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河补习班》观后感及影评素材10篇:你养我小,我养你老
《银河补习班》电影讲父子情、讲教育、讲个人成长,讲得动情又苦口婆心,有些逗趣的小段落能看得人会心一笑。那么关于《银河补习班》观后感怎么写?以下是小编为大家准备的《银河补习班》观后感及影评素材,欢迎大家前来参阅。
《银河补习班》:有着刻意煽情么
电影《银河补习班》故事发生在二十世纪八十、九十年代,讲述了一对父子跨越漫长时光收获爱与成长的亲情故事。影片中的理想主义或许虚无缥缈,但主人公面对的这些真实的困境,却会令观众心有所戚戚,为何一个普通人想活得坦然而有尊严,会这么难么?而且,在这部影片中的教育问题与亲情问题是一个很好的题材故事,可以引起了多数观众的共鸣,但也有人认为却有着不一样的方式向观众灌输着,也就是大众理解的所谓“素质教育”了都。
在这部影片中确实感人,尤其是已经成为父亲的观众,但影片中的煽情却有点刻意,让观众一眼就能识破,尤其是音乐响起时。这表明俞白眉完全属于能力不足,音乐来凑。影片在剧情上也有不少问题。比如说,温饱都得不到保证还能游山玩水,半个月时间马飞从全班倒数直接成为班级前十名等等,一堆不合理的问题。而这和以往类似的《青春派》、《少年班》等教育题材的电影不一样的是,电影《银河补习班》却没有选择以“老师”或“学生”为视角展开叙事,而是选择了以“家长”作为主视角,在表现父子关系之余,也着重探讨和思索了孩子的教育观念。
整部电影没有为观众提供答案,而是抛出了问题,进而让观众透过电影去展开思考。里头强调了“和孩子平等共处”、“用爱去感染孩子”、“跟自己的孩子成为朋友”、“鼓励孩子独立思考”、“给孩子创造一种自由的成长环境,不要给束缚”、“不要强迫孩子,而是尊重孩子”等如此这般的理念,也不算绝对正确,但却更为容易让观众接受与认同。尽管《银河补习班》探讨的主题是教育,但其故事线却更偏向于勾勒一对父子在岁月变迁中收获爱与成长的亲情故事。这故事当然也有不少的搞笑元素来营造欢乐氛围,但最后都归于温暖与感动,足以令观众泪目的了。
换句话说,电影都曾因为包含了对“父子情”的表达而令观众大为感动,留下了难忘的观看印象。它们或温柔乐观,或刚毅坚强,或极其现实,或充满想象,但在表达父子亲情方面,都有着触人心弦的情感表达。而对于“父子情”的电影有一个相对个人化的偏见,观众也总觉得,像“父子情”这样的电影想要做好,最重要的不是故事上的跌宕起伏,而是故事表达“情感上的真挚”来。
毕竟观看一部反映父子情的电影时,大多数观众一样不太看好,是因为现实当中观众所理解的“父子情”在中国传统文化的熏陶下,往往显得“含蓄”、“沉默”甚至有着“冰冷”的方面缺点存在这,所以想要表现好“父子情”,其实是有难度的。这不单单需要真挚的情感表达,还得打破一些个传统思维了。另外,对于影片在描绘“父子情”的过程中,处理得温暖、朴实且接地气,还是值得赞许的。
值得一提的是,电影《银河补习班》中融入在故事与人物背景里的“时代记忆”,会制造很多的感慨。比如说,1990年的北京亚运会、1997年的香港回归、1998年的洪水,每一段集体记忆的表现,都能勾起观众的回忆。那首熟悉的《亚洲雄风》,那首《走四方》,那首《快乐老家》,以及一些极富年代感的道具与场景布置,都能很好的满足观众的怀旧心绪。不可否认在这影片的教育与学校传统的教育不同,有孩子的家长观看可能更有体会,教孩子永远不要停止思考或者学校以高分为主。特别是近年来越来越多的案例证明传统以高分为主的教育不一定是最好的,但是这是没有标准答案的问题,没有对错。
还有就是电影《银河补习班》还有评价认为最为直观的印象,既不是它带来了多少对过往时代的怀旧之情,也并非对电影中的父子羁绊产生了何般感思,而只有“浮夸”了都,从太空飞行员的设定到妖魔化的教育工作者,从泛滥的煽情到频出的金句,这部电影无时不刻不在向观众灌输着鸡汤,则成为了电影中的洪水猛兽,为了达到自身目的的臆想和夸张化处理,使其所缔结的现实主义,在电影中实际大打折扣。等等等等。
也就是说,在影片的剧情看似是父亲与儿子都有自己的难题,不过对于《银河补习班》是不是一部好影片呢,而电影故事本身所讲述的父子情还是有普遍性的。现实生活中也都曾为人子女,将要或已经为人父母,而大多数人成长中来自父母的教育,以及自己对子女的教育,总有很多遗憾和困惑。而这部电影恰恰是用一种最平凡最温情的方式击中了我们的内心。不管是子女还是父母,都能从中获得感动与思考。诸如此类。
草根评《银河补习班》:温情感人 笑泪齐飞
一
虽然那个年代对我来说有些久远,但一个父亲对孩子的爱都是一样的。在看的时候就总会联想自己的童年,特有感触。可能我跟马飞有相似点,都是“脑子不太灵光”的那种,但不同的是他有一个支撑他鼓励他的父亲,而我的父母和大部分普通父母一样只会硬来 感谢新浪霸霸,虽然白宇没能到场,但我看到了俞白眉老师还有邓超老师,很开心。电影也很不错,比预期的还要好。虽然那个年代对我来说有些久远,但一个父亲对孩子的爱都是一样的。在看的时候就总会联想自己的童年,特有感触。可能我跟马飞有相似点,都是“脑子不太灵光”的那种,但不同的是他有一个支撑他鼓励他的父亲,而我的父母和大部分普通父母一样,想不到那么多吧,就“硬来”。如果以后我有孩子,但愿也能如他这般吧。
二
一部有诚意,叙事跨度很大的影片。通过父子情以及审视当下教育体制优劣来验证一个资质平庸的少年是否可能成为国家栋梁。对影片探讨的教育问题还是很能引起共鸣的。父亲的马皓文不容置疑是一个学霸父亲,他对儿子的启迪并不是填鸭式的教育模式。而是告诉他要独立思考。有一句台词是:上清华北大并不是最终目的,最终目的是你想要做什么,而这些只是过程。每个人心里都有一座桥,如何把它修好才是最重要的。马皓文的一生有两座桥要修,一座是他内心坍塌的真理桥,另一座是他的儿子。从儿子马文的角度来看,原生家庭的教育和相处模式,对一个人的成长很重要。在他的妈妈和校领导口中,他是一个差学生。这是很多孩子都会遇到的一个问题,但问题却出在大人身上,他们本身能力的不足,阻碍了孩子的成长。不是每一个人的家长都是马皓文,都能从小对孩子树立正确的逻辑思维。但好在有这样一部影片能够给我们启迪和思考,这是最大的意义所在。
三
无论是现实生活中,还是电影选材上,“父子关系”向来是容易缺位的主题,而#银河补习班# 用父爱和教育将看似遥远的“银河”和“补习”编织在一起。作为孩子我们需要补习,补习的内容是要“找到箭靶子”,要“一直想”,要“永不认输”;为人父母者更需要补习,因为好的教育“不是听父母说了什么,而是看他们做了什么”。我们如果都能明白“人生最重要的时刻应该平均分在每一天每一分每一秒”,而不是取决于某一场考试,那么社会的教育改革也就能寻找到新的方向了,国家也才有资本谈及“人才培养”“科技创新”,“银河”也就离我们越来越近了!这部电影推荐给所有第一次做孩子、第一次做父母、第一次做教育者、第一次做社会人的我们,因为也许我们并不都像马飞那样幸运,拥有“马皓文”式的爸爸,我们也无力改变自己不够优秀的父辈,但当我们教育自己的下一代时,我们可以试着成为“马皓文”。上述所有鸡汤感悟,不是影片中的强行灌输,而是来自影帝超包括其他演员们每一个细微的眼神,来自共情的故事发展。整部电影唯一一处印象深刻的bug,就是东沛大桥坍塌时的五毛特效,真的让我跳戏了。
四
可能之前的提前观影对这部电影的评价比较高,期望比较大,所以我只给了这个分数。看了电影的前半部分,感慨这简直就是让天下的爸爸妈妈意识到自己是多么糟糕的父母的一部电影,如果每个人都有自知之明的话。虽然越看,越觉得电影中父亲的教育方式火候薛微有点过,人物的光环薛微的有点大。不是说做要多于说吗,但是还是觉得听到的有点多。可是后半部分,尤其是父子坐在一起谈心的桥段,又感叹对我们这些做子女的讽刺真是一针见血。而且“第一次做父母”和“第一次做儿子”,这些对白的后劲儿真是不小。看完之后,对于很多东西自己真的释然了不少!不愧是献给父亲,送给孩子的一部电影。往大了说,教育也真是时刻都避免不了的话题。让孩子坚持自己喜欢的事,培养孩子独立思考的能力,在应试教育体系统治的时代,课题艰难。往小了说,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父母,基础的素质培养,以身作则,放下手机多陪陪孩子,是不是又真的那么难做到呢?套用电影中的一句台词:“为他好,是这个世界上最恐怖的借口。如果真的能变好,为什么不每天对着镜子骂自己两个小时。”相信每个爸妈都说过这样的话:你看xxx家的孩子,人家怎么能如此优秀。但是又有哪个父母拿自己和其他家的家长比较,别人是怎么对待自己的孩子的呢。
五
1、整体来说,电影还算不错,弥补了导演邓超和导演俞白眉在喜剧方面的缺陷,从正剧角度来看,邓超依然是那个影帝。
2、剧本创作方向,套路性的学院派大团圆喜剧,理想主义过于严重,柏拉图式的中国家庭介绍,否决了太多现实主义因素,故意制造太多极端化就有些扯淡了。
3、关于父爱的主题,展现的满分精彩,关于学习方式,关于成长方式,关于求生方式,加上演员的精彩表演,足够具有让家长与孩子一起走进影院的必要。
4、关于教育的主题,从学校角度来说也很有教育警示意义,唯成绩论的高考依然是多年教育改革后的主题,高考后撕书一直是被压抑后最大的狂欢,阎主任这个角色代表了这一教育制度,即便被惨痛的现实打脸,依然不改本色。
5、现实更残忍的是,影片中多次用虚荣的集体主义来践踏个人尊严,从幼儿园跳舞到马皓文背锅,从洪水抢灾到航天员竞选,这种讽刺才是最违背教育初衷的,上梁不正下梁歪在今天依然是从上到下的根深蒂固,不知是剧本有意为之,还是巧合促成。
6、为了创造年代感,电影用了很多不同年代的流行金曲,但就像贴了块狗皮膏药,太恶心了。儿子想爸爸放《弯弯的月亮》,体现父子情放《当年情》,学习生涯成功插进了一段张国荣去世,太尴尬了。
7、虽然是两条故事线并行,但剪辑上毫无创意,交叉剪辑不考虑转折,很容易把观众从渲染好的情绪中突然踹出去,虽能看懂,但至少让我一脸懵逼。
8、关于银河和航天梦的部分属于强加,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并没有凸显出对相关方面的热爱,只是为了剧情,比如外出,而预设了一个概念,甚至都没提过银河,叫什么银河补习班呢?
9、虽然马皓文最终在字幕中获得平凡,但迟来的正义已经不是正义,出狱后所遭受的耻辱可以被自己的名誉顶替,但指责过他的人,内心会有一点点的不安么
10、导演有句话特别有意思,在上海路演时,一位刚刚拿到孩子垫底成绩单的家长说,看完电影,孩子少挨一顿打。导演说,这是最大的成功。
六
邓超的戏已经看过太多年。这些年经过《烈日灼心》的突破和《影》的打磨,的确是越来越好了。影片中很有一些令人起鸡皮疙瘩的片段,如父子狱中对话以及马皓文在洗脸时背对儿子流泪一处,我真的瞬间眼热。可以说邓超演出了绝大多数人心中的“理想父亲”。从整个影片来看,人物设定上仍存在脸谱化的问题,比如母亲、教导主任、班主任等角色,功能性有余而立体度不足;部分情节不够合乎逻辑,有情节为人设服务之嫌,如阎主任对马飞的穷追猛打、班主任和教导主任之间的争执等(btw单身父亲就非得和年轻女老师在一起吗?);另外马飞的成绩进步,除了父亲的正确引导,也不应忽视孩子自身努力的过程。作为观众,完全可以理解两位导演塑造“理想化”的父亲,用影片向上一代致敬、为下一代补课的心态,但既然选择了如此深刻的立意和宏大的现实背景,便不应仅仅满足于完成一部童话。总体而言瑕不掩瑜,影片不出意外一定会成为今夏爆款。各位演员都贡献了精湛的表演,尤其小可乐和孙浠伦两位小演员,将从“缺根弦”到叛逆少年的马飞演得极富灵魂;影片在服化道、布景和配乐上也做足了年代感;父子情的几次起落都有很戳心的爆点,片子对应试教育、家庭教育的反思,相信也能为家长们带来新的思考。最后点赞梁超老师,承担了片中及见面会上的绝大多数笑点,片中老孟这样舍得给孩子花钱、能为孩子又挨老师骂又挨保安揍的后爸也绝对算得上是“理想继父”了吧。
《银河补习班》观后感
刚刚看完《银河补习班》4点50的点映场,走在已经不再炙热的路上,行人三三两两,思绪万千。
本来对这个片名不敏感的,甚至有点反感,感觉四不像,但还是冲着邓超去了,邓超演戏还真的是有实力的,可惜他不适合演喜剧片,所以他的分手大师,恶棍天使我到现在都没有完整看过,但他演的烈日灼心,从你的全世界路过,看过以后,你真是得承认他的演技真的不错。
开头的那一段跟我前段时间看过的俄罗斯科幻片《太空救援》很像,我甚至觉得导演肯定看过这部电影,无论是开头还是最有解决太空飞船的问题几乎都一样,太空救援是太阳能电池板不工作了,而银河补习班是插头掉落了,都是历经千辛万苦解决了问题,我以为会陷入同样的套路,但我错了,中国特有的电影故事打动了我。
最近这段时间我给别人推荐电影基本上推荐的都是印度的电影,无论是摔跤吧爸爸,嗝嗝老师,起跑线,都是能够正视社会负面现象而具有实际意义和正能量的电影,而中国这样的则很少很少,要么就是无脑炒冷饭,要么是情情爱爱,要么就是为了钱而炮制的流水线电影,而银河补习班正视了很多社会现象无论是人性还是教育,但这部影片始终在传递一种情感—父子情,始终传递着一种信念—要寻找和坚持自己喜欢的事情。
整部电影,我不记得我感动了多少次,但我记得我至少有两次眼眶湿润了。当1998年特大洪水作为电影背景出现时,你会有强烈的电影代入感,当邓超饰演的爸爸在为了抵挡洪水的而建起的坝堤上声嘶力竭的喊着儿子的时候,你真的会感觉他的急切;当解放军因为洪峰要来把他拉下去的那一刻,他的无奈可以从他的身体顺着泥水滑下去看出看来,他的肉体已经因为无助没有力量了。可是他内心却没有放弃,拿过喇叭对着官兵说,再让我说一句话,然后对着滚滚的洪水,用他不认输的信念说着:儿子,看看你的身边有没有可以用的东西。反复说着,就这样反复说着,一个暴雨,洪水肆虐的夜晚,一个拿着喇叭声嘶力竭的父亲,一个被困洪水,寻找父亲,无助的孩子,这样的画面是残酷的,但确是温馨的。
雨水,泪水,汗水,这不是最帅的邓超;但确实是最帅的爸爸。这一刻眼眶湿润了,而后孩子听见了爸爸的呼喊,冷静了下来,当他划着门板,吹着哨子,亮着手电筒在滚滚洪水中出现的时候,我真的流下了眼泪,不知道为什么,我相信,在拍摄这一幕的时候,超哥看着在洪水中出现的那微弱的手电筒灯光的时候,也会流泪。眼泪,不知不觉流出,也许这才是感情。
第二幕已是年老的邓超偶然得知当年是因为他徒弟的陷害才会有大桥的倒塌,所以他很想能够让自己的“大桥”仍然存在,可是儿子却因为领导的一番话,担心他的前程,让父亲不要再继续翻案,这个时候邓超演技真的很好,词语难以形容,台词很符合情境,短又直击人心。先是作了让步,然后又说“爸,是骄傲的人,自从大桥倒塌之后,就没有什么值得骄傲的了,唯一的骄傲就是培养了你,现在这样的骄傲也失去了”然后告诉儿子,人的一生,一定要建一座大桥,他的儿子那时并没有明白建一座大桥是怎样的意思,知道在太空上,飞船除了事,他才明白。当飞船解除故障,儿子平安落地,在沙漠里期盼着父亲却没看到,而这时父亲走向他的时候,当儿子抬起头,他们的眼睛相遇的时候,那一刻他们的内心也再没有了间隙,儿子的一句“对不起,我也是第一次当儿子”不仅使父子的感情圆满,也让我的眼泪掉落了下来。
本片不仅感人,而且很多地方都有编剧或者导演对教育,对沟通的一些真实的理解,这些必须是真实走了心的才能打造出来的好剧本。比如对学生学习方法和学习兴趣的理解,学习的理解,推的更高一点,还有本片对学习的理解。这也代表了一种社会现实,很多人认为学习就是在学校里学习文化知识,只是在学生时代的学习,本片从邓超嘴里说出了一句台词,让我记忆深刻。当那些高考考的很好的学生在校园里撕书,扔书的时候,邓超说:这就是学习的巅峰和意义吗,学习是终生的。这个观点太正了!!!我认同三千遍!
还有很多父亲跟孩子处理关系细节都值得我们去学习,我记得在孩子每天夜晚进入梦乡的时候,邓超却在为钱发愁,为自己这个骄傲的人所背负的大桥发愁,有一天,当孩子指着飞机图片对爸爸说这说那的时候,爸爸发火了,大声对孩子吼到“期末考试,能不能考好”孩子被吼蒙了,一把推开了爸爸。然后第二天,爸爸对孩子说:‘对不起,我第一次当爸爸。’这个时候,我想到了我自己。这才是一个爸爸应该做的事情,在思考和探索中做一个好爸爸。这让影片的立意回到了现实,这才是真正的中国大片。
还有很多场面和台词让人记忆深刻,看来一刷是不行了。本片很多台词和场景首尾呼应,但有个别有点生硬。另外我要吐槽下,长大后的儿子演技让人看了很别扭,稍微有点突兀。本片的票房和荣誉值得期待,也许会引起一波对学校教育或者对家庭教育的关注。
超哥演技很棒,无论中年还是老年会让你感觉真实,感觉舒服,期望这部片子大爆~
《银河补习班》电影观后感
《银河补习班》这部电影是我期待已久的作品。所以看完点映的激动之余,我就斗胆胡诌几句:
先说说影片的整体气质,一个词形容,就是朴实。剪辑流畅细腻,把一个简单得不能再简单的故事,在观众的面前缓缓展开。像是和一个多年的老友对坐饮酒,听他把这些年的经历娓娓道来。即使你早就知道这个故事的结局,但你还是会深陷其中,像是打翻了五味瓶,跟着他哭,跟着他笑,为他心疼,为他骄傲。待到故事终了,你再仔细端详他脸上的每一道皱纹,每一根白发,仿佛都在拍着胸脯为这个故事作证。影片用了插叙的手法,穿插剪辑了宇航员马飞目前在太空的困境和儿时和父亲的回忆,把个人的成长经历和自我救赎的过程和国家历史长河中的大事件互相交融,让观众有更深的代入感和使命感。
再说说这部片子的主题之一,教育。作为一个在国内上完初中,经历完残酷的中考,然后在国外一直从高中念到研究生的学子,我觉得我在这个话题上还是蛮有发言权的... 我觉得近年来国内家长对于所谓的“素质教育”走入了一个误区,认为所谓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就是我的孩子要发展多少的兴趣爱好,参加多少高大上的活动和培训,然后与此同时还不能耽误考试成绩。其实不然,正如影片中所表达的,真正的素质教育,是要教会孩子怎样去独立的思考,通过这样的思考找到自己的目标,然后坚持不认输的朝着这个目标奋斗。我曾就读于一所国外的私立贵族高中,我有很多的同学她们脑袋可能没有国内中学生那么“灵光”,在考试上永远“缺根弦”,但这并不妨碍她们积极乐观地生活。因为她们都在朝着自己的梦想努力:有的热爱舞蹈,想要考入舞蹈学院继续深造;有的喜欢跟孩子相处,想做小学历史老师;有的想要做一名军人,于是每天按照部队的标准要求自己... 她们是幸运的,能够确定自己的梦想,然后一直朝其奋斗,那是因为她们的父母和社会没有给她们一个固定的标尺,告诉她们什么样的工作才是“体面”,什么样的成绩才叫“有出息”。反观很多在国外的中国孩子,成绩常年straight A,琴棋书画样样精通。但一谈及未来的规划或梦想,就只剩下迷惘和惶恐。我看完电影就在想,如果我们的社会也能多一些马皓文,也许我们的孩子就能少一些枷锁和迷茫,多一份自信和勇气。
最后说说演员,作为一位光荣的狗炒米,我感觉我已经无法摘掉八百米厚的滤镜来客观的评价超哥的演技了,所以我这里来说说白宇,作为小白同学的路好,在刚收到他俩合作的消息的惊喜之余,我更多的其实是震惊。就像小白说的,他显老,超哥显年轻,超哥为什么放着那么多的小鲜肉不选,偏偏选了比较“显老”的白宇同学来演自己的儿子呢?但在看完这部电影之后,我彻底打消了这个疑惑。大马飞这个角色年龄跨度是18-35,除了样貌上的变动之外,还包括了内心世界的层次和变化。对于这样一个角色,小鲜肉太嫩,8085一代又稍老,只有白宇刚刚好。虽然有些地方还是略显生涩,但整体却不失为一张令人满意的答卷。
《银河补习班》观看心得
这部片不是说就一个点突出诶,它就把家庭和学校之间的教育融合得很好,也讲述了虽然都是父亲对儿子的爱,但是方法如果不对,可能会用爱绑架了子女的一声吧。
你得知道你的梦想是什么,就像知道箭靶子在哪,然后才是去为你的梦想而努力,这样知道箭靶子的每一次拉弓才有效。
And真的看到电影里的演员就这样活生生地从屏幕里走到你面前的时候,真的是特别特别惊喜了,大爱超哥了。
“人生就像射箭,梦想就像箭靶子,如果连箭靶子也找不到的话,你每天拉弓有什么意义?”
6月10日,由邓超、俞白眉执导的现实主义题材电影《银河补习班》发布了一支教育主题预告,在这个高考刚刚结束的日子里,激发了许多家长和孩子的共鸣。
面对不被老师看好的儿子马飞(孙浠伦饰),父亲马皓文(邓超饰)和教导主任阎主任(李建义饰)立下赌约,一场教育博弈拉开帷幕,父子两人的成长之路就此开启。
从预告片风格来看,这一次邓超导演的作品终于不是喜剧了!大家可能还没忘记邓超前两部导演作品《分手大师》《恶棍天使》,这一部的邓超开始一本正经地演戏了。
暑假观看《银河补习班》有感
那天去看了《银河补习班》。
影片中邓超演的爸爸,是一位桥梁设计师,有妻有子。因为设计了城市大桥,爸爸成为2008年奥运会火炬手。就在距离火炬传递五分钟,爸爸还在给儿子用足球改做地球仪。父爱,从开始就在蔓延。
爸爸一手抱着儿子,一手拿着火炬,自豪感洋溢在脸上。突然,大桥坍塌了!爸爸的设计出了问题,他从城市英雄成为过街老鼠。
爸爸进了监狱,妈妈跟爸爸在狱中办理离婚手续。儿子跟妈妈和继父生活,进了寄宿学校。七年后爸爸出狱,得知儿子要被学校开除,他跟校长打赌,不让儿子住宿,自己给儿子补习,如果儿子成绩成为级部第十名,学校就答应不开除儿子学籍。
像所有单身带孩子的父母一样,爸爸付出的艰辛有目共睹。只是作为一个出狱人员,生活更多了一些不易。他为了和儿子的生活,去工地做民工,去卖血。甚至,为了保护儿子被不良青年打伤。儿子看到爸爸那么勇敢,用纸条写下:爸爸,像你一样勇敢!不放弃
儿子爱上航天,想去看一场航模展。他不顾教导主任反对,从学校偷偷带出儿子,一边旅游,一边给儿子补课。航展的最后一天到达现场,却没票不能进入。爸爸找了附近山头,让儿子从最佳角度看了航展。那一刻,飞机模型呼啸而过,父子俩欢呼雀跃,满足幸福。
回来时遇到百年不遇的洪涝灾害。爸爸累了,睡在车上。儿子懂得父亲累了,下车泡面时上错车,父子失散。洪水紧逼,所有人撤退。爸爸哀求武警部队人员,借用喇叭在风雨中呼喊:儿子,如果你能听见,请你看看身边有什么可以用的东西。动动脑子,爸爸相信你会出来的!爸爸相信你!
儿子听到了,并且按照爸爸说的做。终于脱险,父子团圆。
爸爸跟主任的打赌赢了,虽然中间有些周折:儿子的作文被主任打了零分,爸爸去跟校领导理论,为儿子争得分数。儿子成绩进了前十名。
儿子顺利考上热爱的航天专业。在参加重要项目时被领导提醒不要再有他爸爸上报纸的新闻了。
原来,这些年爸爸一直在为自己的事奔走。当年他的设计没有问题。是有人偷梁换柱,才出现重大事故。爸爸说过:桥可以坍塌爸爸不能。他几十次跑法院,被人冷脸冷遇,依然没有放弃。在儿子入选可以完成航天任务时,他也收到法院的消息,自己的案子有了明路。他一脸的喜悦想跟儿子分享,没想到儿子却冷冷地说了一句:爸爸,你的事就那么重要吗?这么多年了,还有几个人记得那件事?咱们可以不折腾了吗?
爸爸脸上的笑容瞬间消失。他说了一句话,刺痛我的心。他说:“这么多年,我的教育是失败的。”他默默收好行李离开。边走边跟儿子说:以后你跟别人说起,就说我从进监狱你就跟我没有关系了。
我想,影院里也许有人听到这句话,也许没人在意。也许有人听到有感觉,也许听了心里没留下什么痕迹。我却为这句话心痛不已。父母与孩子,一路走来的付出总以为孩子能懂,父母倾尽所有为孩子圆梦,可有几个孩子知道父母的梦想是什么?父母还有哪些没有实现的愿望?或者,父母还有哪些梦想自己实现不了或许你可以帮他们实现?
所谓的孝顺是什么?只是问寒问暖吗?只是有心无心地陪伴吗?
爸爸一生背负罪名,想方设法为自己洗脱。儿子大了,却把爸爸的心病那么轻描淡写地一句话带过,这世间还有什么比这个不理解更悲凉的事呢?
什么你陪我长大,我陪你变老。真正的陪伴是你的骄傲也是我的骄傲,你的烦恼也是我的烦恼。你的愿望我帮你实现,我的肩膀,你一样可以依靠!
儿子乘火箭出发时,爸爸没出现。家属席位空缺。爸爸不愿意打扰儿子,怕儿子受影响。飞行中出现意外,太空舱出现问题。儿子随身带去爸爸当年为他改制的地球仪。里面有一张他当年写给爸爸的纸条:爸爸:像你一样勇敢,不放弃。他勇敢出舱,排除故障,顺利返航。
回来时,爸爸来了。他的头发白了,背也有些驼。爸爸用一句玩笑冰释前嫌,父子拥抱。
不好意思,还是剧透了。虽然国产剧有太多诟病,这部电影也同样褒贬不一。挑毛病的事我不喜欢,我只是看出一个故事里极力表达的父爱。对我来讲,父爱母爱都是如此。只要有一点能力,俯首甘为孺子牛的不止有父亲,也有母亲。一切为了孩子,几乎是为人父母以后大部分父母的座右铭。只是,只是希望所有的父母都被理解,都被善待。都能有人帮着实现自己的梦想,就像当年父母们为了帮孩子实现梦想不惜一切那样。
愿世间所有真爱,都被温柔以待!
银河补习班的观后感
一部让人感动泪下的剧情片,深深触及了全中国父母最敏感和最痛的点,那就是孩子的教育,到底是该:因材施教,挖掘孩子无限的想象力和能力,还是应该按照传统的死板教育,塑造出统一的没有个性化的人才来?
电影通过父亲极具个性化的教育,不循规蹈矩的方法,让一个全校最差的学生,蜕变成为一个全校第一的好学生。而且在高考这个能完全改变命运的时刻,也能遵循孩子内心最真实的渴望,做出了他自己人生不悔的选择。这份教育也在孩子最后的宇宙冒险中,打破死板的规则,做出最大胆的尝试,从而成就了不朽的辉煌。
电影的最后半个多小时,才使用了特效且效果也非常不错。但电影故事本身所包含的内涵,远远比特效更让人叹服。在崇尚特效的今天,能拍出如此感人至深的电影,确实非常不易。应该说看完这部电影,能让人在欢笑的同时,也眼含热泪,同时怀着一份深深的思索走出影院门口。中国式的教育在统一塑造标准人才的同时,也更应该尊重每个孩子的不同才能和个性,让每一个孩子都能成为有用之才。或许这才是超哥主演这部电影的初衷。
最后作为电影拍摄地的原住民,希望超哥能给我们一个交代,你把我们城市的地标:彩虹桥给拍塌了,是否考虑过我们的感受。毕竟这是我们建德市,第一次参与到能在全国上演的电影拍摄,当地群众对该部电影抱有那么大的期待,最后在影院中只看彩虹的轰然倒塌,那份悲痛和无奈,你可曾知晓和体会?希望超哥能给我们一个说法,或者能给一个续集,让建德人民心中的彩虹桥,能安然完美的展现在全国观众眼前。
电影《银河补习班》影评
这是一个关于中国式父与子的故事,但又透着点“非中国特色”的意思。
电影从航天员马飞(白宇 饰)的回忆说起,时间退回到举国上下大办亚运会的那一年。男足冲奥、香港回归、九八洪水、张国荣去世……一首首老歌串起了整部电影。这些极具年代感的元素,让《银河补习班》被打上了怀旧电影的标签。其实,怀旧只是外壳,喜剧也不过是表现方式,父亲形象的建立和对畸形教育制度的批判,才是电影的两条主线。
因为肢体不协调而被老师封了个“缺根弦”称号的小马飞,因为自己设计的大桥在通车前坍塌而沦为阶下囚的马皓文(邓超 饰),两个主角从一开场就带着点悲剧色彩,这也让观众为他们之后跌宕起伏的人生捏着把汗。
而导演也很配合地满足了观众的“愿望”,让马皓文和马飞这对父子,总是时不时地被命运玩弄,以屋漏偏逢连夜雨的方式遭受着磨难,这让他们短暂的快乐看上去更加弥足珍贵。
一别七年,妻子带着儿子马飞改嫁,出狱的马皓文被千夫所指。父子俩的重逢是在全校的批判大会上,不巧被批判的主角就是马飞,而见证了全过程的是马皓文。
以这样一种尴尬的方式重逢,让马飞的气恼多过兴奋。他气父亲没有如约回来,也气他差一点错过了自己的成长。十几岁的孩子,自尊心比天大,他更气自己为何会让父亲看到他不好的哪一面。
尽管他可以站在全校面前被教导主任教训,并且嬉皮笑脸不以为然,但他不能允许自己在父亲面前活得如此不优秀、甚至是糟糕。因为这像是一种食言,父亲没有遵守回家的承诺,而他也没有做到“世界上最聪明的孩子”应有的样子。
都说女生会有恋父情节,其实男生又何尝不是。马飞对父亲的依恋,从小到大,从始至终,都没有改变过。
大桥坍塌时,他没有认为父亲失败;父亲坐牢,他被厂子里的小孩追打,他没有埋怨为何摊上这样的父亲。七年,当再次重逢时,他的第一句话是“为什么不回家”,而不是“都怪你坐牢”。这大概就是全片的温暖所在,不煽情,却润物无声,就像父爱本来的样子。
发射升空前记者会上,那个空缺的位置,就像是马飞心里的残念。无论那个人在与不在,他永远在心里占据着最重要的位置。
这次,邓超在片中塑造的父亲形象,抛弃了他在喜剧片里一贯的“不正经”。就算桥坍塌,他的人设也全程不崩塌:
替全厂抗下所有罪,有担当;面对别人的指责、嘲笑不反驳、不解释;面对老婆改嫁,不闹腾。
他好像从来都是逆来顺受,委曲求全,唯一的不让步,就是在对儿子马飞的教育上。当所有人,甚至马飞自己都认为自己不行时,他依旧保持着许三多式不抛弃不放弃的乐观。
他会用身体力行的方式影响马飞;他总告诉马飞“你可以”,而不是“我是为了你好”。在他的眼中掌握思考的能力,远比考高分本身重要。快乐学习,快乐玩耍,真正的散养教育。
而与之相对的,则是剧中“唯分数至上”的教导主任这个角色。他顽固守旧,只看分数,而疏于对学生身心的关心,甚至对自己的孩子也不例外。在他的世界中,不允许有不优秀存在。所以,他逼疯了自己的儿子,又在不知不觉中差点将其他孩子逼疯。他就像是站在马皓文对立面的一个反面教材。
片中,插播了一段马飞作文中虚构场景。而教导主任就像是太后身边的那个太监总管,坚韧而盲目地维护着他所效忠的主子和早就该分崩离析的封建制度。
马飞从倒数第一的差生变成了航天员,从一个从小就被老师认为“缺根弦”的孩子变成了全国人民心目中的航天英雄,这无疑是马皓文和他散养式教育的成功。
有人说马皓文就像《阿甘正传》中阿甘的母亲,或许吧,正因为如此,他才成了大多数人眼中的异类。
巧的是,在看完《银河补习班》后刚好又看了另一部电视剧,剧中男主向妻子保证:我的孩子得接受最好的教育。虽然是爱和责任的提现,但这样的台词还是有点触目惊心。好的教育,什么是好的教育?在重点学校接受教育,取得高分、考上好大学的孩子,就是好的教育、就是成功吗?就像马皓文所说:考上清华北大只是过程,不是最终目的。可惜,不知道有多少家长可以明白这一点。
难得看到邓超用很“正经”的方式来演绎喜剧,两个半小时的电影中有欢笑也有反思,但电影也不可避免地带着此类电影的一些通病。
马皓文用一己之力挑战唯分数至上的教育制度,这可能表达了很多人的心之所向,但除了套路,也让他的形象显得过于高大。加上老孟和教导主任这两个父亲形象的衬托,让马皓文这个父亲更近乎完美,好像除了坐过牢这个污点几乎无所不能,甚至连坐牢也是遭人陷害、替人顶罪。
而马飞又绝壁比阿甘聪明得多,这让他总能在危难中遇到转机:被困洪水中靠自己想办法获救,航天器出问题靠他的机智果敢得以修复。虽然电影尽可能地让马飞这个学渣的逆袭变得合理,但剧情中还是疏于对马飞努力过程的刻画。这就很容易让观众在为主角成功而感叹的同时,潜意识认为逆袭是件很容易的事,甚至产生只要努力就会成功的错觉。不过,事实并非如此,至少在《银河补习班》中,主角除了聪明和努力,还是要命运施舍点运气的。
《银河补习班》观后感
电影以航天员马飞的采访为始,在回忆中插入了他小时候和父亲马浩文(邓超)的片段。讲述了一个逆境中的父亲,如何培养孩子。
孩子从小被老师说缺根弦,到同学们欺负喊他缺根弦的外号,紧接着父亲背黑锅入狱几年,出狱回来,以后在杂物间里心痛的感觉到他错过了孩子的成长。一个不按常理出牌的父亲,他觉得自己的儿子肯定行,从来都是鼓励言传身教,培养出了一个出色的儿子!
‘一直想’三个字,被少年马飞写在了床头,父亲教育他要一直想,要动脑筋想办法,不要停下来,少年马飞演技超赞,眼神里都是戏。
在应试教育大行其道的现在,培养出来的孩子都像模具里刻出来的一样,我们期待能有更多独特的个体。
现在这个社会,有太多像马飞的“妈妈们”,一味的打骂,甚至只顾赚钱让孩子上好学校就以为可以成才,可以上清华北大。
我希望可以多一点马飞的“爸爸们”,培养孩子要鼓励,要自身言行端正再言传身教。
还是强烈推荐有孩子一族去看看。天下父母爱都一样,但是以怎样的表达方式才能够被孩子接受并改变真的非常重要。
《银河补习班》影评
很多人在看完电影《银河补习班》之后都在感叹“邓超终于拍出了一部真正走心的电影作品。”是的,与邓超的其他电影作品不同,这部《银河补习班》是一部探讨父子关系和当代教育的有意义的电影。
很显然,四十不惑的邓超开始了自己人生的新思考。在生活中,作为两个孩子的爸爸,邓超身上的责任是重大的。加上回想自己的年少时光,也曾有自己被开除妈妈去学校找老师讨说法的经历。人到四十,的确会发生人生观的巨大改变。这一次邓超和俞白眉联合执导的《银河补习班》,充满了对当下现实社会的种.种思考,通过一个家庭反映整个现实社会,这部电影是做出了有诚意的贡献的。
因桥梁意外事故而入狱7年的马皓文(邓超 饰),错过了孩子成长的7年。出狱后的爸爸马皓文第一时间回到家里,想要看看儿子,未曾料到,因为自己入狱的事情,导致儿子已经成为了一个叛逆的“不学无术”的小孩。当校长想要放弃儿子的时候,作为爸爸的马皓文却信誓旦旦与校长争辩,自己的儿子是可塑之才,并非煤球变不成钻石,并且立志要用一个月的时间改变儿子,提高他的成绩。
这样的剧情可能人人都很熟悉,无论是作为孩子还是家长,我们生活中或多或少的出现过这样的场景,但是否每位家长都能够在孩子遭遇老师或者校长质疑的时候,拼命的护住孩子,相信孩子?或许不是所有家长都能有马皓文这种冲劲儿。马皓文给所有家长上了一课,的确,作为孩子的父母,首先应该相信自己的孩子,孩子的叛逆也好学习成绩差也好,归根到底都是很多种因素造成的,而原生家庭和学校教育两方面都是不能忽略的。
错过孩子的7年成长,爸爸马皓文都没有放弃儿子。把儿子带回家后的爸爸,没有让儿子去背书,而是给他讲了一些人生的道理,用自己的言传身教去感化了孩子。马皓文最常跟孩子说的就是“不要停止想”,在遇到任何事情的时候,只要你去想,去思考,总会找到解决办法。他希望用这样的理念让孩子爱上爱考,并且找到解决问题的途径。片中还原了1998年那场大洪水,当小小的儿子被困于水中的时候,马皓文没有放弃对儿子的寻找,他找来一个大喇叭向洪水深处大喊,他希望儿子可以听到,并且他一直引导儿子不要怕,不要停止想,看看旁边有什么,想办法自己救自己。就这样儿子真的听到了爸爸的呼唤,并且开始试图寻找身边能承载自己的物件,最终通过儿子独立思考,找到了一个门板、一块破布、一根棍子、一个手电筒,就这样他划着自制的小船,拯救了自己。
当然,生活中的哲理还有很多。并非爸爸的一句“不要停止想”就能解决问题。可电影试图为我们传达一种声音,那便是教育的意义。无论的是家庭教育还是学校教育,都不应该是死记硬背的,大多还是实践出真知,既要引导孩子们的兴趣,又要给予他们一个人生前进的方向,不至于太茫然,也更会接近成功。
故事的最后自然是父亲与儿子的和解。长大后的儿子以为自己所获得一切都是应得的,可当他遭遇太空灾难的那一刻,他才深深的领悟到,作为一个成年人也作为一个儿子,自己是否在得到父亲的教育之后越走越远了,而自己曾经经历的和正在经历的,也正是那些年,爸爸教会我们的事啊……整个故事既有意义,又很感动,相信每个人都能够在电影中看到一点儿属于自己的故事。
2019电影观后感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