、跑步让你感觉自己也可以掌控命运。
在这个样样都要依赖他人或体制的世界,个体很容易产生无助感。尤其在健康方面,我们命运似乎更是始终操控在别人手中:黑心食品、有害产品防不胜防;我们四周的空气、水和土壤都受到污染。这一切导致我们难逃衰弱和患病的下场,届时只得去面对冷漠的医护人员和高昂的医疗费,又一次任人摆布……
而跑步能强健你的体魄,磨砺你的意志,减少你病倒的机率,而且这是一项你几乎可以完全控制的运动:今天要不要出去跑?何时、去哪里、怎么跑?这些决定完全由你自己作出,不必去请示任何人。
只要坚持跑下去,你就可以为自己挣得身心健康。跑步会让你觉得,至少我可以控制自己命运中的健康这一部分。
但可悲的是,在这个国家当今的现状下,这种自主性毕竟只是相对的——无数曾因雾霾天“被跑休”的跑友可以证明这一点。
马拉松比赛规则
原本马拉松比赛没有设世界纪录,只有世界最好成绩。但国际田联(IAAF)为了刺激公路比赛的发展,决定从2004年1月1日开始,设立马拉松、竞走等公路比赛的世界纪录。
选手的身体情况需得到比赛医疗机构的认可,方能参加比赛。
北京奥运会马拉松比赛运动员不能随便喝水
42.195公里的距离对于人类来说,是一次对体能极限的挑战。在比赛中,运动员虽然也会从路边的小桌子或者是路边站立的人手中接过来一些水。而这饮用水却不是谁都可以随便递的。
在马拉松赛中,比赛的起点和终点都提供水和其他饮料,而在比赛路线上,每隔2.5公里有一个饮料站。水和饮料放在运动员经过时容易拿到的地方,运动员也可自备饮用水,并且可以在他们要求的地方设置饮料站。饮用水和湿海绵提供站设置在两个饮料站之间。在那里,长跑运动员和竞走运动员经过时可以取到饮用水,还可以从海绵中挤水冲洗头部,起到冷却作用。除此之外,运动员不能从比赛线路上其他地方获得饮料。
可以说,“水”是马拉松比赛中规定最为严格的部分。除此之外,运动员只要在裁判的监督下沿正确的路线比赛即可,如有特殊原因,还可在裁判员的监督下离开赛跑路线,但如果不在监督下离开就会失掉比赛资格。
看过“马拉松在中国盛行的原因”的人还看了:
4.马化腾成功的原因
>>>下一页更多有关“马拉松身体条件”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