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学习英语>英语学习方法>

如何学好英语的技巧

时间: 玉莲928 分享

  英语学习的过程中,难免需要请教别人,但自己也别忘了复习。下面是学习啦小编给大家整理的如何学好英语的技巧,供大家参阅!

  如何学好英语的技巧:10方法

  一、学习外语一天也不能中断。倘若确实没有时间,哪怕每天挤出十分钟来也行。早晨是学习外语的大好时光。

  二、要是学厌了,不必过于勉强,但也不要扔下不学。这时可以变换一下学习方式。比如,可以把书放在一边去听听广播,或暂时搁下课本的练习去翻翻词典等。

  三、绝不要脱离上下文孤立地去死记硬背。

  四、应该随时随地记下并背熟那些平时用得最多的“句套子”。

  五、尽可能“心译”你接触到的东西,如一闪而过的广告和偶尔听到的话语等。这也是一种休息方式。

  六、只有经过老师修改的东西才值得牢记。不要反复去看那些做了而未经别人修改的练习,看多了就会不自觉地连同错误一起记在脑子里。假若你纯属自学而无旁人相助,那你就去记那些肯定是正确无误的东西。

  七、抄录和记忆句型、惯用语时要使用单数第一人称,如“I am only pulling your leg”…

  八、外语好比碉堡,必须同时从四面八方向它围攻:读报纸,听广播,看原版电影,听外语讲演,攻读课本,和外国友人通信、往来、交谈等。

  九、要敢于说话,不要怕出错误,但要请别人纠正错误。尤其重要的是,当别人确实开始帮你纠正错误时,不要难为情,也不要泄气。

  十、要坚信你一定能达到目的,要坚信自己有坚强不屈的毅力和语言方面非凡才能。假若你不再相信存在这种才能(这样想也并不错!),那么你就想,掌握外语这种小玩艺儿,你还是足够聪明的。假若所学的材料难啃而使你气馁,那么你就骂课本和词典吧(骂得对!事实上并不存在完美无缺的教科书和包罗万象的词典)。最后,实在难以前进时,你就骂语言本身吧,因为一切语言都是不易掌握的,而其中最难掌握的莫过于本族语。这样一想,事情就好办了。

  如何学好英语的技巧:我为什么要做翻译

  Corinne McKay | French to English

  哥琳娜·麦凯|法语-英语

  A colleague recently commented that, ‘translators know things that almost nobody else knows’, and that’s what I love most about my job. I’ve translated brochures about pneumatic trash collection systems, cards for a zombie-themed role-playing game, reports about polio vaccination programs and the autobiography of a Sherpa from the 1950s. Very few people ever learn about these topics, much less get paid to read and write about them; that’s why being a translator is the best job for people who love languages!

  我有个同事最近评价:“一个翻译知道的东西,别人几乎都没听说过”,这就是我最喜欢翻译的地方。我曾经译过气动垃圾收集系统的简介,僵尸主题的角色扮演游戏卡片,小儿麻痹疫苗项目的研究报告,甚至还有一位50后夏尔巴人的自传!这些课题甚至很少有人听过,更别说有人付钱请你去阅读和书写了。所以,对语言爱好者来说,翻译是最好的工作!

  Carolyn Yohn | French and Hungarian to English

  卡罗琳·约恩|法语/匈牙利语-英语

  They say reading offers you windows to other worlds. With translation, I get to build those windows for other people, one sentence at a time. Sometimes, I even get to build doors – for refugees looking for a safer place to raise a family, for inventors seeking buyers or producers for their new technology, for international couples preparing to commit to a life together. It’s an honor to be involved in such pivotal moments of strangers’ lives.

  人们说阅读打开一扇窗。作为翻译者,我写的每句话都有可能为别人打造一扇窗,甚至可能是门。对于那些在寻找新家园的逃难者,那些需要买家的发明家、需要生产商的新技术,那些准备建立跨国婚姻的情侣,这些陌生人的重要时刻我都参与其中,想想也是很美的。

  I also have the rare privilege of walking freely through these worlds that non-translators only catch glimpses of. Translation requires an intimate knowledge of both cultures involved. In an odd anthropological twist, I almost have to become the Other in order to properly comprehend the subtleties of the ideas I am asked to transmit across the language divide. This adds thrill to travel and to my everyday experiences: at all moments, in all places, I am both local and foreign.

  作为翻译者,我还有自由穿行在不同世界之间的特权,而其他人则只能管窥一二。翻译需要你对两种文化都有透彻地了解。为了跨越语言的鸿沟,我几乎要变成另一个人去理解细微的思想,真是奇怪扭曲的人类学。这为我的旅行和日常生活都增加了刺激,因为我永远都同时是本地人和外乡人。

  This privilege may become less rare. Forty-five percent of Californians now speak a language other than English at home. The lines between local and foreign are blurring for the average monolingual American, too. This is beautiful and exciting. As translation grows in importance to the mainstream, there are so many windows and doors being built – so many opportunities!

  这个特权以后也许不再那么稀有,仅加利福尼亚就有45%的居民说英语以外的语言,对普通的单语美国人来讲,语言的界限也变模糊了。这也很让人兴奋,主流人群对于翻译的需求增长了,中间需要很多的窗和门,意味着大把大把的机会!

  Rose Newell | German to English

  露丝·纽维尔|德语-英语

  Hard question! As a reader, I love the diverse range of texts I have the opportunity to read. As a writer, I love the chance to tease original ideas out of one language and weave them into another. As a human being, I love the interaction I have with my clients and hearing their delighted feedback. Clients often even send me copies of the final, printed products or links to the finished websites, and let me know how they got on. I love that.

  唔,不容易回答!作为读者,我喜欢读到的不同文字展现的巨大差异。作为作者,我喜欢从一种语言中梳理出思想原型,再把它编织成另一种语言。作为普通人,我喜欢和客户之间的交流,听他们喜悦的回馈。客户经常会给我寄最终定稿的复印件、打印好的产品或落成的网站链接,让我知道最新动向。我爱死这些了!

  To answer the question, I think what I love most is success: not just my own, but helping people I form a connection with to succeed. Nothing feels better than knowing you helped a great idea gain traction with a broader, international audience. Translators help great ideas grow.

  回到问题上,我想我最爱翻译的地方就是成功:不仅我自己成功,还可以帮助别人成功。我可以使他们的创意获得更广泛和国际化的关注,没什么比这更有成就感了!

  Suyash Suprabh | English, German, and Italian to Hindi

  素雅什·素朴让|英语/德语/意大利语-印度语

  What I find most interesting about translation is the fact that it gives you an opportunity to live different lives through different languages. Each language is different and has its own world. Another important thing is that translation helps you to know about both strengths and weaknesses of your native language. Some scientific and technical concepts are easily expressed in English, but require a great deal of effort to express in Hindi. It is not that Hindi lacks the capacity to express such ideas. It is because Hindi doesn’t have the opportunity to be a language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due to historical factors. Translators keep on finding new ways to express new ideas in their native language. Last but not least, translation has given me the satisfaction of contributing to my native language. Hundreds of sentence structures and idioms have been included in Hindi by translators. It is really surprising that more translators are not aware of this contribution to their native language.

  我最喜欢翻译的地方就是我置身在不同的语言和文化中,每一种语言都是一个小世界。另外,翻译帮助我了解自己母语的优缺点。有些在英语中可以轻松表述的科学技术理念,用印度语就要费很大劲。倒不是说印度语不能容纳这些理念,而是由于历史因素,印度语未曾与科学与技术密切接触。翻译们需不断寻找新方法来用母语表述这些新思想。最后,因为从事翻译,我得以为母语贡献,这也给了我很大的成就感。印度语中因为翻译新增的句式和习语不胜枚举。而很多翻译者居然都没有意识到,自己对于母语的贡献有多大。

  Timothy Barton | French, Spanish, and Catalan to English

  蒂莫西·巴顿|法语/西班牙语/加泰罗尼亚语-英语

  What stands out for me is the variety of things I learn while working. As a translator I’ve learnt about higher education systems in different European countries, the make-up of African and Latin American economies, the technical and tactical aspects of transatlantic sailing, the history of Spain, the graphic design process from start to finish, how small businesses operate and what services they offer, and a vast range of other fascinating information. What’s more, my translations have given a much wider audience access to this information.

  我看重的是在工作中可以学到的丰富知识。通过翻译,我了解了欧洲不同国家的高等教育体系,非洲和拉丁美洲经济体的崛起,跨洋航海技术和战术,西班牙的历史,图形设计的始末,小企业如何运作以及他们提供什么服务,这一系列跨越极大的迷人知识。更迷人的是,我的翻译使得更多人有机会获取到这些知识。

  Emma Goldsmith | Spanish to English medical translation

  爱玛·金史密斯|西班牙语-英语 医学翻译

  I love unravelling a complex medical text in Spanish and putting it together again in English. It’s like a jigsaw puzzle. You have all the pieces and a picture of how it should look. You size up the pieces against each other, put some to one side and try others with a different shade of the same colour. You take a step back, to get a better perspective. And all of a sudden you have it: the whole picture.

  我喜欢分解复杂的西班牙医疗术语,再用英语拼凑在一起。这就像拼图游戏一样!你手上有许多碎片和一幅完整的画面,你把它们挨个码在一起,这里用这样的碎片,那里用同色但不同深度的碎片来试试,然后你往后退一步,看一眼。突然,你就拥有了它,一整幅图片!

  With translation, pieces are missing from the box. I have to look up terms and context in dictionaries and subject-specific resources. But I still get that exciting feeling of achievement when it all comes together and the whole picture has been rebuilt.

  当然,翻译时有些碎片不在盒子里,我需要到字典里、专业资源里去查找术语和上下文。但是当整幅图出现的时候,心里的成就感是无与伦比的。

  That’s what I love about translating.

  我就是我爱翻译的地方。

  Judy and Dagy Jenner | Spanish, English, German, and French

  朱迪和戴几·詹纳|西班牙语/英语/德语/法语

  What we love the most about translating is the fact that we play a small part in making global communication possible.

  我们最爱翻译的地方是:我们这些螺丝钉,使得全球都可以交流。

  Elizabeth Adams | Russian to English translator

  伊丽莎白·亚当|俄罗斯语-英语

  Working as a translator is like getting paid to solve puzzles all day. Sometimes the puzzles are easy and you speed through them, other days they’re like monster brain teasers that follow you from your desk to the grocery store to the dinner table to the shower. And then something clicks and the answer is right there. You found it! Or did it find you? Either way it’s a good day’s work.

  做翻译就好像是有人花钱来请你解决谜题。有时题很容易,你可以快速通过。而有些却像脑洞嘲笑怪,它紧紧跟着你,从书桌到杂货店到餐桌甚至淋浴时。然后有东西闪了一下,突然你就有了灵感。找到答案了!或者答案找到你了?不管怎么样今天的工作都很赞!

  如何学好英语的技巧:的贴身翻译是怎样学英语的

  九月访美让中外媒体关注到了这样一个人物:80后“帅哥”翻译孙宁。作为翻译官的孙宁,以其到位精彩的翻译,优雅睿智的形象,灵活巧妙的应变捕获了众多媒体的镜头,受到了国内的一致认可。

  【孙宁简介】

  1981年在南京出生的孙宁,1993年考取了南京外国语学校,1999年保送北京外国语大学英语系口译专业,其间获第七届21世纪杯全国英语演讲比赛冠军并出版译著三本。 2003年8月入外交部翻译室,2004年9月公派赴英留学。曾先后担任两任外交部长李肇星、杨洁篪随身翻译,现为、的首席翻译。

  2013年,孙宁在答记者问上展现“大白话现场翻译” 的神功,赢得掌声一片。来欣赏下吧。

  1(政府削权)“我们要有壮士断腕的决心”

  We should have the determination to cut the wrist like brave warriors.

  2“腐败和我们政府的信誉应该说水火不容”

  Corruption is incompatible to reputation of the government, like fire to water.

  3(两岸同胞)“打断骨头还连着筋”

  Bones may be broken, but they are not split, because we are compatriots.

  3(两岸关系)“使其花团锦簇,我想花好总有月圆时”

  ...so that it will be full of flowers. When flowers are in full blossom, there will be a time for the moon to be full again.

  5“至于食品安全,那可以说是天大的事”

  Food safety is of utmost importance.

  6(查处)“假冒伪劣和黑心食品”

  punish the heartless producers of substandard and fake food

  7“绿水青山贫穷落后不行,但殷实富裕环境恶化也不行”

  It is no good to be poor in a beautiful environment, nor is it good to be well-off and live with environmental degradation.

  8(改革贵在行动)喊破嗓子不如甩开膀子

  Talking the talk is not as good as walking the walk

  现年32岁的孙宁还曾是第七届“21世纪杯”全国英语演讲比赛冠军。来看看大神的青涩时光:

  Globalization: Challenges and Opportunities for China's Younger Generation

  全球化:中国年轻一代所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1、“笨”方法

  以为学英语有捷径,那就错了。有的办法虽然“笨”,只要持之以恒就一定有效果。“笨”办法有很多,我愿意和大家分享我自己实践过、确实感到有用的几种。

  一是听录音。

  初中时要求,每篇课文要听三十遍。我不知道别人有没有坚持下来,我反正照做了:每天晚上捧着随身听(那会儿还没有复读机),听一遍在纸上划一道杠,直到划满六个“正”字。

  虽然不能说每遍都精神高度集中,但那么多小时听下来,对语感是一个很大的提高。当然,录音质量一定要高,最好是英语是母语的人用正常速度录制的,那种哗众取宠的“洋话连篇”之类就像魔咒,听得越多坏处越大。

  二是抄句型。

  我学3L时(look, listen and learn),老师上课要大家口头轮流造句,下课还要付诸笔头,造一页纸、大约十来句。我的句型就是这样学来的,一点秘诀都没有。当然,抄的时候不能“有手无心”,当时抄错是要重罚的。

  三是默读。

  平时做题、温书总是喜欢读出声来。时间一长竟有了意想不到的收获:语感比同龄人好了许多,应该得益于此。用功,再加上点巧劲,进步会更快。

  2、要善于琢磨,举一反三

  我记性差,不愿背(课文、单词、语法),就试着多理解,理解了就不用背了。

  到底是two third还是twothirds,中间有没有连字符?一般说on Monday,但前面的介词可不可以拿掉呢?是不是一定得说fish and chips,反过来就不行呢?这些都是我研究的对象。得到了答案还不满足,总要想一想能不能推广到其他地方,举一反三。

  做题也一样,每次都会问自己:出题人想考的是什么?这样,就不用陷于题海战术,白白浪费掉宝贵的时间和学英语的兴趣。那时只要考英语,前一天我准保在家看闲书或温习其他功课,第二天仍然考第一。

  3、踏实自学,随时反省

  初二上学期,我开始觉得自己上课“吃不饱”,怎么办?自己“开小灶”。当时广播里介绍台湾的一个英语教学节目Let's Talk in English,心里就痒痒的,也没管学校只教到一般过去时的规则变化,就“初生牛犊不怕虎”,买了书和磁带,跟着学了起来。刚开始很吃劲,生词多,语法没见过,经常莫明其妙。好在广播里老师教得耐心,我学得专心,渐渐地“拦路虎”少了。到了后两册,则几乎没有什么难点,跟复习一样了。

  有了这次经验,我就一发而不可收,不知天高地厚地学起了Family Album USA(走遍美国)。刚开始每课恨不得能有几十个生词,正常语速、美国口语不太习惯,有时根本不知所云,别提多郁闷了。但我没有放弃。单词多,就一个一个查。一本《新英汉字典》,没多久边就被我摸黑了。语速快,就“抓大放小”。很快,我就学进去了,直到不能自拔。

  但我没有放弃。单词多,就一个一个查。一本《新英汉字典》,没多久边就被我摸黑了。语速快,就“抓大放小”。很快,我就学进去了,直到不能自拔。就这样,学习的劲头越来越大。

  但我没有急躁冒进,而是反省自己:自学没有老师指点,会不会学得太“油”了?于是想要找本扎实的教材帮自己夯实基础。恰巧这时中央台要播“零起点”的《许国璋电视英语》。

  我没觉得从头再学一遍字母、发音是浪费时间,儿时学书法的经历告诉我,基础越扎实,日后才能学得越快。整整一年,从ABC到鲁滨逊的故事,书上留下了我详细的笔记,课后习题的答案也密密麻麻地写在了留白处,到现在都是我轻易不示人的珍藏。

  每件事好像冥冥中都有安排。学鲁滨逊“伐木造船”时,我并没想到五年后大学的泛读课上会要求我们读这本书,而初三暑假我就已经一个字一个字地把这本书啃了一遍。

  4、“牛抗”二三事

  学《看听学》时,也完全没想到日后会与作者的另一本力作New Concept English(新概念英语)打交道,甚至爱不释手。“牛抗”(New Con的昵称)课课都堪称经典,每册都有自己的风格,字里行间透着英国人与生俱来的幽默和高贵。

  这套教材影响之大,有很多趣闻可资佐证。随便拉一个外校毕业生,让他说出一到三册第一课的标题相信都不是难事:从Excuse me到A Private Conversation到A Puma at Large,每课都是一段美好的回忆。

  大学写作课,一次题目是“爱美之心人皆有之”,同学中只要学过《新概念》的很难找到不用Such is human nature that …的翻译课,老师问“萝卜青菜,各有所爱”怎么翻,很多人想都不想,张口就来:one man's meat is another man's poison。

  5、不是秘密的法宝

  这里要提到许多外国语学校的一个早已不是秘密的法宝:背课文。

  初中三年,从3L到NCE前两册一共360课,我们背了整整三年。古代私塾先生要求童子诵读先贤哲言,否则就不能掌握祖宗文字;学外语其实也一样。如果说我现在有什么后悔的话,就是觉得当时背的东西不够多。学完了3L最后一课,快乐、充实的初中生活就要结束。

  暑假做了遍当年的高考英语题,用了一半的时间,居然也能得131分。虽然知道标准化命题不能反映客观水平,做题在行并不表明英文水平高,

  但——凡人如我——心里还是挺得意。

  6、语音怎么改

  中学六年尤其高中三年,我都把英语当作一门我可以考高分、可以给我信心的科目,而没有意识到英语作为语言本身的魅力;所谓兴趣,不免带上了功利色彩。这种局面直到我把英语作为自己唯一的兴趣所在和着力点——也就是到了北外英语系——才得到改变。

  英语作为专业该怎么学?这是我在北外第一学期遇到的最大难题。

  一开学,挫折就纷至沓来:语音、口语免修考试双双没过。怎么办?没办法,只有一步一个脚印地往前赶。苦恼没法驱遣,就把它们淹没在书本中。但学习之余心里也嘀咕:自己到底行不行?

  很快,从横向比较中,我发现了自己的优势:笔头比较强,基本功扎实。但瑜不掩瑕,口语差、不爱表达是我的两大弱点。

  这不能怪别人,谁叫中学时一直纵容自己的懒惰,上课从不举手发言;老师要编对话,总是千方百计地躲,欠了一屁股债等着老师“大赦”。

  痛定思痛,决定改弦更张。

  性格一下子改不了,就从其它方面努力。

  一是恶补语音。

  每周两次、每次两小时在小花园里一个人苦练:一年后果然见成效,开始陆续有人夸我语音好了,可见天道酬勤。

  日后慢慢知道,中国人语音常见毛病:

  1)中国人(尤其是南方人)发音位置普遍靠前,这样发出来的音比较单薄,这是一弊。

  2) 二是双元音马虎,后一个元音不发足,如bye听起来像汉语的“拜”,大错。

  3) 三是重音常读错,弄得老外往往不知所云,须知重音在英语里的重要性好比四声之于汉语。

  4)四是长音偷工减料,常用短音敷衍了事,如region第一个音节。

  5) 五是音节尾的m/n常吞掉,该闭口的不闭,如mine听起来像my。

  6) 六是单元音不够饱满,无精打采掺在一堆辅音里面,如maintain中的两个/eI/很少受重视,总发成/mEn5ten/,再如man经常听着像men。

  7) 七是该连的不连,一盘散沙,没有“大珠小珠落玉盘”的效果,如GRE /7dVi:B:5ri:/中加入的连音/r/。

  8) 八是该吞的不吞,如United States,又如wantto。还有很多,这里就不举了。

  大二时,系里专门办了语音班,每周上一小时课。中国教授负责讲理论、演示英音,另请了位美国诗人演示美音。两人演示一丝不苟,合作天衣无缝,带我们一个一个音标地过。

  语篇选了前面讲到的A Private Conversation一文。文章不长,却教了半个学期:一句一句过,先英音、后美音,每个人都要过关,课下每句话还要念五十遍,务求和课上的演示分毫不差。

  这是天底下最“笨”的办法,可连最初的怀疑论者也不得不承认,最“笨”的办法在短短一学期后却取得了令人难以置信的效果,点滴积累终于引发了质的改变。可见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

  既讲到语音,不妨多说几句。

  Q:英音、美音模仿哪个好?

  A:语音本身没有高下之分,模范得地道都好。但英音学得不好易做作;美音学得不好易“油”,初学者不可不察。

  Q:没有老师教的情况下怎样提高?

  A:勤查专门的发音字典,如有近百年历史的English Pronouncing Dictionary,除了标音准确、详尽,还常有说明。

  然后就是多听,精听,训练一双敏锐的耳朵,善于捕捉细小的差别。听力最好的教材莫过外国广播,BBC、VOA都行。查过字典,kilometre按英式读法重音在第二个——而非一般人以为的第一个音节——上,再经过BBC播音员的验证,印象就深了。

  7、如何言之有物

  努力的第二个方向,是讲话时不再满足于想象中的“地道”,而是力求清楚;要求自己说话不追求所谓的“流利”,而要言之有物。

  再有就是尽量创造“用”——而不仅仅是“说”——英语的环境,结对练口语不失为一招。

  两人长期对练,可以避免参加英语角问完What's your name?How old are you?Where are you from?就无话可说而每次都低水平重复的尴尬。随着交流的深入,必定要求一定程度的语言来达意,这应当是一种高效率的、有表现力的英语。

  我们常见比赛选手在台上滔滔不绝,其实只消把他们的话翻成中文,就可见其内容的贫乏、逻辑的勉强。说中文时不会犯的毛病,为什么一到英语就都出来了呢?

  这里面固然有英语表达能力有限的问题,但是不是也因为说中文时是“说话”,而一到英语就当是“表演”的缘故呢?真实环境下的英语对话——真正用英语说清楚一件事、讲明白一个观点——可以避免这一点,做到语言与时俱进、内容求真务实。

  同时我也不放松自己的强项。

  8、关于听

  先说听,其重要性我也是到工作以后才逐渐意识到的。听不懂别人的话,只知道自己一个劲说,有什么用?孤身在美国,听不懂警察的“Freeze!”不仅是笑话,更是人命攸关。听力是检验英语基本功的重要标尺:词汇量不大、语法不扎实、语感不强、背景知识不够,都会影响到听。

  怎么练习?

  我提供两个思路。

  一是听写。

  在北外前两年每周都要考听写:一篇短文,慢速听两遍要求全记下来,包括标点符号也要根据语法知识补上,这样理解、拼写都考到了,可谓一举两得。难一点的是五分钟常速新闻,不管听多少遍,只要一小时整理出一篇播音员可以照着念的文字稿,要求一字不差。

  二是泛听。

  广播除BBC、VOA外,CRI也可以听;电视有BBC、CNN、CCTV-9。现在资讯发达,网上有很多资源,下载、在线听都可以。

  开始可以捡感兴趣的听,以理解为目的,听时不妨随手写下好的和陌生的表达法,供事后记忆或查证。听前不要看文字稿,否则效果会打折扣。

  9、关于写

  至于写,英文写作有几个误区,越是“好学生”越容易陷在其中,不能自拔:喜欢用大词,用很“拽”的句式,追求形式(对仗、押韵)

  而忽略内容(有没有内容,有没有逻辑?).

  再就是写作课——过时的教法

  ——按叙述、描写、论辩,因果、比较、时序分类教

  ——和GRE、TOEFL、四六级考试评分标准造成的“新八股”。

  怎么摆脱?

  一要多看,看各种类型的文章:小说、散文、新闻、信牍、社评、论文。

  二要多想,想作者这样写有什么道理?换种表达,效果会不会打折扣?慢慢培养出对文章的辨识力。还要注意不迷信大家、古人,一切从交流出发,以有效交流为检验好文章的唯一标准。

  三要多写,哪怕是为写而写。读书笔记、日记、邮件——甚至情书——都可以尝试。

  写的时候目的要明确。我要达到什么目的?是分析作者文字背后的意图,还是记录今天的所做所想,抑或是赢得女孩子的芳心?想清楚了再打腹稿,先写什么后写什么,然后用简单、清楚的语言把想法付诸文字。

  写好了搁在一边,过段时间再看,等成就感过去,按英文逻辑通读几遍,删去可有可无的字句、没有意义的大话、莫名其妙的比喻。

  不妨读出声来,看拗不拗口、顺不顺畅;可以读给没看过文章的人听,看好不好懂。

  ——白居易写诗的方法,我们何尝不可借鉴?

  不满意了,改;文从改中出嘛。

  改的标准是什么?就英文而言,George Orwell、E BWhite、Sir Ernest Gowers等人的告诫仍然是金玉良言:

  多用主动句,少用被动句;

  多用动词,少用名词;

  多用短句,少用长句;

  多用英语词,少用外来词;

  多用具象词,少用抽象词;

  多用有表达力的词,少用滥调陈词;

  多用小词,少用大词,等等。

  10、关于读

  不妨多读读Longman、Oxford的学生词典,只靠两千常用字就解释清楚几乎所有的英文词,是何种功夫!

  读写不分家。刚上大学时,老师总是讲名著简写本要读满二十本。这样做,效果不会立竿见影,但我以亲身经历担保,这绝对是好办法。

  读时不要选择生词多的,老查字典会影响情绪;找那些生词少或不影响理解的,一口气读下来,收获就在不经意的顺畅阅读中。

  大量阅读固然可以扩大词汇量,但这里的目的是理解和培养语感,不要“心有旁骛”,以致减损阅读本身给我们的快感。这一点,和我们幼时字还没认全就如饥似渴地读《西游记》异曲同工。

  除了名著简写本,语言简易的原版小说也是不错的选择,像The Adventures ofSherlock Holmes、Love Story、The Bridges of the Madison County等。

  精读也少不了。

  这点一般大学强调得比较多,我就不浪费纸墨了。只是有一点:现在一般教材都喜欢选所谓的“时文”。学鲜活的、用得着的英语,作为一条原则我不反对。而且少数报纸、杂志的文章或充满洞见或嬉笑怒骂,确实值得读,如美国的The New Yorker,又如我的最爱、英国的The Economist。

  但“时髦”的另一面是未经时间检验,作学语言的范本未必合适。

  其实,就英语专业学生而言,多读一些大作家笔下的文字,甚至读些剧本、诗,有百益而无一害。

  大二一段时间,我曾沉迷文学,一天到晚捧着Norton和Oxford的选本,好像走火入魔一般,课也不上。主要是读诗,除了文本本身,介绍作家生平、时代背景的文章也读一些,按时间顺序从古英语诗歌而下,直到读到一战。虽然读得很粗,还是在脑中建立了一个坐标,这是光读干巴巴的文学史做不到的。

  11、关于语言学

  除了文学,语言学也是英语专业学生必备的知识,谁叫我们拿的是英语语言文学的学位呢?

  最早接触语言学,是在哲学课上听老师介绍de Saussure和他的《普通语言学》。读翻译过来的东西难免生涩,而且我隐约觉得索氏立论时有偏颇。正巧,手头有推崇历时研究法的Robert Burchfield的文章,更坚定了我的一些质疑。

  为了调和,也是为了更好地消化两种理论,我又找书看。有一本小书,David Crystal写的What is Linguistics?深入浅出、立论公允,一下就把我吸引住了。

  既发现了宝藏,哪能轻易放弃?我开始了孤身探宝。

  语音学有John Wells的Accentsof English,读后很多现象会豁然开朗。社会语言学主要是William Labov等人的城市方言调查,看发音差别背后的社会、心理因素。

  12、关于语法学

  一门可以不断给我惊喜的学科,下决心把Randolph Quirk等人一千七百多页的大书A Comprehensive Grammar of the English Language读了三遍,惊诧、倾倒于理论的巨大阐释力。

  还有文体学,主要是上书作者之一、曾数次来华的Geoffrey Leech的几本书。语用学有Quirk的几部开山作品。还有词典学等,这里就不一一列举了。

  13、如何选词典

  词典我多说几句。

  从小到大用过十数种字典,这里向大家推荐几本。

  先说案头字典,若要例句多,不妨选Collins或剑桥系列;若要释义精,莫过The Concise Oxford Dictionary。大一点的有上海译文的《英汉大词典》及其补编和商务的《新时代汉英大词典》。

  字典要多查,不能苛求每人都像一位师兄讲的那样,“把字典当作枕边书,睡前必读”,但至少要抵制住电子词典的诱惑,以免欲速不达。

  14、关于单词

  曾几何时,流传着这样一种说法:好像没有背过从A到Z的“红宝书”、“黑宝书”之类就不算学过英语,这实在是误导。说绝对些:一个单词,脱离了一定的语境,就什么也不是。

  英文和中文间不存在一对一的映射关系,welcome固然是“欢迎”,也是“不客气”,如在答词的You're welcome里。就我自己的经验而言,“背”单词最好的办法是大量的阅读。

  还有一个误区,好像扩大词汇量是学英语的全部,错。

  先不谈词有主动、被动之分,在有了一定词汇量后,与其花大力气开拓新的“疆土”,不如先精耕已有的“领土”,把重点放在常用的小词上,把它们用好、用活。

  以上是学习啦小编整理所得,欢迎大家阅读和收藏。

20873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