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语文学习>语文教案>

小学四年级语文《勤读》精选教案模板

时间: 李斯1287 分享

  《勤读》讲的是一段名人勤奋学习的故事。告诉我们读书需要勤奋,善于利用点滴时间。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小学四年级语文《勤读》精选教案模板,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小学四年级语文《勤读》精选教案模板一

  教学目标:

  1、能在老师的带领下正确流利地朗读古文。

  2、自学字词,借助注释和字、词典了解全文的意思。

  3、理解“读书百遍,其义自见”的意思。

  重点和难点: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初步感受文言文的节奏和韵味。

  2、能借助注释和字、词典了解全文的意思,并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教学过程:

  一、故事导入,揭示课题

  1、教师讲述匡衡“凿壁借光”的故事。

  (故事主要内容:匡衡勤奋好学,但家中没有蜡烛照明。邻居家有灯烛,但光亮照不到他家,于是匡衡就把墙壁凿了一个洞引来邻居家的光亮,让光亮照在书上。同乡有个大户人家叫文不识的,是个有钱的人,家中有很多书。匡衡就到他家去做雇工,又不要报酬。主人感到很奇怪,问他为什么这样,他说:“我希望能得到你家的书,通读一遍。”主人听了,深为感叹,就把书借给他读。后来匡衡成了大学问家。)

  2、师:像匡衡这样勤学苦读的人有许多,他们在艰苦的环境中,仍刻苦读书,成就一番事业。今天我们学习的课文是一则古文,也是告诉我们读书要勤奋。

  3、 出示课题:勤读,生读课题。

  板书:勤读 学生读课题。

  4、这个故事出自于哪里?请学生看课后注释①。

  学生交流。

  教师简单介绍:这则古文选自《三国志·魏志·董遇》。《三国志》是一部文学巨著、史学巨著,它记载了魏、蜀、吴三国的历史,《三国志·魏志·董遇 》就表示这个故事是出自三国中魏国的董遇的。 说明: 学习文言文,了解这篇文言文的出处是很重要的,教师可以通过让学生自己阅读课后的注释,对此有所了解,也培养了学生阅读注释的习惯。学生可能对于《三国志·魏志·董遇》不太了解,心存疑惑,教师可以对此作一些简单的介绍。

  二、读通课文,整体感知

  1、教师过渡:我们已经学过几则古文了,知道古文中的语言与我们现在所表达的语言有些不同,想要学好古文,就要先把它读正确、读通顺。

  2、听课文录音,请学生注意听清录音中句子的停顿,并在书上做好记号。

  3、教师领读,学生跟读,重点指导读好两句句子。 出示: 人有/从学者,遇/不肯教,而云/必当/先读百遍。 跟读,指名读,齐读。

  出示: 读书百遍,其义自见。 师:这里的“见”为什么要读“xiàn”而不读“jiàn”呢?(因为这里的“见”是“显现”的意思。) 开火车读。 说明: 对于文言文中一些难以读准的句子,教师要一句一句地指导朗读,还可以划分节线,以帮助学生掌握语句的停顿。课文中还出现了一个通假字,虽然不用解释通假字的概念,但要把正确的读音,以及为什么这样读的原因简单地告诉学生。

  4、学生自由朗读,同桌互读,指名分句读,齐读。

  三、自主学习,领会大意

  1、师:同学们已经读通了古文,那怎样才能读懂古文的意思呢?老师向大家推荐一些方法

  出示;

  ①自读课文,对照注释逐句理解。

  ②对于不理解的字、词借助字典寻找答案。

  ③尝试用自己的话说说这篇课文的意思,可以适当加上一些词语使句子更通顺。

  ④把不能解决的问题记录下来准备质疑。

  2、按照自学提纲自读、自学。

  3、反馈交流。

  1)学生质疑,师生共同释疑。

  2)了解课文大意。 师说译文,学生说相应的古文。

  同桌按以上形式轮流讲译文与古文。 说明: 运用文白对读的方法,首先可以降低学生学习文言文的难度,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教师先说白话文翻译,学生就可以在读文言文时做到对其内容一读就懂,化解了学生阅读文言文的难点。其次还可以强化对比,便于学生对文言文形成感性认识。同一个内容的两种表达方式有很强的可比性,学生在对读、对说中淡化对内容的关注,而重点关注文言文的表达方式,从而更直接地感受、了解文言文本身。

  4、研读重点句。

  师:这则古文中董遇说的两句话成为了名句,其中一句更是千古流传,是哪一句? 出示: 读书百遍,其义自见。

  1)指名说说自己是怎样理解这句句子的。 (读书上百遍,书意自然领会,指书要熟读才能真正领会。)

  2)教师小结:这句话向我们介绍了一种很好的学习方法,我们可以运用到自己的学习中。书要多读,要勤读。像这类有关学习方法的词语、名言还有很多,你知道吗?

  3)出示: 温故知新 循序渐进 学而不厌 熟读精思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4)教师领读这些词语与名言。 出示: 冬者岁之余,夜者日之余,阴雨者时之余也。

  1)文中的三余是指哪三余?

  2)教师小结:董遇平时就像他告诉别人的那样,经常利用“三余”来读书,非常勤奋。

  3)生活中的你是否也曾有过“苦渴无日”的感觉?你的“余之日”又有哪些?

  4)学生创编“三余”读书法。 背诵这两句话。 说明: 这篇课文在意思的理解上尽可能让学生借助注释或字典自学,但对于一些关键句教师也要进行点拨,给予必要的启发引导,使学生加深对课文的理解。特别对于一些千古名句,有丰富的内涵,可以让学生熟读成诵,获得理性的审美感受,传承中国悠久的文化

  四、总结全文,课外延伸

  1、学生齐读全文,尝试背诵。

  2、师:同学们通过借助注释,查阅字典等方法自己理解了课文。你读了本文,有哪些收获?结合课文中的句子谈谈自己的感受。

  3、教师总结:中国人历来重视读书,勤奋好学已经成为我们世代相传的优秀传统,希望这种美好的品质在我们身上继续发扬光大。

  4、积累古人勤读的名句;

  出示: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杜甫 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颜真卿 一日无书,百事荒废。——陈寿 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陆游

  板书设计:

  勤读

  读书百遍,其义自见。

  冬者岁之余,夜者日之余,阴雨者时之余也。

  小学四年级语文《勤读》精选教案模板二

  教学目标:

  1、能熟读课文。

  2、能借助注解和字典了解全文的意思。

  3、理解“读书百遍,而义自见”的意思。

  4、懂得抓紧“三余”勤读书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

  能借助注解和字典了解全文的意思。

  教学难点:

  在大致了解课文后再多几遍课文,理解“勤学”的真正含义。

  教学过程:

  一、讲故事,引课题。

  1、讲古人勤奋读书的故事:悬梁刺股

  汉代儒学大师孙敬元从小十分好学,即使到了十分疲倦的时候,也不肯休息。有时实在太累了,会不知不觉地睡着,于是他想了个办法,用绳子将头发系在屋梁上,当一打盹低头时,绳子就会扯痛头皮,人便会清醒,这样他就可以接着再读书了。战国时期纵横派代表人物苏秦从小下决心刻苦学习,每当深夜打瞌睡时,他就用锥子在大腿刺一下,疼痛使他有了精神可以继续学习。

  悬梁刺股这个成语常用来形容勤学苦读的精神。

  2、板书课题。

  3、齐读课题,说说“勤读”的意思。

  二、诵读课文,理解意思

  1、师范读,听清课文朗读。

  2、轻声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结合译文和词语意思体会文章的意思。

  3、指名说出不理解的字词的意思。

  (出示:

  解释重点词的意思。

  (1)借助注释。

  (2)借助译文。

  (3)利用字典。

  (4)请教他人。

  4、自由准备,请学生逐句翻译文章内容。

  三、深入体会,理解内容

  1、细读全文,对照注释,文中哪些话体现了勤读的方法?

  (1)读书百遍,而义自见。

  (2)当以三余。

  2、这两句话是在怎样的情况下说的?

  第一句:遇不肯教

  第二句:苦渴无日

  3、理解:遇不肯教、苦渴无日

  4、理解:冬者岁之余,夜者日之余,阴雨者时之余也。

  总结:古人在“冬者、夜者、阴雨者”是不需要劳动的,读书人就利用这些时间读书。因此,读书的时间是挤出来的。

  四、熟读领悟,背诵古文。

  1、反复诵读。(注意形式多样)

  2、领悟古文所讲的道理:抓紧“三余”勤读书

  3、指导背诵。

  全文共有几句话?各写了什么?

  五、拓展

  1、联系实际,谈谈读书的体会。

  2、或者思考:你是怎样挤时间读书的?

  3、师补充:勤读,是获取知识和学问的重要途径。学问源于三方面:读书阅文、调查研究和消化创新。好的书本(包括报刊)知识,是前人与他人研究和智慧的结晶,需尽可能地勤读多读。限于时间和精力,有的精读,有的粗读,有的选读,依书与文的内容和个人的需要而定。勤读,不止眼勤,还需手勤。对需保留的文献资料,或归类保存,或剪贴成册,或摘写卡片,以备研究和写作之用。勤读,会使人不断增长知识、开阔眼界、启发思维、提高水平。

  六、布置作业

  1、抄写古文。

  2、熟读古文,熟记解释。

  教学板书:

  读书百遍   冬岁者之余

  抓紧“三余” 夜者日之余

  阴雨者      时之余

  小学四年级语文《勤读》精选教案模板三

  教学目标:

  1、借助注释和字、词典自主识字,读准“见”在文中的读音,理解“从”、“遇”、“云”、“岁” 等词的意思,积累古文中表示“说”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古文,借助译文了解全文的意思。

  3、理解“读书百遍,其义自见”的意思。体会“余日勤读”的意思。

  教学重点和难点:

  1、借助注释和字、词典以及译文了解全文的意思。

  2、理解“读书百遍,其义自见”的意思,体会“余日勤读”的意思。

  教学过程:

  一、引出课题

  1、 板书课题、齐读。

  2、你是怎样理解这两个词的?(板书:勤读)

  3、这就是我们今天所学课文的题目。看看课文,谁知道这篇课文选自于哪?

  4、董遇是三国时期魏国有名的大学者,可谓学富五车。这段古文写的是他劝人勤学的内容。

  二、初读课文

  1、 范读全文。认真听我读课文。

  2、自渎全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3、指导难读句;

  三、再读懂意思

  1、 课文读通了。能否借助注释,根据译文内容,一句一句对照着理解古文的意思呢?

  2、 交流。

  (1)“人有从学者,遇不肯教,而云必当先读百遍。” 者: „„的人 遇:董遇 云:说。古文中表示说的字还有哪些?

  (2)言“读书百遍,其义自见。” 言:说 见:现。出现,明白

  (3)从学者云“苦渴无日” 苦于没有时间干什么?

  (4)遇言“当以三余。” “当以三余。”干什么?

  (5)或问“三余”之意。 或:有的人。回顾“其色或黄或白或赭或红”中“或”的含义,进行比较。

  (6)遇言“冬者岁之余,夜这日之余,阴雨者时之余也。” 日:一天。时:时令 岁:年。还有哪些词或者诗句中“岁“有年的意思?岁月、年年岁岁花相似、守岁„„ 句意解释:古时候下雨就没法下田地干活,所以也是空余时间。冬天,不种庄稼也有时间读书,晚上在家没有现代的娱乐活动,有多余时间读书了。

  3、 看了注释,读了译文,了解了古文,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吗?

  4、 谁能连起来说说这段古文的意思。

  四、三读明道理

  1、 读通了古文,了解了意思,再认真读读这段古文,边读边想:关于“勤读”,你知道了 些什么?明白了什么道理?

  2、 交流。老师点拨。

  (1) 读书百遍,其义自见。——书读得次数多了,它的意思自然就明白了,不能只简单 地读一、两遍。书读得次数多,这就是“勤读”啊!

  (2) 苦渴无日——不要总是“苦渴无日”,要善于挤时间读书。

  (3) 冬者岁之余,夜者这日之余,阴雨者时之余也。

  这里的 “冬者、夜者、阴雨者”就是董遇说的“三余”。这些剩下的时间用来干什么?(古时候,人们趁农闲的时间,一天中休息的时间来读书。)闲时读书,这也是“勤读”啊! 董遇建议我们用“三余”来读书,而宋朝的大文学家欧阳修是利用“三上”来写课文。他们“勤读”“勤写” 出示:余平生所作课文,多在三上,乃马上、枕上、厕上。 读句、理解、简单讲解。

  五、拓展

  1、董遇有“三余”,欧阳修有“三上”,同学们想想,你有没有“一余”“多余”可以用来 看书呢?

  2、小结:学了这篇课文后,希望你们不要以“苦渴无日”为借口不读书,而要借用你的“余 日”或者片刻之时来读书。同时书需要反复阅读,才能理解。这也需要你善于挤时间来读啊!这就是“勤读”,也是课文想要告诉我们的道理。

  3、在古人勤读的名言中结束本课。 一日无书,百事荒废——————陈寿(三国志的作者)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杜甫

  板书设计:

  勤读

  当以三余 读书百遍,其义自见


相关文章:

1.小学四年级语文《花之咏》精选教案范本

2.小学四年级语文《中国结》精选备课教案

3.小学四年级语文《有趣的班会》精选教案

4.小学四年级语文《生命 生命》教案模板

5.小学四年级语文《一千根弦》精选教材教案

小学四年级语文《勤读》精选教案模板

《勤读》讲的是一段名人勤奋学习的故事。告诉我们读书需要勤奋,善于利用点滴时间。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小学四年级语文《勤读》精选教案模板,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小学四年级语文《勤读》精选教案模板一 教学目标: 1、能在老师的带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精选文章

2952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