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的表达能力差的原因有什么
心理学家研究发现,孩子在7岁之前,是语言发展的关键时期,3岁之后,讲话就有先后顺序,有条理了。可是有些家长却发现自己的孩子表达能力茶,这是怎么回事呢?以下就是学习啦小编给你做的整理,希望对你有用。
幼儿表达能力差的原因:
原因1:模仿宝宝的可笑发音造成错误暗示
父母类型:将错就错型
表现:宝宝在刚学说话的阶段,常常会有一些可笑的不准确的发音,如把“吃”说成“七”,把“狮子”说成“希几”,“苹果”说成“苹朵”等等。有些爸爸妈妈觉得好玩,于是重复宝宝的错误语音,以博一笑。
害处:宝宝存在着发音不准的现象,是因为宝宝的发音器官发育不够完善,听觉的分辨能力和发音器官的调节能力都较弱,还不能完全正确掌握某些音的发音方法。如果父母将错就错学习宝宝的可笑发音,那么宝宝就会得到错误暗示,认为自己的发音是对的,这种错误的发音可能会因此很长时间难以改变。
解决办法:爸爸妈妈不要学宝宝的发音,而应当用正确的语言来与宝宝说话,时间一长,在正确语音的指导下,宝宝的发音自然会逐渐正确。
原因2:过分满足造成宝宝语言滞后
父母类型:“热心帮忙”型
表现:“宝宝,是要喝水吗?妈妈给你拿。”不少父母过分满足宝宝的要求,若宝宝指着水瓶,家人立马“领会”宝宝这是想喝水了,于是把水瓶递给他。
害处:爸爸妈妈过度满足宝宝要求的方法使宝宝的语言发展缓慢,因为他不用说话,家人就能迅速明白他的意图,并达到他的要求了,因此宝宝失去了说话的机会。
解决办法:当爸爸妈妈从宝宝的行为举止中发觉宝宝想喝水时,你可以给他一个空水杯,他拿着空水杯,想要得到水时,会非常努力去说“水”。你可以做此尝试,当宝宝把自己喝水的想法落实到语言上,变成“水”字时,仅仅这一个字,就会让他欢欣鼓舞。
原因3:过多使用叠词
父母类型:过分迁就型
表现:“宝宝,饭饭了!”“宝宝看,那是狗狗,那是花花……”用叠词和儿话说话是宝宝语言特定阶段的表现,一些爸爸妈妈却随着宝宝一起说起了儿话。
害处:宝宝用儿语是因为其语言发展限制了他准确表达自己的意思,有些家长却以为宝宝只能听懂这些儿语或觉得有趣,也用同样的语言与宝宝讲话,这样做就很可能拖延了孩子过渡到说完整话的阶段。
解决办法:宝宝语言发展一般都是经历单词句(用一个词表达多种意思)、多词句(两个以上词表达意思)、说出完整句子这几个阶段,爸爸妈妈应通过正确的教育引导孩子的语言向更高阶段发展。当宝宝伸出双手说,“妈妈抱抱。”妈妈就应该给宝宝一个热情的拥抱,并说,“妈妈来抱宝宝了。”用正常的交流方式,尽量缩短宝宝叠词或者儿话使用的时间。
幼儿表达能力差怎么办?
1.提供各种机会,多与儿童交谈
不要担心孩子听不懂,其实孩子的接受能力超出成人的想象,听多了他自然会理解(除了特别抽象的专用名词),正如美国语言学家乔姆斯基所讲:“婴幼儿学习语言,并不是像成人那样仅靠记忆。他们是把听到的语言存入潜在意识中,并以如同高级计算机一样的能力进行分析、同一,然后将其出色地掌握并表现出来。”
2.尽量使用规范用语
家长对孩子讲话应尽量注意语音、语调的正确和语言的规范化。尽量用标准的普通话对孩子说话,尽量给孩子使用规范语言,这对他以后概括能力的发展很有帮助。家长在与孩子讲话的过程中尽量不用“儿语”,如指着小狗,就教他说“狗”,而不应教他说“汪汪”之类的“儿语”。当孩子说“儿语”时,不要重复,而应当用柔和的语调把正规的名称教给他,更不能迎合孩子,以免限制孩子语言和思维能力发展。家长要尽量用词准确,如准确用量词“一辆车”、“一棵树”、“一片树叶”、“一朵花”等。
3.要扩大孩子的眼界,丰富孩子的生活
生活是语言的源泉。没有丰富的生活,就不可能有丰富的语言。语言不是空洞的,它是代表着一定的内容的,这些内容,只有在孩子与周围环境的积极交往中,与具体事物的接触中,才能得到。儿童的生活丰富,眼界开阔,知识面广,可以说的内容就多,反之则不然。生活在城市的孩子与生活在偏僻山区的孩子相比,口语能力就大不相同。家长可以安排各种活动,让孩子接触各种事物。如带孩子出外散步、旅游,领略大自然、城市建筑的美景,了解周围环境的各种变化,观察人们的各种活动,参观一些博物馆、展览会,选看一些合适的电影和电视……家长应在这些活动中,不断与孩子交谈,启发开导孩子,使孩子能从各种活动中不断地发现新事物,增长知识,开拓视野,也就能“言之有物”,谈话的积极性也会随之提高。
4.创设良好的语言环境
儿童十分喜欢模仿,也极善于模仿,模仿是儿童学习口语的重要基础。孩子会模仿成人的准确而优美的语言;同样,对有缺陷的语言,也会照单全收。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会发现有些孩子的发音、用语。甚至说话的声调、语气、速度与他身边的成人如出一辙。因此,为儿童创设一个良好的语言环境绝对重要。家长必须注意自身的语言修养,为孩子提供良好的语言范式,有意识地引导孩子模仿自己规范的语言。目前,幼儿园教师都用标准的普通话与幼儿交谈,越来越多的家长也开始使用普通话,这是很好的。不论用什么方言,或用普通话,重要的是,必须发音清楚。2-3岁的孩子常会混淆一些发音,如把“哥哥”发成“多多”,“外公”发成“外冬”,“老师”发成“老希”。这种“娃娃腔”的发音虽很可爱,但并不正确,家长要注意正确地引导,使孩子纠正这种发音。
幼儿表达能力差相关文章:
5.孩子思维能力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