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戏曲谚语合集3篇
戏曲是我国民族艺术的瑰宝,伴随着戏曲艺术的发展,戏曲前人总结了人品艺德、演唱要领、表演技巧等方面的经验教训,逐渐形成了朗朗上口、字字珠玑的戏曲谚语。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戏曲谚语合集3篇 ,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戏曲谚语合集1
【外练身法步,内练精气神】
练功要内外结合。内,指精气神,即驾驭技术的精神内涵;外,指动作的规法要领。在练功中,要做到内外结合,才能真正把握和运用好表演技术。另又有“内练一口气,外练筋骨皮”之说
未曾动身先动神 “神”,是演员饰演角色时的内在感情的表现。“身”,指演员外在的形体动作演员在台上的身段动作受内在精神的支配,是心灵感受的外在表现。演员在表演时只有调动心灵的活动,身段动作才能做得真实贴切。
【文不温,武不躁】
文戏中一般“唱”的比重较大,文戏演员多在提高演唱水平上倾致全力,而对包括武功在内的全面艺术造诣比较忽视,唱工虽具一定水平,但不能调动多种艺术手段塑造出丰满而鲜明的人物形象,整个演出气氛显得不够热烈,给人“温”的感觉。武戏以表现战争、搏斗等题材为内容,以有武功的人物为主角,以有开打场面为特色,对演员在武功技巧方面要求突出。重武轻文,重开打轻唱做,重形体动作轻内在韵致的偏颇在武戏演员中有一定普遍性。因此,文戏演员应做到文而不温,武戏演员表演要克服浮躁。
【演人不演行】
京剧表演中的行当只为演员创造角色提供基础,演员成功的扮演一个角色,除参照相应行当的造型特点和表演技术外,更重要的是不可忽略对所饰角色的思想行为和性格特征的研究。既参照行当造型特点,又能够从人物、剧情出发钻研角色,才能塑造出有血有肉的人物形象,把戏演得生动感人。
【演员不动心,观众不动情】
京剧演员在表演过程中必须调动自己的情感,努力体验角色的内心世界,在内心深处唤起角色的自我感觉,使观众受到感染。如梅兰芳在《霸王别姬》里饰演虞姬,当演到“别姬”时,悲痛感自心中而起。周信芳在《清风亭》时饰演张元秀,在演出“望子”等情节时,不禁伤心流泪
【演者不动情,看者不同情】
演员通过表演把所饰演的人物喜怒哀乐感情变化表达出来,才能引导观众入戏,感染观众。
【杨猴美,尚猴威,郝猴细】
杨小楼、尚和玉、郝振基三位著名京剧演员所饰演孙悟空具有不同风格特色:杨小楼饰演的孙悟空洒脱帅气,以美为特长;尚和玉饰演的孙悟空伶俐严峻,以威见长;郝振基饰演的孙悟空灵巧逼真,以细腻著称。
【要吃饭一窝旦,要砸锅花脸多】
京剧形成之初,以演老生戏为主。清末民初,社会上以旦角为主的戏逐渐增多,由此促进了旦角表演人才和旦行表演艺术的发展。与此同时,以花脸为主的戏并不多,且不少净角多居于配角地位。因此,从演剧的需要以及戏剧班社的经济核算来说,控制了净角人数。
【要演深,通古今】
京剧演员要演好戏,尤其是要演好表现古代生活的传统戏,必须具备历史知识、当代生活知识,具有广泛的文化修养。
【要在台上走,先得心里有】
演员在对剧情和角色进行必要的体察和理解的基础上,在自己头脑中形成关于角色声音形貌的意象,并以此作为“唱、念、做、打、舞”等具体表演的依据,使头脑中的意象转化为生动可感的角色形象。如果演员内心空虚,势必在表演中无所依凭,使形体动作和唱念都一般化,无法形成以形传神的审美效果。即使是在台上“走”台步,如果演员心中无戏,没有掌握恰当的艺术尺度,就不会走出人物特有的神韵。
【一哭二笑三话白】
架子花脸演员表演哭最难,其次是笑,再次是念白。架子花脸的表演与老生、青衣、铜锤花脸等行当相比,生活气息浓厚,因而架子花脸的哭笑也要富于生活气息。而生活中的哭与笑常常是人们纵情任意而发,因而在声音上缺乏控制而无美感。架子花脸的哭笑既要符合人物性格,表现生活气息,又要表现声音之美,因而其难度比念白更大。
【一台无二戏】
一台戏的演出,包括表演、音乐伴奏、舞台美术、角色装扮,都要遵循揭示剧本的主题思想和全剧的艺术设计。对全台演员来说,要做到一台无二戏,就要以剧本为依据,互相配合,彼此补台,不论戏的主人公还是配角,都要维护全剧表演的完整性和统一性,对表演的尺度进行控制,使表演的火候与整体演出的需要相适应。
【一天不练手脚慢,两天不练丢一半】
京剧强调基本功的锻炼,称之为“功底儿”、“幼功”。优秀的京剧演员,除了不断地通过舞台艺术实践得到锻炼和提高外,另一个重要环节即要不间断的、刻苦的进行基本功的练习,打好扎实的基本功基础。一个艺术作品的成功,不仅是它的思想内容正确和情节的曲折动人,表演艺术家脍炙人口的艺术技巧和淋漓尽致的表演使作品的思想、人物深深地印在观众的心中。而这些艺术技巧,则是从深厚扎实的基本功基础上获得的。
【一响遮百丑】
京剧演员嗓音响亮、纯净是基本条件,响亮的嗓音往往能遮掩演唱时的部分缺点和毛病。但是,京剧演员不能只满足有好嗓音,要下功夫全面研究掌握唱念技巧。
【艺多了就傻,术多了就假】
在演员的表演中,情感体验的成分过多而功夫技巧不足,会使表演显得真而不美。反之,如果功夫技巧的成分过多而缺乏必要的情感体验,就会使表演显得美而不真。要使表演既含有充分的形式美,又具备必要的真实感就必须在表演过程中,将情感体验和表演功力适度地结合起来。“傻”,指表演不生动、不漂亮,缺乏形式美和愉悦性;“假”,指表演缺乏感人的真实性,单纯以技术炫耀和充斥舞台。
【艺高不如德高】
以道德水准与艺术水准相比,道德水准更重于艺术水准。一个艺德好的演员可以促使其艺术水平的提高;反之,一个艺德差的演员往往使其艺术走下坡路。
【因字设腔,字正腔圆】
在演唱中,演唱者只有依据字音、字义处理腔调,才能唱得准确完美。
【有板时若无板,无板时却有板】
在演唱[慢板][原板][二六][流水][快板]等有固定节拍的板式时,在遵循节拍规定的同时,要唱出流畅自然而不机械呆板的效果。在一段唱腔内要根据内容的需要,灵活变化演唱速度,使唱腔音乐节奏与表现人物情感、语气变化的自然节奏适当地统一起来。在演唱[导板][摇板][散板]等无固定节拍的板式时,要根据内容和声音形式美的要求,严格掌握适当的艺术尺度,创造性地赋予唱腔应有的节奏,而不是盲目、随意地处理这些板式的节奏。
【有板者易,无板者难】
有板的唱腔,如[西皮慢板][原板][流水板][二黄慢板]等,由于受到有规律的节奏限制,加上丰富曲折的旋律,唱起来比较容易掌握。而无板的唱腔,如[西皮散板][二黄散板]等没有严格的板眼限制,然而又要求唱得匀称、顺畅,这就要求演唱者具有更高的演唱技巧和音乐修养。另有“有板若无板,无板却有板”之说,即有板眼的唱腔不应唱得过于拘泥死板,无板的唱腔应当唱得节奏匀称,不可松松散散。
【装龙像龙,装虎像虎】
演员在舞台上扮演特定角色,要有艺术的真实感,要成功地体现出角色的特殊性。首先,演员的扮相(即角色造型)要与角色应有的外在形象相符合,如金少山之所以有“金霸王”美誉,重要原因是他扮出霸王项羽高大魁梧,与角色的外在形象极其相像。其次,演员透过声与形显露出来的气质要与角色应有的身份和内心状态相符合,如杨小楼之所以有“活赵云”美誉,得益于他在《长坂坡》中的表演与赵云这一独特的古代将军应有的气质极其相近。
戏曲谚语合集2
好花得绿叶配,好角得众人扶。
好戏把人唱醉,坏戏把人唱睡。
教会徒弟,饿死师父。 只有状元徒弟,没有状元师父。
净行要撑,旦行要松,生行要弓,武行取当中。
兰花手,荷叶掌,握拳如凤头。
练到老,唱到老,学到八十不算老。慢板要紧,快板要稳,散板要准。
慢要松,紧要绷,不紧不慢才算功。
宁输后台不输前台,只许艺高不许胆大。
七分念白三分唱,白是骨头唱是肉。
千斤话白四两唱,三分唱念七分作。腔好唱,味儿难磨。
勤学通百艺,苦练出真功。
拳不离手,曲不离口。
日月灯,云霞帐,风雷鼓板,天地间一场大戏;汤武净,文武生,桓文丑末,古今人俱是角色。 【话说三遍淡如水,动作三遍不觉美】
再美的表演程式,如果演员一味无目的地卖弄,观众也会腻烦。同时由于表现形式的不洗练,而削弱了其自身的表现力。
【白须多捻,黑段多弹】
带白色髯口为老年角色,捻髯以表现其年长资深和性格的稳练;带黑色髯口为壮年角色,弹髯以表现其精力强盛和性格的快直。
【扮戏不像,不如不唱】
演员的人物造型必须符合一定的艺术规范,符合人物个性特征所决定的外部形象。即使演员有高超的演技,但其扮相与剧情规定的人物形貌脱节,势必使整个演出效果受损。
【不能不像,不能真像】
生活是戏剧艺术的源泉,舞台上的一切必须遵循生活真实这一前提,但生活真实又不等于艺术真实。艺术的真实是在生活真实的基础上,用艺术手段加以提炼、加工、美化的真实。又有“贵呼真实,又不必果真”之说。
【会看戏才会演戏】
京剧演员必须具备戏曲欣赏水平,只有对于戏曲表演中的高与低、精与粗、美与丑能敏锐地感受到,并能从理性上得出实事求是的评价,才能树立起艺术追求目标,使表演水平不断提高。
【既要苦练,还要苦思】
杰出的京剧表演艺术家不仅具有过人的艺术功力,而且在自己的表演艺术领域内无不善于思考、探求和创造。京剧演员只具备唱、念、做、打等诸方面的功夫和技术是不够的,还必须钻研剧本、钻研角色、钻研艺术表现上的每个问题,使自己的功夫和技术得到正确的发挥。而且,京剧表演具有高度程式性的特点,如果只是一味苦练基本功和掌握表演程式,并不能塑造出真正活生生的人物形象。
【假戏真做】
戏剧艺术本质是通过表演艺术手段反映生活的真实。因此,戏剧的故事虽是事先编排的,但演员要把它演得真实可信。
【角色无大小,全当正戏唱】
扮演次要角色的演员也应以严肃认真的态度进行表演,切不可掉以轻心。一出戏中的角色有主次之分,他们对于表达主题的作用有所不同,表演上的分量与难度也有所不同。但是,对于构成全剧的整体审美效应来说,缺一不可,因而每个角色又是互相平等,没有大小之分。在演配角时,只有拿出演主角的严肃认真态度,才能真正把戏演好。有时在一出戏中,主角演得不吸引人,而由于配角演员的演出态度端正,演技高明,他的表演反而更具有艺术吸引力。
【净角要撑,生角要弓,旦角要松,武生取当中】
不同行当的角色在表演“云手”动作时,虽然基本动作相同,但动作的具体规格却各有特点。净角云手两臂要撑开,生角云手两臂略呈弧形如弓,旦角云手要柔和松弛,武生云手在动作幅度和力度上要在净、生之间。
【救场如救火】
京剧为综合艺术,集体性很强,在演出前或演出中难免出现一些意外事故,诸如演员受伤、生病以及其他事故,这时其他有关的演职员就要临时顶替(称钻锅),如救火一样义不容辞,奋不顾身,丢掉个人的私心杂念,从全局出发,维护艺术的完整性。这种“救场如救火”的精神是对艺术负责、对观众负责的整体意识和全局观念的表现,也是戏德高尚的表现。
【哭易笑难,情在其间】
京剧舞台上的哭与笑是通过有旋律、节奏的特殊的音乐声调表达。哭与笑相比较,笑的情感内涵比哭更为丰富,例如京剧舞台上的笑可分为微笑、大笑、狂笑、假笑、冷笑、阴笑、奸笑、苦笑、傻笑、呆笑、疯笑、惨笑等数十种,因此京剧演员掌握笑的技术要比哭难度更大。
【龙套上下手,狮子老虎狗】
舞台上的群众角色、龙套为士兵角色,他们在舞台上动作很少,是以变换队形为主的表演方式。上手与下手为兵丁一类角色,表演以翻打动作为主。狮子、老虎、狗为舞台上的动物造型,由演员穿上兽型衣饰,在舞台上模拟动物的跳跃扑跌动作。
【男怕夜奔,女怕思凡】
《夜奔》为武生戏,《思凡》是旦角戏,两个剧目均用昆曲演唱,而且都是独角戏,演员须具备一定的唱、做功夫才能胜任。
【宁穿破,不穿错】
演员在舞台表演中所穿的戏装,包括戏装的形制、色彩、图案、质料等都要遵守一定的规范性,与人物的年龄、身份、性格、职业等方面相符合,不可单纯着眼于戏装本身的新鲜华丽。
戏曲谚语合集3
”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台下无功,台上稀松“”功夫练到家,上台不怯场“”基础打不牢,演戏演不好“。舞台是展示演员水平的考场。平常练功的好坏、表演的优劣全都一览无遗地展现给了观众。观众的眼睛是雪亮的,演员一声出众,绝对会引来阵阵掌声。相反,一个平时练功偷懒、学习不认真的演员,根本不会在舞台上有惊人的表现。
要想成为一个好的演员,必须唱、念、做、打等方面都有好的表现,还必须将全部精力投入进去。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毫不间断地去研究、打磨人物内心情感,练习唱腔、身段。即使这样,也不见得能成为一个好演员。何况那些得过且过,靠混来度日的演员,要想成名,简直是痴人说梦。
要想成为一个好演员,不仅具备嗓音、形体等先天条件,还要在“四功五法”上有扎实的功底,掌握系统的表演程式技巧,还要求艺术素质全面,有独到的创造能力,更要有为艺术献身的执著精神。正如戏曲谚语所说的那样,“十年能培养出一个状元,十年培养不出个好戏子。”话虽直白,但一语中的,一针见血。
四、关于演唱技法的戏曲谚语 “咬字归韵,尖团分清”“唱好声韵辨四声,阴阳上去要分明”“口型错一线,字音错一片”“唱念要讲喷口,须按五音要求”“唱戏靠声,声要靠气”“快板吸气浅,慢板吸气深”。
在演唱中,演员的发声是由气息振动声带,而后经由共鸣器官共振放大而来。没有“气”的运动,就没有人唱歌的存在。演员的音色、音质、音域的好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气息的运用技巧。
演员在演唱时,对咬字很讲究。既要咬住,又不能咬死,把握咬字的力度分寸是演唱的诀窍。掌握好咬字的技巧后,演唱时就能做到字音清晰、轻重适度。
“三分天,七分练”“嗓子靠练不靠天”“用喉莫伤喉,练喉勿骄喉”。对戏曲演员来说,嗓音的自然条件是非常重要的,但并不见得嗓音好就一定能唱好戏。还要靠掌握正确的演唱方法,加以科学的练习,通过自己对人物的理解,加上真挚的情感去演唱。这样就会唱得优美动听。先天条件不好的演员,只要掌握好科学的演唱方法,通过锲而不舍的刻苦训练,持之以恒,就能练成一副百唱不哑的好嗓子。
”声音是外形,感情是灵魂“”既要字正腔圆,更要唱动人心“。演员在表演时,非常讲究声情并茂。演员要善于综合运用声音等外部技巧,准确把握角色的感情,并把这种感情融入真切动人、极富美感的演唱中,以声传情,唱出人物、唱出意境、唱动人心,引导观众进入剧情,使观众身临其境,产生共鸣。戏曲谚语的种类多种多样,从艺德到演唱、表演方法到戏曲哲理等,实在太多了。这些谚语经过一代代艺人的传诵和创造,形成了独特的戏曲文化,并具有极高的人文哲理内涵。虽说这些谚语的创作者没有太高的文化,有相当一部分是目不识丁的老艺人,但他们所创造的这些戏曲谚语却是丰富多彩的,其文化价值、艺术价值非常高。对于我们从事戏曲艺术的人来说,这些谚语本身就是生动的专业格言,特别是对正在学知识、长身体的从事戏曲专业学习的青少年来说,更是一部浅显易懂的好教材,对整个戏曲界来说,更具有现实意义和教育意义。
相关文章:
经典戏曲谚语合集3篇
上一篇:令人受益的戏曲谚语合集
下一篇:2020年经典戏曲谚语合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