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人会尿失禁的原因
中老年人是糖尿病的高发人群,临床上很多患者都有小便失禁的现象,即经常憋不住尿。那么,糖尿病人尿失禁的原因是什么呢?本文是学习啦小编整理的糖尿病人会尿失禁的原因,欢迎阅读。
糖尿病人会尿失禁的原因
正常情况下,排尿是在自主神经的支配下,通过膀胱逼尿肌和尿道括约肌的协调运动来完成的。而长期高血糖,可以损害支配膀胱和尿道的自主神经,导致自主神经功能紊乱,膀胱逼尿肌或尿道括约肌发生功能障碍,或两者功能不协调,从而引起排尿功能障碍。
专家表示,临床上造成糖尿病患者尿失禁的原因多是由于患者的糖尿病引起的排尿障碍,临床又将这种排尿障碍称作“糖尿病性膀胱病”,其症状主要表现为下腹膨胀、尿急、尿频、小便淋漓不尽、排尿时间延长、尿线无力、排尿与中断交替出现,症状酷似前列腺增生的早期或老年性尿失禁。
患糖尿病时,植物神经功能紊乱,膀胱逼尿肌或膀胱括约肌发生功能障碍或功能不协调,排尿过程便不能正常进行,进而导致尿潴留。此时,患者所谓的小便并非是通过正常神经反射的排尿,而是一种溢尿。因此,虽然排尿的次数多,但尿量减少,日积月累,膀胱就越胀越大,甚至像个腹腔肿瘤。
糖尿病人出现尿失禁怎么办
糖尿病性膀胱病通过治疗,症状可以缓解或消失。
首先,要树立治疗信心,要坚持不懈。应积极治疗糖尿病,使血糖控制在接近正常水平。胰岛素治疗对恢复自主排尿和减少残余尿效果较好。
其次,可应用某些药物改善自主神经功能,如甲钴胺、肌醇等以促进神经细胞代谢活性,改变自主神经功能,使糖尿病性膀胱病发生逆转;还可以应用肌肉收缩药物:如果膀胱残余尿超过100毫升,可给胆碱能制剂,如氨甲酰甲基胆碱10~20毫克,每日3~4次;也可用抗胆碱酯酶药,如吡啶斯的明口服或肌注。
再次,合理训练逼尿肌功能,养成按时饮水及排尿的习惯,无论有无尿意,每隔3~4小时排尿一次。
最后,严重尿潴留及感染者可持续留置导尿管导尿,并用0.1%~0.2%呋喃坦叮膀胱冲洗,1~2次/日。如上述治疗无效,有严重尿潴留者可考虑手术治疗,行膀胱造瘘术或膀胱颈切开术,以防长期尿路梗阻导致肾功能不全、尿毒症等疾病。
尿失禁的病因及治疗护理
一、病因
1.压力性尿失禁:是由于尿道括约肌松弛,在用力咳嗽、大笑、打喷嚏、举重物时,骤然增加腹内压,造成少量尿液不自主溢出,多见于中青年妇女功能性尿道括约肌松弛。
2.随着年龄增长,女性尿失禁患病率逐渐增高,高发年龄为45~55岁。年龄与尿失禁的相关性可能与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出现的盆底松弛、雌激素减少和尿道括约肌退行性变等有关。一些老年常见疾病,如慢性肺部疾患、糖尿病等,也可促进尿失禁进展。
3.所谓尿失禁,系指患者尿液不由自主的从尿道流出,可发于任何季节,但以秋冬季节表现严重。尿失禁是任何年龄及性别人士都可能患的疾病,但以老人和女性为多。
尿失禁可由精神因素、神经系统疾病、分娩、外伤等引起,大多是因膀胱、尿道功能失调所致如张力性尿失禁、紧迫性尿失禁,溢出性尿失禁等。其中又以张力性尿失禁居多,因患者骨盆底部肌肉对尿道的控制能力下降,尿道括约肌的力量变得薄弱,抵挡不住膀胱积尿后增高的压力的冲击,使尿液不经意地流出,尤其在笑、哭、咳嗽、打喷嚏、站立、行走时易发生,安静或平卧时稍见缓解。故这种尿失禁又是称压力性尿失禁。肥胖、肺部疾病也是致病原因。
二、治疗
对于压力性尿失禁,一般采取保守治疗。
1、雌激素替代疗法:世界各国专家都积极主张应用雌激素替代疗法补充更年期妇女体内雌激素不足,以防治老年性阴道炎、压力性尿失禁、冠心病、骨质疏松症等。有些已绝经的老年女性使用雌激素替代疗法初期,会出现少量“月经”现象,这属正常现象,仍可继续应用,稍后会逐渐消失。由于个体差异对雌激素敏感性不同,应该在经验丰富的专家指导下实行个体化用药。既往患过子宫内膜癌、乳腺癌、宫颈癌、卵巢癌的人则不宜使用或慎用。除此之外,尿道黏膜皱壁变平或消失后,防御致病微生物上行感染的免疫力随之下降。因此,压力性尿失禁患者并发尿路感染率极高,雌激素替代疗法和抗感染应同时进行,才可在短期内获得满意疗效。
2、运动疗法:所谓盆底肌肉康复训练,是通过增强盆底肌肉和尿道肌肉的张力,提高肌肉对压力作用的反应性收缩力,从而改善尿道括约肌功能。这种训练简单易行、无创无痛、效果好且没有副作用。一般至少坚持1~2个月才开始有效果,而且至少需要持续一年以上的时间。加强体育锻炼,积极治疗各种慢性疾病。肺气肿、哮喘、支气管炎、肥胖、腹腔内巨大肿瘤等,都可引起腹压增高而导致尿失禁,应积极治疗该类慢性疾病,改善全身营养状况。同时要进行适当的体育锻炼和盆底肌群锻炼。最简便的方法是每天晨醒下床前和晚上就寝平卧后,各做45~100次紧缩肛门和上提肛门活动,可以明显改善尿失禁症状。研究证明,更年期绝经后的妇女继续保持有规律的性生活,能明显延缓卵巢合成雌激素功能的生理性退变,降低压力性尿失禁发生率,同时可防止其它老年性疾病,提高健康水平。饮食要清淡,多食含纤维素丰富的食物,防止因便秘而引起的腹压增高。
3、中医针灸疗法:针刺中极、关元、足三里、三阴交等穴位,也可提升盆底肌的张力,从而改善膀胱功能。中医认为人之所以会出现尿失禁的情况,是因为肾气虚,中气下陷导致。因此,治疗时多采用补益肾气,提升中气为主。民间常用艾灸神阙、关元、中极、涌泉等穴位,其具体方法是:点燃艾条,在以上诸穴位轮换熏,每个穴位处感到灼热难忍时换穴再灸,一般一次需要半小时。一日一次,连续灸一周,如果症状消失,即可停灸。再次复发时,如法再灸一周。如此反复施灸,可很快控制病情。
三、护理
无论是那一种原因引起的尿失禁,都会给患者造成很大的心理压力,如精神苦闷、丧失自尊,也给生活带来不便。所以对于尿失禁患者除应进行内外科的治疗加以矫正外,还应做好以下护理工作:
1. 心理护理 尊重患者的人格,给与安慰和鼓励,使其树立信心,积极配合治疗和护理。
2. 摄入适量的液体 向患者解释多饮水能够促进排尿反射,并可预防泌尿道感染。如无禁忌,嘱患者每日摄入液体量2000毫升。入睡前限制饮水,以减少夜间尿量。
3. 持续进行膀胱功能训练 向患者和家属说明膀胱功能训练的目的,说明训练的方法和所需时间,以取得患者和家属的配合。安排排尿时间,定时使用便器,建立规则的排尿习惯,促进排尿功能的恢复。初始白天每隔1到2小时使用便器一次,夜间每隔4小时使用便器一次。以后逐渐延长间隔时间,以促进排尿功能恢复。使用便器时,用手按压膀胱,协助排尿。
4. 锻炼肌肉力量 指导患者进行骨盆底部肌肉的锻炼,以增强控制排尿的能力。具体方法:患者取立位、坐位或卧位,试作排尿动作,先慢慢收缩肛门,再收缩阴道、尿道,产生盆底肌上提的感觉,在肛门、阴道、尿道收缩时,大腿和腹部肌肉保持放松,每次缩紧不少于3秒,然后缓慢放松,每次10秒左右,连续10遍,以不觉疲乏为宜,每日进行5到10次。同时训练间断排尿,即在每次排尿时停顿或减缓尿流,以及在任何“尿失禁诱发动作”,如咳嗽、弯腰等之前收缩盆底肌,从而达到抑制不稳定的膀胱收缩,减轻排尿紧迫感程度、频率和溢尿量。病情许可,鼓励患者做抬腿运动或下床走动,以增强腹部肌肉张力。
5. 皮肤护理 保持皮肤清洁干燥,经常清洗会阴部皮肤,勤换衣裤、床单、衬垫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