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有芸知道》观后感影评简短【五篇】
《只有芸知道》这部影片改编自冯小刚导演的挚友真实经历,讲述的是一段相濡以沫的动人爱情故事。而关于观看《只有芸知道》电影观后感及影评,小编准备了以下文章内容,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只有芸知道》观后感影评【1】
首先说,冯导把朋友的经历拍成一部电影,来作为纪念,这样的动机确实真诚并且让人动容。
以上是我看明白的地方。
这部电影的观影体验特别有意思,看的时候完全知道在演什么,已经不能再明白了,非常明白。但是看完之后回想,发现好像什么都不明白。
片名叫《只有芸知道》,说实话,到最后我才隐约反应过来只有芸知道什么,但是知道这些没有用,除了拍出来的东西,其他我什么都不知道。
一般来说,观看电影的过程就是观众不断的去发现的过程。
哪位大师说过,黑泽明吧,说,电影最终形成于观众的观念中。
什么意思呢,就是,导演给你看的是A,然后你自然会想到B,这个B不用拍出来,观众就应该能看明白,而且不断的认识到B的过程,就是看电影的过程。
如果导演把B也拍了,那这部片子就是啰嗦,节奏不好,对观众没信心,电影语言不过关,总之在技术上有缺陷。
如果一部电影拍出了A,观众自然明白B,之后又感悟到了C,那这片子就牛逼了,有意思多了。
如果一部电影拍出了A,观众自然明白B,之后有的人感悟到了C,有的人感悟到了D或者别的,那这片子就是牛逼并且富有争议的片子,有很多解读的空间。
如果一部电影拍出了A,观众自然明白B,之后又感悟到了C,然后专业大牛们总结出来了X,已经超越了电影本身的领域,这片子就是影史经典。
上面说的这些是电影诞生100多年玩得非常成熟的模式了,甚至可以叫套路。让人不断发现,从而形成认知,普通观众跟着走肯定能跟上,这已经成了商业片的基本必须。
因为让观众不断发现,才能让人产生共情,才能被电影中的生活带入,才能让人跟着角色一起使劲,跟着笑和哭。
否则,你也过日子,我也过日子,我看你过日子干嘛?像郭德纲说的,谁都会说话,你为什么花钱看我们在台上说,这是不容易的,也是技术所在。
以上是很粗浅的示例,为了说明这部电影。
这部电影有意思在哪呢,导演拍了A,我们明白了A,但是,B的部分是空白!最后也没有C可以感悟。也就是说,你看到的就是全部!!
没关系,真情实感嘛,电影感差一些,真实就好。
可是,我回过头来想,不明白的恰恰是真实的部分,所以,这种感觉很怪,就是我完全知道我看了什么,但我完全不明白我看了什么!!
下面是举例。
隋东风,穷小子,考上了新西兰的音乐学院但是交不起学费,于是送外卖赚钱。然后就遇见了芸,在赌场赢了钱,结了婚,然后到偏僻小镇兑下来一个餐馆,开始开餐馆15年。
他来新西兰是为什么呢?是为了进修吗?学费钱赚够了吗?不去上学了吗?什么东西在驱使他,或者说这个角色的动机在哪里?不知道,随着命运瞎出溜,看不懂。
罗芸,家庭不错,身体不好,先天性心脏病,可能活不过成年,然后到了新西兰,在海鲜市场打工,然后遇见东风,嫁了,跟着东风到小镇开饭馆,15年。
芸为什么去新西兰?为了打工赚钱?她家庭不是不错嘛,而且先天性心脏病在这个岁数随时就死了,她父母怎么让她出来的?先天性心脏病,可能活不到成年心脏就炸了,根本不能要孩子,她妈怎么还催着东风赶紧要孩子?不想要闺女了?芸心里是有事,除了自己有病这个事以外,还有别的什么隐秘的愿望吗?没看出来,到最后也没有。所以这个人的动机是什么呢?更奇怪。
然后片子里的事基本都是日常的事,就是每个人都会经历的那么日常,所有人物和事情的出现,都是这个人物和事情本身,对情节其实没有什么推动,对主人公也没有什么影响。
比如女服务员,这个人物很重要啊,基本是他俩去小镇开饭馆能成功的重要因素,和这两人人的关系其实也最近,芸最后还托梦嘱咐东风去看她。
这么重要的角色,起什么作用了?如果是个小伙子呢,是个大妈,跟他俩不亲近但是服务员工作做的可以,或者这姑娘就是个宅女,没全世界跑,也没领养非洲小孩,对他俩的生活有什么影响吗?对故事情节有什么改变和推动吗?没有啊,这姑娘怎么写都行,可以是每个人,做好服务员就行了。所以搞那么多设定,上天入地的,是为什么呢?
比如饭馆里的恶汉,这家伙是片子里少有的打破平静的点,甚至可以说是最高点,因为观众知道芸最后死了,也看到这家伙有枪,很自然的就想到了,芸是死于这次枪杀。你看,我们可以自然想到芸的死因就是B这个层面的,观众自然会想到的。
结果呢,虚晃一枪,啥事没有,人走了,而且饭馆接着开。这个惊心动魄的事件产生的唯一结果就是,他们跟这个姑娘的关系更好了,仅此而已。那搞这么一下干嘛呢?就是让大家误会一下,你们是不是以为芸被枪杀了?哈哈,不是!猜错了吧!是这个意思吗。。
类似的情况不止出现这一次。他们三个去看极光,极光出现的时候好美啊,全场都在惊叹,尽管是在看电影都惊叹了一下,你说美不美。然后开始许愿。东风很认真的许愿,我当时想,是想再要个孩子,这是B的层面,结果没想到是想再养一条狗。。然后是芸的,没说,哦,明白了,只有芸知道,埋下了。
后来知道芸是许愿饭店毁了,她好逃离这种生活。你想逃离这种生活就跟东风商量啊,那是你老公啊,不行就吵架啊,这才是真的活着啊。另外,你想逃离这种小镇平静生活想要去哪呢,有什么愿望呢?不知道,可能只有芸知道,谁也不知道,隋也不知道。
这里再说一句隋东风,也真够过分的,三年之后又三年,三年之后又三年,三年之后又三年,三年之后又三年,15年了大哥!!无间道里当卧底九年就受不了了,你这小饭馆一干就是15年,到底赚了多少钱了,赚钱你要干什么,你有什么梦想没有?!是什么驱使着你一直做大厨?不明白啊,不知道芸知不知道啊!
好了,饭店着火了,可以离开了,是不是要像那个外国姑娘一样周游世界做自己想做的事呢?不是,是找个地方住下来,然后当社区警察!惊不惊喜,意不意外!社区警察什么意思,是在某一个片区一直要做下去的那种工作,像电影里拍的,抄抄乱停车的罚单啊,谁家猫丢了帮着找啊,老太太不认路了给送回去啊,这种。
芸在这个生活阶段直接没露面就给确诊了,确实是憋得不行了,这日子再过下去,谁受得了啊。
比如小狗狗,突然的来了,养得好好的,救过芸的命,是他俩的好伙伴,然后没什么征兆的,癌症了,然后就病的要死了,最后安乐死了,很人道,也很难过。这个不用任何情节连接,就单拍一家人养狗,狗特别可爱懂事,最后要死了,就这种情节谁看了都难过,尤其养过狗的人根本受不了,能哭死。
可是,除了让人哭以外,又对人物有什么影响吗,什么作用都没起啊。如果他们没养狗,除了那次芸晕倒了可能更危险以外,其他没了。但是片子用大量篇幅展现狗的临终阶段,那么细致,那么全面,用了五个部分——去医院检查确诊,在家喂香肠,在床上跟他们一起睡觉,送去安乐死,给狗下葬。一般来讲,拍确诊和下葬,观众就都明白了,够让人难受了,但是小刚导演全拍出来了,可能还觉得没拍完呢,其实去了好几回医院看病呢。
狗临终阶段用了五个段落,比芸临终还多。芸是洗澡,然后床上聊天,这两部分。然后怎么做的手术,怎么多少天没醒,怎么最后撒手人寰,怎么分了好几罐骨灰,都没拍。而且狗有一个特别别致的墓碑,带着自己的爪印和名字,太暖了。芸只有一束花,对了,狗也有花。看出冯导确实爱狗多一些,真是暖男。
狗的部分再多说两句。这么掰开了揉碎了用一个可爱小动物的离世来赚眼泪其实算是一种技巧,但不是电影技巧而是心理学上的。
心理学上说,当生理上有反应的时候,大脑会以为心理上也有相应的反应。比如,恋人喜欢在游乐场约会,当女孩子在过山车上心跳加速的时候,看着旁边的男孩子,就像心动了心跳加速一样,大脑会把这种反应等同于好像爱上他了呢这种,男孩成功率就很高。类似高空表白成功率高也是一个原理。
用在电影上,看狗狗离世是很难过的,然后尽可能拉长这个过程,让难过放大,你就流泪了,让大脑以为你为什么而感动了。狗离世就是难过对吧,有说看狗离世我好感动这种变态吗?
然后,对于看电影,很多时候大家会形成这样的认知,我看哭了,这就是好电影。我哭了,就是我被感动到了,这还不够好吗?这个技巧就见效了。
终于说到林太了,徐帆演的林太真是好,表演纯熟到位,开合有度,一口武汉话说得倍儿有感觉,身段、台词都好极了。而且,重点是,林太这个人物对他俩的影响是决定性的,所有的重大影响都来自于林太。两人都租林太的房子,所以他俩能相识、相恋,最后结婚。注意,隋东风咱们不知道,罗芸是有爹妈的,但俩人是在林太家里办的婚礼,就他们三个,很有可能是回国办了婚礼了还是怎么的,都没拍。
然后结了婚正没出路呢,林太又给找了个合适的小镇,还有个合适的饭店正好能盘下来过日子,真是好啊。他俩也真听话,马上就去了,按着林太指的路干了15年。他们生活上的大主意,都是林太给拿的。
后来俩人回去了,看林太,林太已经过世了,真让人难过。可是她的孙女是从哪冒出来的,一直都以为她是孤寡老人,没想到还是有子孙的。
有意思就在这,导演给咱们看了很多,甚至很琐碎的东西,然后其他的什么都不说,然后突然又说了点,但都不挨着。作为观众,你能看明白导演给你看的,然后其他的你什么都想不出来,自以为是想出来的全都不对,过程当中有些触动甚至感动,回头看都不知道有啥意义。就大概这么个观影体验吧,挺另类的。
本来还想再整体复盘一下,芸到底都知道些什么,最后怎么一层层的让大家都知道了的,想想算了,没必要了。
其实看到最后小刚导演和朋友的老照片时,才真的感动了。对冯导对朋友的这种感情,佩服,很动人。这也是观影中一个悬着的点,我一直以为是根据冯导自己哪段经历改编的呢,心里想冯导一定养过狗,最后还死了什么的,最后又是想错了,意外了。
演员的表演不多说了,主要看导演怎么指导,跟演员关系不大。但是黄轩是个好演员,执行力强,这么大时间跨度,这么多造型的变化,这么多心态转变,这么多情感流露,都扎扎实实完成了,而且大段的英文台词,骑车、做饭、开车、坐船,一通折腾,撑下来不容易。真心说,他可能很适合话剧舞台。
好吧,就是这样一部电影,我知道我为什么去看,冯导的片子基本都是第一时间到影院支持;但我不知道看了什么,可能像片名说的,只有芸知道。少有的观影体验,值得记录下来。
《只有芸知道》观后感影评【2】
若说故事,电影的故事简直算得上平淡无奇,一对华裔夫妻恩爱和谐的一身,郎才女貌天造地设,但是片子的叙事手法却很巧妙,既不是时间,也不是事件,是那种恋爱叙事。就是你心中住着一个人,于是每到一处你便想起她,遇见故人想起你们相识的那天,同陌生人讲起来又只记得她的笑脸,但回忆本身是触及才会发生的,因此每段回忆都真挚美好,恰到好处。
看片子的过程中,我忍不住想要猜想一些情节,比如女主角如此缺乏安全感是否是因为存在童年阴影,暴力或者其它。然而片子结束才发现,女主芸的一生简直让人羡慕到嫉妒,恰好生在了最好的家庭,父母知事明理温和包容,在异国他乡恰好就遇到了亲切可爱的房东,在需要成家的档口遇见最完美的人,赌场的运气来了挡不住,想要一间餐厅就有了,想要一个美丽可爱的服务员她就来了,想要一条温顺乖巧的狗狗,blue就出现了,多么美好的一生呢。而她遇到的男人,幽默风趣,什么都会做,且能填补她的安全感。
女主罗芸一生大概有最大的两个缺憾,一个来自出身时早产儿的身份,使得她身体不够健康,对自己终有一天会死抱有明确的认知。另一个缺憾是她对极光许愿,希望餐厅被毁掉,结果愿望真的实现了,似乎毁掉了属于他们安宁生活,让她对男主抱憾终生。当然无法生育也是一个遗憾,但这个遗憾本身抱憾在生命短暂这个大的遗憾里了。
只有芸知道的关于极光的秘密,饱含了这样的深情。隋东风深爱罗芸,愿意为了她去做任何事情,有罗芸相伴的日子就是他人生最幸福的日子。而罗芸却早已经知晓自己会早离开的命运,遇见隋东风之后,她尽己所能努力生活,比自己预期寿命多的那十几年源于深爱和陪伴。
但罗芸还有一层考虑,她知道半路留下的人将会面对的痛苦,所以并不希望隋东风将自己视作生命的全部意义,若是隋东风不能有自己的爱好和独立的人格,在罗芸离世,不得不面对分离时隋东风的世界会轰然倒塌,这是罗芸最不希望看到的。所以她不惜许愿让餐馆被毁,并不是出于恶意,她知道隋东风愿意和她一起生活,但她也希望隋东风能有自己的生活。她虽然希望隋改变,却不希望以自己的要求去为难他,如果罗芸提出想要搬走,隋东风也会迁就她,但她并不想这样。
两个人对彼此的深情是从眼里冒出来的,在餐馆里相互扶持、相互赞美,在家里相互依偎和温存,初见时的试探、暧昧、果敢,一切都处理得恰到好处。一起去看电影的朋友说,就算这个电影只是拍他们两个人在餐馆做菜烧饭斗嘴也很有趣,也值得看很久,因为幸福的人的幸福真的会溢出来。
梅林达这个角色也很美好,对自己的人生有规划,有追求,那种自信浪漫追去意义,整个人充满生命力的状态让人很难不喜欢。
徐帆老师客串的林太也是个出彩的角色,她个人对爱情的浪漫理解,对这对年轻人的支持关照和撮合,都让人觉得可爱,尤其是结婚醉酒的一段,说起自己一眼看到写生的丈夫就情根深种,虽是人至暮年,但便如同郭襄在风陵渡见到杨过那一眼,充满了少女的娇俏和柔情,只是林太更为幸运,与所爱之人相濡以沫,相伴一生。
我跟朋友说,好羡慕这样的爱情,没有什么太大的波折起伏,也没有轰轰烈烈红尘作伴,有的只是静水深流,温情脉脉,仿佛他们的一切都顺利得不像话,至少是从未有过困顿潦倒,才有多余的情致去浪漫。但是再转念一想,事实并非如此。早产,身体虚弱,考不上大学,上不起心仪的学校,为了生活辛苦工作,与最爱的狗狗分别,流产,面对爱人的离去,所有的一切,难道不痛苦吗?
可是我们能看到的,只有绮丽浪漫的爱情,当爱融入生命,就为所有的辛苦不幸,痛苦迷茫都铺上了玫瑰色的滤镜。因为彼此相爱,他们从未对彼此恶语相向,有的是包容、接纳、陪伴、理解、支持是,总之是相互给了很多空间和温暖。而更让人觉得不可思议的事情是,这个故事是根据真实故事改编的,艺术化的处理是挪不走生活的真情实感的,这才是让人羡慕和嫉妒的地方。
因为爱着一个人,所以与她所有的一切都温柔美好,所以即便是面对爱人离世,即便是将爱人的骨灰安葬,即便是一个人生活,也已久那么温柔美好,隋东风没有悲伤,甚至没有明显的遗憾,因为他们彼此相爱一生,直至死亡将他们分离,不,对于隋东风和罗芸来说,死亡,也从未将他们分离。他将带着罗芸的期待与爱,继续美好地为自己而活。
《只有芸知道》观后感影评【3】
“和你在一起的日子,就是我想要的日子。”
真的是很自然的故事,也是我很喜欢的故事。所以一开头就难免带着推销的意味,请多谅解。我急切地想让大家认可它,记住它。虽然这很难做到。
1、先夸夸与影片内容无关的东西。BGM真的很妙,开头杨坤的歌声,结尾谭维维的嗓音,还有彩蛋之后李健的叙述。恰到好处,谭维维的声线,配上荧幕里撒骨灰的场景还有歌词,眼泪就这样再次被撩拨。还有摄影,新西兰本就很美,取景更是选的很妙。电影在我看来首先就是要美,画面美,人物美,这里的美不是指漂亮或是精致。而是与主题契合,风格鲜明。这部影片首先在美学上取得了小小的胜利。
2、足够真实,喜欢一部都是从一个个小细节出发的,那些让人会心一笑的点。让人想忍不住点头赞叹的台词和表情,构成了90多分钟的故事。倒叙开头但却时间线不混乱,以中年隋东风将妻子的骨灰交还的线索去讲述整个故事。
风与云都是漂浮不定的东西。开始女主一直不幸运,男主一直很幸运。直到他们遇见了彼此,就都变得幸运了。最爱的是他们合租的那一段,东风给罗芸拿回晾好的衣服,收到了“不要乱动我衣服”的纸条。东风洗完脏碗,罗芸看到了“不要留脏碗,会生蟑螂”的纸条。类似这些温馨的对话,让我感到温暖的同时,开始想象自己如果合租的话,会不会也碰到一段缘分。我听见后排的情侣在说“我看这电影最大的收获是学会了要合租”。真是可爱又真实的对话啊!可是这一切如果没有林太的话,又怎么会达成?是她用割草代替房租了是她为夫妻俩找到了未来的方向,是她在结婚当天成为了荒凉的异国婚礼的客人、媒人兼亲人。最重要的是,是她在婚礼上发出肺腑之言,让新婚的男女主珍惜爱情和婚姻。林太这么多年的婚姻全是因为当年那一眼啊!爱情不就是这样?一次围绕鲸鱼与运气的赌约,不仅仅是1000块的筹码,还是一生的牵绊和守护。
3、这是我第一次自己看电影,我很庆幸是这部电影。这部电影不会让人孤独,因为我周围的观众很少议论,很少拿出手机。我本来还害怕年轻的情侣包围,结果有好几对中年的夫妻,还有一些妈妈辈的女人。我想,他们或许带着故事来,或许想听一个关于很长时间陪伴的故事。我常说电影不是必需品,但却是一颗糖,一种不那么贵的快乐处方。无论哭了也好,笑了也罢,总之看过好电影之后总会在激动之后归于平静,感受到一点什么,哪怕只有一点。
我无法也不想将所有的细节都写出来,但是带给我的感动是真实的,快乐也是真实的。有意思的是连故事也是真实的,看到片尾导演和主人公的合影时,是我整场最后一次流泪。第一次是第一幕出来的时候,虽然影片才播了不到5分钟,这是我哭的最快的一次。有人说都是有故事的人看故事才会哭,但是我没什么故事,却也被虐得彻底,这就是编剧的功力了。中国电影一直鲜有佳作,编剧也是很大的问题。我看电影时一直在想着,为什么这些看似平平淡淡的细节和故事变得不一样了?别的电影里也常常出现的场景怎么就不同了?这是我要探究的问题。
最后要珍惜的话不必多说了。有希望就好。
《只有芸知道》观后感影评【4】
新西兰有大片的绿色,灿烂橘黄的日出与夕阳,梦境般的层层雾霭,还有异国他乡旅人们道不尽的故事与感伤。
在流量、票房、口碑统领影视江山的时代里,充满导演个人化的表达作品往往充满争议,更何况说的是朋友的故事。可朋友的故事,没有小说里的精雕细琢、没有戏剧里的起伏冲突,而那份平平淡淡,才归于我们对生活的认识。
人的成长在于敢于相信,甚至愿意去相信许多虚构的事物,从中或是找到慰藉、或是寻求共鸣、或是一解苦闷,时间一久,突然发现真实平淡的东西索然无味,就像习惯了品尝酸甜苦辣,却忘了水的清冽。
冯导也挺不容易的,为了把这杯无色无味的水舒舒服服地灌给大家,让新西兰给它上了色,通过穿插叙事和冷笑话给它调了味,但本质还是我们生命中那份无可或缺的真实感触,慢慢才发现,其实离不开它。
故事基本是按照倒叙的方式进行的,从隋东风踏上一万五千公里送小芸回新西兰,重走他们一起走过的路,到定居小镇租下屋子开餐馆养狗狗,再到最初的相识相爱。这是个看起来似乎千千万万人都可能有的故事,普通人也会拥有美满但抱有缺憾的爱情,会完成爱人的遗愿,带她回他们最初相遇的地方。但徐帆的眼泪和寥寥的几句台词,让我们看到了这部爱情电影背后深藏的脉脉温情。
婚姻是相伴,是习惯,是忍耐。我们从片中看到的不是轰轰烈烈、昙花一现般的炽热情感,而是婚姻里对爱情的坚守。有人说,时间久了,婚姻不过变成亲情,但隋东风和罗芸却爱了一辈子,林太还能时刻念叨林先生的爱意,回忆起那一眼、那个瞬间。
“半路留下来的人,苦啊。”前半生他们无所保留去爱,后半生拼尽全力去忆。婚姻里,总有人要先白头,总有人要先离开,《只有芸知道》说的是两个人的故事,小芸离开了,只有她懂隋东风曾经的喜怒哀乐,说的也是每个人的故事,你或者她先走了,只有彼此铭记,专属于你们的故事。
《只有芸知道》观后感影评【5】
这部电影带着很多硬伤呈现在观众面前,故事七十分,表现六十分,演技四十分,竟然让我走出影院抹干眼泪没有像“相爱相亲”和“地久天长”一样破口大骂,归根结底还是因为我好像掌握了冯裤子和他身边一干人等的心路历程。也好像越来越明白为什么中年之后的冯小刚喜欢用黄轩,黄先生有一副大陆男演员罕见的干净笑容,虽然时常表情生硬,比那些假做苦大仇深,假做风流倜傥,假做坚强隐忍的强。海岩,王朔还有我,都说过中年人的爱情是脏的,不见得非常肮脏,但至少都蒙了尘。冯裤子就是这老几位老师的乏走狗和精神上的忠实信徒,欣赏有难得干净笑容的黄轩并不奇怪。
故事开篇注明是由真实故事改编,冯小刚挚友张述夫妇的故事主要发生在加拿大的多伦多和温哥华,电影的场景被搬到钮西兰,总让人怀疑剧组得到新西兰旅游局的特别献金。杨采钰的英文真不像上过哥伦比亚大学,徐帆的武汉话真不像来自湖北,纽西兰的风吹草低现牛羊很真实,北京街景用滤镜都滤不掉的雾霾也很真实。
毛利人民歌改编的主题歌之所以动听,因为那里面有人类朴素的情感,无论是填充何种语言,萦绕在何人耳畔,盘旋在何地上空,奥克兰,惠灵顿,温哥华,多伦多,洛杉矶,旧金山,余味都是一样的。这些人可能是隋东风,罗芸,刘峰,苗苗,秦奋,梁笑笑,王薄,王丽,韩冬,小芸,刘元,李青,可能是矮大紧口中的崔大师,还可能是那些大理丽江雷波开客栈的朋友夫妇情侣们,他们在那里,在那里相依为命,从天涯孤旅到天涯眷侣,他们的人生不需要定输赢。可谁不怕成为后走的那一个呢,苦啊!
田园牧歌的生活不接地气,赌场一夜暴富不合常理,非线性叙事手法做作,声音铺得太满,通篇风景大定格如明信片般塑料,除黄轩之外所有人的表演都非常虚假,英文台词和字幕不能匹配,所有人的中老年妆容几乎可以看到胶布。我只能记住会乐器真好,有钱真好,纽西兰风景真好。
隋东风给罗芸捐的椅子就是我在温哥华公园里最喜欢观察的那种,小芸的长椅是蓝色的,北美大多是棕色,上面的铭文都是家人或者爱人浓浓的情感,难以消解难以稀释。谁的感情不是固然难逃遗憾,终究曾经圆满。既然爱与不爱,来世都不会再见,那就赶紧用力爱吧--“你在哪儿,哪儿就是我的家”!