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骨头坏死的原因
股骨头坏死的原因
股骨头坏死即股骨头坏死,又称股骨头无菌性坏死,或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是骨坏死的一种。骨坏死是由于多种原因导致的骨滋养血管受损,进一步导致骨质的缺血、变性、坏死。接下来由学习啦小编告诉你原因以及治疗方法!
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病理过程,包括骨质坏死、死骨吸收和新骨形成,以及股骨头再塑造等一系列病理变化,一般可分成四个阶段。
1.初期即滑膜炎期
关节囊肿胀,滑膜充血水肿和关节液渗出增多,但滑液中不含炎性细胞。此期持续1~3周。
2.缺血坏死期
股骨前外侧骨骺最早受累或整个骨骺均因缺血发生坏死,此时骨结构保持正常,但骨陷窝多空虚,骨髓腔由无定形的碎屑填充,骨小梁碎裂成片状或压缩成块。由于股骨头发生缺血性坏死,使骨骺的骨化中心软骨内化骨受到暂时性抑制,而关节面深层软骨由滑液营养可继续生长。X线片上可见骨骺核较小和关节间隙增宽,坏死的骨小梁因为碎裂、压缩和新骨沉积在坏死骨小梁的表面,使其密度增高。同时干骺端疏松脱钙,显得坏死区密度更高,干骺端脱钙系局部充血所致,是富有血管的软组织侵入、吸收坏死骨的组织反应。此期大体形态和股骨头轮廓无叫显的变化,坏死期较长,经历6~12个月,临床上一般无症状。Salter称此阶段为临床休止期,是潜在的股骨头缺血坏死。假若此时能恢复血供,则病变消退,不遗留任何畸形。
3.碎裂或再生期
由于死骨的刺激,毛细血管和单核细胞所组成的连接组织侵入坏死区,吸收坏死的骨小梁碎片,并在髓腔内形成纤维组织。破骨细胞增多且功能活跃,参与吸收坏死的骨小梁。与此同时,丰富的成骨细胞活动增强,在坏死的骨小梁之间和其表面形成止常的类骨质。x线片所见的碎裂外观,系舌样的含血管组织侵入的结果。这些血管组织来自于圆韧带、骨膜和干骺端,干骺端血管或进入骨骺板或与骨骺板周围的组织相连接。起初新生的类骨质所形成的骨小梁较纤细,以后转变成板层骨。坏死区周围软骨仍无明显的变化,但其基底层软骨因远离关节面,得不到滑液的营养。可失去活性。这个阶段新生的骨质强度较低,但不是柔软的。而是逐渐塑造成正常骨或根据承受应力的状况而改变形状。Salter称为“生物性塑形”。上述过程历时0~3年。
4.愈合期
因为新形成的骨小梁是一种不成熟的板层骨,且纤细脆弱,容易与尚未吸收的坏死骨小梁压缩在一起。压缩区多局限在部分股骨头,通常位于前外侧,蛙位x线片上表现为杯状缺损。而正位x线片上,这个杯状缺损与完整的骨质重叠,则显示出囊性改变。如整个骺核受累,多出现不同程度的变形,类似蘑菇样外观(MushroomShape),最终股骨头明显增大,由一个位于髋臼中心的圆形股骨头(CoxaMagna),变成寓心的扁平状股骨头(CoxaPlana)。
Salter强调股骨头颈变形是由于坏死期并发了软骨下骨折,启动了坏死骨的吸收和原始交织骨沉着,同时可发生滑膜反应和肌肉痉挛,继而发生内收肌和髂腰肌挛缩,使股骨头向前外侧半脱位,髋关节活动受限。
如股骨头的应力集中区承受过多的应力,使股骨头呈扁平状或码鞍状畸形,进一步使股骨头向前外侧半脱位。股骨头持续性缺血不仅导致骨骺的缺血坏死,也造成骺板的缺血坏死使骺板过早闭合,将影响下肢的纵向生长,特别是股骨颈的生长受到抑制,而大转子生长不受干扰,结果股骨颈变短,而大转子则可超出股骨头顶端的水平。此畸形虽不同于髋内翻,但在功能障碍上,犹似髋内翻,不利于外展肌的活动,形成屈髋步态,称为功能性髋内翻。
股骨头坏死的治疗方法:
目前尚无一种方法能治愈不同类型、不同分期及不同坏死体积的股骨头坏死。目前,关于股骨头坏死的治疗方法主要分为两类,第一类保髋治疗可分为非手术治疗与手术治疗两类。非手术治疗包括避免与减少负重、中医药、脉冲电磁刺激、高压氧、震波、干细胞技术等。手术治疗包括股骨头髓芯减压术、钽棒植入技术、带血运骨移植术等。第二类换髋治疗,即进行人工关节置换。也是目前治疗晚期关节严重病变的有效治疗手段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